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一·雜症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雜症 (1)

1. 治法

氣虛者,補中益氣湯(見氣)。血虛者,補肝養榮湯,或四物湯(見血)加荊芥穗。腎陽虛,八味丸(見虛損)或黑錫丹(見呃逆)。腎陰虛,六味丸。(見虛損。)中脘伏痰嘔逆,旋覆花湯。痰閉不出者吐之,獨聖散。(見傷飲食。)吐訖,可用清上辛涼之藥,防風通聖散(見中風)加半夏等。

青黛散,搐鼻取涎,神效。痰涎盛,而大小便結,利下之。但見有吐涎者,知其有痰,半夏、橘紅、旋覆等。風痰,南星、殭蠶。因停水眩暈者,詳水腫門。因濕者,頭重不起,虛人更甚,五苓散(見傷濕)、除濕湯(見中濕)。因熱者,煩渴,梔子、黃連、甘菊。實者,大黃酒炒三次,為末,茶調,每一二錢。

因氣鬱者,則志氣不舒,逍遙散(見郁)加薄荷、菊花。虛寒者,宜三五七散,或芎附湯(見血)。生料正元飲加鹿茸一錢,下靈砂丹(見嘔吐)。或正元飲加炒川椒十五粒,下茸珠丸。不效,則獨用鹿茸一味,每服五錢,無灰酒煎,入麝香少許服。(緣鹿茸生於頭,故治頭眩也。

)瀉多脫陰,虛陽上浮,時時眩暈,或視物不見者危。眩暈非天麻不治,不可缺。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對於氣力不足的人,我們會使用補中益氣湯來增強體力(相關信息可參考“氣”的部分)。對於血虛的人,我們會使用補肝養榮湯,或者四物湯(相關信息可參考“血”的部分),並加上荊芥穗。

若是腎臟的陽氣虛弱,我們會使用八味丸(相關信息可參考“虛損”部分)或黑錫丹(相關信息可參考“呃逆”部分)。如果腎臟的陰氣虛弱,則會使用六味丸(相關信息可參考“虛損”部分)。

對於中脘部位有痰且噁心嘔吐的情況,我們會使用旋覆花湯。對於痰液堵塞無法排出的,我們會使用獨聖散來催吐(相關信息可參考“傷飲食”部分)。吐完後,我們會使用一些清熱解表的藥物,如防風通聖散(相關信息可參考“中風”部分),並加上半夏。

青黛散可以透過鼻腔吸入來清除痰涎,效果非常好。對於痰液旺盛且大小便不通暢的人,我們會使用瀉下法。只要看到病人吐痰,就知道他有痰,我們會使用半夏、橘紅和旋覆等藥物。對於風痰,我們會使用南星和殭蠶。如果是因為水滯導致的眩暈,請參考“水腫”部分。對於濕氣重,頭部沉重,尤其在虛弱的人身上更嚴重的情況,我們會使用五苓散(相關信息可參考“傷濕”部分)和除濕湯(相關信息可參考“中濕”部分)。對於因熱氣導致的煩躁口渴,我們會使用梔子、黃連和甘菊。對於實證,我們會將大黃酒炒三次,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兩錢,並用茶水調和。

對於因情緒鬱悶導致的氣鬱,我們會使用逍遙散(相關信息可參考“鬱”部分),並加上薄荷和菊花。對於虛寒的人,我們會使用三五七散,或者芎附湯(相關信息可參考“血”部分)。在生料正元飲中加入一錢鹿茸,然後吞服靈砂丹(相關信息可參考“嘔吐”部分)。或者在正元飲中加入炒川椒十五粒,然後吞服茸珠丸。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效果,我們會單獨使用鹿茸,每次服用五錢,用無灰酒煎煮,再加入少量麝香一同服用。(由於鹿茸生長在頭部,所以它對治療頭部眩暈特別有效。)

如果拉肚子太多,導致陰氣耗盡,陽氣上浮,經常感到眩暈,甚至看不清東西,這是非常危險的。對於治療眩暈,非天麻莫屬,它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