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3)

1. 反胃噎膈

吐而不已,至每食必吐,名反胃。胃脘枯槁,梗澀難入,飲食噎塞,迎逆於咽喉之間,名噎。噎塞迎逆於胸膈之間,名膈。(過此乃得入胃。)《醫貫》謂:噎膈年高者有之,噎則水飲可入,食物難入,入亦不多。膈則食雖可入,亦不能多,良久復出。二者皆難於納,勉強吞下,終帶痰涎,或白沫酸水,或如醬汁者而出。

反胃非不能納,(原能多食。)乃不能容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二時而吐,或積至一日夜,腹中脹悶不安而吐,(亦有食已即出者。)原物酸餿不化,男女老少皆有之。丹溪謂:得之七情六淫,遂有火熱炎上之化,多升少降,津液不行,積為痰飲。被劫時(以熱藥劫治也)暫得快,(津液得辛熱暫行散。

)不久復作,前藥再行,積成其熱。血液衰耗,胃脘乾枯,大便秘少,如羊矢然。(火盛糞干堅小,又腸亦干小,故屎不潤不大也。)必外避六淫,內節七情,飲食自養,滋血生津,以潤腸胃。則金無畏火之炎,腎有生水之漸,脾氣健運,而食積傳化矣。王太僕云:食入即出,是無水也,(噎膈反胃皆有之。

)食久反出,是無火也。(反胃有之,噎膈無此。)無水者壯水之主,六味主之,無火者益火之原,八味主之。(並見虛損。)火逆衝上,食不得入,脈洪數有力者,滋陰清膈飲,加枇杷葉二錢,蘆根一兩。又有一種,肝火鬱而不伸,亦嘔不納食,亦心痛,但所嘔者酸苦青藍水,大小便多不秘,(亦有乍秘乍泄者。)用吳茱萸、黃連濃煎,細細呷之,再服逍遙散(見郁,)愈後六味丸(詳郁門。

)痰飲阻隔,食才下,便為痰涎裹住吐出者,以八神來復丹控其痰涎(見痰飲。)血槁者,地黃、麥冬、當歸煎膏,入韭汁、乳香、童便、蘆根汁、桃仁泥,細呷之。大便秘澀,加桃仁泥、玄明粉。但食物下咽,覺屈曲自膈而下,梗澀微痛,多是瘀血,用前藥後,以代抵當丸(見血)行之。

瘀血在膈間,阻礙飲食,代抵當丸,芥子大三錢,去枕仰臥,細細嚥之,令搜盡停積,天明利下惡物,將息自愈。五靈脂為末,黃犬膽汁和丸,龍眼大,每服一丸,好黃酒溫服三次,亦行瘀之妙劑也。有蟲者,秦川剪紅丸取之。此丸亦取瘀血噎病。喉中如有肉塊,是食滯於此不下也,麥昆煎。

童便、(降火。)竹瀝、(行痰。)薑汁、(佐竹瀝。)韭汁、(行血。)人乳、牛乳、(補虛潤燥。)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甘蔗汁、(和胃。)驢尿,(殺蟲。)仍入燒酒、米醋、蜜各少許,和勻,隔湯頓溫服。得藥不吐,切不可便與粥飯食物,每日用人參五錢,陳皮一錢,作湯細啜,數日後方可飲陳米湯及粥糜。張子和曰:《內經》謂三陽結為膈,三陽,手足太陽,小腸經膀胱經也。

白話文:

標題: [反胃噎膈]

內容: 持續嘔吐到幾乎每餐都吐出來,這被稱爲反胃。胃部變得乾枯,食物難以通過,飲食時感到堵塞,甚至在咽喉處就出現堵塞,這被稱爲噎。而當堵塞發生在胸膈之間,則被稱爲膈。(過了這一步才能進入胃部。)《醫貫》指出:噎膈常見於老年人,噎的情況下可以喝水,但是食物難以下嚥,即使吃下去也不會太多。膈的情況下雖然食物可以進入,但是量也不會多,並且過一會兒會再次吐出。這兩種情況都難以正常進食,勉強吞下的食物最終都會帶有痰涎,或者白色泡沫、酸水,甚至是像醬汁一樣的東西吐出來。

反胃並不是不能進食,(原本可以吃很多。)而是無法承受,早上的食物晚上吐,晚上的食物早上吐,有時候一兩小時後就會吐,有時則會累積到一整天一夜,腹部脹悶不適導致嘔吐,(也有食物剛吃下就吐出來的。)食物原樣酸餿沒有消化,這種情況男女老少都有可能發生。丹溪認爲:這是因爲七情六淫的影響,導致身體產生火熱炎上的變化,氣機上升多而下降少,津液運行受阻,積聚成痰飲。治療時使用熱藥暫時緩解,(津液得到辛辣熱性的藥物暫時發散。)

