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谷部 (5)

回本書目錄

谷部 (5)

1. 刀豆子

溫中下氣。治呃逆有功。益腎歸元。味甘溫無毒。(刀豆子味甘性溫。下降入腎。能溫暖下焦。治腎虛氣不歸元。虛寒呃逆者。取刀豆子燒存性。白湯調服二錢即止。即其利腸胃。和中焦。亦固所宜也。)

白話文:

刀豆子可以溫暖中焦、使氣下行。對於治療打嗝有功效,也能夠補益腎臟,使腎氣回歸本源。它的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刀豆子味道甘甜、性質溫和,藥性往下走,進入腎經。能夠溫暖下焦,治療腎虛導致氣不歸於本源的情況。對於虛寒引起的打嗝,可以將刀豆子燒到只剩炭的狀態,用白開水調服二錢的量,就能止住打嗝。刀豆子也能夠幫助腸胃蠕動,調和中焦,因此對於中焦虛弱的人也很適合。)

2. 神麯

配六藥以糊成。性味辛甘。溫中和胃。合五色而具備。消磨水穀。發表強脾。(神麯用白麵為君。再加赤豆杏仁青蒿蒼耳野蓼六種。拌和作餅。如窨醬黃法。待發熱。外生黃衣。曬乾收之。五味兼有。甘辛獨多。性溫入脾胃。消磨水穀。是其本功。發表者以其有鬱蒸之氣。性能升發也。穀食去則脾胃和。自可健運如常。消導炒用。發表生用。各隨其宜可也。)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混合成糊狀製成。性味辛辣甘甜,能溫暖中焦、調和腸胃。混合了五種顏色,具備多種功效。可以幫助消化水穀食物,並能發散體內氣機、強健脾胃。(神麯以白麵粉為主,再加入赤小豆、杏仁、青蒿、蒼耳、野蓼這六種藥材。攪拌均勻後做成餅狀,像製作醬黃一樣的方法進行發酵,等待產生熱度,外表長出黃色的菌衣後曬乾收起來。具備多種味道,其中以甘甜和辛辣的味道較為突出。藥性溫和,可以進入脾胃經絡,幫助消化水穀食物,這是它最主要的功效。之所以能發散體內氣機,是因為它含有發酵時產生的熱氣,具有升發的作用。當食物消化後,脾胃就能調和,自然可以恢復正常的運作。消食導滯時用炒過的,發散氣機時用生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使用。)

3. 淮小麥

甘涼養胃氣。潤澤益心神。(淮小麥麥為心谷。故能入心。南麥性溫。北麥性涼。以淮產者為佳。故無壅滯生熱之慮。卻有涼心潤燥之功。是以金匱甘麥大棗湯。治婦人臟燥一證。可想見矣。)

白話文:

淮小麥,味甘性涼,能滋養胃氣,使胃功能和諧。它還能潤澤身體,增益心神,使人心神安定。(淮小麥被認為是養心的穀物,所以能作用於心臟。南方產的麥子性質偏溫,北方產的麥子性質偏涼,而以淮河一帶產的品質最好。因此,淮小麥不會造成身體阻塞或產生熱氣,反而有清涼心火、潤燥的作用。所以《金匱要略》中的甘麥大棗湯,用來治療婦女臟躁的病症,就可以看出它的功效了。)

4.

治陰虛之不寐。性卻甘涼。利肺壅以通腸。質偏黏膩。(秫即今之細米粟。以謂之粱米。一云粟之黏者為秫。粳者為粟。亦猶黍稷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惟以上之物。皆可為糧。皆可養脾胃。古人以秫為肺谷。肺病宜食之。秫性甘寒。故能養肺陰。利大腸。治陰虛不眠等證。皆取益陰退陽。有黏緩之意也。)

白話文:

治療因陰虛引起的失眠。它的性質甘甜而偏涼,能疏通肺部壅塞,並使腸道暢通。質地較為黏膩。(秫就是現在的細小米,也叫做粱米。有人說黏的小米稱為秫,不黏的稱為粟,就像黍和稷一樣,黏的叫黍,不黏的叫稷。以上這些穀物,都可以當作糧食,都能滋養脾胃。古人把秫當作對肺有益的穀物,肺部有疾病的人適合食用。秫的性質甘甜而偏寒,因此能滋養肺陰,並使大腸通暢。治療陰虛失眠等症狀,都是利用它滋養陰氣、退除陽熱的功效,而且它有黏滯、緩和的作用。)

5. 阿芙蓉

澀精止利。虛邪氣痛立時瘳。醒睡助陽。毒烈苦酸傾刻效。(阿芙蓉即鴉片土。以罌粟花苞之津液煉成。本草皆言味酸溫。然究屬大苦大熱。其毒烈之性。竟與花殼不同。一物之性相反如此。亦異事也。此物可以治病。始於西人。故又謂之洋藥。止瀉痢。壯元陽。通氣血。卻有神效。

然吸食一法。不知何人創始。固無性命之慮。然每每病根未除。煙癮已上。為終身之累。追悔莫及耳。)

白話文:

阿芙蓉(也就是鴉片)有收斂精氣、止瀉的作用。對於虛弱引起的邪氣疼痛,可以立即緩解。它也能使人清醒、幫助陽氣。這種藥的毒性猛烈,味道苦澀酸麻,效果快速。阿芙蓉是用罌粟花苞裡的汁液提煉而成。《本草綱目》都說它味道酸溫,但實際上它非常苦、非常熱,毒性非常強烈,和罌粟花殼的藥性完全不同,同一種植物的藥性竟然如此相反,真是奇怪的事情。這種藥可以治病,最早是西方人開始使用的,所以又叫做洋藥。它能止瀉、強壯元陽、疏通氣血,效果非常神奇。

然而吸食這種藥的方法,不知道是誰開始的。雖然不至於馬上喪命,但常常病根還沒去除,煙癮就已經染上,成為一輩子的拖累,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6. 穭豆皮

甘平無毒宣風氣。苦澀微溫行血瘀。(穭豆即今之野黑豆。緊小而黑。性味與大黑豆同。但略帶苦澀。其主治亦能入腎。活血祛風之力。似較大豆為過之。而尤以皮為力足耳。)

白話文:

穭豆皮,味道甘甜平和,沒有毒性,可以宣散風邪之氣。味道苦澀,性質微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穭豆就是現在的野黑豆,形狀緊實而小,顏色呈黑色。藥性味道和大黑豆相同,但略帶苦澀。它主要的功能也能夠入腎,活血祛風的效果,似乎比大黑豆還要好。尤其是穭豆的豆皮,藥效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