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讀》~ 木部 (11)
木部 (11)
1. 烏藥
上入肺脾,下通腎臟。 性偏香竄,能疏氣閉之邪;味屬辛溫,可治血瘀之婦。 冷氣腹疼宿疾去,疝瘕便數舊邪除。
(烏藥出嶺南等處,一云出天台者為佳,樹根也。 辛溫香竄,上行肺胃,下達腎與膀胱。 通理上下一切諸氣,氣理則寒散瘀行,腹痛止,瘕疝愈耳。 至其治小便頻數一證,亦止謂寒證之一端耳。)
白話文:
烏藥這種藥,它的藥性往上走可以進入肺和脾,往下走可以通達腎臟。藥性偏向於香氣竄散,能夠疏通氣機鬱結的邪氣。味道屬於辛辣溫熱,可以用來治療血瘀的婦女疾病。對於寒冷引起的腹痛等老毛病,以及疝氣、腹部腫塊、大便次數頻繁等舊疾,都能夠去除。(烏藥產於嶺南等地,有一種說法是天台山產的品質最好。它是樹的根部,藥性辛溫且具有香氣,能往上走到肺和胃,往下則可通達腎和膀胱。它能疏理上下一切的氣,當氣機順暢後,寒氣就會散開,血瘀就會運行,腹痛自然會停止,腫塊和疝氣也會痊癒。至於它治療小便頻繁的症狀,也只是針對屬於寒證的一種情況而已。)
2. 樟腦
芳香燥濕。資外治之需。辛熱殺蟲。為搽瘡之藥。(樟腦出韶州。用樟木煎成。辛熱氣香。能於水中發火。通關竅。散寒濕。殺蟲辟惡。卻有專長。然究非內服之品。只可外治疥癬腳氣。或洗或熏。或摻用其殺蟲收濕耳。)
白話文:
樟腦有芳香氣味,能乾燥濕氣,適合外用治療。它性質辛辣溫熱,可以殺蟲,常被用來塗抹瘡瘍。樟腦產於韶州,是用樟樹木材煎煮製成的。它氣味辛辣溫熱且芳香,可以在水中點燃。樟腦能疏通關竅,驅散寒氣濕氣,殺蟲辟穢,確實有其獨特功效。但樟腦終究不是內服的藥物,只適合外用治療疥瘡、癬、腳氣等病症,可以用來洗、熏或摻入藥粉使用,達到殺蟲、收濕的效果。
3. 蘆薈
除邪退熱,能潤下;性味苦寒,明目涼肝,可殺蟲消除疳積。
(蘆薈出波斯等國,狀如黑飴,樹脂也。苦寒潤下之品,除熱殺蟲之外,別無所長。更衣丸用之,取其潤也;明目治疳者,取其寒也。考其氣質性味,能入脾胃大腸肝腎諸經,故主治亦不離此諸經耳。)
白話文:
蘆薈可以去除邪氣、退燒,它能潤滑腸道,藥性味苦寒。可以明目、清涼肝火,還能殺蟲、消除小兒疳積。(蘆薈產自波斯等國家,外觀像黑色麥芽糖,是它的樹脂。它是苦寒且能潤滑腸道的藥材,除了退熱殺蟲之外,沒有其他特殊功效。更衣丸使用蘆薈,是取其潤腸的作用;明目、治療疳積,是取其寒涼的特性。考量蘆薈的氣、質、性、味,可知它能進入脾、胃、大腸、肝、腎等經絡,所以主要治療的疾病也離不開這些經絡。)
4. 阿魏
化積有功於脾胃,殺蟲獨稟夫辛溫,臭烈難聞,外消多效。
(阿魏,出西番諸國,一云是樹脂,一云是草根煎成,未知孰是。辛溫氣臭,入脾胃,消積殺蟲。雖極臭而又能闢臭,凡口氣腋氣等證,皆可用之。然人之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即使內外各方有效,而良藥甚多,亦不必喜功生事也。)
白話文:
阿魏對於調理脾胃、消除積滯很有功效。它獨特的辛溫屬性,能殺滅寄生蟲。氣味非常難聞,但外用卻有多種療效。
(阿魏這種藥材,產自西域各國。有人說它是樹的樹脂,也有人說是用草根煎煮而成,究竟哪種說法正確,還不清楚。它的氣味辛辣溫熱且難聞,主要作用於脾胃,能幫助消化、消除積滯,並殺滅寄生蟲。雖然氣味極臭,但也能去除其他臭味,像是口臭、狐臭等症狀,都可以使用阿魏。然而,一般人的血氣,聞到香味會感到舒暢,聞到臭味則會感到不適。即使阿魏內服外用都有療效,但好藥材有很多,也不必過於執著於使用阿魏,而強行追求療效。)
