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9)

1. 頭痛

氣血俱虛者,調中益氣湯(見勞倦)加川芎、蔓荊子、細辛,神效。陰虛發熱,兩太陽穴作痛,此相火自下衝上,六味九(見虛損)。產後血瘀頭痛,膈熱上干也。熱厥頭痛,雖嚴寒猶喜風寒,在暖處或見煙火則甚,宜清上瀉火湯,後用補氣湯。頭目赤腫,胸膈煩悶,大便微秘,身半以下寒,足䯒尤甚,(此條詳寒熱篇上熱下寒條。

)既濟解毒湯(見寒熱)。痰厥頭痛,暈眩煩亂,噁心欲吐,半夏白朮天麻湯(見眩暈)。虛風內作,非天麻不治,痰非半夏不除,黃耆實表止自汗,人參補氣,二朮、澤瀉、茯苓除濕,橘皮調中升陽,炒曲、麥芽消食蕩胃,乾薑除寒,黃柏(酒炒)治伏火發燥。濕熱作痛,必昏重欲吐,兼眉稜骨痛,二陳(見痰)加風藥。

傷食頭痛,胸膈痞塞,咽酸,噫敗卵臭,惡食,治中湯加砂仁一錢,或紅丸子,或平胃散(並見傷飲食)加枳實。傷酒頭痛,噁心,昏冒眩暈,葛花解酲湯。(見傷飲食。)頭痛巔疾,下虛上實也。(寒濕上干。)過在足少陰太陽,甚則入腎,寒濕自經而入臟也。腎主骨髓,髓通腦,寒入骨髓,逆上至腦,阻礙清陽,故腦痛連齒,亦骨之餘也。

(此几几乎真頭痛矣。)濕熱上乾者,必以苦吐之,輕者透頂散,搐鼻取涎。頭重如裹,由濕氣在頭,頭者輕清象天,清故輕也。濕者地之濁氣,濁故重也。外濕矇蔽故如裹,宜微汗,勿大汗,恐汗去濕留,紅豆搐鼻散。外有嗅毒頭痛,吃炒香附一味愈。真頭痛,手足寒至節,全腦連齒皆痛,旦發夕死,不治。

與黑錫丹,(見呃逆。)灸百會,猛進參、沉、烏、附或可生,然天柱折者必死。(真頭痛與真心痛皆寒證,陰滅陽也。)

偏頭痛。舊分右屬熱與痰,(熱用黃芩,痰用半夏、蒼朮。)以陽明胃腑居右,多熱多痰也。分左屬風屬血虛,以肝木主風居左,又左屬血也。(風用荊芥、薄荷,血虛用川芎、當歸、菊花。)然不必泥定。生蘿蔔汁,仰臥注鼻中,左痛注右,(左痛則左壅塞,雖注之亦不通,右通故可注,從右透左,則並通矣。)右痛注左。

蓽茇、(散熱。)豬膽(清熱)。搐鼻。川芎散、細辛散。川芎、柴胡為主,佐以蔓荊子、蒼耳葉、升麻、甘草、蔥、姜。大便秘,大黃下之。外用萆麻子五錢,大棗十五枚,搗成泥,塗綿紙上,箸捲成筒,去箸,納鼻中,良久下涕,痛止。又石膏二錢,牛蒡子二錢,為末酒下,飲大醉立愈。

雷頭風。頭痛而起核塊,或頭中如雷鳴,(風動作聲,如籟之發。)清震湯。或不省人事,地膚子、生薑搗爛,熱酒沖服,取汗愈。子和用茶調散(見傷飲食)。吐之,後用神芎丸(見腫脹)下之,再服烏荊丸(見血),及愈風餅子之類。弱者用涼膈散,(見發熱。)消風散熱。

白話文:

頭痛

氣血兩虛導致的頭痛,用調中益氣湯(詳見勞倦篇)加上川芎、蔓荊子、細辛,效果非常好。若是因為陰虛發熱,兩側太陽穴疼痛,這是因為虛火從下往上衝,用六味丸(詳見虛損篇)治療。產後因血瘀導致的頭痛,是因為胸膈有熱往上干擾。熱厥引起的頭痛,即使在嚴寒天氣也喜歡涼風,在溫暖的地方或接觸煙火會加重,適合用清上瀉火湯治療,之後再用補氣湯調理。若是頭部、眼睛紅腫,胸悶煩躁,大便稍微乾燥,身體下半部卻發冷,腳踝尤其嚴重(這條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寒熱篇的上熱下寒條),可以用既濟解毒湯(詳見寒熱篇)治療。

