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5)

1. 霍亂

問其曾否食過何物,曾否七情動氣,更分寒熱虛實治之。氣少唇青肉寒,四肢拘急,畏冷喜熱,脈沉遲,人事清醒者,寒也,(霍亂暴證,原屬於火,但火由寒激,發則火泄而寒獨存也。)理中湯(見中寒。)脈絕者,通脈四逆湯(見厥)。吐利不止,元氣耗散,格陽於外,或口渴喜冷,得水則不能飲,或發熱煩躁,欲去衣被,不可誤以為熱,宜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並見中寒。)不效則四逆湯(見厥),並宜放十分冷服。

轉筋者,理中湯去朮,加生附子一枚。或理中湯加凍膠銼炒一錢。(血為寒凝,狀如凍膠,故加此治之,且以潤其燥。)或煎濃鹽湯浸,仍縛系其腿脛,勿令入腹。或灸承山二十七壯,神效。(一法,男子手挽其陰,女子手牽乳近兩旁。)身熱煩渴,氣粗口燥,喜冷畏熱,心神悶亂,脈洪數者,熱也。

若更四肢重著,骨節煩疼者,兼濕也。中暑霍亂,宜香薷飲(見中暑),井底沉極冷頓服,桂苓白朮散亦妙。濕盛者,除濕湯(見中濕)、訶子散。暑濕相搏者,二香散。熱多飲水者,五苓散(見傷濕)。轉筋者,木瓜煮汁飲之,或香薷煮汁亦可,或燒梔子二十枚為末,熟水調下。

煩渴者,吐瀉後津竭也,止渴湯、增損縮脾飲、茯苓澤瀉湯、小麥門冬湯。霍亂後,下利不止,腹中㽲痛,恐作痢,宜黃連丸。霍亂後,下利見血,止血湯、赤石脂湯。按寒熱諸症,疑似難決,必參諸脈。然霍亂氣閉,脈多沉伏不見,或澀滯歇至,(須辨其應指有力無力)。

則亦難辨矣。切不可妄投藥,且先以陰陽水分理之,刮痧法最妙,乾霍亂尤宜。法用瓷碗之精細者,湯溫之,香油抹邊令滑,不傷肉,刮脊兩旁俞穴,引出臟腑之邪,又刮手足灣,引之四散,熱血隨刮透出,起紅紫疙瘩,紅者輕,紫者重,黑者更甚。蓋氣結則血凝,血凝而氣愈滯,血散氣行,則立愈矣。

七情鬱結者,七氣湯。脅下痛者,木剋土也,建中加柴胡木瓜湯。兼外感風邪者,六和湯(見傷暑)。倍藿香,煎熟調蘇合香丸(見諸中)。大抵蘇合香丸、藿香正氣散(見中風),最能通關理氣,所必用也。霍亂非有邪不致,有邪即為實,雖虛人亦不得純補,惟吐瀉後當細察之。

若已透暢,人困弱,脈虛軟,是邪已去而正虛也。若吐瀉未透,脈仍澀滯有力,人仍煩躁不寧,是邪尚未盡也,須別之。吐瀉不止,頭目暈眩,肢冷轉筋,須臾不救者,吳茱萸湯。汗出厥逆不解者,四逆湯(見厥)。吐瀉後,小便利,汗出者,即內外熱,亦宜溫之。吐瀉後,二便不通,胃中實痛者,結糞留滯,四君子(見氣)加大黃一兩。

吐瀉後,胸膈高起,痞塞欲絕,理中湯(見中寒)加枳實、茯苓。吐瀉已透,而余吐余瀉未止,腹有餘痛,宜一味報秋豆葉煎服,乾者尤佳。羅謙甫治一人傷酒肉潼乳,霍亂吐瀉,脈沉數,(熱未去也。)按之無力。(所傷之物已去。)以新汲水半碗,調桂苓白朮散,徐服之。

白話文:

詢問病人之前吃過什麼東西、是否因為情緒波動,再區分寒熱虛實來治療。如果病人氣息微弱、嘴唇發青、身體冰冷、四肢僵硬、怕冷喜歡溫熱、脈象沉遲,但意識清醒,這是屬於寒症引起的霍亂(雖然霍亂原本屬於火熱,但可能是因為寒冷刺激而導致火氣外洩,只剩下寒的表現)。用理中湯(參考「中寒」篇)治療。如果脈搏微弱到快摸不到,用通脈四逆湯(參考「厥」篇)。如果上吐下瀉不止,元氣耗散,導致陽氣虛浮在外,或是口渴喜歡喝冷水但又喝不下,或是發熱煩躁、想脫掉衣服,千萬不要誤以為是熱症,應該用理中湯,嚴重的話用附子理中湯(參考「中寒」篇)。如果這些藥沒效,就用四逆湯(參考「厥」篇),這些藥都應該放涼服用。

