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草部 (15)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5)

1. 沙苑

補腎固精。味苦多甘能攝下。益陰明目。性溫滋水卻生肝。(沙苑出陝西潼關等處。一名潼蒺藜。其形如豆。其色青綠。嚼之微有腥氣。味甘帶苦。其性微溫。故為補腎之藥。能治腰痛泄精等證。雖然力薄之品。而命門火熾。濕熱淋濁等證。仍不可用。以其性溫固攝也。)

白話文:

沙苑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味道苦中帶甘,能收斂下焦(指人體下腹部)的氣機。它能滋養陰液,使眼睛明亮。藥性溫和,能滋潤腎水,又能促進肝臟的生長。(沙苑產於陝西潼關等地,又名潼蒺藜。它的外形像豆子,顏色青綠。嚼起來稍微有點腥味,味道甘甜帶點苦澀。藥性微溫,所以能成為補腎的藥材。能治療腰痛、遺精等症狀。雖然藥力比較薄弱,但是對於命門火旺、濕熱淋濁等病症,仍然不可以使用,因為它的藥性偏溫而且具有收斂固攝的作用。)

2. 旋覆花

咸以軟堅。蠲飲化痰都有效。苦能下達。通腸導水悉皆能。具宣行肺胃之功。噫氣不除。賴其辛散。有斡旋胸中之力。肝邪痹著。藉以溫通。(旋覆花一名金沸草。六月開細黃花。其香如菊。中有白毛。宜絹包用。鹹溫辛苦之性。能利大腸。軟堅痰。散結氣。搜肝瀉肺。由胃及腸。

旋覆之功。皆在咸潤而已。旋覆花本為肺藥。以其散結氣。軟堅痰。金令下行。而能及肝與腸也。)

白話文:

旋覆花味道鹹,可以軟化堅硬的結塊。它能消除體內停滯的水液,化解痰液,效果都很好。因為它味苦,可以使藥力下行,能疏通腸道,引導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它具有宣散和運行肺氣與胃氣的功效。如果打嗝不止,可以依靠它辛散的藥性來消除。它有在胸腔中調和氣機的能力。如果肝氣不順導致痹痛,可以借助它溫通的特性來治療。

(旋覆花又名金沸草,在六月開細小的黃色花朵,香味像菊花,花中有白色絨毛。使用時應該用絹布包裹。它性味鹹、溫、辛苦,能使大腸通暢,軟化堅硬的痰液,消散鬱結的氣,可以搜刮肝邪、瀉肺氣,藥力能從胃部到達腸道。

旋覆花的功效,主要在於它的鹹潤性質。旋覆花本來是治療肺部疾病的藥物,因為它能散結氣、軟化堅痰,使金氣下行,所以也能夠影響肝臟和腸道。)

3. 紅花

色赤而溫。心肝皆及。味甘且苦。辛散俱優。調血脈可去瘀生新。治折傷理胎前產後。(紅花行散之品。專入心肝血分。破瘀活血。是其所長。至於消腫治風。理傷療產等法。亦在人之善用耳。紅花開於盛夏。其味雖有辛甘。然畢竟苦溫色赤。為心之正藥。少用和血。多用行血。治風者亦凡花皆散。又血行風自滅也。)

白話文:

紅花顏色是紅色的,性質溫熱。它對心臟和肝臟都有作用。味道甘甜帶點苦澀,辛散的特性也很強。它能調和血脈,可以去除瘀血,促進新生。能治療跌打損傷,也適用於處理懷孕前和生產後的各種問題。(紅花是疏散的藥物,主要作用於心臟和肝臟的血分,它最擅長的是破除瘀血、活絡血脈。至於消腫、治療風症、處理外傷、以及生產相關的問題,也要看人們如何巧妙地運用。紅花在盛夏開花,它的味道雖然有辛辣和甘甜,但終究是苦溫而色紅的,是治療心臟疾病的主要藥物。少量使用可以和血,大量使用可以活血。至於治療風症,是因為各種花都有疏散的作用,而且當血脈暢通時,風邪自然就會消散。)

