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7)
卷之三·雜症 (7)
1. 脅肋痛
(腋下為胠,胠下為脅,脅下為肋,肋下為季脅,季脅下為䏚。)
肝膽脈布脅,而心包絡筋脈亦挾脅。肝脈布肋,而脾筋亦結肋。膽筋脈乘季脅,而肺筋亦抵季脅。膽脈乘䏚,是脅肋痛未必盡由肝膽,而肝膽為多。大概分氣血食痰四種,而怒氣瘀血居多,治者須分左右,審虛實。左痛多留血,或肋下有塊,右痛多氣鬱,氣鬱則痰亦停,然左血右氣,亦難泥定。
大抵瘀血按之痛,不按亦痛,痛無時息,而不膨脹。氣痛則時止而膨,得噯即寬,以此辨之。脅痛火實者,忌陳皮、生薑、細辛,能令肝脹。(火盛忌熱藥,三者性熱,而味又辛散,火得風而益熾也,故忌之。)龍薈丸,柴胡、青皮必用。肝火鬱甚,用黃連、龍膽草等苦寒直折,火愈郁愈烈。
用大栝蔞一枚,連皮搗爛,加粉草二錢,妙,栝蔞甘寒潤滑,於郁不逆,又如油之洗物,未嘗不潔也。詳《準繩》。氣實痛,枳殼、青皮、薑黃、香附、甘草,有痰加蒼朮、半夏、白芥子。枳殼乃治脅痛的劑,必用。死血阻滯,必日輕夜重,午後發熱,脈短澀,桃仁承氣湯(見血)加鱉甲、青皮、芎、歸之屬。痰飲痛,脈沉弦滑,導痰湯(見痰)。
食痛,凡痛有一條扛起者是也。煮黃丸(見心痛)治脅下痃癖痛,如神。悲哀傷肝,氣引兩脅疼痛,枳殼煮散。房勞傷腎,氣虛血滯,胸脅多有隱隱作痛,宜補腎,加芎、歸之類和血。酒色太過,脅下一點痛不止,名干脅痛,甚危,惟大補氣血而已。虛冷作痛,不宜疏散,須辛熱補劑。
肝虛,視物不明,筋脈拘急,面青爪甲枯,脅引小腹痛,補肝湯。凡痛而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
白話文:
【脅肋痛】
人體腋下稱爲胠,胠下方爲脅,脅下方則爲肋,肋下方爲季脅,季脅之下則爲䏚部位。
肝膽經脈分佈於脅部,而心包絡的筋脈也挾持着脅部。肝臟的經脈分佈於肋部,同時脾臟的筋脈也會在肋部結聚。膽囊的筋脈覆蓋季脅,而肺臟的筋脈也能觸及到季脅。膽囊的經脈延伸至䏚,所以脅肋痛不一定全由肝膽引起,但肝膽問題較爲常見。大致可以分爲氣、血、食、痰四種類型,其中怒氣與瘀血導致的疼痛較多,治療時需區分左右側,判斷虛實狀況。左側疼痛多因血液滯留,可能伴有脅下腫塊;右側疼痛多由氣鬱引起,氣鬱則痰溼易積,然而左側血瘀、右側氣滯的情況並非固定不變。
一般而言,瘀血導致的疼痛,無論是否觸壓都會感到痛楚,且疼痛無休無止,但不會出現明顯的腫脹。氣痛則時有時無,並伴有脹感,打嗝後會感覺舒緩,以此可進行辨別。對於火氣旺盛引起的脅痛,應避免使用陳皮、生薑、細辛,因爲它們會使肝臟膨脹。(火旺時忌用熱藥,這三種藥物性質熱,且味道辛散,火遇風更旺,因此需忌用。)龍薈丸、柴胡、青皮是治療此類情況的必要藥物。肝火過盛,可採用黃連、龍膽草等苦寒藥物直接抑制,因爲火越鬱積越猛烈。
使用一個大栝蔞,連皮搗爛,加上二錢的甘草,效果極佳。栝蔞性甘寒潤滑,用於鬱結時不會產生逆反作用,就像油能清洗物體,最終達到清潔的效果。詳細內容請參考《準繩》一書。氣實導致的疼痛,可用枳殼、青皮、薑黃、香附、甘草,如有痰溼,可添加蒼朮、半夏、白芥子。枳殼是治療脅痛的必備藥物,必須使用。若死血阻塞,症狀表現爲白天輕夜晚重,午後發熱,脈象短澀,可用桃仁承氣湯(見血癥)加鱉甲、青皮、川芎、當歸等。痰飲引起的疼痛,脈象表現爲沉弦滑,可服用導痰湯(見痰症)。
飲食不當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現爲一條狀的疼痛區域。煮黃丸(見心痛症)對脅下痃癖痛具有神奇療效。悲傷過度傷肝,氣機牽引兩脅疼痛,可用枳殼煮散治療。房事過度傷腎,氣血虛弱,胸脅常隱隱作痛,適宜補腎,可加川芎、當歸之類調和血液。飲酒過度,脅下一點持續疼痛,名爲幹脅痛,極其危險,唯有大力補充氣血。虛寒導致的疼痛,不宜使用疏散藥物,需採用辛熱補劑。
