《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32)
卷之七·諸方(下) (32)
1. 瀉心湯
當歸,白芍,生地,麥冬,犀角,山梔,黃連(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
白話文:
當歸、白芍、生地、麥冬、犀角、山梔、黃連(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五分)。
2. 甘露飲
枇杷葉,石斛,黃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炙甘草(等分),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無時,溫服。
白話文:
將枇杷葉、石斛、黃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炙甘草(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3. 清熱補血湯
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熟地黃(酒洗,各一錢),玄參(七分),知母,五味子,黃柏,麥門冬(去心),柴胡,牡丹皮(各五分),上水煎服。
白話文:
將當歸(用酒洗過),川芎,芍藥,熟地黃(用酒洗過),各一錢;玄參七分;知母,五味子,黃柏,麥門冬(去掉心),柴胡,牡丹皮各五分,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4. 清咽利膈湯
牛蒡子(炒,研),連翹(去心),荊芥,防風,梔子(生,研),桔梗,玄參,黃連,金銀花,黃芩,薄荷,甘草(各一錢,生),大黃,朴硝(各一錢),水二鍾,淡竹葉二錢,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將牛蒡子炒熟後研磨成粉末,連翹去心,荊芥、防風、梔子(生用,研磨成粉末)、桔梗、玄參、黃連、金銀花、黃芩、薄荷、甘草(各取一錢,生用)、大黃、朴硝(各取一錢),加入兩鍾水,再加入淡竹葉二錢,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5. 桐油餞
溫水半碗,加桐油四匙,攪勻,用硬雞翎蘸入喉內捻之,連探四、五次,其痰壅出,再探再吐,以人醒聲高為度。
白話文:
取一碗溫水,加入桐油四匙,攪拌均勻。接著,使用硬雞毛翎管蘸取溶液,探入喉嚨內旋轉,連續進行四至五次。待痰液排出後,再次探入並吐出,直至人清醒且聲音恢復正常為止。
6. 益氣清金湯
苦桔梗(三錢),黃芩(二錢),浙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牛蒡子(各一錢五分,炒,研),人參,白茯苓,陳皮,生梔子(研),薄荷,甘草(各一錢,生),紫蘇(五分),竹葉(三十片,水三鍾,煎一鍾,食遠服,渣再煎服。)
白話文:
將苦桔梗三錢、黃芩二錢、浙貝母去心研磨、麥冬去心、牛蒡子各一錢五分炒研、人參、白茯苓、陳皮、生梔子研磨、薄荷、甘草各一錢、紫蘇五分、竹葉三十片,以水三鍾煎成一鍾,飯後服用,藥渣再煎服用。
7. 消瘤碧玉散
硼砂(三錢),冰片,膽礬(各三分),共研細末,用時以箸頭蘸藥點患處。
白話文:
[硼砂(三錢),冰片,膽礬(各三分),共研細末,用時以箸頭蘸藥點患處。
取硼砂三錢、冰片和膽礬各三分,將這些材料共同研磨成細末。使用時,以筷子頭沾取藥末,點在患處。]
8. 解毒雄黃丸
(《局方》、《準繩》巴豆十四粒,余各一兩。)
雄黃(二錢五分),鬱金(二錢五分),巴豆(二十粒,去皮、油),共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痰立蘇,未吐再服。已死,心頭猶熱,斡開口灌之,無有不活。小兒驚風、痰壅,二、三丸。
白話文:
根據《局方》、《準繩》記載,使用巴豆十四粒,其他藥材各一兩。
雄黃二錢五分,鬱金二錢五分,巴豆二十粒(去皮、油),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丸藥,大小如綠豆。用熱茶送服七丸,即可將頑痰吐出,病人立刻蘇醒。如果尚未吐出,可以再服藥。即使已經斷氣,但心頭仍有熱度,可以撬開嘴巴灌藥,沒有不活的。小兒驚風、痰壅,服用二至三丸即可。
9. 金丹
(消腫出痰,性迅利,善走內,輕症不宜用。)
槍硝(一錢八分),蒲黃(四分,生),殭蠶(一錢),牙皂(一分半),冰片(一分),研細,共為末,吹入。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治消腫化痰,藥效快速且能深入內部,但適用於症狀較重的患者,輕症患者不宜使用。
藥方配伍:硝石一錢八分,蒲黃四分(生),殭蠶一錢,牙皂一分半,冰片一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吹入患處。
10. 碧丹
(清熱祛風,解毒,出痰涎,輕症用之。重症與金丹合用,痰壅金六碧四,因病輕重,定藥多寡。)
玉丹(三分),百草霜(半茶匙),玄丹(一粒),甘草灰(三茶匙),冰片(五釐),薄荷(去根,春夏四分,秋冬二分),共為末吹。(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許。)
白話文:
這方子清熱祛風、解毒、化痰。輕症單用即可,重症則要與金丹合用。痰多氣壅,用六份金丹配四份玉丹,依病情輕重調整藥量。玉丹三分、百草霜半茶匙、玄丹一粒、甘草灰三茶匙、冰片五釐、薄荷(去根,春夏四分,秋冬二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吹服。想化痰的話,可以加少許制牙皂。
11. 玄丹
(吹喉用。)
白肥燈草水濕透,用竹管浸濕,以濕紙塞緊一頭,將燈草納管內,以筋築實口,用濕紙封塞,入炭煆煙絕,管通紅,取出,先濕一磚,將管放磚上,以碗覆之,待冷取起,剝去外管灰、兩頭紙灰,內燈草灰黑色成團者佳。
白話文:
吹喉用
將白肥燈草浸泡在水中,使其完全濕透。接著,取一根竹管,浸濕後用濕紙堵住一端。將燈草塞進管內,用筋線將開口處扎緊,再用濕紙封住另一端。將竹管放入炭火中,燒到煙霧消失,竹管通紅的狀態。取出竹管,先用濕磚頭將其冷卻,然後將竹管放在磚頭上,用碗蓋住,待其完全冷卻後,再取下。剝掉竹管外層的灰燼和兩端紙的灰燼,留下的燈草灰呈黑色,聚集成團的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