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4)
卷之三·雜症 (4)
1. 腹痛
(小腹痛。)
經脈有正有別,其別分絡臟腑部位,邪在正經,則注於別絡,而從臟腑所虛之部位而入焉。(胸為心肺部位,肚腹脾胃部位,胠脅小腹肝膽部位,腰脊腎部位也。)邪入則氣停液聚,痰血不行,脈絡皆滿,邪正相搏故痛。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皆能致之,不獨寒也。痛脈多緊急,河間謂急脈固屬寒象,然寒脈當短小而遲,若兼洪數,則為熱痛之脈。
分寒熱、虛實、氣血、飲食、痰蟲施治。寒痛:綿綿無增減,喜熱惡寒,口中和,二便清利,脈沉遲,乾薑、肉桂、吳萸、草蔻、木香、厚朴、陳皮、香附之屬。諸寒痛得熱即止者,用熟艾半斤,隔白紙鋪腹中,又以憨蔥數枝,批作兩半片,鋪艾上,再用紙蓋之,慢火熨斗熨之,冷則易,覺腹中熱,腹皮熱難當,仍用帛裹緊,將冷乃解。一法用炒鹽熨。
房事後受寒腹痛,灸神闕、氣海等穴,或炒薑、蔥熨之、內服理中、(見中寒。)四逆(見厥)等湯。熱痛:時痛時止,口乾舌燥,二便結澀,喜冷惡熱,脈洪數,白芍、黃芩、黃連、山梔、甘草之屬。寒亦有實,熱亦有虛,熱實者寒藥下之,(三承氣等。)寒實者熱藥下之。
(備急丸等。)辨虛實法不一,而可按屬虛,拒按屬實,尤其顯著者。治虛分氣血,痛時常覺虛豁,似飢非飢,呼吸無力,氣虛也,六君子(見氣)加木香。若偎偎作痛,似細筋抽引不寧,又如芒刺牽引,屬血虛,四物(見血)加陳皮、甘草、木香。氣滯作痛,則腹脹脈沉,木香順氣散、七氣湯,(見氣)此為氣實。
又飲食、痰濕、死血、蟲作痛,皆為實。食痛:欲大便,便後痛減,脈沉滑或弦。食得寒則凝,得熱則行,平胃散(見傷飲食)加枳實、草蔻、半夏,保和丸、枳朮丸(二丸並見傷飲食)之屬。酒積痛:三稜、蓬朮、香附、蒼朮、厚朴、陳皮、茯苓,木香檳榔丸主之。多年敗田螺殼煆存性,加三倍於木香檳榔丸中,更加山梔、茵陳,其效甚速。
痰痛:脈必滑,眩運吐涎,或下白積,或小便不利,(痰礙氣道也。)或得辛辣熱湯則暫止,二陳(見痰飲)加蒼朮、香附、撫芎、枳實、薑汁。死血作痛,脈必澀,痛有定處,元胡、歸尾、五靈脂、蘇木、桃仁、沒藥、赤芍等。或桃仁承氣湯(見血),虛者加歸、地,蜜丸服,以緩除之。
蟲痛:心腹懊憹,往來上下,痛有休止,或腹中塊起,噁心,吐清水,食厚味或飽即止,面色青白赤不定。蛔蟲攻咬,面必黃,(參看心痛門。)雞汁吞萬應丸(見蟲。)雄黃、白礬,飯丸亦可。感濕而痛,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脈必細,胃苓湯(見泄瀉。)感暑而痛:吐利並作,脈必虛豁,十味香薷飲、六和湯。
(並見傷暑。)詳霍亂門。失笑散(見心痛。)治心腹痛神效。劉寄奴末六錢,玄胡索末四錢,薑汁熱酒調服亦佳,皆通理氣血之劑也。中脘痛,太陰也,理中(見中寒)、建中(見勞倦)之類。臍腹痛,少陰也,四逆(見厥)、真武之類。(景東陽謂心脾筋結臍,胃筋脈挾臍,當臍明屬脾胃。
白話文:
(小腹痛)
人體的經脈有正常的運行路線和分支,這些分支分佈到各個臟腑的部位。如果邪氣侵入正常的經脈,就會侵入到這些分支,從臟腑虛弱的地方進入體內。(胸部是心肺的部位,肚子是脾胃的部位,肋骨和兩側腹部是肝膽的部位,腰背是腎的部位。)邪氣進入體內,就會導致氣滯和液體積聚,痰和瘀血無法正常運行,經脈都會被堵塞,正氣和邪氣互相搏鬥就會產生疼痛。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以及飲食不當和過度勞累,都可能導致腹痛,而不單單只有寒邪才會引起。疼痛時的脈象多為急促。河間學派認為急脈是寒象的表現,但是寒脈應該是短小而遲緩的,如果脈象兼具洪大而快速,那就是熱痛的脈象了。
