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四·雜症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雜症 (1)

1. 卷之四·雜症

2.

肺開竅於鼻。胃脈起鼻兩旁,(筋亦結鼻兩旁。)交頞。(即山根。)大腸脈夾鼻孔。小腸脈抵鼻。膀胱筋結鼻下兩旁。氣出於鼻,氣熱且郁,則蒸成水而為涕;但熱不郁,則干且痛而帶辛。鼻塞,一由腦冷而氣化液,下凝於鼻;(如天寒呵氣成水也。腦暖立通。)一由氣熱蒸涕壅塞。

固矣,乃極力去其涕而仍不通者,則竅之外皆涕液之所浸淫,肉理脹滿,竅窄無縫故也。風寒外束,氣不外越,止從鼻竅上出,則鼻氣盛而喘息有音,初時氣勢上壅之甚,故化水速而多,且清;後則勢略緩,故涕不即出,久蒸而成濁。然濁涕有不由外感者,《素問》謂: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流濁涕,如泉不止也。

)傳為衄蔑、(衄蔑,鼻出血也,熱甚所致。)瞑。(目暗也。血因衄而虛,不能養目。)由膀胱脈絡腦,受腦之熱,注於胃脈,薄於頞中,故鼻辣痛而濁涕下。蓋腦液下滲也,俗名腦漏,防風湯。衄血,詳血症門。偶感風寒鼻塞者,自作風寒治。若平日常常鼻塞,不聞香臭;或值寒月,或略感風寒即塞者,乃肺經素有火鬱。

喜熱(熱則行散,故喜之)惡寒,故略一感寒即發。氣壅不舒,熱鬱於腦,鼽、淵、瘜、痔。皆由此生,清金降火為主,(桑白皮不可少。)佐以通氣之劑。氣有餘為火,固矣。亦有脾胃氣虛不能升發,鬱而成火者,補中益氣湯(見氣)主之。外治:瓜蒂、細辛、麝為末,棉裹塞鼻;或萆麻仁和棗搗塞,每日易之。

常流濁涕名鼻淵,六味丸(見虛損),甘菊、薄荷、玄參、蒼耳子。腦屬腎,故用六味。又有腦痛鼻出臭黃水,俗名控腦砂,有蟲食腦,用絲瓜藤近根者三五寸,燒存性,酒服二錢,立效。外用桃葉作枕。(鼻淵又見傷風門)。

常流清涕名鼻鼽,肺熱者,(肺熱則氣盛化水成清涕。其不為稠濁者,火性急速,隨化隨流,不及濁也。)桔梗、山梔、薄荷、麥冬、玄參、辛荑、甘草;若因腦冷所致,(腦冷則氣化液下溜,若天寒呵氣成水也。)蒼耳子、乾薑、升麻、藁本、辛荑、川芎、肉桂。

瘜肉痔癰,鼻中肉贅,臭不可近,痛不可搖,此濕熱壅盛所生,如地濕熱而蒸成芝菌也。清肺飲、羌活勝濕湯,(見傷濕。)或白茯、桔梗、山梔、黃芩、辛荑、白芷、木通、柴胡、防風、蒼朮、薄荷,外用白礬末加硇砂少許吹之;或瓜蒂、細辛、麝香為末,棉裹塞鼻,即化黃水。桃葉嫩心亦可塞。又雄黃、白礬、苦丁香為末,霜梅肉搗膏作條,入鼻內,亦效。

鼻瘡,黃連、大黃、麝香為末,擦鼻中。辛荑膏亦可。內服烏犀丸。肺熱鼻乾無涕,心神煩亂,犀角散、桑根白皮散。

鼻痛,葛根、竹葉、青黛、薄荷、防風、石膏、升麻、石斛。外用宣腦散,取鼻中黃水。食物卒從鼻中縮入,介介痛不出,以牛脂或羊脂如指頭大,內鼻中,吸入須臾,脂消則物與同出。

白話文:

鼻子的部分:

肺部的功能會透過鼻子反映出來。胃的經脈起始於鼻子兩側,(肌肉也會在鼻子兩側形成結節。)並且會交會在鼻樑上。(也就是我們說的山根位置。)大腸的經脈則夾着鼻孔。小腸的經脈則會抵達鼻子。膀胱的肌肉會在鼻子下方兩側形成結節。氣從鼻子呼出,如果氣熱並且鬱積,就會產生水汽而成爲鼻涕;如果只有熱但沒有鬱積,則會使鼻子乾燥、疼痛並帶有刺痛感。鼻塞的情況,一種是由於腦部寒冷使氣轉化爲液體,向下凝結在鼻子;(就像天氣寒冷時,呼吸的氣會變成水一樣。當腦部暖和時,鼻塞立刻就能緩解。)另一種情況是由於氣熱蒸騰導致鼻涕堵塞。

即使盡力去清除鼻涕但仍無法通暢,這是因爲鼻腔外部都被鼻涕浸泡,導致肌肉組織膨脹,鼻孔狹窄無隙。當外來的風寒束縛住身體,氣無法向外散發,只能從鼻腔向上排出,因此鼻氣旺盛並伴隨喘息聲,起初由於氣向上壅塞嚴重,所以轉化成水的速度快且量多,並且清澈;之後氣的勢能稍微減弱,所以鼻涕不會立即流出,長時間蒸騰後會變得渾濁。然而,渾濁的鼻涕並非都由外來風寒引起,《素問》指出:膽的熱氣轉移到腦部,會導致鼻淵,(鼻孔持續流出渾濁的鼻涕,像泉水般不停止。)

