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5)

1. 腫脹

邪從外入內而盛於中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中。陰從下逆上而盛於中者,先抑之而調其中。陽從上降而盛於中者,先舉之而調其中。手足不腫,獨腹脹,謂之單腹脹,俗名蜘蛛蠱,難治。(以病全聚於臟腑,不分散於四肢也。實者厚朴散,虛者調中健脾丸。)服藥後手足腫,病自內達外也,不久愈。

若從手足腫至腹,為從外入內,難治。男自下而上,(男陽盛,邪不易犯。今乃以漸上犯,則邪盛陽虛可知。)女自上而下,(女陰盛,邪不易侵。今亦以漸下侵,則邪盛陰虛可知。)皆難治。(男止下腫,女止上腫,皆不足慮,不在難治之例。譬如草寇竊發,原易撲滅,若直逼京師重地,乃可危耳。

子和治一婦,水腫,四肢不舉,令以草貯布囊,高支兩足而臥,乃服上湧汗下泄瀉之藥,自腰以上水覺下行,自足跗以上水覺上行,會於臍下,泄瀉而出,病大減。此法宜知,勝於升提也。

診法:內水脈沉,外水脈浮,氣脹浮沉無定,(氣時外行,時內聚故也。)總以有神(和緩有力也。)為佳,最忌弦細微弱。

水腫鼓脹死證。腹脹身熱(陽盛也)而失血,(則陰亡矣。)四末清(冷也)脫,(瘦也,陰盛可知。)瀉數行,(中亦脫矣。)腫先四肢後入腹,(見前。)利旋腫滿,(服下利之藥,而旋消旋脹。)腹筋青,(青脹高起。)唇黑,(肝傷。)臍突,(脾傷。)陰囊腐,(腎傷。

)缺盆、脊背、足心平,(缺盆平心傷,背平肺傷,足平腎傷。)掌腫無紋,(心傷。)脈虛澀,(虛澀為血氣敗。)腫脹逢之總可驚。

白話文:

腫脹這種疾病,如果是邪氣從體外侵入體內,而且在身體中間部位特別嚴重,就應該先治療體外的邪氣,然後調理身體中間部位。如果是陰氣從下方往上逆行,導致身體中間部位腫脹,就應該先壓制陰氣,然後調理身體中間部位。如果是陽氣從上方往下走,導致身體中間部位腫脹,就應該先提升陽氣,然後調理身體中間部位。如果只有肚子腫脹,手腳沒有腫脹,這叫做單腹脹,俗稱蜘蛛蠱,很難治療。(因為疾病都集中在臟腑,沒有分散到四肢。如果是實證,就用厚朴散;如果是虛證,就用調中健脾丸。) 吃藥後,如果手腳也腫起來,代表疾病從體內向外發散,不久就會痊癒。

如果腫脹從手腳開始,然後蔓延到肚子,就代表邪氣從體外侵入體內,很難治療。男性如果腫脹從下往上走,(因為男性陽氣旺盛,邪氣不容易侵犯。現在卻逐漸向上蔓延,可見邪氣旺盛而陽氣虛弱。)女性如果腫脹從上往下走,(因為女性陰氣旺盛,邪氣不容易侵犯。現在也逐漸向下蔓延,可見邪氣旺盛而陰氣虛弱。)這兩種情況都很難治療。(男性如果只下半身腫脹,女性如果只上半身腫脹,都不用太擔心,不在難治的範圍內。就像小偷剛開始作亂,很容易就被撲滅,但如果直接攻打京城重地,就很危險了。)

朱丹溪曾經治療一位婦女,她全身水腫,四肢都不能動。朱丹溪讓她用草裝在布袋裡,把兩腳墊高,然後讓她服用可以催吐、發汗、和瀉下的藥物。結果,從腰部以上的水腫感覺往下走,從腳背以上的水腫感覺往上走,最後匯集在肚臍下方,通過瀉下排出體外,病情大為減輕。這個方法應該要知道,比直接升提的方法更好。

診斷方法:體內有水,脈象會沉;體外有水,脈象會浮。氣脹時,脈象會忽沉忽浮,沒有固定。(因為氣有時往外走,有時往內聚。) 總之,脈象有神(和緩有力)是好的,最怕的是脈象弦細微弱。

水腫、鼓脹是死亡的徵兆。肚子脹、身體發熱(代表陽氣過盛)卻又失血(代表陰氣衰亡),四肢冰冷(代表陰氣過盛)、身體消瘦(代表陰氣過盛),不斷腹瀉(代表中氣也衰竭了),腫脹先從四肢開始,然後蔓延到肚子(如前所述),瀉下後腫脹又立刻復發,腹部的血管青筋暴露,嘴唇發黑(代表肝臟受損),肚臍突出(代表脾臟受損),陰囊腐爛(代表腎臟受損),鎖骨上凹陷處、背部、腳心都平坦(代表心臟、肺臟、腎臟都受損),手掌腫脹沒有紋路(代表心臟受損),脈象虛弱且澀(代表血氣敗壞)。出現以上腫脹情況,都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