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一·雜症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雜症 (11)

1. 蓄血

蓄血症,多嗽水不咽,(言即煩熱欲飲水,但嗽不咽也,以熱止在經,不在腑之故。熱在經則經血動,不衄則蓄。)小便利,(此膀胱外蓄血,以血只在小腹,未入膀胱也。)大便黑。(此腸胃蓄血。)跌打閃撞,奔走努力,惱怒,皆能致之,傷寒等熱證尤多。蓄於上,令人善忘,(血蓄則氣不通,心竅閉故善忘。

)時時鼻血,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蓄於中,則心下手不可近,桃仁、桂枝、芒硝、甘草、大黃、丹皮、枳殼。蓄於下,則臍腹腫痛,或如狂譫語,發黃,(詳《傷寒·太陽篇》。)生地四錢,犀角一錢,大黃三錢,桃仁一錢,水酒煎,入生漆一錢再煎,服半日血不下,再一服,下即止,名生漆湯。

白話文:

蓄血症,常見症狀包括咳嗽卻不吞嚥口水,口渴想喝水但又咳不下去,這是因為熱氣停留在經脈而非臟腑,導致經血流動,若沒有鼻出血就代表血瘀積在體內。排尿量少,是因為血瘀積在膀胱外,尚未進入膀胱。大便呈黑色,則說明腸胃內有瘀血。跌打損傷、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都可能導致蓄血症,尤其在傷寒等熱症中更常見。血瘀積在頭部會導致記憶力減退,因為血液瘀積阻礙氣血流通,導致心竅閉塞。經常鼻出血,可用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等藥材治療。血瘀積在胸部,則會出現心慌、手腳冰冷等症狀,可用桃仁、桂枝、芒硝、甘草、大黃、丹皮、枳殼等藥材治療。血瘀積在下腹部會導致腹痛、腫脹,甚至出現神志不清、皮膚發黃等症狀,可參考傷寒論太陽篇的治療方法。生地、犀角、大黃、桃仁等藥材,用水酒煎服,再加入生漆,如果半日後血還未排出,就再服用一次,血排出後即可停止,此方稱為生漆湯。

一切瘀血,大黃四錢,芒硝一錢,桃仁泥六個,歸尾、生地、山甲各一錢,桂五分,為丸,名代抵當丸。在上血,丸如芥子大,去枕仰臥,以津咽,令停留喉下。中、下血,丸如桐子大,百沸水下。若血積久,此藥不能下,去歸、地,加莪朮醋炒一錢,肉桂七分。又破血方,(女子通經亦用之。

)大黃醋煮,桃仁、益元散各一兩,乾漆炒,煙盡為度、生牛膝各五錢,醋糊丸,每服七十丸。大凡跌撲損折,蓄血腫痛發熱,先服折銳湯,大黃、桃仁、紅花、當歸、寄奴、川芎、赤芍,大下數次;再服行血破瘀湯,三七、當歸、玄胡、乳香、沒藥、血竭、蘇木、靈脂、赤芍、紅花;然後服百和湯收功,首烏、地黃、當歸、骨碎補、白芨、鹿膠、續斷、甘草、薄荷。凡血妄行瘀蓄,必用桃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

白話文:

治療各種瘀血,可用大黃四錢、芒硝一錢、桃仁泥六個、歸尾、生地、山甲各一錢、桂五分製成丸藥,稱為「代抵當丸」。若是上部出血,丸藥要製成芥子大小,患者要仰臥去枕,以唾液送服,讓藥丸停留在喉嚨下方。若是中、下部出血,丸藥要製成桐子大小,用沸水送服。如果瘀血積聚已久,此藥無法使其排出,可以去掉歸尾和生地,加入醋炒過的莪朮一錢、肉桂七分。此外,還有個破血方,可用於女子通經,將大黃用醋煮,再加入桃仁、益元散各一兩、炒至煙盡的乾漆、生牛膝各五錢,用醋糊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凡跌打損傷、骨折導致瘀血腫痛發熱,首先要服用折銳湯,其中包含大黃、桃仁、紅花、當歸、寄奴、川芎、赤芍,連續服用幾次,然後再服用行血破瘀湯,其中包含三七、當歸、玄胡、乳香、沒藥、血竭、蘇木、靈脂、赤芍、紅花,最後服用百和湯收功,其中包含首烏、地黃、當歸、骨碎補、白芨、鹿膠、續斷、甘草、薄荷。總之,凡是血行不暢、瘀血積聚,一定要用桃仁、大黃等藥物來行血破瘀。

