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8)
卷之三·雜症 (8)
1. 關格
)名曰關格。(不言小便不通,亦省文也。上二條以尺、寸言,此以趺陽言也。)詳此二家所云,各有其理,亦推廣《內經》未盡之意也。又云岐子謂,關格為陰陽易位,蓋陽上陰下,定位也。今寒反在胸中,舌有白胎,而水漿不下,熱在丹田,而小便不通,曰關格。上寒治以熱,下熱治以寒。
若兼有寒熱,分主客治之,治主宜緩,治客宜急,此亦一說也。由此論之,則夫陽極於上,陰極於下,否隔不交者,當通其陰陽,轉否為泰,可知矣。又張景岳謂,《內經》謂人迎盛四倍以上,為有陽無陰;寸口盛四倍以上,為有陰無陽;二者俱盛四倍以上,為陽極於上,下焦無陽,陰極於下,上焦無陰,陰陽離絕。多由酒色傷其精氣,以致陽飛於上,陰走於下,脈浮豁無根,散大躁動如此,為欲脫危候。
凡見六脈如弦如革,洪大異常,而且躁數,脈動則身亦動,乳下之虛里及臍旁,皆有動氣,舂舂築築,與脈相應。上氣微喘,動作則甚,肢體無力。謂為虛損,則本無咳嗽失血等證,謂為痰火,則又無實邪發熱等證,此真陰敗竭,元海無根,最危之候也。彼不納食,不得小便,自有本證,與關格何涉哉?其說雖與前人異,然理甚精。
(按諸家皆就吐食不溺之證言,而無一定之脈,景岳則指定大數之脈言,而無吐食不溺之證,各如其說,施治可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叫做關格。(這裡沒有提到小便不通,是為了簡化文字。前面兩條用尺、寸來描述,這裡則用趺陽來描述。)仔細研究這兩家的說法,各自都有道理,也是對《內經》未盡之意的推廣。還有人說岐伯認為,關格是陰陽位置顛倒所致,本來陽氣在上,陰氣在下,各安其位。現在寒氣反而跑到胸中,舌頭上出現白苔,水和食物都難以下嚥,而熱邪卻在丹田,小便不通,這就是關格。治療上寒要用熱藥,治療下熱要用寒藥。
如果同時有寒熱症狀,要分清主次來治療,治療主要的病症要緩慢,治療次要的病症要迅速,這也是一種說法。由此來看,如果陽氣極度偏盛於上,陰氣極度偏盛於下,陰陽二氣阻塞不流通,就應當疏通陰陽,使阻塞轉為順暢,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張景岳說,《內經》提到人迎脈搏強盛四倍以上,代表有陽無陰;寸口脈搏強盛四倍以上,代表有陰無陽;如果兩者都強盛四倍以上,就代表陽氣極度偏盛於上,下焦沒有陽氣,陰氣極度偏盛於下,上焦沒有陰氣,陰陽二氣分離隔絕。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酒色耗傷精氣,導致陽氣上浮,陰氣下走,脈搏浮散無力,沒有根基,跳動快速而躁動不安,這是將要脫離危險的徵兆。
凡是看到六脈像琴弦一樣繃緊或者像皮革一樣堅硬,脈象洪大異常,而且躁動快速,脈搏跳動時身體也會跟著動,乳房下方的虛里穴和肚臍旁邊,都有氣在跳動,像舂米一樣一下一下的,與脈搏相應。同時伴有輕微的喘氣,動作時會更加嚴重,肢體無力。如果說是虛損,卻沒有咳嗽、出血等症狀;如果說是痰火,卻沒有實邪發熱等症狀。這其實是真陰敗竭,元氣之海沒有根基,是最危險的徵兆。這種情況下,病人不吃東西,小便不通,這都是它本身就有的症狀,和關格這種病症有什麼關係呢?他的說法雖然與前人的不同,但是道理非常精闢。
(總之,各家都是根據嘔吐食物和不能排尿的症狀來描述,沒有提到一定的脈象,而張景岳則明確指出是脈搏大而快的脈象,卻沒有提到嘔吐和不能排尿的症狀。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釋,都可以應用於治療。)