5. 安息香
芳香開竅,有溫宣氣血之功;辛苦辟邪,擅暢達心脾之力。或安神而息魅,或煎服而焚香。
(安息香出安南、波斯等國,亦樹脂也。其質如桃膠,柔韌不斷,焚之能安息諸邪,故名。辛苦微溫,芳香無毒,入心脾二經,開竅辟惡。其芳香溫散之性,能使氣血宣行,通身通泰,則鬼疰、蠱毒、卒中、暴厥、心腹諸痛等證,皆可愈耳。)
白話文:
安息香氣味芳香,可以開通竅穴。它有溫熱、宣散氣血的功效。味道辛辣、帶苦,可以驅除邪氣,特別擅長疏通心脾的功能。它可以用來安定心神、驅除魅惑,也可以煎煮服用或焚燒使用。安息香產自安南、波斯等國家,也是一種樹脂。它的質地像桃膠一樣,柔軟且有韌性,不易斷裂。焚燒它可以安定心神、驅除各種邪氣,因此得名。安息香味道辛辣、帶苦,性質微溫,氣味芳香,沒有毒性,歸心經和脾經。它能開通竅穴、驅除穢氣。由於它芳香溫散的特性,可以使氣血運行順暢,全身通泰。因此,像是鬼疰、蠱毒、突然昏厥、心腹疼痛等症狀,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6. 寓木類
7. 茯苓
色本屬金,功先入肺,導膀胱而利水,無非氣化之神;清治節以行痰,專主分消之職。假松根之餘氣,甘淡平和;得坤土之精英,堅貞博厚。
憂恚驚悸,皆緣痰結為殃;嘔吐怔忡,盡是飲邪作咎。均可審證而施治,自能對病以求方。抱根者為茯神,守臟寧心,安神獨掌;色紅者為赤茯,入營導赤,利水偏長。皮以行皮,性仍同性。
(茯苓生大谷中,多年大松樹,經樵斫之後,松根精靈之氣,抑鬱不絕,結成此物。其精氣足者,離根較遠;亦有附根而生者,即為茯神。其色有赤有白,白者為佳,味甘淡,性平和,上入肺脾,下達小腸膀胱腎經,益元氣,通神明。
能清肺脾虛熱下行,其淡滲燥利之性,故能化胸中痰飲,導下部濕邪。至於茯神、赤茯等,其主治氣味皆同,不過安神利水之功,略有小異耳。)
白話文:
茯苓的顏色本來屬於金,它的功效首先進入肺部。能夠引導膀胱,有利尿的作用,這一切都離不開氣化的神妙作用。它能清理調節身體,使痰液順利排出,主要負責分化和消除體內濕邪。它借助松樹根殘留的氣息而生,味道甘淡平和,獲得坤土的精華,具有堅固、忠誠和寬厚的特性。憂愁、憤怒、驚嚇、心悸等症狀,都是因為痰液凝結而造成的禍患;嘔吐、心神不定,都是因為水飲邪氣作祟。這些都可以仔細辨別病症,然後施以治療,自然能夠根據病情找到對症的藥方。
茯苓中抱著樹根的那部分稱為茯神,它能守護臟腑,安定心神,獨自負責安神的功能。顏色偏紅的稱為赤茯苓,它能進入營分,引導赤濁排出,利水的作用更強。茯苓皮能行於皮膚,藥性與茯苓相同。(茯苓生長在深山大谷中,多年生長的大松樹,經過砍伐之後,松樹根部精靈之氣鬱結不散,就形成了茯苓這種東西。它精氣充足的,會離開樹根比較遠,也有依附樹根生長的,就是茯神。茯苓的顏色有紅色和白色,白色的品質較好,味道甘淡,性味平和。向上進入肺脾,向下到達小腸、膀胱、腎經。能增益元氣,通達神明。
能夠清理肺脾的虛熱,使之向下運行。它淡滲燥利的特性,所以能化解胸中的痰飲,引導下部的濕邪排出。至於茯神和赤茯苓等,它們的主治功能和氣味都相同,只是在安神和利水方面的功效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