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1)

1. 大便不通

有熱結者,熱耗血液乾燥,故結也。脈洪數,能食,(即仲景所謂陽結。)麻仁丸,四順飲子吞潤腸丸。若燥實堅,腹滿痛,承氣湯(見中氣)治之。

有寒結,冷氣橫於腸胃,陰凝不運,津液不通,故結也。脈沉遲,不能食腹痛。(即仲景所謂陰結也。)寒而實者,備急丸、(見傷飲食。)溫脾湯。寒而虛者,半硫丸,薑汁調乳香吞之,或八味丸。(見虛損。)外用握藥。

有氣秘,氣壅滯不通,不升不降,其人多噫。實者破結導滯,木香、檳榔、枳殼、陳皮、杏仁等類。虛者(氣虛不運故壅滯)補而行之,不宜破散,人參多用。若氣阻隔不通,而見噎膈反胃等證者,人參利膈丸、四磨湯(見氣)選用。仍分虛實治之,若氣少氣弱,無力推送,則惟有助氣而已。

(肺主氣,肺與大腸為表裡,氣秘治在肺。)丹溪云:肺氣不降,則難傳送,用枳殼、沉香、訶子、杏仁等。老人、虛人津液少,宜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膠等。

有血秘,老人、(老人後門固,壽之徵。)產婦(產後有秘至數十日者,勿亟通之)。血液乾枯,或病後血虛,或發汗利小便以致津涸,(津亦屬血。)均宜潤劑,蓯蓉潤腸丸、更衣丸、四物湯(見血)、麻仁、杏仁辛潤之品。又腎司二便,腎水虛燥,宜以六味(見虛損)滋水,少佐辛味以潤之。

若跌打損傷,瘀血凝滯,致氣不行,而大小便不通者,破瘀導滯為主。

有風秘,其人腸胃素有風,風能燥濕燥血,故大腸不潤而結,搜風順氣丸(見中風)、滋燥養榮湯。

老人氣血多虛,察其脈浮虛者,氣虛也;沉虛者,血虛也。凡結實難下之證,可用穿結藥及妙香丸。(見煩躁。)

燥屎巨硬,結在肛門難出,名直腸結,從導法治之。

導法:以蜂蜜煉成條,大如指,黏皂角末,油抹,入便門。寒結者加草烏頭末,以化寒消結。熱結者以豬膽汁導。

白話文:

標題: [便祕問題]

內容: 對於因體內熱氣導致的大便不通,熱氣消耗了體內的血液,使腸道乾燥而產生便祕。脈象顯示洪數,患者食慾正常(這與仲景描述的陽結狀況相符)。治療時,可使用麻仁丸,以及四順飲子配搭潤腸丸來緩解。

對於因寒冷導致的便祕,腸胃中的冷氣阻礙了正常的運行,使得津液無法流通,從而引起便祕。脈象顯示爲沉遲,患者食慾不佳且腹痛(這與仲景描述的陰結狀況相符)。對於寒冷且實證的情況,可以使用備急丸和溫脾湯。而對於寒冷且虛證的情況,建議使用半硫丸,用薑汁調合乳香服用,或者選擇八味丸。外部應用握藥也有助於改善。

對於氣祕,即因氣滯引起的便祕,患者常會噯氣。實證的情況下,可使用破結導滯的藥物,如木香、檳榔、枳殼、陳皮、杏仁等。虛證(氣虛無法推動導致氣滯)則應補氣並促進氣的運行,不宜使用破散藥物,人參的使用量可適當增加。如果氣阻塞導致食物反流等病症,可選用人參利膈丸、四磨湯,但仍需根據虛實情況分別治療。如果氣少氣弱,無力推動,則主要需要助氣。

(肺主氣,肺與大腸相表裏,氣祕的治療應從肺部入手。)丹溪認爲:肺氣不降,就會難以傳送,可用枳殼、沉香、訶子、杏仁等藥物。對於老年人和體虛者,由於津液較少,應使用滑潤藥物,如胡麻、麻仁、阿膠等。

對於血祕,常見於老年人和產後婦女(產後有時會持續便祕數十日,不應急於通便)。血液乾枯,或疾病後血虛,或因發汗和利尿導致津液枯竭(津液也屬於血),都應使用滋潤劑,如蓯蓉潤腸丸、更衣丸、四物湯、麻仁、杏仁等辛潤藥物。此外,腎臟主管大小便,腎水虛燥,應使用六味地黃丸滋腎水,並少量加入辛味藥物以潤燥。

