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11)
卷之三·雜症 (11)
1. 痢
此證先濕傷脾,後燥傷腎,故曰脾傳腎也。其病為進,賊邪也。)有先痢後瀉者,因濕多熱少,痢久熱去,而濕猶存。火與元氣不兩立,邪熱既去,則正氣得復,正不容邪,所餘垢積與濕,至是盡行掃蕩,(熱邪在中,肺氣被壅,熱去則肺氣下行,化水四布,有若時雨,溝澮皆盈,垢積盡蕩矣。)故轉為瀉也。
(此為腎傳脾,其病為退,微邪也。)
夏時受邪,至秋病發,或瘧或痢,其流雖異,其源則同。(蓋夏月感受風涼,喜食生冷,風寒客於肌膚,邪正雜處,生冷停於腸胃,濕熱相蒸,其時腠理開通,未至鬱閉,胃氣升發,未至遏抑。至秋而氣斂火降,邪在肌膚者,被斂而內蒸為瘧,在腸胃者,被降而下迫為痢也。
)瘧痢並作者,如瘧止痢甚,加腹痛,飲食少進,此虛寒也。瘧之止非真止,乃陰勝而陽不敢與爭耳,補中益氣湯(見氣)加薑、桂。一服愈,如痢止瘧復作,乃陽得補而漸伸,能與陰爭,故瘧復作,吉兆也。再服前方,以助微陽之力,加附子五錢,一證併除。按此說甚是,然豈無熱陷於裡,不與陰爭,又豈無熱勝寒衰,陰不敢爭,故瘧止痢甚者乎?一隅三反,是在明者。(再按瘧痢並作,必先治瘧,以表有風寒,宜先解表。
若先治痢,恐虛其里,致表邪內陷也。)瘧後痢,乃餘邪內伏,或脾氣虛下陷使然,謂之似痢非痢。痢後瘧,乃氣血兩虛,氣虛則惡寒,血虛則發熱,故寒熱交爭,謂之似瘧非瘧。二者俱作虛治,並用補中益氣湯。
凡痢證,有身熱者為重,若兼外感者,(外感風寒鬱為濕熱致痢。)不在此論。苟非外感,而初起身熱,是毒盛於裡而達於外也。久痢身熱,是陰虛而陽越於外也,故皆為重證。
嘔逆為火邪上衝,亦不宜見此,即防噤口。
噤口,有因積垢壅滯,有因宿食不消,有因熱毒上衝,有因停飲上逆,有因兜澀太早,邪反上干,有因過服寒劑,傷敗胃氣,以致飲食與藥俱不能入,入即吐,此為危候。胃憊氣陷,絕不思食者,不治。
屢止屢發,經年不愈者,名休息痢。多因兜澀太早,積熱未清。或過服寒涼,元氣下陷,腎虛不固所致。
時行疫痢,當求其時氣而治之。蓋必有彼此相同之證候,即其氣也。(如皆見身腫,即為時氣之濕也。)
凡痢初起,必無寒證。然其人平素陽虛,元氣衰弱,又復過食生冷,以致火鬱蒸成濕熱,其標雖熱,其本則寒,治當求本。若夫病久氣虛,或過服涼劑,轉為寒證,固甚多矣,所當細察。如始見煩渴引飲,喜冷畏熱,小便赤澀,面色黃赤,手足溫暖,脈見數盛。久之則心不煩,口不渴,即渴而喜熱飲,小水由赤而黃,由黃而白,面色亦轉青白,手足不溫而冷,脈變虛弱,則證轉虛寒無疑。虛實當辨。
白話文:
這種病症是先因為濕氣傷害脾臟,後來又因為乾燥傷到腎臟,所以說這是「脾傳到腎」。病情的發展是進展的,屬於外來的邪氣。
有先拉肚子後腹瀉的,是因為體內濕氣多但熱少,拉肚子久了熱退去,但濕氣還在。火和人體的元氣不能同時存在,邪熱退去後,正氣就能恢復,正氣不允許邪氣存在,所以剩餘的污垢和濕氣會被徹底清除。(熱邪在體內,肺氣被阻塞,熱退後肺氣向下運行,化成水散佈全身,就像及時雨一樣,溝渠都充滿水,污垢被沖刷乾淨。)因此會轉變為腹瀉。
(這表示是腎傳到脾,病情是退後的,屬於輕微的邪氣。)
夏天受邪氣,到秋天發病,可能會是瘧疾或拉肚子,雖然表現不同,但根源是相同的。(這是因為夏天感受風寒,喜歡吃生冷食物,風寒侵入皮膚,邪氣和正氣混雜在一起,生冷食物停留在腸胃,濕氣和熱氣相互蒸騰,這時候皮膚毛孔是張開的,還沒有被堵塞,胃氣上升發散,還沒有被抑制。到了秋天,氣收斂,火氣下降,邪氣在皮膚的,會被收斂到體內蒸發形成瘧疾;在腸胃的,會被下降的力量向下壓迫形成拉肚子。)