治療腹痛要區分寒熱、虛實、氣血、飲食、痰和蟲等因素。寒痛的特點是:疼痛綿綿不斷,沒有明顯的加重或減輕,喜歡溫熱、厭惡寒冷,口中沒有異味,大小便通暢,脈象沉緩。可以用乾薑、肉桂、吳茱萸、草蔻、木香、厚朴、陳皮、香附等藥材來治療。對於所有寒性腹痛,如果用熱敷可以緩解疼痛,可以使用半斤熟艾,隔著白紙鋪在腹部,再放上幾根切成兩半的蔥,鋪在艾草上面,再用一張紙蓋住,用溫熱的熨斗慢慢熨燙,如果冷了就換新的,當感覺腹部發熱,腹部皮膚熱得受不了時,用布裹緊腹部,等溫度降下來再解開。另一種方法是用炒過的鹽來熱敷。
如果房事後受寒導致腹痛,可以艾灸神闕穴和氣海穴等穴位,或者用炒過的薑和蔥來熱敷,內服理中湯(參考「中寒」章節)或四逆湯(參考「厥」章節)等方劑。熱痛的特點是:疼痛時好時壞,口乾舌燥,大小便乾澀不通暢,喜歡涼爽、厭惡熱,脈象洪大而快速。可以用白芍、黃芩、黃連、山梔、甘草等藥材來治療。寒證也有實證,熱證也有虛證,對於熱實證,可以用寒涼的藥物來攻下(例如三承氣湯等);對於寒實證,可以用溫熱的藥物來攻下(例如備急丸等)。
辨別虛實的方法有很多,但按壓腹部,如果病人感到舒服,就是虛證;如果病人拒絕按壓,就是實證,後者尤其明顯。治療虛證要區分氣虛和血虛。如果疼痛時常感覺腹部空虛,像飢餓但又不是飢餓,呼吸無力,這是氣虛,可以用六君子湯(參考「氣」章節)加木香來治療。如果疼痛隱隱作痛,像細小的筋在抽動,或者像芒刺一樣牽引,這是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參考「血」章節)加陳皮、甘草、木香來治療。如果是氣滯引起的疼痛,則腹部脹滿,脈象沉緩,可以用木香順氣散或七氣湯(參考「氣」章節),這是氣實證。
另外,飲食積滯、痰濕、瘀血和寄生蟲也都會導致腹痛,這些都屬於實證。食積痛的特點是:想排大便,排便後疼痛會減輕,脈象沉滑或弦。食物遇寒則凝滯,遇熱則運行。可以用平胃散(參考「傷飲食」章節)加枳實、草蔻、半夏,或者用保和丸、枳朮丸(這兩種藥丸都參考「傷飲食」章節)來治療。如果是飲酒引起的腹痛,可以用三稜、蓬朮、香附、蒼朮、厚朴、陳皮、茯苓,以木香檳榔丸為主方來治療。如果用多年廢棄的田螺殼煅燒後研成粉末,加入三倍劑量的木香檳榔丸中,再加入山梔和茵陳,效果會更快。
痰痛的特點是:脈象必定滑,會頭暈、嘔吐,吐出痰涎,或者排出白色黏液,或者小便不暢(這是因為痰阻礙了氣的運行),如果喝辛辣的熱湯,疼痛會暫時緩解。可以用二陳湯(參考「痰飲」章節)加蒼朮、香附、撫芎、枳實、薑汁來治療。瘀血引起的疼痛,脈象必定澀,疼痛部位固定,可以用元胡、當歸尾、五靈脂、蘇木、桃仁、沒藥、赤芍等藥材來治療。或者用桃仁承氣湯(參考「血」章節),虛證者可加入當歸、地黃,做成蜜丸服用,以緩慢消除瘀血。
蟲痛的特點是:心腹部感覺煩躁不安,疼痛上下來回走動,時痛時止,或者腹中出現包塊,噁心,吐清水,吃濃厚的食物或者吃飽後疼痛會停止,臉色忽青忽白忽紅。如果是蛔蟲引起的疼痛,臉色必定會發黃(參考「心痛」章節)。可以用雞汁送服萬應丸(參考「蟲」章節),雄黃和白礬做成的飯丸也可以。如果是感受濕邪引起的疼痛,會有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的症狀,脈象必定細。可以用胃苓湯(參考「泄瀉」章節)來治療。如果是感受暑邪引起的疼痛,會伴有嘔吐和腹瀉,脈象必定虛弱而空。可以用十味香薷飲或六和湯(都參考「傷暑」章節)來治療。詳細內容可以參考「霍亂」章節。失笑散(參考「心痛」章節)對於治療心腹疼痛有神效。劉寄奴末六錢,玄胡索末四錢,用薑汁和熱酒調服也很好,這些都是可以疏通氣血的藥劑。中脘部位的疼痛,屬於太陰經的問題,可以用理中湯(參考「中寒」章節)或建中湯(參考「勞倦」章節)等方劑來治療。臍腹部位的疼痛,屬於少陰經的問題,可以用四逆湯(參考「厥」章節)或真武湯等方劑來治療。(景東陽認為,心脾的筋脈在臍部結聚,胃的筋脈在臍的兩側,所以臍部明顯是脾胃所主管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