對於跌打損傷,瘀血阻滯,影響氣血運行,導致大小便不通,應以破瘀導滯爲主。

對於風祕,患者腸胃中素有風邪,風邪能燥溼燥血,導致大腸不潤而結,可使用搜風順氣丸和滋燥養榮湯。

對於老年人,氣血多虛,通過觀察脈象判斷氣虛還是血虛。實證難下的情況,可用穿結藥和妙香丸。

對於乾燥堅硬的糞石,結在肛門難以排出,稱爲直腸結,應採用導治法。

導治法: 將蜂蜜煉製成條狀,大小如同手指,沾上皁角末,塗抹油後,插入肛門。對於寒性便祕,可加入草烏頭末,以化解寒氣消除結塊。對於熱性便祕,可用豬膽汁進行導治。

2. 大小便不通

證在危急,韭地中蚯蚓泥搗,和水澄清飲之,立通。又方,大黃、滑石、皂角各三錢為末,如小便勢急,倍滑石,大便勢急,倍大黃。又推車子七個,土狗七個,新瓦上焙乾為末,以虎目樹(即虎杖)。皮向東南者,煎濃湯調服。又皂角末、蔥白連須,加麝香二分,蜜少許,搗貼臍下至毛際。

濕熱痰火結滯,脈洪盛,肢節煩疼,(濕熱也。)涼膈散(見發熱)、通聖散(見中風)。吐逆,二便不通,導氣清利湯。痰隔中焦,氣聚上焦不下,二陳(見痰)加木通,先服後吐。燒皂角灰為末,粥清調服。皂角去皮弦、琥珀各一錢,麝少許,神麯為丸,作二次服,用升提分利藥送下之,立通。

少頃未通,探吐之,無不通者。

白話文:

【大小便不暢】

在緊急情況下,可取韭菜地中的蚯蚓泥,搗碎後混入水中,待其沉澱澄清,飲用上層清水,能立即疏通大小便。另一方法,將大黃、滑石、皁角各三錢磨成粉末,若小便特別急迫,則滑石的份量加倍;若是大便困難,則增加大黃的份量。

另取七個車輪螺母和七隻土狗(一種昆蟲),在新瓦上烘乾,然後研成粉末,再以東南方生長的虎目樹皮(即虎杖)煎煮濃湯,調合粉末服用。或以皁角末、蔥白連根,加上二分麝香與少許蜂蜜,搗碎後貼於肚臍下方直至毛髮邊緣。

對於因濕熱痰火導致的氣血凝滯,脈搏強烈,四肢關節疼痛的症狀,可以使用涼膈散(詳見發熱篇)和通聖散(詳見中風篇)。對於嘔吐,且大小便不暢的情況,可以使用導氣清利湯。若痰滯中焦,氣聚上焦無法下行,可在二陳湯(詳見痰篇)基礎上加入木通,先服用,待後吐出。將皁角燒成灰,研成粉末,以稀粥調和服用。取去皮去弦的皁角、琥珀各一錢,加上少量麝香,以神麯製成丸藥,分兩次服用,並配以升提分利藥物一同送服,可迅速通暢。

如果短時間內仍無效,可嘗試催吐,一般都能奏效。

3. 小便不通

點滴不出,小腹脹痛,由氣道閉塞。(六淫七情,痰食血氣,內外諸邪,皆能閉氣。)氣分上中下三焦。上焦之氣肺主之,肺熱則氣不下行,治宜清降。中焦之氣脾胃主之,濕盛或熱盛,而氣滯不行,須治濕熱。若氣虛而下陷不運,須升清以降濁。下焦之氣肝腎主之,腎移熱於膀胱,無陰則陽無以化,須純陰之劑,滋腎丸。

肝脈過陰器,肝火鬱不伸,則癃閉,肝火疏泄,則為遺溺,治取肝經俞穴。又下焦脈在膀胱經前,膽經後,出於膕中外廉,曰委陽,膀胱經絡也。下焦火盛則癃閉,虛則遺溺。又督脈,女子入系廷孔,男子循莖下至篡,其病癃閉遺溺,治取督脈俞穴。(不取膀胱俞穴者,以膀胱但臟溺,其出溺皆從三焦督脈及肝也。

