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讀》~ 昆蟲部 (1)
昆蟲部 (1)
1. 昆蟲部
(李時珍曰。蟲者其類甚繁。生物之至微者也。雖不能與麟鳳龜龍為伍。而亦各具胎卵濕化之形。蠢動含靈。各具性氣。錄其功。明其過。故聖人辨之。是以蜩𧉃蟻蚳。可供饋食者。載於禮記。蠱蠹狐蜮。職令驅除者。見於周官。然則聖人且慎於微。學者可不究其物理而察其良毒乎。)
白話文:
(李時珍說:蟲的種類非常多,是生物中最微小的。雖然牠們不能和麒麟、鳳凰、烏龜、龍相提並論,但也各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形態。牠們蠢蠢蠕動、內含靈性,各有其性情氣質。記載牠們的功用,說明牠們的過失,所以聖人會分辨牠們。因此,像蟬、蚚蜴、螞蟻卵等可以食用,被記載在《禮記》中;而像蠹蟲、狐狸精等需要驅除的,則被記載在《周禮》中。由此可見,聖人對於微小的生物尚且如此謹慎,那麼學者難道可以不研究牠們的生物特性,並分辨牠們的良性與毒性嗎?)
2. 昆蟲類
3. 五倍子
酸澀輕浮。能斂肺化痰。須白還烏有染法。鹹寒苦降。可固腸治痢。汗多能止出良方。擦痔漏與金瘡。或調或摻。治癩風之疳蝕。收熱收膿。百藥煎又經造釀。清心肺而味帶餘甘。化痰嗽。亦可生津。入上焦而功兼降火。
(五倍子乃蟲所造也。生鹽膚木上。因蟲食樹汁。老則結球於枝葉間。遺種於內。其形圓長不一。味酸澀。微鹹。性寒。入肺腎大腸。專主收斂。化痰者亦斂極則化之意。退熱者亦是虛熱。其餘內外諸治。皆是酸鹹斂澀之功。可以推想。
○百藥煎用五倍子粗末一斤。好茶葉一兩。煎濃汁入酵糟四兩。拌和。置糠缸中窨之。待發起如發麵狀。即成矣。
其性味與五倍子相仿。但經造釀後。體質輕虛。而味帶甘。故能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等證。亦皆取其收肅之意耳。)
白話文:
五倍子,味道酸澀且性質輕浮。它能收斂肺氣、化解痰液。能使白髮變黑,可用於染髮。味道帶有鹹味,性質寒涼、苦味,有向下作用。可以固澀腸道,治療痢疾。對於多汗症,有很好的止汗效果。外用擦拭可治療痔瘡、瘻管和金瘡(外傷)。可以調和或摻入其他藥物使用,治療麻風病和瘡瘍腐爛。具有收熱、收膿的作用。「百藥煎」也是經過五倍子釀造製成的。它能清心肺,味道帶有甘甜的餘味,可以化解痰液咳嗽,也能生津止渴。它作用於上焦,兼具降火的功效。(五倍子是蟲子所造的,生長在鹽膚木上,因為蟲子吸食樹汁,老熟後在枝葉間結成球狀。
蟲卵遺留在裡面,形狀有圓有長,不一而足。味道酸澀,帶有微鹹味,性質寒涼。入肺、腎、大腸經。主要作用是收斂,所謂化痰也是收斂到極點後轉化的意思。退熱也是針對虛熱。其他的內外治療,都是運用酸、鹹、收斂的特性。可以由此推想它其他的作用。「百藥煎」的製法是用五倍子粗末一斤、好茶葉一兩,煎煮成濃汁,加入酒糟四兩攪拌均勻,放在米糠缸中密封。等到發酵膨脹如同發麵的狀態就完成了。
它的藥性、味道和五倍子相似,但經過釀造後,體質變得輕虛,味道帶有甘甜,因此能治療上焦心肺的咳嗽、痰飲、發熱口渴等症狀,也是取其收斂肅降的作用。
4. 蜂蜜
甘平潤肺。滋大腸之結燥難通。香滑和中。悅胃氣而肌膚自澤。生則解毒而止痛。熟則緩脾以補虛。(蜂蜜。蜂所釀成。白者良。甘平無毒。調五臟。利二腸。和中緩急。毒可解。痛可止。無非皆甘潤之力。生則性涼。熟則性溫。故煉熟白蜜。又能補益脾胃耳。隨宜用之可也。)
白話文:
蜂蜜,味甘性平,能潤澤肺部。可以滋潤大腸,解決因乾燥造成的排便困難。它香甜滑潤,能調和腸胃,使胃氣順暢,肌膚自然光澤。生蜂蜜可以解毒止痛,而熟蜂蜜則能緩和脾胃的虛弱,達到補養的效果。(蜂蜜是蜜蜂釀造而成,其中以白色的蜂蜜品質最好。味甘性平,沒有毒性,可以調理五臟,通利大小腸,調和腸胃、緩解急迫症狀,還能解毒止痛。這些功效都來自於它甘甜滋潤的特性。生蜂蜜性質偏涼,熟蜂蜜性質偏溫。因此,將白蜜煉熟後,更能補養脾胃。可以根據需要適當使用。)
5. 蠟
淡且微溫。久痢滑遺可固。甘而兼澀。虛淋咳痿皆瘳。護內膜以安胎。白能入肺。摻金瘡而止血。斂可生肌。(蠟有蟲蠟蜜蠟兩種。蜜蠟系蜂蜜之底。蟲蠟乃有一種小蟲在樹而生。凝結樹上者。如五倍血竭產於樹枝者。同類兩種。蠟味皆甘淡而澀。性皆溫。入肺胃。療肺虛。
養胃氣。凡咳嗽瀉痢遺精帶濁之屬於虛脫者。皆可用此固之澀之。外科用以護內膜。敷金瘡。亦此意耳。)
白話文:
蠟的性質是味道清淡且稍微溫熱。對於長期腹瀉、滑脫遺精等情況,有固澀止洩的作用。味道甘甜且帶有收澀的特性,對於虛弱導致的淋病、咳嗽、痿軟等症狀都有療效。它可以保護內膜,有安胎的作用。白色的蠟可以入肺經。將蠟摻入金瘡傷口可以止血,收斂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生長肌肉。(蠟有蟲蠟和蜜蠟兩種。蜜蠟是蜂蜜的殘渣沉澱物。蟲蠟是一種小蟲在樹上分泌而成的,凝結在樹上,就像五倍子、血竭生長在樹枝上一樣。這兩種蠟是同類的,味道都是甘甜、清淡且帶澀味,性味都溫和,歸肺、胃二經。可以治療肺虛,滋養胃氣。凡是咳嗽、腹瀉、遺精、帶下等屬於虛脫的狀況,都可以用蠟來固澀止洩。外科可以用它來保護內膜、敷在金瘡傷口,也是取其保護、收斂止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