如果出現腿部抽筋,用理中湯去掉白朮,加入生附子一錢。或是理中湯加入炒過的阿膠一錢(因為血液受寒凝結,像凍膠一樣,所以加入阿膠來治療,也能潤燥)。也可以用濃鹽水浸泡抽筋的部位,並用布條綁緊腿部,不要讓鹽水進入腹部。或是用艾灸承山穴二十七壯,效果很好。(另一種方法,男性用手拉住陰囊,女性用手拉住乳房往兩側拉。)如果身體發熱、口渴、呼吸粗重、口乾舌燥、喜歡涼快、怕熱、心神煩亂、脈象洪大而快,這是屬於熱症引起的霍亂。

如果還出現四肢沉重、關節痠痛,就表示兼有濕氣。中暑引起的霍亂,應該用香薷飲(參考「中暑」篇),用井底沉積的冰涼水快速服下,桂苓白朮散也有效。濕氣重的,用除濕湯(參考「中濕」篇)、訶子散。暑濕同時存在的,用二香散。如果熱多而且喝水很多,用五苓散(參考「傷濕」篇)。如果出現腿部抽筋,可以用木瓜煮汁喝,或是香薷煮汁也可以,或是把二十枚梔子燒成粉末,用溫開水調服。

如果出現煩渴,是因為吐瀉後津液耗盡,可以用止渴湯、增損縮脾飲、茯苓澤瀉湯、小麥門冬湯來治療。霍亂後,如果腹瀉不止、腹痛,可能是要變成痢疾,可以用黃連丸。霍亂後,如果腹瀉帶血,可以用止血湯、赤石脂湯。對於寒熱症狀難以判斷的情況,一定要參考脈象。但霍亂時氣機閉塞,脈象常常沉伏不明顯,或是脈象澀滯斷斷續續(要仔細分辨脈搏是否有力),所以很難判斷。千萬不可隨便用藥,要先調理陰陽和體內水分,刮痧是最好的方法,對乾霍亂尤其有效。方法是用精細的瓷碗,用溫水加熱,在碗邊抹上香油使其滑潤,避免刮傷皮膚。刮脊椎兩旁的俞穴,引出臟腑內的邪氣,再刮手腳彎曲處,使邪氣四散。熱血會隨著刮痧透出來,形成紅紫色的小疙瘩,紅色代表病情輕微,紫色代表病情嚴重,黑色更嚴重。因為氣結就會導致血液凝滯,血液凝滯會使氣更加不順暢,當血液散開、氣機運行順暢,病就會立刻好轉。

如果是情緒鬱結引起的霍亂,可以用七氣湯。如果脅肋疼痛,這是因為木氣太旺而剋土氣,可以用建中湯加上柴胡木瓜湯。如果同時有外感風邪,可以用六和湯(參考「傷暑」篇)。加倍使用藿香,煎好後調入蘇合香丸(參考「諸中」篇)。總體來說,蘇合香丸、藿香正氣散(參考「中風」篇)最能疏通氣機,是必須要使用的藥。霍亂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一定是有邪氣侵入,有邪氣就屬於實證,即使體虛的人也不能單純用補藥,只有在吐瀉後才要仔細觀察。

如果吐瀉後,邪氣已經透散,病人感到虛弱、脈象虛軟,表示邪氣已除,正氣虛弱。如果吐瀉沒有透徹,脈象仍然澀滯有力,病人仍然煩躁不安,表示邪氣還沒有清除乾淨,必須分辨清楚。如果吐瀉不止、頭暈目眩、四肢冰冷、抽筋,很快就會死亡,可以用吳茱萸湯。如果發汗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出現手腳冰冷,可以用四逆湯(參考「厥」篇)。吐瀉後,小便順暢、發汗,表示體內有熱,應該用溫藥治療。吐瀉後,如果大小便不通、胃部疼痛,表示是糞便積滯,可以用四君子湯(參考「氣」篇)加大黃一兩。

吐瀉後,如果胸部高起、感覺堵塞快要窒息,可以用理中湯(參考「中寒」篇)加上枳實、茯苓。吐瀉後,如果還有殘餘的吐瀉、腹痛,可以用一味報秋豆葉煎服,乾的豆葉效果更好。羅謙甫曾治療一個因吃太多酒肉、乳製品而引起霍亂吐瀉的病人,他的脈象沉數(表示熱邪還沒有去除),但按脈無力(表示所傷的食物已經排出)。用新打的井水半碗,調入桂苓白朮散,慢慢地服用,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