蓋瘀敗之血,勢無復反於經之理,不去則留蓄為患,故不問人之虛實強弱,必去無疑。虛弱者加入補藥可也。好酒者多陽明蓄血,但牙齒蝕,數年不愈者是,桃仁承氣湯料為丸服,屢效。

白話文:

蓋瘀敗之血,勢無復反於經之理,不去則留蓄為患,故不問人之虛實強弱,必去無疑。虛弱者加入補藥可也。好酒者多陽明蓄血,但牙齒蝕,數年不愈者是,桃仁承氣湯料為丸服,屢效。

這段古文主要講的是,對於已經凝固或破壞的血液(瘀血),它不會再回到正常循環的經絡中,如果不清理掉,就會在體內積聚,成為隱患。因此,不管一個人的身體是虛弱還是強壯,都需要進行治療。對於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加入滋補的藥物。對經常飲酒的人來說,他們容易在陽明經(大腸和胃的經絡)積聚血液,特別是當牙齒腐蝕,並且這種情況持續多年沒有改善時。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這種藥方,並將其製成丸劑來服用,效果不錯。

2. 脈法

澀為血少,滑為血充。失血脈應微細,而反見浮大無力,即為虛芤。蓋陰既虧,陽無所依,浮散於外,故見此象。凡失血證,脈虛小沉弱,安靜身涼者生;實大急數,躁動身熱,喘咳氣逆,不得臥者死。瘀血脅痛,肝脈弦緊,此為常,勿以必死論。

白話文:

脈象澀代表血少,脈象滑代表血充盈。失血後脈象應該細微,但如果反而浮大無力,就是虛芤。這是因為陰氣虧虛,陽氣無所依附,浮散於外,因此出現這種脈象。凡是失血的病人,如果脈象虛小沉弱,安靜且身體冰冷,則可以存活;如果脈象實大急數,躁動不安,身體發熱,喘咳氣逆,無法躺下,則會死亡。瘀血導致脅痛,肝脈弦緊,這是常見的情況,不必認為一定會死。

3. 治法

吐血治法。凡血逆上行,宜降氣,降氣火自降。若徒以寒涼降火,往往傷脾作瀉。脾寒不能行血,血愈不歸經,宜行血,血行歸經自止。(歸經非已離經之血,復能返於經也,但未離經者得不脫,即為歸耳。)若徒事止血,必有瘀蓄之患。宜補肝,不宜伐肝。肝火動,由肝血之虛,滋陰則火自降。

用寒涼伐肝,火被郁,則怒發而愈烈矣。凡吐血屬火者,飲童便立止。或搗側柏葉汁,以童便二分,酒一分,和而溫飲之,大能止血。或白湯化阿膠二錢,發灰二錢,入童便、生藕汁、生地黃汁、刺薊汁各一杯,仍濃磨好墨汁,頓溫服。或急用加味四生飲,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入降香,童便煎服。

白話文:

吐血治法

凡血逆上行,宜降氣,降氣火自降。

若有血逆流向上,應該採取降氣的治療方法。降氣能使體內的火氣下降,自然也就止住吐血。

若徒以寒涼降火,往往傷脾作瀉。脾寒不能行血,血愈不歸經,宜行血,血行歸經自止。

如果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很容易傷脾導致腹瀉。脾臟虛寒不能運化血液,導致血液無法回歸經脈,反而會加重吐血。因此應該要促進血液運行,讓血液回歸經脈,吐血自然會停止。

(歸經非已離經之血,復能返於經也,但未離經者得不脫,即為歸耳。)

(這裡指的是,血歸經脈,並不是指已經離開經脈的血液重新回到經脈,而是指原本就未離開經脈的血液,得以順利運行,沒有脫離經脈,這就叫做歸經。)

