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28)

1. 參附湯

人參(一兩),附子(炮,五錢),上薑、棗水煎,徐徐服。

白話文:

這份藥方包含以下成分:

  • 人參:一兩(古時的兩,約等於現在的28公克)
  • 附子:炮製後的,五錢(約等於現在的15公克)

請使用上等的薑和棗,加水一起煎煮。服用時請慢慢喝下。

請注意,此藥方為中醫古籍中的傳統配方,具體的用法用量和適用症狀應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進行指導,不適宜自行隨意使用。在使用任何草藥或中藥方之前,建議先諮詢醫生或有資格的中醫師。

2. 大補陰丸

黃柏(鹽、酒拌,新瓦上炒褐色),知母(去皮,酒拌濕炒,各四兩),熟地黃(懷慶肥大沉水者,酒洗,焙乾用),敗龜板(酥炙黃,各六兩),上為細末,以豬脊髓加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鹽湯下。

白話文:

將黃柏(用鹽、酒拌勻,在新的瓦片上炒至褐色),知母(去除外皮,用酒拌濕後炒,各四兩),熟地黃(選擇懷慶產的,肥大沉水者,用酒洗淨,烘乾備用),敗龜板(用文火烤至酥脆呈黃色,各六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加入豬脊髓和煉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薑、鹽湯送服。

3. 葛花解酲湯

青皮(去穰,三錢),木香(五分),橘紅,人參,豬苓(去皮),白茯苓(各一錢半),神麯(炒),澤瀉,乾薑,白朮(各二錢),白豆蔻,葛花,砂仁(各五錢),為極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但得微汗,則酒病去矣。

白話文:

  • 青皮(去除果肉,使用三錢):青皮是藥材名稱,去掉了果肉部分,用量為三錢。
  • 木香(五分):木香也是藥材名稱,用量為五分。
  • 橘紅、人參、豬苓(去皮)、白茯苓(各一錢半):分別是橘紅、人參、豬苓(去掉皮的部分)、白茯苓這四種藥材,每種都使用一錢半的量。
  • 神曲(炒):神曲這種藥材經過炒制後使用。
  • 澤瀉、乾薑、白朮(各二錢):澤瀉、乾薑、白朮這三種藥材,每種都使用二錢的量。
  • 白豆蔻、葛花、砂仁(各五錢):白豆蔻、葛花、砂仁這三種藥材,每種都使用五錢的量。

以上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極細末,每次服用量為三錢,以白開水調製後服用。只要能微微出汗,那麼酒病就會消失。

4. 沖和湯

(即發熱門參蘇飲加木香。)

白話文:

【即發熱門參蘇飲加木香。】

5. 枳實半夏湯

枳實,半夏(各等分),加麥蘗。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白話文:

【枳實,半夏(各等分),加麥蘗。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將「枳實」和「半夏」按照相等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麥蘗」。每次服用的份量為七錢,用水兩杯,加入五片薑,一起煮至剩下約八分的湯汁,然後趁溫熱飲用,飲用時間不限。

6. 瓜蒂散

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

白話文:

【瓜蒂(炒)】,【赤小豆】(煮熟後等量分開),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溫的【漿水】調和後吞服,直到引發嘔吐為止。

7. 小七香丸

甘松(八兩),益智仁(六兩),香附子(炒),丁香皮,甘草(炙,各十二兩),蓬朮(煨),縮砂(各二兩),上為末,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薑湯、熟水任下。

白話文:

取甘松八兩、益智仁六兩、香附子(炒)、丁香皮、甘草(炙,各十二兩)、蓬朮(煨)、縮砂(各二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蒸餅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溫酒、薑湯或熟水送服。

8. 感應丸

南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二兩半),乾薑(炮,一兩),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研去油)杏仁(一百四十粒,湯泡,去皮尖,研),百草霜(二兩),上前四味為末,外入百草霜研,與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勻,用好黃蠟六兩溶化成汁,以重絹濾去滓,更以好酒一升,於砂鍋內煮蠟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若秋冬則用兩半。

銚內熬令香熟,次下蠟四兩,同化成汁,就銚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捏作錠子,油紙裹放,旋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薑湯下,新舊冷積並治。(百草霜《醫貫》作一兩。)

白話文:

南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二兩半,乾薑(炮製,一兩),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研去油),杏仁(一百四十粒,湯泡,去皮尖,研),百草霜(二兩)。將前四味研磨成粉末,再與百草霜一同研磨,並與巴豆、杏仁混合均勻。用六兩好的黃蠟溶化成汁,以重絹過濾去除雜質,再用一升好酒在砂鍋中煮蠟至沸騰,倒出並待酒冷卻,蠟會浮在上面,取蠟稱重備用。春夏季節調製時,用一兩清油,秋冬季節則用半兩。

在銚中熬製藥材至香味濃郁,然後加入四兩蠟,一同融化成汁,趁熱將藥末拌入銚中,捏成藥錠,用油紙包裹,再搓成豆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薑湯送服,可治療新舊冷積。 (百草霜在《醫貫》中記載為一兩。)

9. 備急丸

川大黃末,乾薑末,巴豆(去皮心,研,去油用霜),上各等分,和合一處研勻,煉蜜丸,臼內杵千百下,如泥,丸如小豆大,夜臥溫水下一丸。如下氣實者加一丸,如卒病,不計時候,婦人有胎不可服。

白話文:

將大黃末、乾薑末、巴豆(去除皮心,研磨,去掉油脂,取其霜狀部分)各取等量,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細粉,再用蜂蜜製成丸劑。在研磨時,需要在臼內反覆杵搗千百下,直到藥粉如同泥土般細膩。將藥丸製成小豆大小,於夜間睡前用溫水送服一丸。如果患者有氣機下陷的實證,可以加服一丸。如果是急病,則不需計時服用。婦女懷孕則不可服用。

10. 治中湯

即理中湯(見中寒。)加陳皮、青皮等分。

白話文:

在治療中醫中的寒症時,可以使用"理中湯"(請參見中醫典籍中的「中寒」部分)。在這個方劑中,我們還可以加入等量的陳皮(編號986)和青皮(編號1142)。

11. 紅丸子

京三稜(浸軟,切片),蓬莪朮(煨),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五斤),乾薑(炮),胡椒(各三斤),上為末,用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送下。小兒臨時加減服。

白話文:

將三稜(浸泡軟化後切片)、蓬莪朮(煨熟)、青皮(去除白色外皮)、陳皮(去除白色外皮,各五斤)、乾薑(炮製)、胡椒(各三斤),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外層用礬紅包裹。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小兒服用時可根據情況加減藥量。

12. 枳朮丸

枳實(去穰,麩炒,一兩),白朮(二兩),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朮湯下。

白話文:

將枳實(去掉種子,用麩炒,一兩),白朮(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燒飯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白朮湯送服。

13. 半夏枳朮丸

(即上方加半夏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