2. 頭痛
頭為清陽之分,外而六淫之邪相侵,內而臟腑經脈之邪氣上逆,皆能亂其清氣,相搏擊致痛。須分內外虛實。實者,其人血氣本不虛,為外邪所犯,或蔽覆其清明,或壅塞其經絡,或內之實火上炎,因而血瘀涎滯,不得通行而痛,其痛必甚,此為實。虛者,其人氣血本虛,為外邪所犯,或內之濁陰上干,雖亦血瘀涎滯,不能通行,而搏擊無力,其痛不甚,此為虛。
(《準繩》謂真氣虛寒,遇外之寒濕所侵,血澀脈寒,捲縮緊急,引其小絡而痛,得暖則痛止。)實者,邪氣實而正氣不虛,可任攻。虛者,正氣自虛,而邪氣自實,補正仍須治邪。若邪亦不實,但補正則邪自退。六淫外邪,惟風寒濕三者,最能郁遏陽氣。火暑燥三者皆屬熱,受其熱則汗泄,非有風寒濕襲之,不為患也。
然熱甚亦氣壅脈滿,而為痛矣。內邪不一,皆統於風,(風即氣之飄颺上升者。)以高巔之上,惟風可到也。故不論內外邪,湯劑中必加風藥以上引之。風藥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昇天者也,升麻、薄荷之類。痛如破,不能忍,蔓荊子。風在太陽,巔頂連頸強痛,脈浮緊,君羌活,加薑、蔥。
(蔥白宜連須用。)風在少陽,頭角痛,口苦,脈弦細,君柴胡,加薑、蔥。風在陽明,額痛連目,脈浮長,君白芷,加薑、蔥。少陰、太陰,脈至胸頸而還,故無頭痛。惟厥陰脈會巔頂,故巔痛,君藁本,如脈沉足冷,乾嘔吐沫,加吳茱萸、附子。用風藥者,由風木虛,不能升散,土寡於畏,得以壅塞而痛。
(猶言少陽清氣不升,脾濕上壅不降耳。)故用風藥以散之。若疏散太過,服風藥反甚,(發散太過,清陽之氣愈虛,濁陰終不降,且表虛易招外侮。)宜補氣實表,順氣和中湯。凡外感頭痛,詳《傷寒論》。頭痛久不愈者,名頭風。頭風,頭面多汗,惡風,時止時發,先風一日則痛甚,至風日則少愈。
(清陽之氣被郁,故喜通而惡塞。風者,天氣之通者也。先郁後通,先風一日,正鬱極欲通之候也,欲通不通,故擾動而痛甚。至風日則天氣通,而人氣應之亦通,故少愈也。)由內有鬱熱,或痰火,毛竅常疏,風易入,外寒束內熱,閉逆為痛。醫用辛溫之藥散其標寒,雖暫效,以熱濟熱,病益深。
宜瀉火涼血,佐以辛散,南星、蒼耳子、石菖蒲、天麻最當。頭風久不愈,恐損目,(邪害空竅。)清空膏主之。有痰加半夏,諸般頭痛並治。惟血虛頭痛(詳下)不宜,正巔頂痛者亦勿用。內傷頭痛,氣虛者耳鳴目眩,(清氣不升,陰火上衝。)九竅不利,(氣不能達於九竅也。
)自覺空虛,惡勞動,動則痛更甚,脈虛大,必包裹其頭乃少寧,四君子湯(見氣)加風藥。血虛頭痛,魚尾(眉尖後,近髮際)終日星星如細筋抽引,痛不甚,脈芤或數,善驚惕,當歸、川芎、連翹、熟地各二錢,水煎,泡薄荷末二錢、鼻吸其氣,候溫服,安臥效。或四物湯(見血)加風藥。
白話文:
頭部是清陽之氣匯聚的地方,無論是外來的六淫邪氣侵襲,還是體內臟腑經脈的邪氣向上逆行,都會擾亂清陽之氣,導致氣血互相衝擊而產生頭痛。需要區分是外在或內在的因素,以及是虛證還是實證。
實證的頭痛,患者本身氣血不虛,是由外邪侵犯所致,邪氣可能遮蔽清明之氣,或阻塞經絡,或體內實火上炎,導致血液瘀滯、痰涎堆積,無法順暢運行而產生疼痛,這種痛感通常很劇烈,屬於實證。
虛證的頭痛,患者本身氣血不足,同樣可能是外邪侵犯或體內濁陰之氣上擾,雖然也會有血瘀痰滯,阻礙氣血運行,但因為氣血虛弱,衝擊的力量不足,痛感相對輕微,屬於虛證。
(《準繩》提到,若是真氣虛寒,遇到外來的寒濕侵襲,會導致血液運行澀滯,脈象寒冷,血管蜷縮收緊,牽引小絡脈而產生疼痛,這種疼痛遇溫則會緩解。)