若徒事止血,必有瘀蓄之患。宜補肝,不宜伐肝。肝火動,由肝血之虛,滋陰則火自降。

如果只單純止血,很容易導致血瘀積聚。治療吐血應該要補益肝臟,而不是過度抑制肝火。肝火旺盛,是因為肝血不足,滋養肝陰,肝火自然會下降。

用寒涼伐肝,火被郁,則怒發而愈烈矣。

如果用寒涼藥物抑制肝火,會使肝火鬱結,反而會更加嚴重。

凡吐血屬火者,飲童便立止。

凡是因肝火旺盛引起的吐血,可以立即喝童尿來止血。

或搗側柏葉汁,以童便二分,酒一分,和而溫飲之,大能止血。

也可以將側柏葉搗碎取汁,加入童尿兩份、酒一份,混合溫熱後飲用,有很好的止血功效。

或白湯化阿膠二錢,發灰二錢,入童便、生藕汁、生地黃汁、刺薊汁各一杯,仍濃磨好墨汁,頓溫服。

或者用白湯化開阿膠兩錢,加入發灰兩錢,以及童尿、鮮藕汁、生地黃汁、刺薊汁各一杯,再加入濃墨汁,混合後溫熱服用。

或急用加味四生飲,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入降香,童便煎服。

也可以急用加味四生飲,用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份,加入降香,用童尿煎服。

元氣虛弱,即將童便浸前藥,水丸,獨參湯送下。或蘇子降氣湯,加人參、阿膠各一錢,下養正丹。(並見氣。氣降則血自下矣。)凡上膈壅滯吐血,脈有力,精神不倦,覺胸中滿痛,或血是紫黑塊者,用生地黃、赤芍、當歸、丹皮、荊芥、阿膠、滑石、大黃醋製、元明粉、桃仁泥之屬,從大便奪之,此釜底抽薪法也。(蓋血從下出為順,上出為逆,用大黃等引血下行,轉逆為順也。

白話文:

如果元氣虛弱,可以用童便浸過的藥丸,搭配獨參湯送服;或用蘇子降氣湯,再加入人參、阿膠,最後服用養正丹。觀察氣的變化,氣下降,血自然會往下流。

如果上膈壅滯導致吐血,脈象有力,精神不倦,感覺胸中滿痛,或是吐出的血是紫黑色的塊狀,可以用生地黃、赤芍、當歸、丹皮、荊芥、阿膠、滑石、醋製的大黃、元明粉、桃仁泥等藥物,從大便引導血往下流,這是釜底抽薪的做法。因為血從下流出是順暢的,從上流出是逆行的,用大黃等藥物引導血往下流,可以將逆轉為順。

觀仲景謂蓄血證,下血則愈。又謂:無病忽惡利血,為病進;若血上行後,忽惡利血,為邪欲愈,可見矣。)血下行後,用苡仁、百合、麥冬、地骨皮,(鮮者更佳。)嗽渴加枇杷葉、五味子、桑白皮,有痰加貝母。(皆氣薄味淡,肺經之本藥也。)因其衰而減之,於虛勞證尤宜。

吐血在暑天,病人口渴、面垢、頭暈、乾嘔,煎茅花、燈心、麥門冬湯,仍入藕節汁、側柏汁、茅根汁、生薑汁少許,生蜜亦少許,調五苓散。(見傷濕。)血止,用生地黃、當歸、牡丹皮、赤芍藥、百草霜末煎服一二帖,卻用黃耆六一湯調理。暑氣通心,火毒刑肺,雖致吐衄,然大熱傷氣,其人必脈虛氣怯體倦息微,此惟生脈散、(見中暑。)人參湯之屬為宜,不得濫用寒涼。

白話文:

張仲景認為,蓄血症如果能流血就代表病情好轉。他又說,如果病人原本沒有病,突然出現血便,代表病情加重;如果血已經上行之後,又突然出現血便,代表邪氣要消退,可以由此推測病情。血下行之後,可以用薏仁、百合、麥冬、地骨皮,鮮品更好。如果病人咳嗽口渴,可以加入枇杷葉、五味子、桑白皮,有痰就加貝母。這些藥材都是氣味淡薄的,屬於肺經的常用藥物。因為病人體質虛弱,所以要減量使用,特別是虛勞症更適合。

夏天吐血的病人,口渴、面容憔悴、頭昏、乾嘔,可以用茅花、燈心、麥門冬湯,再加入藕節汁、側柏汁、茅根汁、生薑汁少許,生蜜也加少許,調和五苓散。血止之後,可以用生地黃、當歸、牡丹皮、赤芍藥、百草霜末煎服一到兩帖,然後用黃耆六一湯調理。暑氣通達心臟,火毒傷害肺臟,雖然會導致吐血衄血,但大熱傷氣,病人脈象虛弱、氣力不足、身體疲倦、呼吸微弱,這種情況只能用生脈散、人參湯之類的藥物,不能隨便使用寒涼藥物。

