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讀》~ 草部 (27)
草部 (27)
1. 川芎
辛甘微苦,力能解鬱調經,潤澤且香,功可和營理氣,愈頭風之偏正,性喜上升,補肝燥之虛衰,善通奇脈,溫宣之性,能疏血分風寒,走竄無方,防劫陰中元氣。
(川芎,本名芎藭,因出川地,故名川芎;至於臺芎、撫芎,皆因其地而名。辛苦甘溫,芳香潤澤,血中氣藥也。然走散上升之性,惟血分有鬱滯者最宜;至若陰虛血少,宜靜不宜動者,不可用之。)
白話文:
味道辛辣帶甘甜,略微有些苦味。具有解開鬱悶、調理月經的功效。它能滋潤且氣味芬芳。作用可以調和營血、疏通氣機。能夠治療各種頭痛,包括偏頭痛和正頭痛。藥性喜歡向上升發。可以補益肝臟因乾燥引起的虛弱。很擅長疏通奇經八脈。藥性溫熱宣散,能夠疏散血液中的風寒。藥性走竄不定。要注意它可能會損耗陰氣中的元氣。(川芎,原本的名字是芎藭,因為產於四川,所以叫做川芎。至於臺芎、撫芎,都是因為產地而得名。味道辛苦帶甘溫,氣味芬芳潤澤,是血液方面的氣藥。然而,因為它走散上升的特性,只適合血分有鬱滯的人使用。如果屬於陰虛血少,應該靜養不宜妄動的人,就不可以使用川芎。)
2. 當歸
引諸血各歸其經。甘苦辛溫,香且潤。雖理血,仍能調氣;心肝脾臟,暢而和。能解表以溫中,可養營而止痛。下行破血,尾力為強;補血守中,歸身獨得。調營血,自然風滅;諸痹仗此以宣通。行臟腑,旁及奇經,胎產須知能受益。
(當歸性味與川芎相近,而甘味為多,不如川芎之走竄耗散。功專養血活血,能理血中之氣,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雖為血病中之要藥,然總屬辛香走散,陰虛者仍宜禁之;腸滑者不宜用。雖能調經,婦人亦不可多服,易成淋滯等病,以其性滑耳。)
白話文:
當歸能引導各種血回到各自所屬的經脈。味道甘、苦、辛,性溫和,氣味芳香且滋潤。雖然主要調理血,但也能夠調和氣。能使心、肝、脾等臟器順暢和諧。可以解表散寒,也能溫暖中焦。能滋養營血,同時也能止痛。藥性向下走能破除瘀血,特別是當歸的尾部藥力更強。若是補血,則當歸的身體部位效果最好。當營血調和,自然能消除風邪,各種痹痛也能藉由當歸來疏通。它能運行臟腑,也能旁及奇經八脈。婦女在懷孕和生產時,也應該知道當歸對她們有益處。(當歸的性味與川芎相似,但甘味較多,不像川芎那樣走竄耗散。
當歸的功效專注於養血活血,也能調理血中的氣。和補藥一起用則有補益效果,和瀉藥一起用則有瀉的作用。雖然是治療血病的重要藥物,但整體來說屬於辛香走散的性質。陰虛的人仍然不宜使用,腸胃滑利的人也不宜使用。雖然能調經,但婦女也不可過量服用,容易導致淋漓不盡等疾病,這是因為它的藥性滑潤的緣故。)
3. 白芍藥
平肝斂營,氣逆汗多均可治;安脾御木,疝疼腹痛總堪投。 退營熱以除煩,具酸苦甘寒之性;補脾陰而清肺,賴芳香潤澤之功。 通補奇經,產後胎前需賴;和調諸痢,裡虛後重堪憑。 若夫赤芍功能,專司行散;倘欲諸般制炒,隨病相宜。
(白芍藥味苦、微甘、微酸、微寒,雖白而略帶紅色,其氣芳香,故入肝、脾血分,上至於肺,能平肝益脾,斂虛熱,護營陰,古人所用甚多,各隨佐使取效。 赤芍性味,但苦不酸,從乎火化,色赤形槁,不若白芍之潤澤堅結,其功專司行散,無補益之功。 凡癰疽瘡瘍,一切血熱血滯者,皆可用之。 赤白兩種,各隨其花而異,並非別有一種。
今之所舊者,不知何物之根。)
白話文:
白芍藥可以平息肝氣,收斂營血。對於氣逆、多汗等症狀都有療效。它能安穩脾胃,防止肝木剋制脾土,也能治療疝氣疼痛和腹部疼痛。它能退散營分虛熱,解除煩躁。白芍藥具有酸、苦、甘、寒的藥性,能夠滋補脾陰,清瀉肺熱,這都要歸功於它芳香潤澤的特性。它能疏通並補益奇經八脈,產前產後的婦女都需仰賴它。它也能調和各種痢疾,對於裡虛後重的情況有幫助。
至於赤芍藥,它的功能專注於活血散瘀。如果需要炮製炒製,也應該根據病情適宜地處理。(白芍藥味道苦,帶一點甘味和酸味,藥性微寒。雖然是白色的,但略帶紅色。
它氣味芳香,因此能入肝脾血分,上行至肺部。能平肝益脾,收斂虛熱,保護營陰。古時候的人用得很多,根據不同的佐藥來發揮療效。赤芍藥的藥性味道是苦的,沒有酸味,它的藥性偏於火,顏色赤紅,形狀乾枯,不像白芍藥那樣潤澤堅硬。它的功效專門在於活血散瘀,沒有補益的作用。凡是癰瘡腫瘍,一切血熱血瘀的情況,都可以使用赤芍藥。赤芍和白芍是根據花朵的顏色而有區別,並不是另外一種不同的藥材。
現在市面上所用的,不知道是哪種植物的根部。)
4. 荊芥
邪風襲於血分者,可散可疏;浮熱客於上部者,能清能利。芳香之氣,用穗則更可上升;經產所需,炒黑又宜於營分。力可達肝而及肺,味則辛苦以微溫。
(荊芥辛溫而香,入肝肺二經,疏風邪,清頭目。風寒初客於表者,可用以解散之;炒黑能入血分,故又能宣血中之風。凡產後、瘍潰、血虛感風之證,最宜。但辛香解散之品,陰虛無表邪者忌之。)
白話文:
荊芥這味藥,可以用來處理邪風侵入血液中的情況,它能將風邪驅散開來,並疏通經絡。如果身體上部有虛浮的熱,它能清熱並使之順利排出。荊芥帶有芳香的氣味,使用藥穗效果更好,能使藥性往上走。產婦也很需要它。將它炒黑後,藥效則能深入到營血之中。它的藥力能到達肝臟,並影響到肺部。味道則是辛辣、苦澀,但帶點溫性。
(荊芥性味辛溫且帶有香味,主要作用於肝經和肺經,能夠疏散風邪,使頭部清明。對於剛開始受到風寒侵襲的表證,可以使用它來發散風寒。炒黑後的荊芥能進入血分,因此也能夠宣散血液中的風邪。凡是產後、癰瘡潰瘍、血虛又感受風邪的症狀,最適合使用。但由於荊芥是辛香發散的藥物,對於陰虛且沒有外感風邪的人,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