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6)

1. 腰痛

膀胱脈抵腰,腎脈入腰。又經曰:腰者、腎之府也,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是腰痛乃腎與膀胱之病也。太陽經虛,則風寒濕諸客邪皆得為患,而腎虛之所患尤多。腰肢痿弱,身體疲倦,腳膝痠軟,脈或洪或細,皆無力,痛亦悠悠隱隱不甚,是其候也。分寒熱二證,脈細無力,氣怯弱,小便清利,為陽虛,宜腎氣丸(見虛損)、橘香丸、生料鹿茸丸(見血)之類。仍以茴香炒研,豬腰切片,勿令斷,糝末其內,紙裹煨熱,黃酒下。

脈洪而無力,小便黃赤,虛火時炎,為陰虛。東垣所謂醉以入房,損其真陰,則腎氣熱,熱則腰脊痛不能舉,久則髓減骨枯,發為骨痿,六味丸(見虛損)、滋腎丸(見小便不通)、封髓丹(見遺精)之類。瘧痢後,月經後痛者,多屬虛,於補氣血藥加杜仲、側柏葉。丹溪云:久腰痛,必用官桂開之,痛方止。

脅腹痛亦然。有風有寒,有濕有熱,有閃挫,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傷於風,脈必浮,或左或右,痛無常處,牽引兩足,羌、防、秦艽必用。感寒而痛,腰間冷如冰,脈必緊,得熱則減,得寒則增,姜附湯(見中寒)加辣桂、杜仲,外用摩腰膏。傷於濕,如坐水中,脈必緩,遇天陰或久坐(久坐則濕凝)必發,身體腫,滲濕湯、腎著湯。(並見傷濕。

)體重腰冷,飲食如故,小便自利,名腎著,(寒濕之氣,凝著不行。)治宜除濕兼溫散。風濕,獨活寄生湯。濕熱,蒼朮湯、獨活湯、羌活湯。閃挫或跌撲損傷而痛。乳香趂痛散,五積散(見中寒)加桃仁、大黃、蘇木各一錢,倍當歸。或以茴香根同紅曲擂爛,熱酒調服。

若因勞役負重而痛,和氣飲(見腫脹),或普賢正氣散。瘀血脈必澀,轉側若刀錐之刺,大便黑,日輕夜重,桃仁酒調黑神散,或四物(並見血)。加桃仁、紅花之屬。氣滯脈必沉,烏藥順氣散(見中風)、人參順氣散。痰注脈必滑,或沉弦,二陳(見痰)加南星、香附、烏藥、枳殼、威靈仙治痛要藥,為末,每用二錢,糝豬腰內煨吃,熱酒下,微利為度。

杜仲(薑汁炒斷絲)、黑醜、破故紙、桃仁(炒,去皮尖)、玄胡索,等份為末,酒煮麵糊,胡桃肉和丸,桐子大,空心溫酒或白湯下五七十丸,宜下者用之。腰痛雖屬腎與膀胱,然有子病累母者,故鬱怒傷肝亦致腰痛,宜調肝散。有土病及水者,故憂思傷脾,亦為腰痛,沉香降氣湯(見氣)和調氣散(見中氣。

)腰痛面忽紅忽黑,為心腎交爭,難治之證也。

白話文:

[腰痛]

膀胱的經脈到達腰部,腎的經脈也進入腰部。根據古籍記載:腰部是腎的部位,如果腰部無法靈活轉動,可能表示腎功能正在衰退。所以,腰痛通常是腎臟與膀胱的問題。當太陽經絡虛弱時,風、寒、濕等各種外來病邪都可能造成困擾,尤其腎虛引起的情況更多。腰部無力,身體疲倦,腳膝酸軟,脈搏可能洪大也可能細弱,但都顯示出無力,疼痛感模糊且不明顯,這些都是典型症狀。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寒性與熱性兩種情況。

如果脈搏細弱無力,氣色怯弱,小便清澈,這表示是陽虛,應使用腎氣丸、橘香丸、生料鹿茸丸等藥物治療。另外,可將茴香炒熟研磨,將豬腰切成薄片但不要完全切斷,在豬腰內部撒上茴香粉,再用紙包裹起來烤熱,搭配黃酒服用。

