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一·雜症 (3)
卷之一·雜症 (3)
1. 治法
(參下淋症似淋非淋條。)刮腸,諸病壞證,久下膿血,或如死豬肝色,或五色雜下,頻出無禁,有類滯下,俗名刮腸。此乃虛脫之證,若投痢藥則誤,六柱散去附子,加益智仁、白芍藥,或可冀其萬一。痢後風,足痛,或痹軟,或脛腫,或膝腫,名痢後風。因痢後下虛,感受風濕,留滯關節所致。
獨活寄生湯(見腰痛),吞虎骨四斤丸(見腳氣),或大防風湯。外以杜牛膝、杉木節、白芷、南星、萆薢煎湯熏洗。若惡血痢下未盡,留滯經絡作痛叫號者,日久恐成鶴膝,四物湯(見血)。加桃仁、紅花、牛膝、黃芩、陳皮、甘草煎,生薑汁研潛行散,入少酒飲之,數十帖。
又刺委中出血。又方,松明節一兩,乳香二錢,炒焦存性,蒼朮、黃柏各一兩,紫葳一兩半,甘草五錢,桃仁去皮不去尖一兩,為末,每服三錢,生薑同杵細,水蕩起二三沸服。若由下多亡陰而致者,補脾胃生血,忌用風藥。
用藥禁忌:初起忌溫補,即胃氣虛弱亦不宜,黃耆尤禁,用之則發脹。忌兜塞,亦禁升麻,非元氣下陷而用之,升毒上干,速死之道。忌利小便,非濕盛小便不通而利之,致津竭熱熾,必劇。忌發汗,非表證而妄汗,致津涸熱盛,必劇。禁酒,痢時酒則難愈,愈後酒則復發。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參考前面提到類似淋症但又不是淋症的條文。)
刮腸這種病,會導致各種嚴重的病症,像是長期腹瀉膿血,或是排出像死豬肝一樣的顏色,或是五顏六色的混雜物,頻繁地排出沒有停止,很像痢疾,俗稱刮腸。這其實是身體虛脫的症狀,如果用治療痢疾的藥物就會誤診。可以使用六柱散去掉附子,加入益智仁、白芍藥,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痢疾之後出現的風症,會導致腳痛,或是麻木無力,或是小腿腫脹,或是膝蓋腫脹,這叫做痢疾後的風症。是因為痢疾後身體虛弱,又感受風濕,滯留在關節所引起的。
可以使用獨活寄生湯(參考腰痛的治療方法),或是吞服虎骨四斤丸(參考腳氣的治療方法),或是大防風湯。外用方面,可以用杜牛膝、杉木節、白芷、南星、萆薢煎湯來熏洗患處。
如果是由於惡血痢疾沒有完全排出,滯留在經絡而造成疼痛叫喊的,時間久了可能會變成鶴膝風,可以使用四物湯(參考血虛的治療方法),加入桃仁、紅花、牛膝、黃芩、陳皮、甘草煎煮,再用生薑汁磨成粉末後加入少許酒喝下,連服幾十帖。
另外,還可以針刺委中穴放血。還有一個方子,用松明節一兩、乳香二錢,炒焦後保留藥性,再加入蒼朮、黃柏各一兩,紫葳一兩半,甘草五錢,桃仁(去皮不去尖)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一起搗碎,用開水沖泡二三滾後服用。
如果是因為腹瀉過多導致陰液虧損,就要補益脾胃來產生血液,忌用祛風的藥物。
用藥禁忌:
剛發病時忌用溫補的藥物,即使是胃氣虛弱也不適合,尤其要禁用黃耆,用了會導致腹脹。忌用收斂固澀的藥物,也禁用升麻,除非是元氣下陷才用,否則會使藥毒上行,加速死亡。忌用利尿的藥物,除非是濕氣過盛、小便不通才使用,否則會導致津液耗竭、熱勢加劇,病情必定會加重。忌用發汗的藥物,除非是表證才用發汗的藥,否則會導致津液枯竭、熱勢更盛,病情必定會加重。禁酒,痢疾發作時飲酒難以痊癒,痊癒後飲酒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