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邃

《痧脹玉衡》~ 卷之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3)

1. 放痧有十

——在頭頂心百會穴。

——在印堂。

——在兩太陽穴。

——在喉中兩傍。

——在舌下兩傍。

——在雙乳。

——在兩手十指頭。

——在兩臂彎。

——在兩足十趾頭。

——在兩腿彎。

凡痧有青筋紫筋,或現於數處,或現於一處,必須用針刺之,先去其毒血,然後據痧用藥。治其脾、肝、腎及腸、胃經絡痧,萬不失一。

白話文:

[刮痧的十個位置]

— 在頭頂中心的百會穴。

— 在額頭的印堂。

— 在兩側的太陽穴。

— 在喉嚨兩側。

— 在舌頭下方兩側。

— 在兩個乳房。

— 在雙手的十個手指尖。

— 在雙臂的彎曲處。

— 在雙腳的十個腳趾頭。

— 在雙腿的彎曲處。

只要出現青色或紫色的血管,無論是出現在多個地方還是隻有一處,都必須用針刺破,先排出有毒的血液,然後再根據痧的情況使用適當的藥物。這樣治療脾臟、肝臟、腎臟以及腸胃等部位的痧,效果極佳,幾乎不會失敗。

2. 放痧須放盡

嘗見人犯痧症,延一放痧者放之,以為放痧之法,止於此矣。不知放痧之人,固有善於彼者,不善於此,亦有善於此者,不善於彼。使病家延一放痧之人,略知一二,未識其全,則血肉之痧,有放而未盡者矣。苟醫者不識痧筋,見其痧之已放,而孟浪用藥,藥不能治及於血肉之分;或痧症復發,痧毒肆攻,而輕者變重。病家不明其故,歸咎於醫,醫者之名,由茲而損,豈反不為放痧之人所誤乎。

故醫家識痧,必須令其放盡。

白話文:

我曾經看到有人得了痧症,找了一個專門放痧的人來處理,以為放痧的方法僅僅只有這樣。然而,事實上,放痧的人雖然在某一方面可能很擅長,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就不那麼熟練,反之亦然。如果病人只請了一個放痧的人,而這個人只知道一部分的方法,不知道全部,那麼藏在肌肉和血液中的痧,可能就沒有完全被釋放出來。

如果醫生不瞭解痧的特性,只是看到痧已經被放出,就草率地開藥,那麼藥物可能無法真正達到血液和肌肉的部分;或者痧症再次發生,痧毒肆虐攻擊,原本輕微的病情可能會變得更嚴重。病人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就會歸咎於醫生,醫生的名聲因此受損,這豈不是因為放痧的人沒有把痧放乾淨所導致的錯誤嗎?

所以,醫生在診治痧症時,一定要確保所有的痧都被完全釋放出來。

3. 痧有放刮不盡辨

痧毒所發,得善放者放之,未有不可盡,而亦有不盡者,何也?蓋痧者,熱毒也。或誤飲熱湯,則青筋、紫筋,反隱而不現。即略現青筋、紫筋而放之,其毒血亦不流;並刮痧亦不出,熱湯為之害也。此當急飲冷水以解之,然後可再放而血流;再刮而痧出。或又有痧毒方發,而為食物積滯所阻,食積與痧毒凝結於中,即放之不盡,刮之不出者,食物積滯為之害也。此當先消食積,而再放刮。

或又有痧毒瘀滯,熱極血凝,而瘀血不流,阻於胸腹,故放之、刮之,有不盡者,此當先散瘀血而後放刮。或又痧毒方發,而兼遇惱怒氣逆,怒氣傷肝,則愈作脹,故痧氣益盛,而放刮俱難盡,此又當先用破氣之藥以順之,而再放刮。如此則痧毒皆可漸消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關於「痧」這種病症的處理方式,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為何刮痧和放血可能無法完全清除痧毒的原因。

痧是由熱毒引起的,如果適當使用放血療法,通常都能有效清除痧毒。然而,有時即便進行了放血,痧毒還是無法被完全排出,這是為什麼呢?痧實際上就是一種熱毒。若不慎飲用了熱湯,可能會導致原本顯現的青筋或紫筋隱藏起來,不再那麼明顯。即使能看見青筋或紫筋,進行放血時,有毒的血液也可能不會流出;刮痧時,痧斑也不會出現,這都是因為熱湯的影響。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飲用冷水來緩解,然後再進行放血和刮痧,血液就能正常流出,痧斑也會出現。

另外,痧毒剛開始發作時,若同時有食物積滯的情況,食物積滯和痧毒在體內凝結在一起,也會使得放血無法完全清除痧毒,刮痧也刮不出痧斑,這也是食物積滯帶來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應先解決食物積滯的問題,再進行放血和刮痧。