然而不久後病症會再次發作,繼續使用之前的藥物,使得體內熱性積累。血液消耗,胃部乾枯,大便變得乾燥,就像羊糞一樣。(火熱旺盛導致糞便乾硬小粒,同時腸道也乾燥,所以排便不會潤滑或大量。)必須避免外在的六淫侵襲,控制內在的七情波動,通過飲食自我調養,滋補血液,增加津液,以滋潤腸胃。這樣肺部就不會畏懼火熱的侵襲,腎臟會逐漸生成水分,脾氣健康,食物消化和轉化也會恢復正常。王太僕說:食物吃下立即吐出,這是缺乏水分的表現,(噎膈和反胃都有可能。)食物長時間後才吐出,這是缺乏火力的表現。(反胃有這種情況,噎膈則沒有。)

缺乏水分的人應該增強水分的補充,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爲主。缺乏火力的人應該增強火力的來源,可以使用八味腎氣丸爲主。(兩者都可見於虛損的情況。)如果火熱上衝,導致食物無法進入,脈象洪大有力,可以使用滋陰清膈飲,加入枇杷葉二錢,蘆根一兩。還有一種情況,肝火鬱結不暢,也會出現嘔吐,無法進食,同時伴有心痛,但是嘔吐物爲酸苦青藍水,大小便通常不會祕結,(也有可能時而祕結時而腹瀉。)可以使用吳茱萸、黃連濃煎,慢慢喝下,之後服用逍遙散(見鬱),痊癒後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詳細見鬱門)。痰飲阻隔,食物剛一下肚就被痰涎包裹住吐出來,可以使用八神來複丹控制痰涎(見痰飲)。血液乾涸的人,可以使用地黃、麥冬、當歸煎膏,加入韭菜汁、乳香、童便、蘆根汁、桃仁泥,慢慢喝下。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桃仁泥、玄明粉。只要食物下嚥,感覺從胸膈往下,有輕微的梗阻和疼痛,這多數是因爲瘀血,使用上述藥物後,可以使用代抵當丸(見血)進行治療。

瘀血在胸膈間阻礙飲食,可以使用代抵當丸,每次使用三錢,去枕仰臥,慢慢吞下,讓藥物徹底清除積滯,天亮時會有惡物排出,休息一段時間自然會好轉。五靈脂磨成粉末,用黃犬膽汁調和成丸,大小如龍眼,每次服用一丸,用溫熱的好黃酒送服三次,這也是消除瘀血的有效藥物。如果有寄生蟲,可以使用秦川剪紅丸進行治療。這個藥丸也可以用於治療因瘀血引起的噎病。如果喉嚨裏感覺有肉塊,這表示食物停留在那裏無法下嚥,可以使用麥芽煎湯。

童便、(降火。)竹瀝、(行痰。)薑汁、(輔助竹瀝。)韭菜汁、(行血。)人乳、牛乳、(補虛潤燥。)蘆根汁、(止嘔。)茅根汁、(涼血。)甘蔗汁、(和胃。)驢尿,(殺蟲。)加入少量燒酒、米醋、蜂蜜,混合均勻,隔水加熱後溫服。如果服用藥物後沒有嘔吐,千萬不要立刻給予粥飯等食物,每天使用五錢人參,一錢陳皮,煮成湯細品,幾天後纔可以喝陳米湯和粥。張子和說:《內經》提到三陽結爲膈,三陽指的是手足太陽,也就是小腸經和膀胱經。

結,指的是熱結。小腸熱結會導致血脈乾燥,膀胱熱結會導致津液枯竭,二便閉塞,下方無法通暢,必然會反向上行,因此食物無法順利下嚥。經文還說:少陽所至爲嘔吐,食物不下。又說:肝移寒於心,爲狂膈中。這是因爲陽氣與寒邪相互搏鬥,所以食物在胸膈間受阻,不僅僅是寒邪的問題。醫生如果沒有仔細辨別,盲目使用熱藥,有人建議可以使用下法,退陽養陰,但這樣可能會損傷元氣。

只有劉河間的三一承氣湯,(見大便不通。)超越了千古。如果長期便祕,千萬不能突然猛烈攻擊,即使成功通便,也要擔心後續的併發症。應該先進行潤養,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關卡自然會被穿透。如果遇到痰涎上湧,可以輕輕使用酸苦味的藥物,然後治療下方,藥物的效果更容易發揮。如果效果不佳,可以使用蜜鹽導瀉,始終引導,兩種藥物相互配合,熱結消散,陽氣恢復,食物自然能夠順利下嚥。有一位官員患有這個疾病十年,大便乾燥,小便黃赤,我給他使用四生丸,下瀉三十次,排出的乾燥大便和腸垢,何止數升。

病人昏迷一兩天,我頻繁給他喝冰水,逐漸餵食乳酪和芝麻飲品,幾天後,他大口進食,病情得以痊癒。有些病人極度呼叫,導致喉嚨受損,氣道和食道並行,(喉嚨受損,氣體無法從喉嚨管道流通,因此通過食道管道。)堵塞導致嘔吐,這種情況下治療方法有限,可以使用牛的喉嚨管道烘乾後服用。酗酒的人容易患有噎膈,尤其是經常飲用熱酒的人更多,因爲熱酒會損傷津液,導致咽管幹燥,(觀察他們的口舌乾燥就可以知道。)食物無法順利下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