脈搏洪大但無力,小便呈現黃色,虛火時常熾烈,這是陰虛的現象。就像東垣所說,過度的性行為會損耗真正的陰氣,導致腎氣過熱,進而引起腰背疼痛,長時間下來會導致骨髓減少、骨骼枯萎,進而發展成骨萎症。可用六味丸、滋腎丸、封髓丹等藥物治療。瘧疾或月經後的腰痛,多數屬於虛弱,可在補充氣血的藥物中加入杜仲、側柏葉。

丹溪提到:長期腰痛的人,必須使用官桂來開通,疼痛才能停止。脅腹部疼痛也是如此。可能是風邪、寒邪、濕邪、熱邪、扭傷、瘀血、氣滯或痰積所導致。如果受到風邪影響,脈搏一定浮動,疼痛可能在左邊或右邊,位置不定,而且會牽連到雙腿,使用羌活、防風、秦艽等藥物是必要的。如果因為受寒而產生疼痛,腰部感覺像冰一樣冷,脈搏一定緊繃,得到熱量時疼痛會減輕,受到寒冷時疼痛會加重,可使用薑附湯加上辣桂、杜仲,外敷摩腰膏。如果受到濕邪影響,就像坐在水中一樣,脈搏一定緩慢,遇到陰天或久坐(久坐會使濕氣凝聚)就會發作,身體會出現水腫,可使用滲濕湯、腎著湯。

如果因為勞累或承重過度而腰痛,可以使用和氣飲,或者普賢正氣散。如果是瘀血造成的脈搏一定遲滯,轉身時會感到如刀割般的劇烈疼痛,大便顏色變黑,白天疼痛較輕晚上則加重,可使用桃仁酒調配黑神散,或者四物湯,再加入桃仁、紅花等藥物。如果是氣滯造成的脈搏一定沉重,可以使用烏藥順氣散、人參順氣散。如果是痰積造成的脈搏一定滑動,或者沉重弦硬,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南星、香附、烏藥、枳殼、威靈仙等藥物,作為治療疼痛的重要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二錢,放入豬腰內烤熟食用,搭配熱酒服用,微微出汗即可。

杜仲(薑汁炒斷絲)、黑醜、破故紙、桃仁(炒,去皮尖)、玄胡索,等份研磨成粉末,使用酒煮麵糊,加上胡桃肉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空腹時溫酒或白湯送服五七十粒,適合排泄者使用。雖然腰痛通常與腎臟和膀胱有關,但有時候子孫的疾病也會影響到母親,所以鬱怒傷肝也會導致腰痛,應使用調肝散。有時候脾胃疾病也會影響到腎臟,所以憂慮思慮傷脾也會導致腰痛,可以使用沉香降氣湯、和調氣散。如果臉色突然變紅或變黑,表示心臟和腎臟正在相互爭鬥,這是一個難以治療的症狀。

2. 背脊強痛

督脈主脊。經云: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別走太陽,實則脊強,取之所別也。(刺灸之。)大腸筋挾脊。心脈與脊裡細筋相連貫,故心痛有連背者。脾筋著脊。腎筋脈貫脊,脊髓空則痛。膀胱筋脈挾脊,上項,為風寒濕所襲,則倔強不能屈伸,取本經膕中血絡。背上兩角為肩解,小腸脈出之,肩解下成片肉為肩胛,大小腸筋脈俱繞之。

又肩背屬肺部分。太陽中風濕,經脈不行,脊痛項強,不可回顧,羌活勝濕湯(見傷濕)。兼氣實鬱滯者,則常常作痛,加木香、陳皮、香附。氣虛鬱滯者,則時止時痛,加升、柴、參、耆。血虛郁痛者,則夜甚時止,加歸、芍。血瘀郁痛者,則夜痛不止,加薑黃、靈脂、紅花。

