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讀》~ 草部 (7)
草部 (7)
1. 黃連
味苦性寒。體陰質燥。能化心脾濕熱。蘊留之痞滿全消。可除痢疫蟲瘡。黏膩之熱邪悉去。伏梁成積。可破可宣。目赤攀睛。能清能降。瘀鬱火邪均解退。口疳鼻䘌盡蠲除。(黃連味極苦。性極寒。質極燥。專入心脾。清有餘之實火。而化濕邪。治上焦則酒炒。治中焦用薑汁炒。
治下焦以鹽水炒。欲其治何臟腑之濕火。則加各經引導之藥。然苦降之性為多。即其治痢治目治痞等法。非有濕熱實火者不可輕用。出川中雅州者更勝。氣味俱厚。惟心脾有濕熱瘀積者為宜。不特陽虛當禁。即陰虛有火邪者。亦不宜用。恐苦燥之氣。反助火化耳。)
白話文:
黃連,味道苦澀,藥性寒涼。屬於陰性且性質乾燥的藥材。它能夠化解心脾的濕熱,使積聚在體內的痞滿感完全消除。可以去除痢疾、瘟疫、蟲瘡等,讓黏膩的熱邪全部散去。對於腹部結塊的積聚,能夠破除和疏通。眼睛紅腫、出現攀睛(一種眼疾),黃連能清熱降火。也能夠解除鬱積的火邪。口瘡、鼻瘡等都能夠消除。(黃連味道非常苦,藥性極寒,性質極為乾燥,主要作用於心脾。它可以清除過多的實火,並化解濕邪。治療上焦的病症時,會用酒炒黃連;治療中焦的病症時,會用薑汁炒黃連;治療下焦的病症時,會用鹽水炒黃連。想要治療哪個臟腑的濕火,就加入引導藥物。然而,黃連的苦味以降火為主,即使是治療痢疾、眼疾、痞滿等病症,也必須是體內有濕熱實火才能使用,不可隨意濫用。產於四川雅州的黃連品質更佳,氣味都更濃厚。只有心脾有濕熱瘀積的人才適合使用。不僅陽虛體質的人不宜使用,即使是陰虛體質但有火邪的人,也不宜使用。因為黃連的苦燥之氣,反而會助長火邪。)
2. 胡黃連
沉寒入肝膽有功。治濕熱稽留。小兒疳積。苦燥與川連相似。理傷寒勞復。男子黃癉。(胡黃連從胡地來。其性與川連相似。而苦寒無川連之盛。古人雖稱其入肝膽二經。然苦寒之品。斷無不及於心脾者。觀其治小兒疳熱。大人勞復黃疸等病。非脾之濕熱而何。故用藥不可執泥也。
大抵川連之與胡黃連。亦如柴胡之與銀柴胡。故銀柴胡胡黃連二物。每每並用。胡黃連其根外黃中黑。與黃連之純黃者不同。故此入肝膽之功。較川連為尤勝也。)
白話文:
胡黃連對於沉積在肝膽的寒氣有功效,可以治療濕熱積滯、小兒疳積。它的苦燥特性和川黃連相似,可以治療傷寒後的勞復(指病後復發或身體虛弱),以及男性的黃疸病。(胡黃連來自胡地,性質和川黃連相似,但苦寒程度沒有川黃連那麼強烈。古人雖然說它入肝膽二經,但苦寒的藥物不可能不影響心脾。觀察它治療小兒疳熱、大人勞復黃疸等病,難道不是因為脾的濕熱所致嗎?所以用藥不能太過拘泥於理論。
大致來說,川黃連和胡黃連的關係,就像柴胡和銀柴胡一樣。因此,銀柴胡和胡黃連這兩味藥常常一起使用。胡黃連的根部外層是黃色,內部是黑色,和黃連純黃的顏色不同,因此它進入肝膽的功效,比川黃連更為強大。)
3. 黃芩
苦入心脾。堅腸胃而性燥。寒行肝肺。除濕熱之功多。質虛而空者為枯芩。上達可治心肺肌表之鬱火。色青而堅者為條芩。下行能除肝膽腸內之陽邪。同白朮可以安胎。火退則胎安之義。合白芍又堪止痢。熱除有痢愈之機。(黃芩處處山原皆有之。其根中心皆腐去。故外雖黃而內帶黑色。