痰厥引起的頭痛,伴隨頭暈、心煩意亂、噁心想吐,可以用半夏白朮天麻湯(詳見眩暈篇)治療。虛風在體內作亂,非天麻不能治,痰必須用半夏才能去除,黃耆可以固表止汗,人參可以補氣,白朮、澤瀉、茯苓可以去除體內濕氣,橘皮可以調理脾胃、升提陽氣,炒過的麥芽、神曲可以幫助消化、清理腸胃,乾薑可以驅寒,黃柏(用酒炒過)可以治療潛伏的火氣導致的燥熱。濕熱引起的頭痛,一定會頭昏沉、想吐,同時眉骨也會疼痛,可以用二陳湯(詳見痰篇)加上一些祛風的藥材治療。

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頭痛,會感到胸悶、咽酸、打嗝有腐敗的蛋臭味,厭食,可以用治中湯加上砂仁,或者服用紅丸子,或者用平胃散(都詳見傷飲食篇)加上枳實來治療。因為喝酒引起的頭痛,會噁心、頭暈目眩,可以用葛花解酲湯(詳見傷飲食篇)來治療。頭頂痛,是屬於下虛上實的情況(寒濕向上干擾)。病根在足少陰、太陽經,嚴重的話會侵入腎臟,寒濕會從經絡進入臟腑。腎臟主骨髓,而骨髓與腦相通,寒氣侵入骨髓,向上逆行至腦部,阻礙清陽之氣,所以會頭痛連帶牙痛,這也是骨頭的問題。

(以上說的這些幾乎都是真正的頭痛了。)濕熱向上干擾的頭痛,一定要用苦寒藥來吐出病邪,症狀較輕者可以用透頂散,通過打噴嚏排出鼻涕。頭重像被包裹一樣,是因為濕氣在頭部,頭部本該是輕清的,如同天空一樣,清所以輕;而濕氣是地上的濁氣,濁所以重。外面的濕氣蒙蔽頭部,所以感覺像被包裹一樣,適合微微發汗,不要大量出汗,以免汗液帶走濕氣而留下其他邪氣,可以用紅豆散來打噴嚏排濕。若是因為聞到有毒的氣味引起的頭痛,可以單吃炒過的香附來緩解。真正的頭痛,會手腳冰冷到關節,整個頭部連帶牙齒都痛,早上發作,晚上就會死亡,無法治療。

可以用黑錫丹(詳見呃逆篇),並且灸百會穴,大量服用人參、沉香、烏藥、附子或許可以活命,但是如果頸椎已經斷裂就一定會死亡。(真正的頭痛和真心痛都是寒證,屬於陰氣消滅陽氣的情況。)

偏頭痛。過去認為右邊的偏頭痛屬於熱和痰(熱用黃芩,痰用半夏、蒼朮),因為陽明胃經在右邊,容易產生熱和痰。左邊的偏頭痛屬於風和血虛,因為肝木主風在左邊,而且左邊也主血(風用荊芥、薄荷,血虛用川芎、當歸、菊花)。但是不一定要拘泥於此。可以用生的蘿蔔汁,仰臥時滴入鼻孔,左邊痛滴右邊(左邊痛表示左邊阻塞,即使滴入也無法疏通,右邊通暢,所以從右邊滴入,從右邊透到左邊,就可以暢通),右邊痛滴左邊。

可以用蓽茇(散熱)、豬膽(清熱)來滴鼻。也可以用川芎散、細辛散。用川芎、柴胡為主藥,佐以蔓荊子、蒼耳葉、升麻、甘草、蔥、薑。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用大黃來通便。外用藥可以用蓖麻子五錢、大棗十五枚,搗成泥,塗在棉紙上,捲成筒狀,取出筷子,放入鼻孔中,過一段時間排出鼻涕,疼痛就會停止。也可以用石膏二錢、牛蒡子二錢,磨成粉,用酒送服,喝醉後就會立刻痊癒。

雷頭風。頭痛時會出現核狀腫塊,或者頭部像雷鳴一樣(風動發出聲音,如同風的聲音),可以用清震湯治療。如果昏迷不醒,可以用地膚子、生薑搗爛,用熱酒沖服,發汗後就會痊癒。子和先生用茶調散(詳見傷飲食篇),催吐後,再用神芎丸(詳見腫脹篇)來瀉下,再服用烏荊丸(詳見血篇),以及其他祛風餅子等藥物。體質虛弱的人可以用涼膈散(詳見發熱篇)來清熱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