)丹溪云:肺熱不生水清金,乃隔二之治也。脾濕不運,清不升,濁不降,故肺氣壅閉不下行,燥濕健脾,乃隔三之治也。若不關脾肺,但膀胱有熱,直瀉膀胱,乃正治也。東垣分在氣在血,以渴不渴為辨。渴者熱在肺,屬氣分,用淡滲之藥,茯苓、豬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瞿麥、扁蓄等氣薄之品,氣薄為陽中之陰,從陽而下降者也。

不渴者熱在下焦,屬血分,須用純陰之劑,無陰則陽無以化,黃連、黃柏、知母、滑石之類。(淡滲之品,乃陽中之陰,非陰中之陽,勿用。)熱實者,八正散(見淋)加木香。腹痛不可忍,木通湯。上喘,紅秫散。腎虛寒,氣不化者,甚而轉筋,不救,腎氣丸(見虛損)。

此為下元冷秘,常有用桂附乃通者。氣虛不化,而不急滿,惟倦怠懶言,春澤湯(見傷濕)。津液藏於膀胱,氣化乃能出,故用沉香、橘紅之屬。或用吐法,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如滴水之器,上竅開,下竅乃通也。(氣虛而不升化,用參、耆等藥,先服後吐之,痰多閉氣,用二陳,先服後吐之,更推類,以盡其余。)或由大便不通,而小便漸閉者,通大便則小便自行。

瘀血閉氣者,宜多用牛膝,實者桃仁煎、代抵當丸、(見血。)牛膝膏。(見淋。)渴而腹冷,水氣也,(水蓄腹中故冷,停蓄不運,清氣不升,津液不生,故渴。不降,故小便閉。)栝蔞瞿麥丸主之,便利腹溫為度。

小便不通,及轉胞危急,諸藥不效,用豬尿脬一個,底頭穿一小孔,貫一通透翎筒,線紮緊,翎筒口塞以蠟,從脬口吹氣,滿七分,線紮緊,再用手捻緊翎筒根,令不泄氣,乃去筒口之蠟,將筒口插入莖物竅內,放手,(放開捻筒根之手也。)卻捻豬脬,使氣透入膀胱,小便即出。

小便不通,嘔逆,飲食不得入,名關格。若頭汗出者(陽脫)死,脈細澀者(知陰亦竭)亦死。蔥白一斤,碎切,入麝香五分,拌勻,分二包,先用一包置臍上,以炭火熨斗熨之,半炷香久,換一包,以熨斗盛冷水熨之,互相換熨,以通為度。或以木通、老蔥煎湯服,頃時探吐,再服再吐,以通為度。

白話文:

標題: [排尿困難]

內容: 患者點滴尿液都無法排出,感到小腹脹痛,這是因爲氣道被阻塞。各種內外因素,包括六淫(風、寒、溼、暑、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痰飲、飲食不當、氣血失調等,都可能導致氣道閉塞。人體的氣分爲上、中、下三焦。

上焦的氣主要由肺控制,如果肺熱過盛,會導致氣無法下行,治療時應使用清涼下降的方法。 中焦的氣則由脾胃主管,溼氣或熱氣過盛會阻礙氣的運行,需要針對溼熱進行治療。如果是因爲氣虛導致下陷,無法正常運作,則需提升清氣來降低濁氣。 下焦的氣主要由肝腎控制,腎熱轉移到膀胱,如果沒有陰氣平衡,陽氣就無法轉化,需要純陰性的藥物,比如滋腎丸。

肝經通過生殖器官,肝火鬱結不暢會導致排尿困難,肝火疏散則可能出現遺尿,治療時應選取肝經的穴位。另外,下焦脈絡位於膀胱經前方,膽經後方,從膕中往外側延伸,名爲委陽,是膀胱經絡的一部分。下焦火旺會導致排尿困難,虛則可能遺尿。督脈對於男女都有作用,其病症表現爲排尿困難和遺尿,治療時應選取督脈的穴位。

