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8)
卷之三·雜症 (8)
1. 身體痛
(身體拘急)
體痛,謂一身盡痛,傷寒、(太陽表證,六脈俱緊,發汗後痛,為氣血不和,脈弦遲。)陰毒、(傷寒陰毒,痛如被杖。)霍亂、(吐瀉腹痛。)中暑、(汗太多,脈虛。)濕痹、(濕流關節,一身盡痛,風濕相搏,重痛不可轉側,脈緩。)虛勞,(氣血虛損,脈弦小,或虛數。
)皆有之。寒者,甘草附子湯。熱者,當歸拈痛湯。內傷勞倦飲食,兼感風濕者,補中益氣湯(見氣)。加羌、防、升麻、蒼朮、藁本治之。春月寒濕鬱遏,清陽不得升,火伏下焦,浮而躁熱,雖在陰室中亦汗出,壯火食氣,困乏懶言,以麻黃復煎湯,漸漸發之,令寒濕去,陽氣升,困倦乃退。
遍身痛如勞證者,參、耆、甘草、附子(炮)、羌活、木香、知母、芍藥、川芎、前胡、枳殼、桔梗、白朮、當歸、茯苓、半夏(制),各五錢,柴胡、鱉甲(醋炙)各一兩,桂心、酸棗仁各三錢,杏仁(炒)五錢,為末,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二個,烏梅三個,蔥白三寸,水煎空心調服。少年虛損冷憊,老人諸疾並治,惟傷寒體痛不宜。
活血丹與四物蒼朮各半湯相表裡,治遍身骨節疼痛如神。身體拘急屬寒,寒則收引也。又屬濕,濕亦寒也。寒屬腎,濕屬脾,於二經取之。
白話文:
[身體疼痛]
身體疼痛指的是全身上下都感到疼痛的情況,可能的原因包括了感冒(當出現太陽表證,也就是全身的脈搏都很緊繃,發汗後仍感覺疼痛,這可能是氣血不協調導致的,脈象呈現弦遲),陰毒(感冒導致的陰毒,會讓人覺得像是被棍棒打過般的疼痛),霍亂(嘔吐和腹瀉同時伴隨劇烈的腹痛),中暑(大量出汗,脈象虛弱),濕痹(濕氣滲入關節,造成全身疼痛,風濕互相影響,疼痛到無法翻身,脈象緩慢),以及虛勞(氣血虛弱,脈象呈現弦小或虛數)等情況。
對於因寒冷導致的疼痛,可以使用甘草附子湯來治療;若是因為熱導致的疼痛,則可使用當歸拈痛湯。如果疼痛是因為內傷、勞累、飲食不當,再加上感受風濕所導致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詳細方子可參考“氣”部分),再加入羌活、防風、升麻、蒼朮、藁本等藥材一同治療。
春天時,如果寒濕之氣阻礙了身體的清陽之氣上升,導致火氣積聚在下焦,人體會出現浮躁和熱感,即使待在陰涼的地方也會出汗。這時,可用麻黃復煎湯,逐漸發散寒濕之氣,讓陽氣上升,這樣疲倦感就會減輕。
對於全身疼痛如同勞力過度的症狀,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甘草、炮附子、羌活、木香、知母、芍藥、川芎、前胡、枳殼、桔梗、白朮、當歸、茯苓、半夏等藥材各五錢,加上柴胡、鱉甲(醋炙)各一兩,桂心、酸棗仁各三錢,炒杏仁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生薑三片、大棗兩個、烏梅三個、蔥白三寸煎煮後,在空腹時服用。此方適用於年輕人因虛弱或寒冷造成的疲勞,以及老年人各種疾病,但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疼痛則不適用。
活血丹與四物蒼朮各半湯是治療全身骨節疼痛的良方,效果神奇。身體拘束緊張通常是由寒冷引起的,寒冷會使身體收縮。同樣地,濕氣也是屬於寒冷的一種。寒冷屬於腎臟的問題,濕氣則與脾臟相關,因此應從這兩個臟器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