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草部 (16)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6)

1. 牛蒡子

苦辛入肺。散結清咽。潤降松肌。消痰化熱。解風溫於上部。利膈疏邪。宣疹痘於周身。通肝達外。(牛蒡子一名大力子。三月生苗。初夏開花。至秋結子。故其子得秋金之氣。辛勝於苦。性平。專治肺病。兼通於肝。宣散潤降。均擅其長。一切咽喉痘疹諸病。凡屬於肺者。皆可用之。)

白話文:

牛蒡子,味道苦中帶辛,藥性歸於肺經。它能散開鬱結,清利咽喉,潤澤並使氣機下降,放鬆肌肉。還能消除痰液,化解熱邪。對於風溫病侵襲上部時,能有效解除。它能疏通胸膈,排解邪氣,使麻疹、痘疹能順利透發於全身。同時,它也能疏通肝經,使體內的邪氣向外發散。(牛蒡子又名大力子。三月生出幼苗,初夏開花,到了秋季結成果實。因此它的種子獲得了秋季金氣的特性,辛味比苦味更重,藥性平和。它專門治療肺部疾病,同時也能疏通肝經。其宣散、潤澤、降氣的功效都非常擅長。凡是咽喉、麻疹、痘疹等疾病,只要是屬於肺部問題引起的,都可以使用它來治療。)

2. 艾葉

補命門以暖子宮。香達肝脾寒濕化。理血氣而療崩帶。溫通奇脈苦辛兼。可灸瘡疽。能薰蟲蝕。(艾葉入肝脾腎三經。芳香可以入血。辛熱可以解寒。故生者能理血氣。解散風寒濕邪。或炒黑。或揉熟。能溫暖下元。治婦人崩帶瘕疝胎產等證。屬於寒濕者。皆可用之。純陽之性。

故可殺蟲辟惡。其灸瘡疽者。藉芳香辛熱以宣通氣血耳。艾葉入下焦血分。能溫陰中之陽。逐下焦血分寒濕濁氣。生溫熟熱。生者能散。熟者能守。亦若乾薑炮姜之用。但艾葉之功。辛苦而香。所用在葉。非乾薑之但辛熱而用根也。)

白話文:

艾葉能夠補益命門,使子宮溫暖。它散發的香氣能通達肝脾,化解寒濕。艾葉能調理血氣,治療婦女的崩漏和帶下病。它的溫熱性質可以疏通奇經八脈,味道帶有苦味和辛味。艾葉可以拿來艾灸瘡瘍,也能夠薰殺蟲子。

(艾葉進入肝、脾、腎三經。它散發的芳香能進入血液,辛熱的性質能驅散寒氣。因此,生的艾葉能夠調理血氣,疏散風寒濕邪;將其炒黑或揉熟後,能溫暖下元,治療婦女的崩漏、帶下、瘕疝、胎產等屬於寒濕的病症,都可使用。艾葉屬於純陽的藥性,所以能殺蟲辟邪。它能用來艾灸瘡瘍,是藉由它的芳香辛熱之性來宣通氣血。艾葉進入下焦血分,能夠溫養陰中的陽氣,驅散下焦血分的寒濕濁氣。艾葉生用偏溫,熟用偏熱。生的艾葉能發散,熟的艾葉能守住。這就像乾薑和炮薑的用法一樣。但艾葉的功效,是既辛又苦且帶有香氣,所使用的部位在葉子,並不像乾薑那樣只有辛熱的藥性而使用根部。)

3. 木賊草

平肝疏肺。解肌發汗散風邪。味苦性平。退翳除星行血滯。(木賊草。此草中空有節。善能摩木。故能入肝。摩積宣邪。以其中空色白。故又能入肺。解肌發汗。炒黑又能治諸血病。或血為風擾。或肝血瘀滯。如血崩痔痢等證。因於風邪者。古方曾載及之。木賊本肝之專藥。肝藏血。故入血分。總之肝臟有風邪瘀滯者為宜。血虛者當禁。)

白話文:

木賊草,可以平息肝火、疏通肺氣。它能解開肌肉、發汗散去風邪。味道苦,性質平和。可以消除眼睛上的翳膜和星翳,並運行血脈、疏通血瘀。(木賊草這種植物中間是空心的,而且有節,很能摩擦木頭,所以可以進入肝經,摩擦積聚的病邪,使之疏散。因為它中間空心而且顏色白,所以也能進入肺經,解開肌肉、發汗。炒黑之後還能治療各種出血的病症,像是血被風邪擾亂,或是肝血瘀滯,如血崩、痔瘡出血等病症,若是因為風邪引起的,古代的醫書也有記載。木賊草本來就是治療肝的專用藥,肝臟儲藏血液,所以它能進入血分。總之,適合肝臟有風邪或瘀滯的人使用。血虛的人則不宜使用。)

4. 豨薟草

苦寒能除濕祛風。腎肝併入。制煉用酒蒸蜜拌。痹痿皆宜。(豨薟草能入肝腎。祛風除濕。是其本功。至於補益之說。必須取其枝葉洗淨。用蜜酒拌透。蒸曬九次。則苦寒濁惡之性皆去。清香甘美之味俱來。凡痿痹癱瘓等疾。由肝腎虛而風濕內襲者。悉可用也。此草有臊氣。

故專入肝。肝藏血。故入血分。云入腎者。乙癸同源也。生者苦寒。能散血中風邪濕熱。一經制煉。則轉為甘溫。於祛風逐濕之中。有補益肝腎之功矣。)

白話文:

豨薟草味苦性寒,可以去除體內濕氣和風邪,主要作用於肝臟和腎臟。

使用時,需要經過特別的炮製方法:先用酒蒸過,再用蜂蜜拌勻。這樣處理過的豨薟草,對於關節麻木、肢體痿軟等症狀都很有幫助。

豨薟草的主要功效是進入肝腎,祛除風邪和濕氣。至於補益的說法,必須要取其枝葉洗淨,用蜂蜜和酒充分拌勻後,蒸過再曬乾,反覆九次。這樣才能去除原本的苦寒和雜質,產生清香甘甜的味道。凡是因肝腎虛弱,導致風濕侵入體內引起的肢體麻木、癱瘓等疾病,都可以使用。

這種草藥帶有腥臊氣味,所以特別能進入肝臟。肝臟負責儲藏血液,因此豨薟草也能進入血分。說它也能入腎,是因為中醫認為肝和腎的精氣是同源的。生用的豨薟草味苦性寒,可以驅散血液中的風邪、濕熱。經過炮製後,就會轉變為甘溫的性質,在祛風除濕的同時,還能補益肝腎。

5. 青蒿

得春初少陽之氣。味苦而香。行肝膽血分之經。氣升且散。辛能解表。營中鬱熱葉相宜。寒可除蒸。屍疰疳癆子可使。(青蒿稟春生之氣。其氣香。其味苦。其性寒。故能疏發肝膽血分熱邪。由表而出。其子功用性味皆相似。但無解表之能。而有潤降之用。至於治骨蒸屍疰蟲疳等證。

大抵亦皆由血分鬱熱所致耳。青蒿苦多辛少。雖寒不傷脾胃。以有芳香之氣。故入肝膽血分。搜風逐熱。邪去則血不郁。故又能治血中瘀郁也。)

白話文:

青蒿草,在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吸收了少陽之氣。它的味道是苦的,但帶有香味。它主要作用於肝膽的血液循環系統。藥性是向上升發且能發散的。因為帶有辛味,所以能解表,也就是能把體表的邪氣驅散出去。如果身體的營分(血液中的營養物質)有鬱積的熱,使用青蒿的葉子是很適合的。它的寒性可以去除潮熱(骨蒸)。至於屍疰、疳積、癆病這些病症,也可以使用它的種子來治療。

(青蒿吸收了春天生發的陽氣。它的氣味芳香,味道苦,藥性寒涼。因此能疏通發散肝膽的血分中的熱邪,讓邪氣從體表散發出去。它的種子,作用和藥性都和青蒿草類似,但沒有解表的作用,反而有潤降的功效。至於治療骨蒸、屍疰、蟲疳等疾病,大致上也是由於血分中鬱積的熱邪所引起的。青蒿的苦味較多,辛味較少,雖然藥性寒涼,但不會傷害脾胃。因為它帶有芳香的氣味,所以能進入肝膽的血液循環系統,搜風驅熱。邪氣被去除後,血就不會鬱積,因此也能夠治療血中的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