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26)
卷之七·諸方(下) (26)
1. 蓖麻子丸
蓖麻子(三十一個,去油用),皂角(煨,取肉半錠),生地龍(中者一條),全蠍(二個,焙),遠志(去心),磁石(火煆,醋淬七次,研細,水飛),乳香(各二錢),上為細末,以黃蠟熔和為丸塞耳中。
白話文:
取蓖麻子三十一粒,去除油份後備用。將皂角煨熟,取其中一半的肉備用。選取中等大小的地龍一條。全蠍兩個,焙乾後備用。遠志去心備用。磁石以火燒紅後,用醋浸泡淬鍊七次,研磨成細粉,用水漂洗去除雜質。乳香二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黃蠟熔化後與藥粉混合,製成丸狀,塞入耳中。
2. 勝金透關散
川烏頭(一個,炮),細辛(各二錢),膽礬(半錢),鼠膽(一具),上為細末,用鼠膽調和勻,再焙令乾,研細,卻入麝香半字,用鵝毛管吹入耳中,吹時口含茶清,待少時。
白話文:
將烏頭(一個,炮製)、細辛(各二錢)、膽礬(半錢)、鼠膽(一具)研磨成細末,用鼠膽調和均勻,再用小火烘乾,研磨成細粉,然後加入麝香半字,用鵝毛管吹入耳中。吹藥時,口中含茶水,吹完後等待片刻。
3. 龍齒散
龍齒,人參,白茯苓,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各半兩),丹砂,鐵粉,龍腦,牛黃,麝香(各二錢半,俱另研),為細末,研勻,每服半錢匕,食後,用沸湯調服,日三服。
白話文:
將龍齒、人參、白茯苓、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各半兩)、丹砂、鐵粉、龍腦、牛黃、麝香(各二錢半,全部另行研磨)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匕,飯後用沸水調服,一天服用三次。
4. 芎歸飲
川芎,當歸,細辛(各半兩),石菖蒲,官桂,白芷(各三錢),每服三錢,水二盞,入紫蘇、薑、棗,煎至一盞服。
白話文:
取川芎、當歸、細辛各半兩,石菖蒲、官桂、白芷各三錢,每次取三錢藥材,加水兩盞,再放入紫蘇、生薑、紅棗,煎煮至一盞藥汁即可服用。
5. 黃耆丸
黃耆(一兩),沙苑蒺藜(炒),羌活(各半兩),黑附子(大者一個),羯羊腎(一對,焙乾),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煨蔥、鹽湯下。
白話文:
將黃耆一兩、沙苑蒺藜(炒過)、羌活各半兩、黑附子(大個的取一個)、羯羊腎(一對,焙乾)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煨過的蔥、鹽湯送服。
6. 黍黏子湯
桔梗(半兩),桃仁(一錢),柴胡,黃耆(各三分),連翹,黃芩,黍黏子,當歸梢,生地黃,黃連(各二分),蒲黃,炙甘草,草龍膽,昆布,蘇木,生甘草(各一分),紅花(少許),水煎,稍熱服,食後。忌寒藥。
白話文:
- 桔梗(半兩):取桔梗乾燥根部,約為30克。
- 桃仁(一錢):使用桃仁,大約是3克。
- 柴胡:柴胡,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
- 黃耆(各三分):黃耆,約為1克。
- 連翹:連翹,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 黃芩:黃芩,能清熱燥溼。
- 黍黏子:黍粘子,可能是指黍米的種子。
- 當歸梢:當歸梢,指的是當歸的嫩枝梢,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
- 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黃連(各二分):黃連,約2克。
- 蒲黃:蒲黃,具有收斂止血、化瘀的作用。
- 炙甘草:炙甘草,經過炙烤處理的甘草,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的作用。
- 草龍膽:草龍膽,用於清熱解毒、利溼退黃。