若氣不甚虛者,宜《局方》犀角地黃湯,或枇杷葉散。(見中暑。)凡肝火盛者,必有煩熱脈證,宜芍藥、生地、丹皮、梔子、澤瀉、芩、連之屬,降其火而血自消。若肝氣逆者,必有胸脅痛滿等證,芍藥、生地、青皮、枳殼、貝母、澤瀉之屬,行其氣而血自清。怒氣傷肝者,唇青面青脈弦,當用柴胡清肝散,或雞蘇丸,煎四物湯吞下,並用十四友丸,(見驚。)燈心、麥門冬湯吞下,蓋其中有理肝之藥。

白話文:

如果體力沒有非常虛弱的人,可以服用《局方》裡的犀角地黃湯或枇杷葉散。凡是肝火旺盛的人,一定會有煩熱脈象,應該用芍藥、生地、丹皮、梔子、澤瀉、黃芩、黃連等藥降火,血自然就會消退。如果肝氣逆的人,一定會有胸脅疼痛、脹滿等症狀,應該用芍藥、生地、青皮、枳殼、貝母、澤瀉等藥疏通氣機,血自然就會清澈。生氣傷肝的人,嘴唇和臉色青紫,脈搏弦緊,應該服用柴胡清肝散或雞蘇丸,並煎服四物湯,再服用十四友丸。燈心、麥門冬湯可以吞服,因為裡面有理肝的藥物。

其有病雖因怒,察其無脹無火,是逆氣已散,肝火已平,無得再散再清。若脈虛神困,病傷及脾,治當專理中氣,宜景岳五陰煎,五福飲之類主之。勿謂始因怒氣,而專意伐肝也。凡憂思損傷心脾,以致吐血,證見氣短形悴,或胸懷郁然,食飲無味,或飢不欲食,或魂魄驚困而臥不安,是皆中氣虧損,不能攝血所致,速宜救本,不宜治標,宜歸脾湯。

飲酒傷胃吐血,宜葛花解酲湯(見傷飲食),加黃連、丹皮,或湯中加金鉤子、乾葛、茅花。過啖炙爆辛熱,上焦壅滿痛,血出紫黑成塊,桃仁承氣湯導之。酒色過度,飢飽吐血,效方:枇杷葉、款冬花、北紫菀、杏仁、鹿茸、桑白皮、木通、大黃為末,蜜丸噙化。又有飽食,胃冷不化,強吐之,使所食物與氣衝裂胃口,吐鮮血,宜理中湯(見中寒),加川芎、扁豆,或川芎、乾葛。勞心吐血,用蓮子心五十粒,糯米五十粒,研末溫酒調服,及天門冬湯。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因为生气而生病,但观察发现他没有腹胀和发热,说明逆气已经散掉,肝火已经平息,无需再散再清。如果脉象虚弱,精神困倦,说明病邪已经伤及脾脏,治疗应该以调理中气为主,可以使用“五阴煎”和“五福饮”等方剂。不要因为是生气引起的病症,就一味地泻肝。

忧思过度损伤心脾,导致吐血,表现为气短形体消瘦,或者胸闷郁闷,饮食无味,或者食欲不振,或者神魂惊恐不安,难以入睡,这些都是由于中气亏虚,不能摄血而导致的,应该尽快治疗根本,不要只治标,可以使用“归脾汤”。

饮酒伤胃导致吐血,可以使用“葛花解酲汤”,再加入黄连、丹皮,或者在汤剂中加入金钩子、干葛、茅花。过食炙爆辛热的食物,导致上焦壅塞满闷疼痛,吐出的血色紫黑,成块状,可以使用“桃仁承气汤”引导排出。酒色过度,饥饱不规律导致吐血,可以服用枇杷叶、款冬花、北紫菀、杏仁、鹿茸、桑白皮、木通、大黄研末,用蜜丸噙化服用。还有一种情况是饱食后,胃寒不能消化,强行呕吐,导致食物和气体冲击胃口,吐出鲜红色血液,可以使用“理中汤”,再加入川芎、扁豆,或者川芎、干葛。劳心过度导致吐血,可以使用莲子心五十粒,糯米五十粒研末,温酒调服,或者使用“天门冬汤”。