丹溪先生指出:肺熱過盛會影響水的生成,需要隔二治療。脾溼不運,清氣不上升,濁氣不下降,因此肺氣堵塞無法下行,需要燥溼健脾,這是隔三治療。如果不涉及脾肺,只是膀胱有熱,直接瀉下膀胱,這是正治。東垣先生區分了氣和血的問題,以是否口渴作爲判斷標準。口渴的人熱在肺,屬於氣分,應使用淡滲的藥物,如茯苓、豬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瞿麥、扁蓄等輕薄的藥材,這些藥材性質輕薄,屬於陽中之陰,能隨陽下降。

不口渴的人熱在下焦,屬於血分,需要使用純陰的藥物,沒有陰則陽無法轉化,如黃連、黃柏、知母、滑石等。熱實的人可以使用八正散(見淋)加上木香。如果腹痛難以忍受,可以使用木通湯。上喘時,紅秫散適用。腎虛寒,氣無法轉化的情況,嚴重時會出現轉筋,無法救治,腎氣丸(見虛損)適用。

這屬於下焦寒冷引起的便祕,有時候使用肉桂和附子才能通便。氣虛無法轉化,但並不急於滿,只有疲倦無力,懶於說話,春澤湯(見傷溼)適用。津液儲存在膀胱,氣化後才能排出,因此使用沉香、橘紅等藥物。有時也可以使用吐法,提升氣的運行,氣上升後水自然下降,就像滴水器一樣,上口打開,下口就能通暢。

有時因爲大便不通,導致小便逐漸閉塞,這時通大便就能讓小便自行排出。如果是因爲瘀血閉氣,應該多使用牛膝。如果是實證,可以使用桃仁煎、代抵當丸(見血)或牛膝膏(見淋)。

口渴且腹部冰冷,是水氣症狀,水滯留在腹部所以感覺冷,停滯不運動,清氣不上升,津液無法生成,所以口渴。無法下降,所以小便閉塞。栝樓瞿麥丸適用於這種情況,以小便通暢、腹部溫暖爲標準。

如果小便不通,以及出現轉胞等危急情況,各種藥物無效,可以使用豬尿脬一個,底部打一個小孔,穿過一根通透的翎筒,用線紮緊,翎筒口用蠟封住,從脬口吹氣,充滿七分,再用線紮緊,用手捏緊翎筒根部,不讓氣體泄漏,然後去掉筒口的蠟,將筒口插入尿道內,鬆手(放開捏着翎筒根部的手),捏緊豬脬,讓氣體進入膀胱,小便就能排出。

小便不通,嘔吐,飲食無法攝入,這被稱爲關格。如果頭部出汗(陽脫),或者脈細澀(陰亦竭),都是死亡的跡象。使用一斤蔥白,切碎,加入五分麝香,攪拌均勻,分成兩包,先用一包放在臍上,用炭火熨斗熨燙,約半炷香時間,換另一包,用裝冷水的熨斗熨燙,交替使用,直到通暢爲止。或者使用木通、老蔥煎湯服用,片刻後催吐,再服再吐,直到通暢爲止。

如果身體無汗,可以在木桶內放入蔥湯,讓患者坐在桶上,水沒過肚臍,腰部圍裙覆蓋,過一會兒汗出,尿也會出來,就在桶裏排尿,不要離開桶,以免氣收而尿又迴流。孕婦因胎兒壓迫膀胱,導致尿脬扭轉,無法排尿,稱爲轉胞。需要舉起胎兒,讓助產士用香油抹手,從產道托起胎兒,尿液就會像流水一樣排出。然後用人參、白朮、陳皮、升麻加入四物湯(見血)內煎服,片刻後用手指探吐,這樣三四次,胎兒就能被舉起來。另一種方法是讓孕婦躺在牀上,連牀一起倒立,尿液自然排出,比手動託舉更好。

男性也可能出現轉胞。女性轉胞不一定都是因爲胎兒壓迫,更多是因爲尿急導致尿脬膨脹。騎馬疾馳或跑步快走,可能導致尿脬顛簸翻轉,或者中焦水溢,腸胃食物過多,向下壓迫膀胱,無處退避,從而導致翻轉,這需要使用吐法。滑石散。《金匱》記載,婦女疾病,飲食如常,煩熱無法平臥,只能倚息(喘息),這是因爲虛寒,氣無法轉化,尿急導致尿脬膨脹,重力下墜翻轉。腎氣丸(即八味丸,見虛損)適用於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