這可以導致鼻出血(熱度過高所致。)和視力模糊(因爲血液流失導致虛弱,無法滋養眼睛。)這是因爲膀胱的經脈連接到腦部,接受腦部的熱量,注入到胃的經脈,緊貼在鼻樑中,所以鼻子會辣痛並且會有渾濁的鼻涕流下。這是腦部的液體向下滲透的現象,俗稱腦漏,可用防風湯治療。鼻出血的情況,在“血癥”部分詳細描述。偶爾因感受風寒而鼻塞的人,應按照風寒來治療。如果平時經常鼻塞,無法聞到香味或臭味;或者在寒冷的月份,或者稍微感受到風寒就鼻塞,這可能是肺部一直有火氣鬱積。

喜歡熱(熱可以使氣血運行,所以喜歡它)而討厭寒冷,所以一旦感受到一點寒冷就會發作。氣壅滯不暢,熱氣鬱積於腦部,導致鼻淵、鼻塞、鼻息肉、痔瘡等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是清肺降火,(桑白皮是不可或缺的藥物。)同時使用一些通氣的藥劑。氣過多則爲火,這是確定的。但也有可能是脾胃氣虛無法上升,鬱積成火,這時應使用補中益氣湯(見“氣”部分)進行治療。外用療法:將瓜蒂、細辛、麝香磨成粉末,用棉包裹塞入鼻孔;或者用蓖麻仁和棗子搗碎塞入鼻孔,每天更換。

經常流出渾濁鼻涕的情況被稱爲鼻淵,可以使用六味丸(見“虛損”部分),甘菊、薄荷、玄參、蒼耳子。由於腦部屬於腎,所以會使用六味丸。還有一種情況是腦痛並且鼻孔流出惡臭的黃水,俗稱控腦砂,這可能是有蟲子在吃腦部,可以用靠近根部的絲瓜藤燒成灰燼,用酒服用兩錢,立刻見效。外用療法是使用桃葉做枕頭。(鼻淵的情況也可以在“傷風”部分看到。)

經常流出清鼻涕的情況被稱爲鼻鼽,如果是由肺熱引起的,(肺熱則氣旺盛轉化爲水形成清鼻涕。之所以不會變稠和渾濁,是因爲火性的急促,隨化隨流,來不及變渾。)可以使用桔梗、山梔、薄荷、麥冬、玄參、辛夷、甘草;如果是由於腦部寒冷所導致的,(腦冷則氣轉化爲液體向下流動,就像天氣寒冷時,呼吸的氣會變成水。)可以使用蒼耳子、乾薑、升麻、藁本、辛夷、川芎、肉桂。

鼻息肉和痔瘡,鼻子中的肉瘤,散發出惡臭,無法接近,搖動時會痛,這是溼熱壅盛產生的,就像地溼熱蒸騰形成的蘑菇。可以使用清肺飲、羌活勝溼湯,(見“傷溼”部分。)或者使用白茯苓、桔梗、山梔、黃芩、辛夷、白芷、木通、柴胡、防風、蒼朮、薄荷,外用白礬粉加少許硇砂吹入鼻中;或者將瓜蒂、細辛、麝香磨成粉末,用棉包裹塞入鼻孔,可以化解黃水。桃葉嫩心也可以塞入鼻孔。還可以使用雄黃、白礬、苦丁香磨成粉末,用霜梅肉搗成膏狀製作成條狀,放入鼻內,也有療效。

鼻瘡,可以使用黃連、大黃、麝香磨成粉末,擦在鼻中。辛夷膏也可以使用。內服烏犀丸。肺熱導致鼻幹無涕,心神煩亂,可以使用犀角散、桑根白皮散。

鼻痛,可以使用葛根、竹葉、青黛、薄荷、防風、石膏、升麻、石斛。外用宣腦散,取出鼻中的黃水。食物突然從鼻中吸入,感到疼痛無法吐出,可以用牛脂或羊脂如指頭大小,放入鼻中,吸入片刻,脂消後食物會與油脂一同排出。

鼻紅赤或紫黑,是陽明經血熱,大多發生在嗜酒者身上,熱氣燻蒸肺葉,所以鼻子會紅赤。如果被寒冷所侵襲,血液凝結無法流通,就會變成紫黑色。治療必須融化淤血,促進新血生成,去除風熱,使用丹參、生地、當歸、紅花、山梔、桑白、防風、薄荷,煎服。或者使用酒制四物湯(見“血”部分)加入酒炒片芩、陳皮、生甘草、酒紅花、生薑煎煮,調入五靈脂末。

對於體型肥胖、氣弱的人,可以加入酒黃芪,臨服時加入幾滴好酒作爲引子。如果平時不飲酒,那麼可能是肺部的風熱,可以在上述方劑中加入荊芥。也可能是因爲臟器中有寄生蟲,這時應使用驅蟲藥。外用療法:使用二十個杏仁(去皮、油)、兩個核桃(連皮),在瓦上烤制,不能烤焦,三個大楓實、三分水銀,用唾液和手研磨成黑水塗抹,塗抹兩三次即可痊癒。

鼻氣有惡臭,如果不是鼻息肉或痔瘡,而是病人病情嚴重,那麼可能是臟器受損,導致氣味惡臭,這種情況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