勞力太過,吐血不止,蘇子降氣湯(見氣)加人參、阿膠,用豬肝煮熟,蘸白芨末食之。打撲損傷吐血,先以藕節汁、側柏汁、茅根汁、韭汁、童便磨墨汁,化阿膠止之。卻以芎、歸、白芍、百合、荊芥穗、阿膠、丹皮、紫金藤、大黃、滑石、紅花煎湯,調番降香末、白芨末與服。或先用蘇合香丸,(見諸中)。

卻以黑神散,和小烏沉湯,童便調服。凡努力及跌打等傷吐血,宜芎歸飲,引血歸經,有瘀則加大黃、桃仁、紅花,或鬱金、黃酒以行之。凡吐衄失血如湧,多致血脫氣亦脫,危在頃刻者,此際有形之血不能即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急用人參一二兩為細末,加飛羅面一錢許,或溫水,或井花冷水,隨其所好,調如稀糊,徐徐服之。或濃煎獨參湯徐服亦可。

白話文:

如果過度勞累導致吐血不止,可以服用降氣湯加入人參、阿膠,用豬肝煮熟,沾白芨末食用。如果是跌打損傷導致吐血,先用藕節汁、側柏汁、茅根汁、韭汁、童便磨墨汁混合阿膠止血。之後再用芎、歸、白芍、百合、荊芥穗、阿膠、丹皮、紫金藤、大黃、滑石、紅花煎湯,加入番降香末、白芨末一起服用。也可以先服用蘇合香丸。

另外,可以使用黑神散和和小烏沉湯,用童便調服。凡是過度勞累或跌打損傷導致吐血,都可以服用芎歸飲,幫助血液回歸經脈。如果有瘀血,可以加大黃、桃仁、紅花,或鬱金、黃酒來促進血液循環。如果吐血不止,像是血流不止,容易導致血氣兩虛,危及生命,此時要先固氣,可以用人參粉末加飛羅面,或溫水、井花冷水調成糊狀服用。也可以濃煎人參湯服用。

此正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理也。凡郁證吐血,(六淫七情,皆能鬱氣成熱,鬱於經則衄,鬱於腑則吐。)脈多枯澀,證惡風寒,誤以為虛,溫補之,殆矣。觀其面色多滯,喜作嘔噦,口苦酸,即當散郁,加味逍遙散(見郁)主之,後用六味(見虛損)滋陰。楊仁齋曰:血遇熱則流,故止血多用涼藥。

然有虛寒致血錯行者,當溫中,使血歸經,理中湯(見中寒)加木香,或甘草乾薑湯,甚效。《醫貫》云:血得寒而凝,不歸經絡而妄行者,其血必黑黯,面色必夭白,脈必微遲,身必清涼。古人謂:凡失血證,多以胃藥收功。腎寒火虛,逼陽上升,載血而出,脈沉足冷,舌必無胎,即有亦白薄而滑,雖渴不能飲冷,強飲亦不能多,少頃即吐出,面雖赤,色必嬌嫩,八味湯(見虛損)冷服。(此為內傷之證。

白話文:

这种情况是血气亏虚,阳气生发,阴气滋长的道理。凡是郁结导致的吐血,无论是六淫七情,都会导致气郁化热,郁结在经络就鼻出血,郁结在腑脏就吐血。脉象多枯涩,畏寒怕风,误以为虚弱,就用温补的方法治疗,这样很危险。观察患者面色滞塞,喜欢作呕,口苦酸,就应该散郁,用加味逍遥散治疗,之后用六味地黄丸滋阴。杨仁斋说:血遇到热就会流出来,所以止血多用凉药。

但是也有虚寒导致血气错乱的情况,应该温中,使血液归经,用理中汤加木香,或者甘草干姜汤,效果很好。《医贯》说:血液遇寒凝滞,不归经络而乱窜,血液就会发黑,面色苍白,脉象细弱迟缓,身体冰冷。古人说:凡是失血症,大多用胃药可以收效。肾脏寒凉,火气虚弱,阳气上升,带着血液流出来,脉象沉细,足部冰冷,舌苔很薄,即使有也是白色光滑,虽然口渴但不能喝冷水,强迫喝也喝不了太多,过一会儿就吐出来,虽然脸色发红,但是颜色苍白,应该用八味地黄丸冷服。(这是内伤的表现。)

又有外感寒邪,直中腎經,逼火上衝,致吐血者,須服白通湯即愈。內傷漸致,外感暴來,分別在此。)此為雷龍之火,不可直折。若覺腎熱,脈洪足溫,又為水乾火炎,去桂附,純用六味。(見虛損。)

