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三·雜症 (3)
卷之三·雜症 (3)
1. 腫脹
又《金匱》謂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水氣上逆下降,故津液有時生,小便有時通。蓋肝喜沖逆,主疏泄,氣得上下時通也。)心水者,身重少氣,(即短氣。)不得臥,煩而躁。脾水者,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脾濕,穀氣不運不升,故津液不生。
)但苦少氣,則小便難。(氣弱不化。)是各臟皆有水也。(水在肝部,則名肝水,隨所在而名之。)
外水。腰以下腫,當利小便。(宜用貼臍等法。巴豆去油四錢,水銀粉二錢,硫黃一錢,研勻成餅,先用新綿一片布臍上,內餅,外用帛縛時許,瀉下惡水三、五次,去藥,白粥補住。弱者隔日取一次,一餅可救三、五人。一法,鮮赤商陸根搗貼,帛縛定,水自小便出。一法,田螺四個,大蒜五個,車前子末三錢,研成餅,貼定帛縛,少時尿利則愈。
或內服沉香琥珀丸,即苦葶藶子、郁李仁、防己、沉香、陳皮、琥珀、杏仁、蘇子、赤茯苓、澤瀉、麝香也。)腰以上腫,當發汗。(越婢湯加蒼朮。)喘急不得臥者,蘇子、葶藶等分,棗肉丸。四肢腫,宜五皮飲。(五皮飲,不論陰陽水,俱可先用。或除濕湯加木瓜、腹皮。
如未效,四磨飲兼吞桂黃丸,仍用赤小豆粥佐之。)感濕者,腰以下腫尤甚,五苓散(見傷濕)吞木瓜丸,(見中風。)間進除濕湯(見中濕)加木瓜、腹皮、萊菔子(炒)。惟面與足腫,早則面甚,晚則足甚者,風水也。(風上行則面腫,蓋濕氣非風不能上面也。濕下墜則足腫。
)視大便之硬溏,別其證之陰陽,除濕湯(見中濕)加木瓜、腹皮、白芷可通用。或以蘇子降氣湯(見氣)、除濕湯各半貼煎服。(單面腫,則獨用蘇子降氣湯,單足腫,則用除濕湯。)內水。腹大,小便不利,脈沉甚,可下之。(十棗湯、濬川散、神佑丸、禹功散、舟車丸之類。
蓋水可從小便利,亦可從大便泄也。)病輕者,枳實白朮湯。(白朮補土,枳實破堅。張元素治痞,變此湯為丸,以彼屬食積所傷,故用丸以消磨之,此水飲所作,故用湯以盪滌之。)水脹,冬瓜宜長吃。鯉魚重一斤以上者,煮取汁,和冬瓜、蔥白作羹食之。青頭鴨或白鴨,去腸雜,細切,和米煮粥,空腹食之。
老鴨(十年者佳)殺取血,俟凝,銀簪劃片,燒酒熱泡食之。鴨身去毛雜,燒酒頓爛,空心食,俱不著鹽。服後小便利,腫立消,忌鹽三年。水腫外散內利,峻劑疏鑿飲子,和劑茯苓導水湯。《醫貫》胃虛不能制水者,以補土為主,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等。(二方並見氣。
實脾飲亦可。)脾氣旺則水自行,不必加行氣利水之品。若腎火虛,三焦之氣化不行,關門不利,水聚不出,惟濟生腎氣丸(見虛損)最驗。若腎水虛,火炎,水從火溢,上積於肺,喘不能臥,腹大臍腫,腰痛,兩足先腫,小水短澀,面赤或腫,口渴,大便反燥,六味(見虛損)加麥冬、五味、牛膝、車前,(以上論水腫。)
白話文:
腫脹
《金匱要略》提到肝水病,患者腹部腫大,無法自行翻身,脅肋和腹部疼痛,時而有少量津液產生,小便尚能排出。(這是因為水氣向上逆行又向下流動,所以津液時而產生,小便時而通暢。肝臟喜歡向上衝逆,主導疏泄,所以氣機上下時而通暢。)心水病,患者身體沉重、氣短,無法平躺,感到煩躁不安。脾水病,患者腹部腫大,四肢沉重,津液無法產生,(這是因為脾臟濕氣重,穀物精氣無法運化上升,所以津液無法產生。)只是感到氣短,小便困難。(這是因為氣虛弱,無法運化。)這說明每個臟腑都可能發生水腫。(水在肝臟部位,就稱為肝水,依據水腫所在部位來命名。)