均為之枯芩片芩。惟條芩子芩。系新發之根。中實有心。而兼青色。雖有治上治下之不同。畢竟苦寒性燥之品。傷脾敗胃。非上中有濕熱邪火者。不可亂用。況又有久而增氣之說乎。黃芩之苦寒性燥。固與黃連相似。而黃連味厚。黃芩味薄。黃芩能入肝肺。行肌表。黃連則不能。
固所稟形色氣質不同。故主治亦異耳。)
白話文:
黃芩味苦,能進入心經和脾經。它能使腸胃堅實,但藥性燥烈。藥性寒涼,作用於肝經和肺經,主要功效是去除濕熱。質地鬆散、中空的黃芩稱為枯芩。向上作用,可以治療心、肺以及肌膚表層的鬱熱。顏色青色且質地堅硬的黃芩稱為條芩。向下作用,能夠去除肝膽和腸道內的陽熱邪氣。與白朮合用可以安胎,因為火熱消退,胎兒自然安穩。與白芍合用又可以止痢,熱邪去除,痢疾自然痊癒。(黃芩在各地的山野都有生長,它的根部中心都會腐爛掉,所以外表雖然是黃色,內部卻帶有黑色,這些都屬於枯芩或片芩。只有條芩或子芩,是新生的根,中心飽滿且帶有青色。雖然有向上作用和向下作用的不同,但畢竟都是苦寒且藥性燥烈的藥材,容易傷害脾胃,如果不是上焦有濕熱邪火的情況,不可隨意使用。何況還有久用會增加氣虛的說法。黃芩的苦寒燥烈性質雖然和黃連相似,但黃連味道濃重,黃芩味道較淡。黃芩能夠進入肝經和肺經,作用於肌膚表面,而黃連則不能。這是因為它們的形態、顏色、氣味和質地不同,所以主治的疾病也不同。)
4. 天麻
定虛風。理眩暈。因有有風不動之稱。達肝臟。味辛溫。當知質燥偏陽之品。(天麻其根如大芋。旁有小子十餘枚。離大魁數尺。周環衛之。其莖獨枝。如箭葉生其端。有風不動。無風反搖。故一名定風草。獨入肝經。能治一切虛風眩暈之證。凡水虧肝虛陽虛土敗者。易生內風。
天麻能定內風。而不能散外風。又非羌防等可同日語也。此物同補藥則治虛風。同散藥則治外風。總之一切諸風。皆可賴以鎮定。既不能發散。又不能滋補。但天麻之性辛甘而溫。升也陽也。獨入肝經氣分。為定風之主藥。不特陰虛之風可用。即陽虛之風亦可用。內風可定。
外風亦可定。各隨佐使而立功耳。)
白話文:
天麻可以平息體內虛弱引起的風邪,調理因風邪引起的頭暈。它之所以被稱為「有風不動」,是因為它能到達肝臟。天麻味道辛辣溫熱,要知道它是屬於性質乾燥偏於陽性的藥材。(天麻的根像芋頭,旁邊有十幾個小根,離主根幾尺遠,環繞著主根生長。它的莖是單枝的,像箭一樣,葉子長在頂端。有風的時候它不動,沒風的時候反而搖晃,所以又名「定風草」。它單獨入肝經,能治療所有虛弱引起的風邪、頭暈等症狀。凡是體內水分不足、肝陰虛、陽氣虛弱、脾胃虛弱的人,容易產生內風。
天麻能平息內風,但不能驅散外來的風邪,這點和羌活、防風等藥材不同。天麻和補益藥一起用,可以治療虛弱引起的風邪;和發散藥一起用,可以治療外來的風邪。總之,各種風邪都可以用它來鎮定。它既不能發散,也不能滋補。但天麻的性質是辛辣、甘甜、溫熱,屬於升發的陽性藥材,單獨進入肝經的氣分,是平息風邪的主要藥物。不僅陰虛引起的風邪可以用,陽虛引起的風邪也可以用。內風可以平息,
外風也可以平息,它的功效取決於如何搭配其他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