熱嗽血治法,宜金沸草散(見咳嗽)加阿膠一錢,痰盛加栝蔞仁、貝母。癆嗽有血,宜補肺湯加阿膠、杏仁、桑白皮各一錢,吞養正丹(見氣),或三炒丹,間進百花膏,或七傷散、大阿膠丸。陰虛火動嗽血,滋陰保肺湯。痰帶血絲出,童便、竹瀝止之。感冒小恙,不知解表,過服寒涼,肺經之血凝滯,咳嗽帶痰而出,證惡寒而脈緊,或寒束熱於肺,久嗽出血,麻黃、桂枝、甘草、當歸、杏仁、枳梗,(後證宜加清涼之品。)得微汗愈。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外感寒邪直中肾经,逼火上冲导致吐血,就应该服用白通汤,就能痊愈。内伤和外感是不同的,要分别对待。这种情况属于雷龙之火,不能直接折断。如果感觉到肾热,脉象洪大,体温偏高,又属于水干火炎的情况,就要去除桂枝和附子,只用六味地黄丸。如果是因为热咳吐血,应该用金沸草散加阿胶,痰多就加栝楼仁和贝母。如果是因为痨嗽带血,应该用补肺汤加阿胶、杏仁、桑白皮,再服用养正丹,或三炒丹,间歇服用百花膏,或者七伤散、大阿胶丸。如果是阴虚火动导致的咳血,应该服用滋阴保肺汤。如果痰液带有血丝,可以用童便和竹沥止血。如果只是感冒小恙,不知道解表,过度服用寒凉药物,导致肺经血液凝滞,咳嗽带痰,出现恶寒、脉象紧的症状,或者寒气束缚热气在肺部,久咳出血,可以用麻黄、桂枝、甘草、当归、杏仁、枳梗治疗,如果需要可以加些清凉的药材,微微出汗就能痊愈。

(血證最忌汗,惟此當汗耳。)

咯唾血治法。癆瘵咯血,七珍散加阿膠、當歸各半錢,惡甜人更加百藥煎半錢,仍調鍾乳粉為佳。一味鍾乳粉,用糯米飲調,吐血、嗽血亦治。因飽屈身,傷肺吐嗽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蓮鬚散。治咯血,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小麥二十粒同煎,食後溫服。

白話文:

血症最忌諱流汗,只有這種情況下才需要出汗。咯血的治療方法:癆瘵咯血,可以用七珍散加入阿膠、當歸各半錢,如果患者覺得甜,還可以再加百藥煎半錢,再調和鍾乳粉效果更好。單用鍾乳粉,用糯米湯調服,也能治療吐血、咳嗽出血。因過飽屈身,傷及肺部導致咳嗽吐血者,可以用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蓮鬚散。治療咯血,可以用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加入二十粒小麥一起煎煮,飯後溫服。

白芨一兩,藕節半兩,為末,每一錢,湯調下。新綿灰半錢,酒調下,苡仁為末,煮熟豬胰切片,蘸藥,食後腹微空時服。

鼻衄治法,亂髮燒存性,細研,水服方寸匕,並吹鼻中。萱草根汁每一盞,入生薑汁半盞,相和細呷。竹蛀屑,水調服。線扎中指中節,左鼻出扎左指,右出扎右,兩出兩紮之。有頭風自衄,頭風才發則衄不止,宜芎附飲,間進一字散。下虛上盛而衄,不宜過用寒劑,宜四物湯,加參、耆、麥冬、五味,磨沉香下養正丹(見氣)、八味地黃丸。(見虛損。

白話文:

將白芨一兩、藕節半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湯調服。新綿灰半錢,用酒調服。苡仁研磨成粉,煮熟豬胰切片,沾藥,飯後腹微空時服用。

治療鼻出血,可以將亂髮燒成灰,研磨成粉,用清水服用,並吹入鼻中。萱草根汁一盞,加入生薑汁半盞,混合後慢慢飲用。竹蛀屑用清水調服。用線扎住中指中節,左鼻出血就扎左指,右鼻出血就扎右指,兩邊都出血就扎兩邊。如果頭風引起鼻出血,頭風剛發作就鼻出血不止,應該服用芎附飲,間隔服用一字散。如果下虛上盛而鼻出血,不適合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應該服用四物湯,加入人參、黃耆、麥冬、五味子,再磨沉香下養正丹,或者服用八味地黃丸。