4. 小薊

破血行瘀。入心肝苦涼無毒。通淋治濁。走太陽分利有功。大薊則散力較優。消癰則功能為勝。(小薊功專破血治淋。心與小腸膀胱之藥。大薊則略帶辛味。雖能消癰。亦不過因其散血之用。苦涼之性皆同。所用之根亦一。惟莖葉之大小有異耳。大小薊兩種花葉皆相似。葉皆有刺。

大薊生山谷高阜處。小薊生平澤低窪處。以此推想。則小薊之破血利水。又勝於大薊矣。)

白話文:

小薊具有破除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它性味苦涼,沒有毒性,歸心、肝經。能通利小便、治療小便混濁。走太陽經,具有分利水濕的功效。大薊的散瘀力量較強,在消散癰腫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小薊的功效專注於破血、治療小便淋瀝不盡,主要作用於心、小腸和膀胱。大薊則略帶辛味,雖然也能消散癰腫,但也是因為它具有散血的功效。兩者的苦涼屬性相同,使用的根部也一樣,只是莖和葉的大小有所差異。大小薊兩種植物的花和葉都相似,葉子都有刺。

大薊生長在山谷高處。小薊生長在平原低窪的地方。由此推斷,小薊破除血瘀、利水的功能,應該比大薊更強。)

5. 夏枯草

雖稟純陽之氣。味仍辛苦而寒。獨走厥陰。能解肝家鬱火。功專散結。堪醫瘰癧瘡瘍。(此草冬至後生葉。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然各家皆言其苦寒。散結氣。治瘰癧。惟朱丹溪言其能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想此草得春氣最多。或可為助耳。觀此草得陽氣而生。得陰氣而死。

似乎稟純陽之性。故雖屬陰寒。而陰中仍含陽氣。且皆取用其花。有春木發陳條達之意。雖苦寒而不遏耳。)

白話文:

夏枯草雖然稟賦純陽的氣,但味道仍然辛苦而寒涼,它獨自作用於肝經,能夠疏解肝臟的鬱積火氣,特別擅長消散結塊,可以用來治療瘰癧和瘡瘍。(這種草在冬至後開始長葉,到春天開花,一到夏至就枯萎,所以得名。然而,各家醫書都說它味苦性寒,能散結氣,治療瘰癧。只有朱丹溪認為它能補養肝經的血脈。我想這種草得到春天的氣最多,或許可以輔助補養吧。觀察這種草得到陽氣而生長,得到陰氣而枯死,似乎稟賦純陽的性質。所以雖然屬於陰寒的藥物,但陰性之中仍然含有陽氣。而且都取用它的花,有春天樹木發芽伸展的意味,雖然苦寒卻不會抑制生機。)

6. 葫蘆巴

補腎壯元陽。辛苦溫通有效。入肝宣冷滯。疝瘕寒濕宜求。(葫蘆巴壯元陽。除下焦冷氣。味苦而辛。性熱而降。出胡地。蘿菔子也。入肝腎二經。故能治疝瘕腳氣等證。下焦陽虛有寒者可用之。陰虧者非所宜也。)

白話文:

葫蘆巴能補腎,增強身體的陽氣。味道辛苦,藥性溫熱,能疏通經絡、發揮效用。進入肝經,可以宣散體內的寒冷和停滯。適合用來治療疝氣、腹部腫塊等寒濕引起的疾病。(葫蘆巴能增強陽氣,去除下焦的寒冷之氣。味道苦且辛辣,藥性溫熱而向下走。產自胡地,又名蘿蔔子。進入肝經和腎經,因此能夠治療疝氣、腳氣等病症。下焦陽氣虛弱、體內有寒氣的人可以使用,但陰液虧虛的人則不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