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10)

1. 頭痛

痰熱生風作響,半夏(牙皂、薑汁煮過,一兩)、大黃(酒浸透,濕紙包煨,如是者三次,二兩)、白殭蠶、連翹、橘紅、桔梗、天麻(各五錢)、片芩(酒炒,七錢)、薄荷葉(三錢)、白芷、青礞石、粉草(各一錢),為末,水浸蒸餅丸,綠豆大,臨臥茶吞二錢,以痰利為度,後服清痰降火之藥。氣挾肝火作響,加味逍遙(見郁)最當。

亦有如蟲響者,名天白蟻,茶子為細末吹鼻。

大頭痛。頭腫如斗,俗云大頭瘟,天行疫氣所發。頭面赤腫,或發疙瘩。先發鼻額屬陽明,先發耳前後屬少陽,先發腦後及項屬太陽。若三陽俱受邪,則各處併發,治戒急下。(恐遺高分之邪。)當先緩後急,退熱、(芩、連等。)消毒,(連翹、鼠黏子、板藍根之類。)緩緩治之。

(細口呷,或食後服,或酒炒使上升不速下,皆緩之義。)候大便熱結,上焦之邪熱皆降聚於中州,乃下之,三承氣(見大便不通)選用。此毒若結塊不散,必成膿,外用柏葉和蚯蚓糞泥搗敷。或井底泥調大黃、芒硝末亦可。赤腫結核,䤵針出血愈。頭搖掉眩屬風熱,風火主動也,羌活、川芎、白芷、藁本、蒼朮、細辛、甘草、天麻。

若因肝腎二經血虧,致火炎生風,須養血。又凡人內有痛則頭搖,心絕則頭搖,狀如煙煤,直視者死。痙病亦頭搖。

頭風屑。羅謙甫謂肝風盛,金來克之,使頭有雪皮。(難解。大抵風熱上蒸,其液干,則化為白屑耳。)大便實,瀉青丸(見中風),虛者人參消風散。

眉稜骨痛。或外邪郁成風熱,上攻於腦,從目系過眉骨,下注於目。(目繫上屬於腦,過眉骨也。)或內之風熱濕痰上攻,選奇湯主之。(風熱者,清上散痰,二陳加酒芩、白芷。風寒羌烏散。)肝虛者,才見光明,眼眶骨痛,生熟地黃丸。(肝血虛火旺也。)肝經停飲,發則眉骨痛,眼不可開,晝靜夜劇,(濕為陰邪,故夜病甚。

)導痰湯(見痰),或小芎辛湯加半夏、橘紅、南星、茯苓。

白話文:

頭痛,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痰熱生風引起的頭痛: 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痰和熱互相作用,產生了風而導致的頭痛。可以用以下藥物磨成粉末,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睡前用茶水吞服二錢(約6克),以排泄痰液為準。之後再服用清熱化痰、降火的藥物。

  • 半夏(用牙皂和薑汁煮過)
  • 大黃(用酒浸透後,用濕紙包好煨烤三次)
  • 白殭蠶
  • 連翹
  • 橘紅
  • 桔梗
  • 天麻
  • 片芩(用酒炒過)
  • 薄荷葉
  • 白芷
  • 青礞石
  • 甘草 如果是氣血挾帶肝火引起的頭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如蟲鳴般的頭痛: 這種頭痛像有蟲子在頭內叫一樣,叫做「天白蟻」。可以用茶籽磨成細末,吹入鼻孔治療。

大頭痛: 這種頭痛導致頭部腫大如斗,民間俗稱「大頭瘟」,是流行性的傳染病引起的。患者頭面部會出現紅腫,甚至長出疙瘩。如果先從鼻子額頭發作,屬於陽明經的問題;先從耳前後發作,屬於少陽經的問題;先從腦後和頸項發作,屬於太陽經的問題。如果三條經絡都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各處同時發作。治療時要注意不能馬上使用瀉藥,以免使邪氣深入。應該先緩後急,先用退熱藥(如黃芩、黃連等)和解毒藥(如連翹、鼠黏子、板藍根等)來緩解症狀。等到大便乾燥,說明上焦的邪熱已經向下轉移到中焦,這時候再用三承氣湯等瀉藥來治療。如果毒素結塊不散,就會化膿,可以用柏葉和蚯蚓糞搗成泥敷在患處。或者用井底泥調和大黃、芒硝末敷在患處。紅腫結塊的部位可以用針刺出血來治療。

頭部搖晃、眩暈的頭痛: 這種頭痛屬於風熱引起的,因為風火容易動盪。可以用羌活、川芎、白芷、藁本、蒼朮、細辛、甘草、天麻等藥物來治療。

因肝腎虧虛導致的頭痛: 如果因為肝腎虧虛,導致虛火上升產生風邪,就必須滋養肝腎的血液。另外,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內部有疼痛,頭也會搖晃;如果心臟功能衰竭,頭也會搖晃,而且眼睛會直視,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另外,痙攣病也會導致頭部搖晃。

頭皮屑增多引起的頭痛: 羅謙甫認為這是因為肝風太盛,金來克木,導致頭皮出現像雪一樣的皮屑。但其實,這可能是風熱向上蒸發,導致體液乾燥,化成白色皮屑。如果大便正常,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如果身體虛弱,可以用人參消風散來治療。

眉稜骨疼痛: 這種疼痛可能是外邪鬱積形成風熱,向上侵襲到大腦,經過眼睛的經絡,到眉骨,再往下侵襲到眼睛。也可能是體內風熱濕痰向上侵襲導致的。可以用選奇湯來治療。

  • 如果是風熱引起的,可以用清上散痰的藥物,比如二陳湯加上酒炒黃芩和白芷。
  • 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可以用羌烏散。 如果是肝虛引起的,會出現一見到光明就感到眼眶疼痛,可以用生熟地黃丸來治療。如果是肝經停滯水液引起的,發病時眉骨會疼痛,眼睛睜不開,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加重,可以用導痰湯或小芎辛湯加上半夏、橘紅、南星、茯苓等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