實證的頭痛,表示邪氣強盛而正氣不虛,可以攻邪。虛證的頭痛,表示正氣本身就虛弱,而邪氣反而強盛,在補養正氣的同時仍需治療邪氣。如果邪氣也不強,只需補養正氣,邪氣自然就會消退。在外來的六淫邪氣中,風、寒、濕三種邪氣最容易阻礙陽氣的運行。火、暑、燥三種邪氣都屬於熱性,受熱則容易出汗,若沒有風寒濕的侵襲,通常不會造成頭痛。
然而,熱邪過盛也會導致氣機壅滯、脈管充盈,而產生頭痛。體內產生的邪氣有很多種,都可以歸納於風邪(風即是氣的飄揚上升)。因為頭頂是最高處,只有風邪可以到達。因此,不論是外來的或內在的邪氣所導致的頭痛,湯藥中都必須加入具有升提作用的風藥,引領藥力上行。風藥通常味道較淡薄,屬於陰中之陽,能夠從地面上升到天空,例如升麻、薄荷等。如果頭痛如裂、難以忍受,可以使用蔓荊子。若風邪侵犯太陽經,導致頭頂連帶頸部僵硬疼痛,脈象浮緊,可以使用羌活為主藥,並加入生薑、蔥白。
(蔥白最好連鬚一起使用。)若風邪侵犯少陽經,導致頭部兩側疼痛、口苦、脈象弦細,可以使用柴胡為主藥,並加入生薑、蔥白。若風邪侵犯陽明經,導致額頭疼痛連帶眼睛,脈象浮長,可以使用白芷為主藥,並加入生薑、蔥白。少陰經和太陰經的脈氣只到達胸頸,因此不會引起頭痛。只有厥陰經的脈氣會到達頭頂,所以頭頂痛可以使用藁本為主藥。若出現脈沉、手足冰冷、噁心嘔吐、吐沫等症狀,可以加入吳茱萸、附子。使用風藥的原因,是因為體內風木虛弱,無法疏散氣機,土氣(脾胃)也虛弱,導致邪氣壅塞而引起頭痛。
(就像是少陽的清氣無法上升,脾濕向上壅塞,無法下降一樣。)所以使用風藥來疏散氣機。如果過度使用發散的風藥,反而會加重病情(發散過度,會使清陽之氣更加虛弱,濁陰終究無法下降,而且表虛容易招致外邪侵襲),此時應該補氣固表,可以使用順氣和中湯。關於外感頭痛,可以參考《傷寒論》。
頭痛久治不癒,稱為頭風。頭風的特點是頭面部多汗、怕風、時好時壞,在起風的前一天會痛得很厲害,到了起風的那天反而會稍微好轉。
(清陽之氣被鬱滯,所以喜歡通暢而厭惡阻塞。風是天氣通暢的表現。先鬱滯後通暢,起風的前一天,正是鬱積到極點想要通暢的徵兆,想要通卻不通,所以擾動而痛得很厲害。到了起風的那天,天氣通暢,人體的氣機也跟著通暢,所以稍微好轉。)
頭風是因為體內有鬱熱,或是痰火,毛孔常常處於疏鬆的狀態,風邪容易侵入,外來的寒邪束縛內熱,導致氣機閉塞逆亂而引起疼痛。醫生如果用辛溫的藥物來發散表面的寒邪,雖然暫時有效,但其實是以熱助熱,病情會更加嚴重。
應該瀉火涼血,佐以辛散,南星、蒼耳子、石菖蒲、天麻最為適當。頭風久治不癒,可能會損傷眼睛(邪氣會侵犯空竅),可以使用清空膏來治療,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各種頭痛都可治療。只有血虛引起的頭痛(詳見下文)不適合使用,正頭頂痛也不宜使用。
內傷引起的頭痛,氣虛者會出現耳鳴、頭暈目眩(清氣無法上升,陰火向上衝),九竅功能失常(氣無法到達九竅),自覺空虛,不喜歡勞動,勞動則疼痛加劇,脈象虛大,必須包裹頭部才能稍微感到安寧,可以使用四君子湯(見氣虛的條目)並加入風藥。血虛引起的頭痛,會在魚尾(眉毛末端、靠近髮際處)出現像細筋抽動的疼痛,疼痛程度不劇烈,脈象空虛或數脈,容易感到驚悸,可以使用當歸、川芎、連翹、熟地各二錢,水煎服,用薄荷末二錢泡水,吸入其氣,待藥液溫熱後服下,安靜休息即可見效。或者可以使用四物湯(見血虛的條目)並加入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