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宏

《簡明醫彀》~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蓋聞吾儒民物胞與,痌瘝乃身。醫雖藝乎,依仁者所必遊,以弘聖賢之德業,徹性命之淵微。然而醫之人與醫之書,鈞重而弗可偏廢。世專託命於人,不窺其書,其失非鮮。夫古精醫者,謂身所暨有盡,書所訖無窮。故各以其所得筆諸書,政欲令天下萬世,人人得而讀焉。以偕脫凶疾之極,而綏壽康之福,豈徒為業醫者訓乎哉。

第書緒紛還,猝難領會,間有纂本,輒多掛漏。或門類未備,或置方而不疏病源,不析致病異同,或未經信驗,或方論未盡協古,皆於濟世不能無憾!先君桂岩翁嘗擬精輯一書行世。非徒欲醫者歸博於約,兼慮遊宦行商及僻居貧窶,倉卒感疾,延醫不給,顛連罔措者,俾得仿書修救,坐收良醫之功,厥志殷殷而未竟。

白話文:

古人認為,百姓和萬物就像我們的親人,他們的疾苦就像我們自身的病痛。雖然醫術只是一种技艺,但它也是仁者必然涉猎的领域,可以用来弘扬圣贤的道德和事业,探究生命奥秘的深层意义。然而,医生和医书同样重要,不能偏废一方。有些人只依赖医生,不学习医书,因此犯下不少错误。古时候精通医术的人认为,人的身体有限,而医书的知识无限。所以他们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写成书,目的是让天下人,无论哪个时代都能阅读,共同摆脱疾病的痛苦,享受健康长寿的幸福,这岂止是为了医师而作的训导呢?

然而医书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一时难以领悟,有些编撰的医书,往往遗漏不少内容。有的分类不齐全,有的只列出药方,却没有解释病因,没有分析致病原因的异同,有的没有经过验证,有的方剂理论不符合古法,这些都无法真正救济世人,实在令人遗憾!我的父亲桂岩先生曾经想要编纂一本精简的医书,出版发行。他不仅希望医生能从繁杂中得到简明扼要的知识,还考虑到那些在外经商、远游或贫穷偏远地区的百姓,他们突发疾病,找不到医生,就会手足无措。希望他们能参考这本书自救,获得良医的功效,这份心愿十分迫切,却未能实现。

不佞宏幼業制舉,長乃顓醫,迄今五十餘載,恆以所佩庭訓及所驗心得,視人疾懍懍,勿敢憑臆,勿敢徇俗,壹摹古人成法。遂興念纘緒,並酬夙願,搜網古今群書,反復演互,幾換星霜,始成斯集。卷首先弁一十六篇,乃修德砥行、尊生慎疾之要,及醫藥得失吃緊之綱。其次門類臚方,必溯致病所繇,與其同異,確有徵信,程古而不私創,博採而不隅執。

務宣先人救世之懇衷,彌彰於人心目間。即諳閱之久,而於載籍外別有證悟,可補往哲未發者,亦必公諸世,毋敢私秘。其書備而不冗,約而不漏,義類淺顯,人人可解,若射必有彀,故命曰《簡明醫彀》云。人人宜手一冊,晨夕覽繹,以為未然之防。偶或遘疾,有醫則可據以參同,無醫亦可恃以弭患。

白話文:

我這個人,年輕時就以科舉為業,後來專心從事醫術,至今已有五十餘年。我一直以來都謹記著家傳的醫訓,並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融入其中,為病人診治時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憑空臆測,也不隨波逐流,始終遵循古人的醫學典範。

因此,我萌生了繼承醫術、完成夙願的想法,廣泛收集古今醫學典籍,反覆研讀、相互印證,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本醫書。

全書首先以十六篇作為開頭,闡述了醫德修養、注重養生、謹慎預防疾病的要點,以及藥物使用和醫患關係中至關重要的原則。接著,按照門類羅列了各種方劑,並追溯其致病原因,詳盡分析其與其他方劑的異同,務必言之有據,遵循古法而不自創,廣泛汲取而不執著偏見。

我的目的在於傳承先人濟世救人的仁心,讓醫學精髓深植人心。即使我多年來不斷學習,在典籍之外也有一些新的領悟,能夠補充前賢未曾發掘的醫學知識,我也會毫不保留地公開發表,絕不私藏。

這本書內容完備而不繁冗,簡潔明了而不遺漏,用詞淺顯易懂,人人都能理解,就像射箭時必須有準確的靶心一樣,所以取名為《簡明醫彀》。我希望每個人都擁有一本,早晚閱讀,用來預防疾病。即使不幸患病,有醫生在場,也可以參考此書,沒有醫生也可以依賴它來減輕痛苦。

既免受誤於衰見,復能默契於名手。捷取守約之益,浸為淹博之階,可以自利,可以利人。寧直天涯遊旅之寶函,實亦家居衛生之靈銓也。可謾曰吾疾自有醫之人在,而書可閣弗窺耶,則古所稱為人子者不可不知,其謂之何?夫開卷有益,非醫者尚爾,而醫者益可知矣。嗟乎,弗自欺乃能孚世,惟自慎乃能益人。

幼誦孔子,已知斯人徒與,迨皈竺教,逾覺同體親切。我人苦樂癢疴,胡忍二親。即於此道,未敢自謂入微,其或不慎以欺世,實未有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踵事增華,俟後之君子。

崇禎己巳陽生日武林孫志宏序

白話文:

崇禎己巳陽生日武林孫志宏序

既免於遭受衰朽之見識誤導,又能默契於名醫之妙術。捷取守約之益處,逐漸成為博學精深之階梯,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人。寧可將此書視為天涯遊旅之珍寶,實則亦為居家衛生之靈魂樞紐也。難道可以輕蔑地說:「我的疾病自有醫生在,何必去看書呢?」那麼,古人所稱的人子,不可不知,其謂之何?夫開卷有益,非醫者尚且如此,而醫者益可知矣。唉,不欺騙自己才能取信於世,唯有自慎才能造福於人。

從小誦讀孔子,已知此人只是與我無異,迨至皈依佛法,更覺同體親切。我人苦樂癢疴,怎忍心見二親受苦?即於此道,不敢自謂精通入微,其或不慎以欺世,實未曾有過。神明之理,存乎其人,繼承前人之事,更添光彩,留待後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