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三·雜症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雜症 (4)

1. 腫脹

氣脹,又名鼓脹,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止氣作脹耳。)有似乎鼓也。若兼中實有物,(食痰蟲血之類。)盤踞臟腑,如木之藏蠹,如皿之聚蟲,則又名蠱脹。(又有中毒而腹脹者,曰蠱毒。)鼓,脈必浮革,蠱,脈必牢實。治蠱如大黃、芒硝、牽牛、檳榔、三稜,蓬朮俱可用,一味地慄干最妙。

氣實作脹,宜厚朴等以破滯。氣虛中滿,宜補氣,加芍藥等以收其散渙。更分寒熱,虛而寒者,寒脹中滿,分消湯;虛而熱者,熱脹中滿,分消丸。七情脹,五膈寬中散(見反胃)、木香流氣飲、沉香降氣湯。(並見氣。)大怒而脹,分心氣飲。憂思過度而脹,紫蘇子湯。

大病後浮腫,白朮三錢,參、耆各一錢半,白茯二錢,陳皮、半夏曲、白芍、木香各一錢,炙草、大腹皮各五分,薑、棗煎。久瀉後脹者,六君子(見氣)加白蔻、蘇梗、當歸,服後脹益甚,勿疑,久自效。因氣而成水腫,分氣香蘇飲。老人虛寒脹,厚朴、炮附、木香。因飲食所傷者氣必滯,胸滿噯氣,消導寬中湯。

失飢傷飽,痞悶停酸,早食暮不能食,(早晨陽氣長,谷易消,暮則陽氣微,谷難化也。)大異香散。蓄血作脹,腹皮上見青紫筋,脈芤澀,婦人多有此,先以桃仁承氣湯,勢重者抵當湯下之,或代抵當丸。(並見血。)虛人不可下者,且以當歸活血散調治。血脹多有煩躁,漱水不咽,迷忘如狂,痛悶喘急,大便黑,小便利,虛汗(氣為血鬱,熱蒸成汗。)厥逆等證,人參歸芎湯。

痰能滯氣,勿謂不能作脹,故古人治氣為痰鬱作脹,加味枳朮湯。氣水血三者,病常相因,有先病氣滯而後血結者,(如婦人先病氣鬱,後致月經不行者是也。)有病血結而後氣滯者,(如婦人先病月經不通,致氣滯脹滿是也。)有先病水腫而血隨敗者,(水積日久,滲透經絡,灌入隧道,血亦化水。

)有先病血結而水隨蓄者,(血結則氣滯,而熱蒸成水,婦人月經不利,化水腫脹,皮肉赤紋,椒仁丸、人參大黃湯。)須求其本而治之。積聚相攻,疼脹,初用七氣消聚散,日久弱者,參朮健脾湯,少佐消導藥。蟲聚作脹,治法詳蟲門。(以上論氣脹。食血痰蟲積聚,雖非因氣滯使然,亦必因此滯氣,並以理氣為主,故皆屬之氣也。

臟腑外,胸腹中,邪充塞,則胸腹脹矣。經絡營衛,氣無不到,則血脈皮膚,無不脹矣。(故有脈、膚脹之名。脈脹者,筋起,絡色變。木香流氣飲治膚脹,加撫芎、薑黃治脈脹。)而欲知為何部之邪,則先脹處,與脹甚處是也。(脾胃受邪,則先從胃脘痞塞起。又屬脾胃者,則飲食少,屬他臟腑者,則飲食如常。

又脹在皮膚、經脈者,飲食亦如常,在腸胃間者,則飲食少。皆宜細察。)更須分虛實,其臟腑之氣本盛,被邪填塞不行者為實;氣本不足,因邪所壅者為虛。(虛中亦有挾實,以其邪為食痰血濕等有形之物也。)實者驅之,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

白話文:

腫脹

氣脹,又叫做鼓脹,它的特徵是外表看起來堅硬飽滿,但裡面是空的,沒有實質的東西,(只是因為氣體積聚造成的脹滿)。看起來就像一面鼓。如果脹滿的同時,肚子裡面有東西,(像是食物、痰、寄生蟲、血等),盤踞在臟腑之中,就像樹木裡有蛀蟲,容器裡有蟲子一樣,那就叫做蠱脹。(另外也有因為中毒而腹脹的,叫做蠱毒)。鼓脹的脈象一定是浮而像皮革一樣,蠱脹的脈象一定是牢固而實。治療蠱脹可以用大黃、芒硝、牽牛、檳榔、三稜、蓬朮等藥物,其中用一味地慄乾效果最好。