)傷濕而衄,腎著湯(見傷濕)加川芎,名除濕湯。伏暑而衄,茅花湯調五苓散(見傷濕)。飲酒過多而衄,茅花湯加乾葛,雞距子,或理中湯(見中寒)去乾薑,加乾葛、茅花。攧而衄不止,蘇合香丸(見諸中)一丸。或以小烏沉湯一錢,白湯調下。或煎濃紫蘇湯,獨調小烏沉湯。

或添入黑神散一錢,鹽湯調下亦得。仍驀然以水噀其面,使驚,則血止。非特攧衄,凡五竅出血皆治。衄後頭暈,四物湯、十全大補湯。(見虛損。)

白話文:

如果因為受潮濕侵襲而流鼻血,可以在腎著湯的基礎上加入川芎,稱為除濕湯。如果是在伏天中暑而流鼻血,可以將茅花湯和五苓散一起服用。如果因為喝酒過量而流鼻血,可以在茅花湯中加入乾葛、雞距子,或是在理中湯去除乾薑後,加入乾葛、茅花。如果流鼻血止不住,可以服用蘇合香丸,也可以用小烏沉湯一錢,用白湯送服,或者煎濃紫蘇湯,單獨調入小烏沉湯。

還可以加入黑神散一錢,用鹽湯送服。同時,可以用水突然噴灑患者的臉,使他驚嚇,這樣血就能止住。不僅是流鼻血,凡是五官出血都能用此法治療。流鼻血後頭暈,可以服用四物湯或十全大補湯。

溲血治法,先與生料五苓散(見傷濕)和四物湯。若服藥不效,其人素病於色者,此屬虛證。宜五苓散和膠艾湯,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黃丸(見虛損),或鹿角膠丸。或辰砂妙香散(見心痛)和五苓散,吞二項丸子。若小便自清,後有數點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藥一錢。亦有如砂石而色紅,卻無石淋之痛,亦屬虛證,宜五苓散和膠艾湯,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鹿角膠丸。灰髮二錢,茅根、車前草煎湯調下。

白話文:

尿血的治療方法,首先要服用生料五苓散(參照傷濕篇)和四物湯。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而且患者體質虛弱,面色蒼白,屬於虛證。應該服用五苓散和膠艾湯,吞服鹿茸丸或八味地黃丸(參照虛損篇),或鹿角膠丸。也可以用辰砂妙香散(參照心痛篇)和五苓散,一起吞服成丸子。如果尿液清澈,但之後出現少量血跡,則在五苓散中加入赤芍藥一錢。如果尿液中出現像砂石一樣的紅色物質,但沒有石淋痛,也屬於虛證,應該服用五苓散和膠艾湯,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服鹿茸丸、八味丸、鹿角膠丸。同時可以用灰髮二錢、茅根、車前草煎湯服用。

夏枯草燒灰存性為末,米飲或涼水調下。

便血治法。發熱煩躁,不欲近衣,大渴脈洪,以無目痛鼻乾,知非白虎證,此陰虛發躁,當以黃耆一兩,當歸二錢煎服。風冷入客腸胃,下瘀血如豆汁,八珍湯(見虛損)去生地、甘草,加桂,名胃風湯。暑毒入腸胃下血者,一味黃連煎湯飲。酒積下血不止,糞後見,神麯一兩半,白酒藥二丸,為末,水調作餅,慢火炙黃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腸風腹痛肛腫,敗毒散(見傷濕)加槐角、荊芥,或槐花湯、枳殼散。

白話文:

將夏枯草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研磨成粉末,用米湯或涼水送服。

治療便血的方法:如果患者發熱煩躁,不願意靠近衣服,口渴且脈搏洪大,同時伴有眼痛、鼻乾,但症狀不符合白虎湯的症狀,這屬於陰虛發躁,應該用黃耆一兩,當歸二錢煎服。如果風寒入侵腸胃,導致排出瘀血,顏色像豆汁一樣,可以用八珍湯(見虛損)去除生地和甘草,加入桂枝,稱為胃風湯。如果暑熱毒素侵入腸胃導致便血,可以用一味黃連煎湯服用。如果因喝酒導致便血不止,排便後還會有血跡,可以用神麴一兩半,加入白酒藥丸兩顆,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成餅,用小火慢慢烘烤至金黃色,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送服。如果出現腸風腹痛、肛門腫脹,可以用敗毒散(見傷濕)加入槐角、荊芥,或者用槐花湯、枳殼散治療。