- 昆布:昆布,海藻類植物,有消痰散結、利水消腫的效果。
- 蘇木:蘇木,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 生甘草(各一分):生甘草,約0.5克。
- 紅花(少許):紅花,少量,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作用。
以上配方需用水煎煮,稍微加熱後服用,最好在飯後。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食用寒涼性質的食物。
7. 柴胡清肝飲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黃芩,山梔,花粉,防風,牛蒡,連翹,甘草,作癢亦可服。
白話文: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柴胡、黃芩、山梔、花粉、防風、牛蒡、連翹、甘草,這些藥物都能止癢,也可以服用。
8. 柴胡聰耳湯
柴胡(三錢),連翹(四錢),水蛭(半錢,炒,另研),虻蟲(三個,去翅足,研),麝香(少許,研),當歸身,人參,炙甘草(各一錢),上除另研外,以水二盞,姜三片,煎至一盞,下水蛭等末,再煎一二沸,食遠,稍熱服。
白話文:
將柴胡三錢、連翹四錢、水蛭半錢(炒後研磨)、虻蟲三個(去翅足,研磨)、麝香少許(研磨)、當歸身、人參、炙甘草各一錢,以上除另研磨的藥材外,全部以兩碗水、三片薑煎煮至一碗,再加入研磨好的水蛭等藥末,繼續煎煮兩三沸,飯後趁熱服用。
9. 蔓荊子散
蔓荊子,赤芍藥,生地黃,桑白皮,甘菊花,赤茯苓,川升麻,麥門冬(去心),木通,前胡,炙甘草(各一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一盞服。
白話文:
蔓荊子、赤芍、生地黃、桑白皮、甘菊花、赤茯苓、川升麻、麥門冬(去心)、木通、前胡、炙甘草(各一錢),用水二盞,加入薑三片、棗二枚,煎煮至一盞,服用。
10. 紅綿散
白礬(二錢),胭脂(二字),研勻,先用綿杖子展去膿及黃水盡,用別綿杖子引藥入耳中,令到底摻之,即干。
白話文:
【白礬】(二錢),胭脂(二字),研磨均勻。先使用棉棒清除膿液和黃水乾淨,再換另一根棉棒將藥物導入耳中,直到深入,然後撒上藥粉,待其自然乾燥。
11. 透冰丹
(治一切風疾。)
川大黃(去粗皮),山梔,蔓荊子(去白皮),白茯苓(去皮),益智仁(去皮),威靈仙(去蘆頭,洗,焙乾),白芷(各半兩),香墨(燒,醋淬,干,研細),麝香(研,各一錢),茯神(去木,半兩),川烏(二兩,用河水浸半月,切作片,焙乾,用鹽炒),天麻(去苗),仙靈脾葉(洗,焙),為細末,煉蜜和如麥飰相似,以真酥塗杵臼,搗萬杵。如干,旋入蜜令得所,和成劑。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風疾。
材料包括:大黃(去除粗皮)、山梔、蔓荊子(去除白色外皮)、茯苓(去除皮)、益智仁(去除皮)、威靈仙(去除根頭,用水洗淨後再烘乾)、白芷(各半兩)、香墨(燒後用醋淬過,再乾燥研成細粉)、麝香(研磨成粉,各一錢)、茯神(去除木質部分,半兩)、川烏(二兩,用河水浸泡半月後切片,再烘乾並用鹽炒)、天麻(去除根部)、仙靈脾葉(用水洗淨後再烘乾)。
所有的材料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使它們的性狀類似於麥麪。接著使用真酥(一種動物脂肪)塗抹在杵臼上,再用杵將所有材料搗擊萬次。如果太乾,可以隨時加入蜂蜜調整至適度,最後將所有材料和成藥丸。
每服旋丸如桐子大,用薄荷自然汁同溫酒化下兩丸。中風涎潮,皂莢、白礬湯化四丸。小兒驚風,薄荷汁化下一丸。
白話文:
每一劑藥丸大小如桐子,使用薄荷的自然汁與溫熱的酒一同調和後,服用兩丸。若遇中風引起流口水的情況,可以使用四丸的量,將皁莢和白礬湯混合。對於小孩因驚嚇而引發的風症,則使用薄荷汁調和後,服用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