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10)
卷之三·雜症 (10)
1. 黃疸
)又謂常有陽極似陰者,下部覺冷,兩足如冰,乃心火不降,宜寒藥下之三五次,則火降水升,寒化自退,其言可謂名通。子和謂:心為陽火,先受寒邪,火鬱傷肺,火與寒皆來乘肺,肺外為寒所薄,陽氣不得泄,內為火所燥,故皮膚消索,溲溺與積濕頻並,飲一溲二。膈消不為寒所薄,陽得宣散,故可治。
肺消為寒所薄,陽氣自潰於中,故不治,亦一說也。
三消通治:好黃連治淨為末,冬瓜自然汁和成餅,陰乾,再為末再和,如是者七次,仍用冬瓜汁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大麥仁湯入冬瓜汁送下。尋常渴,一服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宜常服四物湯(見血)調之。糯米泔折二,亦可冷進。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氣,在溺桶中湧沸,其病為重。
更有如豬脂浮在溺面,如桕燭淚濺在桶邊,此精竭也,難治。水在天地與人身,皆有甘有咸,甘者生氣,咸者死氣。小便死水也,本咸而反甘,是生氣泄也,脾胃之生氣下陷矣。(參汗門脫汗味淡更明。)三消久之精血虧,或目無所見,或手足偏廢如中風,須滋生精血。愈後須防發癰疽,黃耆六一湯下忍冬丸。
末傳鼓脹水氣,五皮飲(見腫脹)送濟生腎氣丸。(見虛損。)東垣中滿分消諸方(見腫脹。)可選用。坎、乾水也。氣也,小而井,大而江河也。兌、坤水也,形也,微而露,大而雨也。一陽陷於二陰之中為坎,坎以氣潛行萬物之中,為受命之根本,故潤萬物莫如水。一陰徹於二陽之上為兌,兌以形普施於萬物之上,為資生之利澤,故說萬物莫說於兌。
三焦為形之火。制以有形之水者,兌,澤也,可暫者也。吾身自有上池真水,氣也,天一所生也。以無形之水,沃無形之火,常而可久者也。是為真水火,升降既濟,渴自止矣。
尋常消渴,飲食勞倦,氣虛發熱,致津液不足而渴,不可與五苓(見傷濕,)宜補中益氣湯(見氣)加五味子、葛根。無病自渴,與瘥後渴,參朮飲、四君子湯(見氣)、縮脾飲(見中暑),俱加乾葛。久病陰虛,黃耆飲、四物湯(見血),加人參、木瓜。或七珍散去朮,加木瓜。
產婦血虛,渴,宜益血。酒渴,乾葛飲調五苓散。多食果子致渴,藥中加麝香。停飲致渴,詳痰飲門。
白話文:
黃疸
有時候會有看起來像陰證的陽證,患者下半身感到寒冷,雙腳像冰一樣,這是因為心火沒有下降。這時應該用寒涼的藥物瀉下三五次,讓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寒冷的感覺自然就會消退。這種說法非常精闢。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認為:心臟屬陽火,如果先受到寒邪侵襲,就會導致火氣鬱結,傷害肺部。寒邪和火邪都侵襲肺部,肺的外部被寒邪束縛,陽氣無法宣洩,內部又被火邪燥熱,所以皮膚乾枯,小便頻繁且與積滯的水濕一同排出,喝一杯水就會小便兩次。如果只是膈消(中消),沒有被寒邪束縛,陽氣可以正常宣洩,是可以治療的。
而肺消(上消)則因為受到寒邪束縛,陽氣在體內潰散,所以無法治癒,這也是一種說法。
對於三消(上、中、下消)的共同治療方法:用好的黃連研磨成粉末,加入冬瓜的自然汁液調成餅狀,陰乾後再次研磨成粉末,再用冬瓜汁調和,這樣重複七次。之後再用冬瓜汁將藥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顆,用大麥仁湯加入冬瓜汁送服。一般的口渴,服用一次就會有效。小便增多後,大便必然會乾燥,應該常服四物湯(見血門)來調養。也可以喝糯米泔水,冷服也可以。三消病情久了,小便不再有臊味,反而會帶有甜味,在便桶中會出現氣泡湧動,這說明病情嚴重。
如果小便表面像浮著豬油,或像蠟燭淚滴濺在桶邊,這表示精氣已經枯竭,難以治療。水在天地間和人體內都有甘味和鹹味,甘味代表生機,鹹味代表死氣。小便屬於死水,本應是鹹味,但反而出現甘味,這表示生機洩露,脾胃的生氣已經下陷。(可以參考汗門關於脫汗味淡的說明,更加清楚。)三消病久了,會導致精血虧虛,可能出現視力模糊,或手腳偏癱像中風一樣,必須滋養精血。痊癒後要注意預防癰疽發作,可以用黃耆六一湯,然後服用忍冬丸。
如果病情發展到腹脹、水腫,可以用五皮飲(見腫脹門)送服濟生腎氣丸(見虛損門)。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治療中滿腹脹的方劑(見腫脹門)也可以選用。坎卦和乾卦都代表水和氣,小的如同井,大的如同江河。兌卦和坤卦代表水和形,微小的如同露珠,大的如同雨水。一陽陷入二陰之中為坎卦,坎卦代表氣,在萬物之中潛行,是生命的根本,所以滋潤萬物沒有什麼比得上水。一陰覆蓋在二陽之上為兌卦,兌卦代表形,將物質普施於萬物,是資生的重要恩澤,所以說明萬物沒有什麼比得上兌卦。
三焦是身體內形的火,可以用有形的水來制約,這就是兌卦所代表的澤,可以暫時使用。我們自身有上池的真水,這是氣,是天地初生時就有的。用無形的水來滋養無形的火,可以長久維持。這才是真正的水火,水火升降既濟,口渴自然會停止。
一般口渴,是因為飲食勞累,氣虛發熱,導致津液不足。這時不能用五苓散(見傷濕門),應該用補中益氣湯(見氣門)加五味子、葛根。如果沒有生病就口渴,或是病癒後口渴,可以用參朮飲、四君子湯(見氣門)、縮脾飲(見中暑門),都加上乾葛。久病陰虛,可以用黃耆飲、四物湯(見血門)加人參、木瓜。或者用七珍散去掉白朮,加上木瓜。
產婦血虛口渴,應該補血。飲酒引起的口渴,可以用乾葛飲調五苓散。吃太多水果導致口渴,藥中可以加麝香。因停留在體內的飲邪導致口渴,詳見痰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