肝臟虛弱,視力模糊,筋脈拘緊,面色青黃,指甲乾枯,脅部牽連小腹疼痛,可用補肝湯。凡是脅骨一側高舉的疼痛,表明肝臟功能偏向一側。
2. 臂痛
(腋腫)
臂痛有六道經絡,究其痛在何經,以行本經藥行其氣血,氣血通則愈矣。以兩手伸直,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而定之。其臂臑之前廉痛者,屬陽明經,以升麻、白芷、乾葛行之。後廉痛者,屬太陽經,以藁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屬少陽經,以柴胡行之。內廉痛者,屬厥陰經,以柴胡、青皮行之。
內廉痛者,屬太陰經,以升麻、白芷、蔥白行之。內後廉痛者,屬少陰經,以細辛、獨活行之,並用針灸法。臂為風寒濕所搏,或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致痛,或腫或不腫,除飲證外,其餘並可五積散(見中寒),及烏藥順氣散,(見中風。)或蠲痹湯(見痹)。審知是濕,蠲痹湯每服加蒼朮末三匙,防己四分。
挈重傷筋者,琥珀散、劫勞散、或和氣飲(見腫脹),每服加白薑黃五分,以薑黃能入臂故也。(薄桂味淡,能橫行手臂,引藥至痛處,亦不可少。)痰飲,臂痠痛軟麻,導痰湯(見痰)。加木香、白薑黃各五分,重者控涎丹(見痰)。加去油木鱉子一兩,桂枝五錢,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血虛不榮於筋者,蠲痹湯、四物湯(見血)各半帖煎服。氣血凝滯者,舒筋湯。
腋屬心包經、肝經,腋前屬肺經,腋後屬心經,腋下屬肝經。經氣熱則腋腫,察其部位治之。
白話文:
[手臂疼痛]
手臂疼痛涉及六條經絡,需查明疼痛具體在哪條經絡,然後使用對應經絡的藥物來調理氣血。氣血順暢後,疼痛自然會消失。首先,讓雙手伸直,手臂緊貼身體垂下,大拇指在前方,小拇指在後方,以此來確定疼痛位置。
如果疼痛發生在手臂前面,這屬於陽明經的問題,可以使用升麻、白芷和乾葛來治療。若疼痛出現在手臂後面,這屬於太陽經的問題,可用藁本和羌活來處理。若疼痛在手臂外側,這屬於少陽經的問題,柴胡是適用的藥物。若疼痛在手臂內側,這屬於厥陰經的問題,柴胡和青皮是適用的藥物。
如果疼痛發生在手臂內側,這可能是太陰經的問題,可以用升麻、白芷和蔥白來治療。若疼痛在手臂內後側,這可能是少陰經的問題,可用細辛和獨活來處理,同時配合針灸療法。手臂可能因為風寒濕邪侵襲,或是抬舉重物導致疼痛,可能伴隨腫脹也可能沒有腫脹。除了飲食引起的問題之外,其他情況都可以使用五積散,或者烏藥順氣散,或者蠲痹湯來治療。
若是因抬舉重物傷害到筋骨,可用琥珀散、劫勞散,或者和氣飲,每次服用時加入五分的白薑黃,因為薑黃能有效進入手臂。肉桂的味道淡,能橫向行走於手臂,將藥物帶到疼痛的位置,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是痰飲引起的問題,手臂會感到痠痛且無力,可用導痰湯,加入木香和白薑黃各五分,嚴重的可以使用控涎丹,加入去油木鱉子一兩,桂枝五錢,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若是因血液不足無法滋養筋骨導致疼痛,可用蠲痹湯和四物湯各半帖煎服。如果氣血凝滯,可用舒筋湯來治療。
腋下區域與心包經、肝經相關,腋前區域與肺經相關,腋後區域與心經相關,腋下區域與肝經相關。經絡氣血過熱會導致腋下腫脹,需要根據不同部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