體表水腫,如果腰部以下腫脹,應該利小便。(適合使用貼肚臍等方法。將去油的巴豆四錢、水銀粉二錢、硫磺一錢,研磨均勻製成藥餅,先用新棉布覆蓋肚臍,再將藥餅放上,外面用布包紮約一小時,瀉下惡水三、五次後,取下藥餅,喝白粥滋補。體質虛弱的人可以隔日使用一次,一個藥餅可救治三、五人。另一種方法,用新鮮的赤商陸根搗爛後貼敷,用布包紮固定,水液會從小便利出。還有一種方法,用田螺四個、大蒜五個、車前子末三錢,研磨成餅貼敷固定,不久小便通暢就會痊癒。
或者內服沉香琥珀丸,成分是苦葶藶子、郁李仁、防己、沉香、陳皮、琥珀、杏仁、蘇子、赤茯苓、澤瀉、麝香。)如果腰部以上腫脹,應該發汗。(可使用越婢湯加蒼朮。)如果喘氣急促無法平躺,可以使用蘇子、葶藶子等分,用棗肉做成藥丸服用。如果四肢腫脹,適合使用五皮飲。(五皮飲,無論是陰水腫還是陽水腫,都可以先使用。或者使用除濕湯加木瓜、腹皮。)
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同時服用四磨飲,並吞服桂黃丸,再搭配赤小豆粥來輔助。如果感受濕邪,腰部以下的腫脹會更嚴重,可以使用五苓散(參見傷濕)吞服木瓜丸,(參見中風),間隔服用除濕湯(參見中濕)加木瓜、腹皮、炒萊菔子。只有臉部和足部腫脹,早上臉部腫脹嚴重,晚上足部腫脹嚴重的情況,屬於風水病。(風邪向上走導致臉部腫脹,這是因為濕氣沒有風邪的帶領無法到達臉部。濕氣向下墜落導致足部腫脹。)
觀察大便的乾硬或稀溏,來判斷疾病的陰陽屬性,除濕湯(參見中濕)加木瓜、腹皮、白芷可以通用。或者將蘇子降氣湯(參見氣)、除濕湯各一半混合煎服。(如果只有臉部腫脹,則單獨使用蘇子降氣湯;如果只有足部腫脹,則單獨使用除濕湯。)內在水腫,腹部腫大,小便不暢,脈象沉細而有力,可以瀉下。(可以使用十棗湯、濬川散、神佑丸、禹功散、舟車丸等方劑。
因為水液可以從小便利出,也可以從大便排出。)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枳實白朮湯。(白朮補脾土,枳實破除堅硬積滯。張元素治療痞證,將此方改為丸劑,因為痞證屬於飲食積滯所傷,所以用丸劑來消磨。而這裡的水腫是水飲所致,所以用湯劑來滌蕩。)水腫病,冬天可以長期食用冬瓜。選擇一斤以上的鯉魚,煮汁,加入冬瓜、蔥白做成湯羹食用。青頭鴨或白鴨,去除內臟,切碎,與米煮粥,空腹食用。
老鴨(十年以上為佳)宰殺取血,等待凝固,用銀簪劃成片,用熱燒酒泡開食用。鴨身去除毛和內臟,用燒酒燉爛,空腹食用,都不要加鹽。服藥後小便通暢,腫脹就會立即消退,忌鹽三年。水腫有體表消散和體內導瀉兩種治療方法,可以使用峻猛的疏鑿飲子,或者使用溫和的茯苓導水湯。《醫貫》認為,胃氣虛弱不能制約水液的,應以補益脾土為主,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等方劑。(這兩方在氣虛篇中可見。)
脾氣旺盛,水液就能自行排出,不必額外加入行氣利水的藥物。如果腎火虛弱,三焦氣化功能失常,關門不利,水液聚積無法排出,只有濟生腎氣丸(參見虛損)最有效。如果腎水虛弱,火氣旺盛,水液從火氣溢出,積聚在肺部,導致喘息不能平躺,腹部腫大、臍部腫脹,腰痛,兩足先腫,小便短少澀滯,臉色發紅或腫脹,口渴,大便反而乾燥,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參見虛損)加麥冬、五味子、牛膝、車前子。(以上是關於水腫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