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1)

1. 項強痛

多由風寒邪客三陽,亦有痰滯濕停,血虛閃挫,久坐失枕所致。感冒風寒者,驅邪湯。痰盛者,消風豁痰湯。濕盛者,加味勝濕湯。血虛火盛筋燥者,(項強急,動則微痛,左為甚,脈弦而澀。)疏風滋血湯。閃挫,久坐,失枕,而致項強,不可轉移,多由腎虛不能生肝,肝血虛,無以養筋,六味丸(見虛損)常服。

白話文:

[頸部僵硬疼痛]

大多是由風寒之邪侵犯人體的三條陽經,也可能因為痰液積滯、濕氣過重、血液不足、長時間坐著或睡姿不良導致。若因受涼引起,可用驅邪湯治療。痰多的情況下,應服用消風豁痰湯。若是濕氣太重,則需用加味勝濕湯。對於血液不足且火氣旺盛導致筋骨乾燥的人(頸部非常僵硬,活動時會感到輕微疼痛,尤其在左側,脈象弦且澀),適合使用疏風滋血湯。若頸部僵硬是由突發性扭傷、長時間坐著或睡姿不良造成,這通常是由於腎臟虛弱無法滋養肝臟,肝臟血液不足,就無法養護筋骨,可長期服用六味丸(詳見虛損一節)。

2. 胸痛

(缺盆下曰胸。當與痹滿門胸痹條參看。)

五臟及膽、心包絡七經,筋脈俱至胸,是諸經之邪,皆得為胸痛。而胸者,肺之部分,則其痛尤多屬肺可知。乃醫書多以肝病為言,此舉隅之論耳,勿泥。須知胸為清陽之分,其病也,氣滯為多。(實亦滯,虛亦滯。)氣滯則痰飲亦停,宜行氣除飲,此治在肺分。肺主氣,宜下降,不宜上壅者也。

(至氣有餘為火而屬心,痰本於濕而屬脾,其義可兼舉矣。)若乃肝氣實而上衝,因載血以上,或肝虛而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此則病在肝膽,痛必連脅矣。(至肝火之上炎。由腎水之竭,肝氣之虛寒,由腎火之衰,亦可推。)治法於上下篇參之。經云:春脈如弦,其氣不實而微,此謂不及,令人胸痛引背,兩脅脹滿,此肝虛也,補肝湯。(見脅痛。

)《金匱》肝中寒者,(此下有兩臂不舉,舌本燥七字,《醫宗金鑑》謂是衍文,刪之。)善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則脅亦痛可知。)食則吐,(肝性條達,為寒所郁不得伸,故太息以舒之。食則吐者,氣上逆也。)而汗出也。又云肝著,(氣著滯不行也。)常欲蹈其胸,(蹈者,按摩之意。

)先未苦時,但欲飲熱,(寒則凝滯,熱則流通,故喜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方用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水三升,煮一升,頓服。《金鑑》謂與證不合,疑誤。愚謂此乃停飲,而陽氣不宣,故用此逐飲通陽,加絳以和血也。)此肝實也。《素問》曰:陽明所謂胸痛短氣者,水氣在臟腑也。

輕者五苓散(見傷濕),重者用張子和法取之。木香、鬱金二味,氣鬱痛者倍木香,血鬱痛者倍鬱金,為末,每服二錢,老酒下,虛者加人參。痰飲痛,輕者小陷胸湯,重者大陷胸丸治之。若痰唾稠黏者,則用控涎丹(見痰飲。)

白話文:

[胸痛]

在缺盆下方的區域被稱為胸部,這與痹滿門中的胸痹條目相關,應該一起參考。

五臟以及膽、心包絡等七條經絡的筋脈都通往胸部,所以這些經絡上的異常,都可能導致胸痛。而胸部屬於肺部的範疇,因此胸痛大多與肺部有關。然而,醫書上多數會提到肝病引起胸痛,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觀點,不要過度依賴。我們必須瞭解,胸部是清陽之氣的分佈區,當這裡生病時,通常是由於氣滯所導致的。(無論是實症還是虛症,都有可能是氣滯造成的。)當氣滯時,痰飲也會停積,應當採用行氣除痰的方法治療,這是對肺部問題的處理方式。肺部主管氣的運行,氣應該向下運行,而不是向上壅塞。

(當氣過剩時,會化為火熱,這屬於心臟的問題;痰是由濕氣產生,屬於脾臟的範疇,這些理論可以一同討論。)如果肝氣實在太旺盛,往上衝撞,導致血液也跟著上沖,或者肝臟虛弱,清陽之氣無法上升,濁陰之氣無法下降,那麼疾病就發生在肝膽之間,胸痛可能會延伸到脅部。(至於肝火上炎的情況,可能由腎臟水分不足導致;肝氣虛寒,可能是腎臟功能衰退造成,這可以進一步推斷。)具體的治療方法,請參考上下篇。

《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季的脈象像弦一樣緊繃,氣力不太強,這表示身體處於低落狀態,可能使人感到胸痛,背部受到牽扯,兩側脅部也會感到脹滿,這表明肝臟虛弱,應該服用補肝湯。(詳見脅痛。)

《金匱要略》描述了肝臟受寒的情況,(以下有“兩臂不能抬舉,舌頭乾燥”七個字,《醫宗金鑑》認為是多餘的文字,已經刪除。)患者經常長嘆,感到胸痛,無法轉身,(由此可知,脅部也會痛。)吃東西就會嘔吐,(肝臟性質喜條達,受到寒冷影響無法展開,所以嘆氣以緩解。嘔吐是因為氣往上逆流。)並且會出汗。另一種情況是肝氣滯留,(氣滯不前的表現。)患者想要按壓胸口,(按壓的意思是按摩。)在還沒感到痛苦之前,只想喝熱水,(寒冷會使氣滯,熱水能促進氣的流動,所以喜歡喝熱水。)旋覆花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藥方使用旋覆花三兩,蔥十四根,少量新絳,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性服用。《金鑑》認為此方法與病症不符,懷疑有誤。我認為這是為了處理體內的停滯液體,並促進陽氣的運行,加入絳來調和血液。)這是肝臟實症的表現。《黃帝內經》說:陽明經絡所說的胸痛、短氣,是由於水氣在臟腑中積聚。

輕度的患者可以使用五苓散(見傷濕),重度的患者可以使用張子和的治療方法。木香、鬱金兩種藥材,氣滯引起的胸痛加倍使用木香,血滯引起的胸痛加倍使用鬱金,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老酒送服,虛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參。痰飲引起的胸痛,輕度的可以用小陷胸湯,重度的可以用大陷胸丸治療。如果痰液粘稠,則使用控涎丹(見痰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