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25)

1. 清咽寧肺湯

桔梗(二錢),山梔(炒),黃芩,桑皮,甘草,前胡,知母,貝母(各一錢),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將桔梗(二錢)、山梔(炒)、黃芩、桑皮、甘草、前胡、知母、貝母(各一錢)放入水中,以兩杯水煎煮,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2. 杏仁煎

杏仁(去皮尖,三兩,研),生薑汁,白蜜,飴糖(各一兩),桑皮,貝母(去心),木通(各一兩二錢半),紫菀(去土),五味子(各一兩),上銼碎,用水三升,熬半升,去滓,入前杏仁等四味,再熬成膏,每服一匕含化。一方加款冬花,知母各一兩。

白話文:

材料:

  • 杏仁(去除皮和尖端,總共3兩,研磨)
  • 生薑汁(1兩)
  • 白蜜(1兩)
  • 飴糖(1兩)
  • 桑皮(1兩2錢半)
  • 貝母(去除心,1兩2錢半)
  • 木通(1兩2錢半)
  • 紫菀(去除土,1兩)
  • 五味子(1兩)

做法:

  1. 將上述所有材料切碎。
  2. 加水三升,熬煮至剩下半升,然後過濾掉渣。
  3. 將過濾後的液體與前面研磨好的杏仁等四種材料一起再次熬煮,直到形成膏狀。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匕(古代量詞,約相當於一小勺)並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另外,有一個方子在此,加了款冬花和知母各1兩。

3. 潤肺丸

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各等分),上為末,蜜丸噙化。久嗽加罌粟殼。

白話文:

將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子,含服慢慢融化。久咳者可加入罌粟殼。

4. 清音丸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錢),硼砂,青黛(各三錢),冰片(三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白話文:

將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錢)、硼砂、青黛(各三錢)、冰片(三分)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龍眼般,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溶化。

5. 橄欖丸

百藥煎,鳥梅,甘草,石膏(各等分),冰片(三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白話文:

【百藥煎】,鳥梅,【甘草】,【石膏】(各等份),【冰片】(三分),以上研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彈珠,睡前含服一丸。

6. 透羅丹

(《丹溪心法附余》)

巴豆(去油,一錢,另研),杏仁(去皮尖,麩炒),大黃(濕紙包煨),黑醜(炒),皂角(去皮弦,酥炙),半夏(制,各一兩),上為末,生薑自然汁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取巴豆(去油,一錢,另研磨),杏仁(去皮尖,用麩皮炒過),大黃(用濕紙包著煨過),黑醜(炒過),皂角(去皮和弦,用酥油炙過),半夏(經過炮製,每味藥各一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7. 瀉肺丸

栝蔞仁,半夏,浙貝母,鬱金,苦葶藶,杏仁,黃連,黃芩,大黃

白話文:

栝蔞仁、半夏、浙貝母、鬱金、苦葶藶、杏仁、黃連、黃芩、大黃。

這段文字列舉了九種中藥材,分別為:

  • 栝蔞仁:瓜蔞的種子,具有潤肺化痰、利氣寬胸、止咳的功效。
  • 半夏:一種草本植物的塊莖,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 浙貝母:貝母的一種,產於浙江,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散結消腫的功效。
  • 鬱金:薑科植物薑黃的根莖,具有行氣解鬱、破瘀止痛、清熱涼血的功效。
  • 苦葶藶:葶藶的種子,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的功效。
  • 杏仁:杏樹的種仁,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通便的功效。
  • 黃連:毛茛科植物黃連的根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
  • 黃芩: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功效。
  • 大黃:蓼科植物大黃的根莖,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這九種藥材在中醫學上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嘔吐、腹痛、便秘、發熱、炎症等病症。

8. 半夏溫肺湯

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制,各半兩),赤茯苓(七錢半),上㕮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將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製,各半兩)、赤茯苓(七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清水煎煮,飯後服用。

9. 紫菀飲

(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按此方原名紫菀散。)

人參(一錢),紫菀(五分),知母,貝母(各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五味(十粒),茯苓(一錢),阿膠(五分),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治療咳嗽帶血、虛勞肺痿,可以用人參一錢、紫菀五分、知母、貝母各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五味十粒、茯苓一錢、阿膠五分,加水兩鐘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10. 安腎丸

肉桂,川烏頭(炮,各一斤),桃仁(麩炒),白疾藜(炒去刺),山藥,茯苓(去皮),巴戟(去心),肉蓯蓉(酒浸炙),石斛,萆薢,白朮,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小腸氣,茴香湯下。

白話文:

取肉桂、炮製過的川烏頭各一斤,麩炒桃仁,炒去刺的白疾藜,山藥、去皮茯苓、去心的巴戟、酒浸炙肉蓯蓉、石斛、萆薢、白朮、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患有小腸氣者,可服用茴香湯後再服用此丸。

11. 保和湯

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各一錢),花粉,苡仁,杏仁(各五分),五味(二十粒),兜玲,紫菀,桔梗(各六分),百合,阿膠,當歸,百部(各六分),甘草(炙),紫蘇,薄荷(各四分),飴糖(一匙),姜(三片煎)。

白話文:

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各一錢)、花粉、苡仁、杏仁(各五分)、五味子(二十粒)、兜鈴、紫菀、桔梗(各六分)、百合、阿膠、當歸、百部(各六分)、甘草(炙)、紫蘇、薄荷(各四分)、飴糖(一匙)、生姜(三片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