風盛項背強,加威靈仙。濕盛肩背重,加二術。痰氣凝滯則嘔眩,本湯送青州白丸子(見中風)。看書封弈,久坐而脊背痛者,補中益氣湯(見氣),或八珍(見虛損)加黃耆。喘咳氣逆,肩背痛,汗出,肺實也,熱也。肺虛亦痛,覺寒,少氣不足以息,當補氣。腎氣上逆,先背痛,後及肩,和氣飲(見腫脹)加炒鹽、小茴。

當肩背一片冷痛,而用神保丸者(見傷飲食),此有積氣故也。素虛人,或病後,或發汗過多,心隔間痛引乳脅或肩背,此氣上逆,當引使歸元。有患肩胛縫一線痛起,上跨肩,(肩背屬小腸經。)至胸前側脅止,(膽經。)晝夜不息。丹溪謂因思慮傷心,(心血虛而火動。

)移於小腸,及慮不能決,又歸之膽,(膽火亦動。)子來乘母,為實邪,以人參四錢,(思慮則氣結不行,故補其氣以行之。)木通二錢(引火從小腸出)煎湯,下龍薈丸(見脅肋痛。除肝膽火)而愈。

白話文:

[背脊強痛]

督脈主管脊椎。經典中提到:督脈的分支,名為長強,分離並走向太陽經,如果督脈充實,會導致脊椎僵硬,應在分離的地方進行針灸治療。大腸的筋絡夾持著脊椎。心臟的脈絡與脊椎內的細微筋絡相連,所以心痛有可能牽扯到背部。脾臟的筋絡附著在脊椎上。腎臟的筋絡穿過脊椎,如果脊髓空間不足,就會感到疼痛。膀胱的筋絡沿著脊椎向上,若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會導致肌肉僵硬,無法彎曲或伸展,可通過針灸本經的膕中穴來治療。背部上方的兩塊突出部位稱為肩解,小腸的脈絡由此而出,肩解下方的一片肌肉是肩胛骨,大小腸的筋絡都環繞其上。

此外,肩膀和背部屬於肺部區域。如果太陽經受到風濕影響,脈絡運行受阻,會導致脊椎疼痛,頸項僵硬,無法轉頭,可用羌活勝濕湯治療(見傷濕)。如果同時伴有氣滯,常會感到疼痛,可添加木香、陳皮、香附等草藥。如果是氣虛引起的氣滯,疼痛時好時壞,可以添加升麻、柴胡、人參、黃耆。血虛導致的疼痛,通常夜晚更嚴重,可添加當歸、白芍。血瘀引起的疼痛,夜晚痛感不減,可添加薑黃、靈脂、紅花。

如果風邪盛行,會感到頸項和背部僵硬,可添加威靈仙。濕邪盛行,肩膀和背部沉重,可添加二術。痰氣凝滯,會引起噁心眩暈,可用本湯送服青州白丸子(見中風)。長期伏案讀書,久坐後感到脊背疼痛,可用補中益氣湯(見氣),或八珍湯(見虛損)添加黃耆。呼吸困難,肩背疼痛,出汗,這可能是肺部實證,伴隨熱象。肺虛也會疼痛,感到寒冷,氣短,應補氣。腎氣上逆,先感到背部疼痛,然後延伸到肩膀,可用和氣飲(見腫脹)添加炒鹽、小茴。

如果肩膀和背部一片冷痛,可用神保丸治療(見傷飲食),這可能是因為氣滯所致。對於平時體虛的人,或是病後,或是發汗過多,感到心口痛,牽扯到乳房、胸側或肩背,這是氣上逆,應將氣引導回正常位置。有人肩胛骨縫隙處一線疼痛,向上蔓延至肩膀,(肩背屬於小腸經。)直到胸前側脅停止,(膽經。)日夜不停。丹溪認為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傷心,(心血虛,火動。

)影響到小腸,以及對事情猶豫不決,又回到膽,(膽火也被激發。)子來乘母,形成實邪,可以用四錢人參,(思慮過度會導致氣結,故補氣以促進氣流。)二錢木通(引火從小腸排出)煎湯,再服用龍薈丸(見脅肋痛。清除肝膽火)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