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7)
卷之七·諸方(下) (7)
1. 桂苓白朮散
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或新汲水、薑湯下亦可。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
白話文:
桂枝、人參、白朮、白茯苓各半兩,澤瀉、甘草、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白湯調服,也可使用新汲取的清水或薑湯調服。另外,還有方子中加入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的用法。
2. 訶子散
訶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薑製),乾薑(炮),神麯(炒),草果(去殼),良薑(炒),茯苓,麥芽(炒),陳皮(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候發不可忍時,用水煎,入鹽少許服之。
白話文:
將訶子(炮製,去核)、甘草(炙)、厚朴(薑製)、乾薑(炮製)、神麴(炒)、草果(去殼)、良薑(炒)、茯苓、麥芽(炒)、陳皮(各等分)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當疼痛難忍時,用水煎煮,加入少許鹽服用。
3. 二香散
霍香,白朮,厚朴,陳皮,茯苓,半夏,紫蘇,桔梗,白芷,香薷,黃連,扁豆(各一錢),大腹皮,甘草(各半錢),水二鍾,姜五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白話文:
霍香、白朮、厚朴、陳皮、茯苓、半夏、紫蘇、桔梗、白芷、香薷、黃連、扁豆(各一錢)、大腹皮、甘草(各半錢),用水二鍾,加入薑五片、蔥白三根,煎煮至一鍾,不拘時服用。
4. 止渴湯
人參,麥門冬(去心),茯苓(去皮),桔梗,栝蔞根,葛根,澤瀉,甘草(各五錢,炙),又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蜜湯調下。
白話文:
將人參、麥門冬(去心)、茯苓(去皮)、桔梗、栝蔞根、葛根、澤瀉、甘草(各五錢,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辰,用蜜水調服。
5. 增損縮脾飲
草果,烏梅,甘草,砂仁(各四兩),乾葛(二兩),每服五錢,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極冷,旋旋服之,無時。
白話文:
將草果、烏梅、甘草、砂仁各四兩,乾葛二兩,每服五錢,與五片薑一同煎煮,用冷水浸泡至極冷,然後慢慢服用,不限時間。
6. 茯苓澤瀉湯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甘草(炙),桂心(各二兩),白朮(三兩),每服四錢,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麥五兩。
白話文: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甘草(炙)二兩、桂心二兩、白朮三兩,每服四錢,用三片生薑一同煎煮,飯前服用。另有一方加小麥五兩。
7. 小麥門冬湯
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橘皮,白朮(各一錢半),人參,小麥,甘草(炙,各一錢),水二鍾,姜五片,烏梅少許,同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橘皮、白朮(各一錢半)、人參、小麥、甘草(炙,各一錢),加上水二鍾、薑五片、烏梅少許,一起煎煮至一鍾,不限時間服用。
8. 黃連丸
黃連(去須,微炒),黃柏(微炒),厚朴(去皮,生薑汁塗,炙令香,以上各七錢半),當歸(微炒),乾薑(炮),木香(不見火),地榆(各半兩),阿膠(搗碎,炒黃燥,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粥飲下。
白話文:
將黃連(去除鬚根,微炒)、黃柏(微炒)、厚朴(去皮,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至香氣溢出,以上三味藥各用七錢半)、當歸(微炒)、乾薑(炮製)、木香(不經火)、地榆(各用半兩)、阿膠(搗碎,炒至黃色乾燥,用量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和勻,搗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可用粥湯送服。
9. 止血湯
當歸,桂心,續斷(各三兩),生地,炮姜(各四兩),蒲黃,阿膠(炒),炙草(各二兩),共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三服。
白話文:
將當歸、桂心、續斷(各三兩)、生地、炮姜(各四兩)、蒲黃、阿膠(炒)、炙草(各二兩)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溫熱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10. 赤石脂湯
赤石脂(四兩),升麻,白朮(各一兩半),烏梅(去核,炒乾),乾薑(炮製,各一兩),陳廩米(微炒),梔子仁(各半兩),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將赤石脂(四兩)、升麻、白朮(各一兩半)、烏梅(去核,炒乾)、乾薑(炮製,各一兩)、陳廩米(微炒)、梔子仁(各半兩),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煎至八分,去渣,空腹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