如果瘧疾和拉肚子同時發生,瘧疾停止但拉肚子更嚴重,加上肚子痛,吃不下東西,這是虛寒的表現。瘧疾的停止並不是真正的停止,而是陰氣強盛而陽氣不敢與之抗爭而已,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參考氣的章節)加上薑、桂。吃一帖藥就會好。如果拉肚子停止但瘧疾又復發,這是陽氣得到補益而逐漸伸張,能夠與陰氣抗爭,所以瘧疾又復發,這是好現象。再吃之前的藥方,加附子五錢,可以把兩種病一起治好。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但是難道沒有熱邪陷在體內,不與陰氣抗爭的情況嗎?難道沒有熱邪強盛寒邪衰弱,陰氣不敢抗爭的情況嗎?所以說瘧疾停止但拉肚子嚴重的,要多方面思考。(再說,瘧疾和拉肚子同時發生,一定要先治療瘧疾,因為這表示體表有風寒,應該先解除表邪。如果先治療拉肚子,恐怕會使身體內部虛弱,導致表邪侵入體內。)瘧疾之後出現拉肚子,是剩餘的邪氣潛伏體內,或是脾氣虛弱下陷導致的,這叫做類似拉肚子但不是真正的拉肚子。拉肚子之後出現瘧疾,是氣血兩虛,氣虛則會怕冷,血虛則會發熱,所以寒熱交替,這叫做類似瘧疾但不是真正的瘧疾。這兩種情況都要用補虛的方法治療,都用補中益氣湯。
凡是拉肚子的病,有發燒的表示病情嚴重,如果同時有外感風寒的(外感風寒鬱積為濕熱導致拉肚子),不在討論範圍內。如果不是外感,而剛開始就發燒,是體內毒素過盛而表現到體外。拉肚子很久了還發燒,是陰虛而陽氣外散,所以都是嚴重的病症。
嘔吐是火邪向上衝,也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要防止病情惡化到無法進食。
無法進食,有的是因為污垢堆積阻塞,有的是因為食物沒有消化,有的是因為熱毒向上衝,有的是因為停留在胃裡的飲水向上逆流,有的是因為太早使用收澀的藥,導致邪氣反而向上干擾,有的是因為過度服用寒涼的藥,傷害了胃氣,導致食物和藥都吃不進去,一吃就吐,這是危險的信號。如果胃氣衰竭下陷,完全不想吃東西,就無法治療了。
經常停止又經常發作,經過一年都沒好的,叫做休息痢。大多是因為太早使用收澀的藥,導致積熱沒有清除。或是過度服用寒涼藥,導致元氣下陷,腎虛不能固攝引起的。
流行性的拉肚子,應該根據當時的氣候來治療。一定會有彼此相同的症狀,這就是當時的氣候造成的。(例如都出現身體腫脹,就是當時氣候濕氣重的表現。)
凡是拉肚子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沒有寒證。但是如果這個人平時陽虛,元氣衰弱,又過食生冷食物,導致火鬱積蒸發成濕熱,表面看起來有熱,但根本是寒,治療應該從根本著手。如果生病很久,氣虛,或是過度服用寒涼的藥,轉變成寒證,這種情況很多,應該仔細觀察。比如剛開始出現煩躁口渴想喝水,喜歡涼的怕熱,小便赤澀,臉色黃紅,手腳溫暖,脈搏快速有力。久了之後,心裡不煩躁,口不渴,即使渴也喜歡喝熱的,小便由赤色轉為黃色,再由黃色轉為白色,臉色也轉為青白色,手腳不溫暖而是冰冷的,脈搏變得虛弱,那麼病情轉為虛寒是無疑的。虛證和實證應該區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