因為氣體實質性的積聚造成的脹滿,適合用厚朴等藥物來疏通氣滯。如果是氣虛導致的脹滿,應該補氣,加上芍藥等藥物來收斂散渙的氣。還要區分寒熱,虛寒導致的脹滿,是寒脹中滿,可以用分消湯;虛熱導致的脹滿,是熱脹中滿,可以用分消丸。因為情緒引起的脹滿,可以用五膈寬中散(參見反胃)、木香流氣飲、沉香降氣湯。(都參見氣的章節)。因為大怒引起的脹滿,可以用分心氣飲。因為過度憂思引起的脹滿,可以用紫蘇子湯。

大病之後出現浮腫,可以用白朮三錢、人參和黃耆各一錢半、白茯苓二錢、陳皮、半夏曲、白芍、木香各一錢、炙甘草和大腹皮各五分,加薑、棗一起煎藥服用。久瀉之後脹滿,可以用六君子湯(參見氣的章節)加上白蔻、蘇梗、當歸,如果服藥後脹滿更嚴重,不要懷疑,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效。因為氣虛導致的水腫,可以用分氣香蘇飲。老年人虛寒導致的脹滿,可以用厚朴、炮附子、木香。因為飲食損傷造成的脹滿,氣一定會積滯,胸悶、打嗝,可以用消導寬中湯。

因為飢餓過度或飽食過度,導致腹部痞悶、停滯、反酸,早上吃了東西晚上就吃不下,(早上陽氣旺盛,食物容易消化,晚上陽氣衰微,食物難以消化)可以用大異香散。因為體內瘀血造成的脹滿,腹部皮膚上會出現青紫色的血管,脈象是芤澀,婦女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先用桃仁承氣湯,如果情況嚴重,就用抵當湯來攻下,或者用抵當丸代替。(都參見血的章節)。虛弱的人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可以先用當歸活血散來調養治療。血瘀導致的脹滿常常會伴隨煩躁、漱口水不想吞嚥、精神恍惚像發狂一樣、疼痛胸悶喘氣急促、大便黑色、小便順暢、虛汗(是因為氣血鬱滯,熱氣蒸發成汗)、手腳冰涼等症狀,可以用人參歸芎湯。

痰也能阻礙氣機,不要認為它不會造成脹滿,所以古人治療氣機鬱滯導致的脹滿,用加味枳朮湯。氣、水、血三者,病症常常互相影響,有的是先有氣滯,然後形成血瘀,(像是婦女先有氣鬱,然後導致月經不來)。有的是先有血瘀,然後導致氣滯,(像是婦女先有月經不通,然後導致氣滯脹滿)。有的是先有水腫,然後血液也跟著敗壞,(水積久了,滲透到經絡,灌入隧道,血液也會變成水)。有的是先有血瘀,然後積蓄水液,(血瘀則氣滯,而熱氣蒸發成水,婦女月經不順利,化成水腫脹滿,皮膚出現紅色的紋路,可以用椒仁丸、人參大黃湯)。必須找到病因的根本來治療。積聚互相攻伐,導致疼痛脹滿,初期可以用七氣消聚散,時間久了身體虛弱,可以用參朮健脾湯,稍微加入一些消食導滯的藥物。寄生蟲聚集造成的脹滿,治療方法參見蟲門。(以上討論的是氣脹。飲食、血液、痰、蟲的積聚,雖然不是因為氣滯造成的,但也一定會因此導致氣滯,所以治療以理氣為主,所以都歸屬於氣脹的範疇。)

臟腑之外,胸腹之中,如果被邪氣充滿阻塞,就會導致胸腹脹滿。經絡營衛,氣無處不到,所以血液、皮膚沒有不脹的。(所以有脈脹、膚脹的名稱。脈脹,會出現血管鼓起,脈絡顏色改變。木香流氣飲治療膚脹,加上撫芎、薑黃治療脈脹。)想要知道是哪個部位的邪氣,就看最早脹的地方和脹得最厲害的地方在哪裡。(脾胃受邪,最開始會從胃脘痞塞開始。屬於脾胃的脹滿,飲食會減少,屬於其他臟腑的脹滿,飲食會像平常一樣。脹在皮膚、經脈的,飲食也會像平常一樣,脹在腸胃之間的,飲食就會減少。都要仔細觀察。)更要區分虛實,臟腑的氣本身很盛,被邪氣阻塞而不能運行的是實證;氣本身就不足,因為邪氣壅塞的是虛證。(虛證中也有夾雜實證,是因為邪氣是食物、痰、血、濕等有形的東西。)實證就驅散它,虛證就補益它,寒證就用溫熱藥,熱證就用寒涼藥,結聚的就疏散它,停滯的就讓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