臟毒腹略疼,肛腫凸,大便難通,先以拔毒疏利之劑,追出惡血膿水,然後內托,並涼血祛風,虛兼參、術,助養胃氣。下血久,面色痿黃,漸成虛憊,宜用黃耆四君子湯(見氣),下斷紅丸。氣虛脫血,補中益氣湯(見氣)。中蠱臟腑敗壞,下血如雞肝如爛肉,其證唾水沉,心腹絞痛,馬藺根末,水服方寸匕,蠱隨吐出。蝟毛燒末,水服方寸匕,亦吐。

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亦吐。

白話文:

內臟有毒素,腹部略有疼痛,肛門腫脹且突出,大便困難,首先使用拔毒疏利的藥物,排出惡化的血液和膿液,接著使用內託法,並配合涼血祛風的療法。對於虛弱的情況,可以加入參和術來輔助養胃。如果長期出血,臉色萎黃,逐漸變得虛弱,應使用黃耆四君子湯(見氣)和下斷紅丸。如果是氣虛導致出血,則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見氣)。若中毒導致內臟腐敗,出現像雞肝或爛肉一樣的血液,且有口水沈澱,心腹劇烈疼痛的症狀,可以使用馬藺根研磨後的粉末,用水服用,以幫助毒素排出。還可以使用蝟毛研磨後的粉末,用水服用,也有助於將毒素排出。

苦瓠一枚,用水煮沸後取一升飲用,也能夠幫助排除毒素。

蓄血治法。仲景抵當丸難用,用韓氏生地黃湯。虛人難下者,以四物湯加穿山甲煎服妙。亦有用花蕊石散,以童子小便煎服,或酒調下。

補虛:熟地,歸身,枸杞,萸肉,棗仁,蓯蓉

潤燥:蜜,當歸,阿膠,柏子仁,乳酪

涼血:二冬,生地,芩,連,梔子,知母,黃柏,元參,花粉,丹皮,白芍,犀角,膽草,槐花

白話文:

蓄血治法:

仲景的「抵當丸」難以使用,可用韓氏的「生地黃湯」。虛弱之人難以通便者,可用四物湯加穿山甲煎服,效果很好。也可以用「花蕊石散」,以童子尿煎服,或用酒調服。

補虛:

熟地、歸身、枸杞、萸肉、棗仁、蓯蓉

潤燥:

蜜、當歸、阿膠、柏子仁、乳酪

涼血:

二冬、生地、芩、連、梔子、知母、黃柏、元參、花粉、丹皮、白芍、犀角、膽草、槐花

溫血:附子,肉桂,黑姜

止血:棕灰,發灰,童便,茅花,烏梅,白芨,柏葉,藕節,地榆,蒲黃(炒黑),百草霜,椿白皮

行滯:瞿麥,川芎,香附,乳香,沒藥,韭汁,生牛膝,滑石,蒲黃(生用),玄胡索,益母草,五靈脂

白話文:

溫血用附子、肉桂、黑姜。止血用棕灰、發灰、童便、茅花、烏梅、白芨、柏葉、藕節、地榆、蒲黃(炒黑)、百草霜、椿白皮。行滯用瞿麥、川芎、香附、乳香、沒藥、韭汁、生牛膝、滑石、蒲黃(生用)、玄胡索、益母草、五靈脂。

破結:大黃,芒硝,桃仁,紅花,三稜,莪朮,薑黃,歸尾,花蕊石,蘇木(多用)

舉陷:荊芥穗,升麻,川芎,柴胡,荷葉

有三藥必用,二藥必禁。服寒涼百不一生,則知母、黃柏宜禁。服童便百不一死,則童便宜服。血雖陰類,運之者陽,荷葉仰盂象震,最能運血,則荷葉宜用。降氣莫善於降香,則降香宜用也。(舊說如此,勿泥。)

白話文:

治療瘀血凝結,可用大黃、芒硝、桃仁、紅花、三稜、莪朮、薑黃、歸尾、花蕊石、蘇木,其中蘇木用量較多。治療氣陷下垂,可用荊芥穗、升麻、川芎、柴胡、荷葉。

用藥時需注意,知母和黃柏不可同時使用,童便也不可隨便服用。荷葉因其形狀和震卦相似,具有很好的行血作用,宜用於本方。降香則是最有效的降氣藥,也宜用於本方。

以上僅供參考,不可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