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荀卿有言: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岐黃之道,至此亦可謂粲然矣乎!考諸《靈》、《素》、《難經》、仲景而後,如河間、東垣、丹溪以及歷朝先哲,卓然成家者指不勝屈。其間雖純駁不齊,苟能採其菁華,遺其糟粕,何莫非後事之師乎?余弱冠即究心斯道,寢食於茲者數十餘年。每於臨證之暇,取先正之書,反覆披閱,語有精粹,輒隨扎記。

歲月既深,卷帙遂多,紛紜雜沓,因重為編次,分門別類,列為十六卷,題曰《醫述》。吳春麓侍御見而善之,謂醫書汗牛充棟,學者誠難遍閱,是集厚不盈尺,而於古今諸書揭要提綱,搜輯略備,俾學者讀之可以遵道得路,誠醫林之寶筏也!余自愧譾陋,於先正群書未能盡睹,一斑之窺,知不免貽譏於大雅。特以數十年涉獵之心,不欲廢棄,尚望後之君子,補其闕略云爾。

道光六年歲在丙戌季春月上浣古歙程文囿自序

白話文:

[自序]

荀卿曾說過:如果想要觀察聖賢君王的事蹟,就應當從那些輝煌燦爛的歷史中去尋找。中醫的岐黃之道,發展到今天,也可稱得上是燦爛輝煌了!追溯至《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經素問》、《難經》及張仲景之後,如劉完素、李杲、朱震亨等歷代的醫學大家,能獨樹一幟的醫學家數不勝數。雖然這些醫學家的思想理論水平參差不齊,但如果我們能夠擷取他們的精華,摒棄那些不合理的部分,那麼這些醫學家的思想理論都無疑是後世學習的典範。我自二十歲開始研究這條道路,至今已專注於此數十餘年。每當臨牀閒暇時,我便會翻閱前人的著作,反覆研讀,遇到精闢的論點,便隨時記錄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筆記越來越多,於是我就重新整理編排,按類別分門別類,最終編成了十六卷,並將其命名為《醫述》。吳春麓侍御見到後,認為醫書汗牛充棟,學者很難全部閱讀,而這個集子厚度不過一尺,卻能夠對古今各種醫書的要點進行概括,收錄內容豐富,使學者閱讀後能夠找到學習的方向,真可謂醫學界的寶貴資源!我自愧學識淺薄,對於前人留下的大量醫書無法全部閱覽,只是管中窺豹,難免會受到大雅之士的嘲笑。但我還是想把幾十年來的學習心得分享出來,不願就此荒廢,也希望後來的學者能夠補充完善其中的不足。

道光六年,即公元1826年,季春月上浣,古歙程文囿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