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卷八 (9)
卷八 (9)
1. 婦人科
張石頑曰:舉世皆以黃芩、白朮為安胎聖藥,半夏、桂附為隕胎峻劑,敦知反有安胎妙用哉,蓋子氣之安危,系乎母氣之有偏勝與否。若母氣多火,得芩連則安,得桂附則危,母氣多痰,得芩半則安,得歸地則危,母氣多寒,得桂附則安,得芩連則危,務在調其偏勝,適其寒溫。世未有母氣逆而胎得安者,亦未有母氣安而胎反墮者。
所以《金匱》有懷孕六、七月,胎脹、腹痛、惡寒,少腹如扇,用附子湯溫其臟者,不可不知。
產前嗽喘腫脹及一切雜症,俱以雜症正法醫之,不必謂某藥動胎,某藥墮胎,疑而不用也,《內經》云:「有故無隕。」即此謂也。或以四物湯為主,以護其胎,則所用之藥,直入於病,絕無妨礙。觀潔古六合、四物湯,凡硝黃之類無所不用,可以觀古人之有識有膽也。其方備載於《醫方集解》末卷,宜熟讀之。
產婦臨盆,以忍痛熟睡為主,分娩自有定時,不妨緩緩以待,切勿聽穩婆驚悚之言,如交骨不開,是陰氣大虛,宜加味歸芎湯主之(方見《女科要旨》。)
又方以桃仁一個,劈作兩片,一片寫「可」字,一片寫「出」字,仍合之,以糊黏之,吞下多效。
又:胎,猶舟也,血,猶水也,水滿則舟行,如血行太早,則胎乾澀而難出,必以十全大補大劑服之,如血未行,以保生無憂散主之。
又:產後腹中㽲痛,諸藥不效,以手重按稍止者,虛之候,必用峻劑法,羊肉湯主之。
白話文:
張石頑說:世上的人都把黃芩、白朮當作安胎的聖藥,把半夏、桂附當作墮胎的猛藥,哪裡知道它們反而有安胎的妙用呢?其實胎兒是否安穩,取決於母親的氣血有沒有偏盛。如果母親體內火氣旺盛,用黃芩、黃連就能安胎,用桂枝、附子就會危險;如果母親體內痰濕多,用黃芩、半夏就能安胎,用當歸、地黃就會危險;如果母親體內寒氣多,用桂枝、附子就能安胎,用黃芩、黃連就會危險。關鍵在於調整氣血的偏盛,使寒熱適中。世上沒有母親氣血逆亂而胎兒能安穩的,也沒有母親氣血安穩而胎兒反而墜落的。
所以《金匱要略》中有提到,懷孕六七個月時,出現胎兒脹大、腹痛、怕冷,下腹部像扇子一樣不舒服,要用附子湯來溫暖臟腑,這是不可不知的。
產前發生的咳嗽、喘氣、腫脹以及其他各種雜症,都應該按照治療雜症的正確方法來醫治,不必擔心某種藥會動胎氣、某種藥會墮胎,因此懷疑而不用藥。《內經》說:「有病才需要用藥,沒有病就不用。」就是這個道理。或者可以以四物湯為主,來保護胎兒,這樣所用的藥,就能直接對付疾病,絕對沒有妨礙。你看李杲的六合湯、四物湯,凡是芒硝、大黃之類的藥都用,可以看得出古人是有見識、有膽量的。這些方子都詳細記載在《醫方集解》的最後一卷,應該熟讀。
產婦臨盆時,以忍住疼痛、好好睡覺為主,分娩自有一定時間,不妨慢慢等待,千萬不要聽信接生婆驚慌的話。如果出現骨盆沒有打開的情況,是陰氣大虛的表現,應該用加味歸芎湯來治療(方子在《女科要旨》中)。
還有個方子,取桃仁一個,劈開成兩半,在一片上寫「可」字,在另一片上寫「出」字,然後合起來,用麵糊黏住,吞下去,很多時候都有效。
另外:胎兒就像船,血就像水,水滿了船才能行駛。如果血行太早,胎兒會變得乾澀難產,必須服用十全大補湯這樣的大補藥來治療;如果血行不足,就用保生無憂散來治療。
還有:產後腹部出現絞痛,用各種藥都沒效,用手按壓可以稍微止痛的,這是虛弱的表現,必須用猛藥來治療,用羊肉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