還有一種情況是痧毒在體內瘀滯,熱度過高導致血液凝固,使得瘀血無法正常流動,阻塞在胸腹部位,因此進行放血和刮痧時,痧毒仍無法被完全清除,這時應先解決瘀血問題,再進行放血和刮痧。

再者,若痧毒剛開始發作時,又遇到生氣或情緒不穩,怒氣會傷害肝臟,導致腹部更加脹痛,痧氣更加嚴重,使得放血和刮痧都難以達到完全清除痧毒的效果。這種情況下,應先服用理氣藥物,使情緒平復,再進行放血和刮痧。

只要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痧毒通常都能逐漸消除。

4. 用藥不效

凡病用藥得宜未有不效,而痧症竟有得宜不效者,何也?夫痧者,熱毒也。熱毒用藥宜涼不宜溫,宜消不宜補,湯劑入口,必須帶冷,冷則直入腸胃,而肌膚血肉之間,雖有良劑,安能得至乎?此治痧者,莫先於刮之放之也。如刮之放之,而肌膚血肉之毒已除,然後將腸、胃、脾、肝、腎、三陰之毒,用藥以驅之,藥固未有不效者也。然亦有刮之放之而藥有不效者,是非藥不效也。

蓋其時雖放,而放之或有未盡;雖刮,而刮之或有未到,則是肌膚血肉之毒猶在,故即用藥,而藥有不效耳。若刮已到,放已盡,而痧症猶在,則是痧毒惟在腸、胃、脾、肝、腎、三陰經絡,非藥將何以治之乎。

白話文:

[藥物無效的情況]

通常疾病如果使用合適的藥物治療,應該都會見效,但是遇到痧症,卻會出現即使用對了藥還是沒有效果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痧症,其實就是熱毒。對於熱毒,用藥應該選擇涼性而非溫性,應該選擇消散而非滋補,藥湯入口,最好有點冷,冷的話可以直接作用到腸胃,然而在皮膚和肌肉組織間,就算有好的藥物,又如何能達到那裡呢?因此,治療痧症,首要的是刮痧和放血。如果刮痧和放血後,皮膚和肌肉組織的毒素已經清除,然後再將腸、胃、脾、肝、腎、以及三陰經絡的毒素,用藥物來驅除,這樣藥物當然會見效。然而,還是有些情況下,刮痧和放血後,藥物仍然無效,這並不是藥物本身無效。

因為即使進行了放血,但可能毒素仍未完全排出;即使刮痧了,但可能仍有毒素未能刮出,這樣皮膚和肌肉組織中的毒素還存在,所以即使用了藥,效果也會不彰。如果刮痧和放血都已徹底完成,痧症仍存在,那麼痧毒只可能在腸、胃、脾、肝、腎、以及三陰經絡中,如果不靠藥物,又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呢?

希望這能幫上忙!

5. 用藥必效

痧症危極,昏迷不醒,即扶之不起,呼之不應,雖欲刮放而不可刮放,乃更有用藥以救之,而能必其效者,何也?蓋痧症用藥,必須帶冷,冷雖未能即周於肌膚血肉之間,而昏迷不醒,乃痧之熱毒衝於心膈,故心不能自主而昏迷。若藥帶冷入口,即從心膈間順流而下,則熱毒之氣在心膈間者,隨藥而消,故昏者復明,迷者復醒。即有不醒者,乃食積、血、痰所阻,若能攻而下之,未有不醒者矣。

此余治痧,所以又用藥而必得其效也。

白話文:

在處理危急的痧症時,病人如果已經陷入深度昏迷,身體軟弱無法坐起,對外界的呼喚也毫無反應,這種情況下即使想進行刮痧治療也無法進行。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有方法可以透過藥物來挽救生命,並且確保療效。這是為什麼呢?

痧症使用藥物治療,必須要讓藥物保持冷涼。雖然冷涼的藥物可能無法立即深入肌膚和血液中,但痧症導致的昏迷是因為熱毒影響到了心臟和膈肌,使得心臟功能失調,進而陷入昏迷狀態。當冷涼的藥物進入口中,會順著心臟和膈肌之間的通道往下流動,這樣一來,存在心臟和膈肌間的熱毒就會隨著藥物的作用而消除,因此昏迷的人可以恢復意識,迷失的人也能清醒過來。

即便有些病人還沒有醒來,可能是因為食物殘渣、血液凝結或是痰液阻塞所致。只要能清除這些障礙,病人就一定能醒來。

這就是我在處理痧症時,選擇使用藥物治療,並能確保療效的原因。

6. 用藥大法

痧氣壅遏,未有不阻塞於中,故作痛、作脹,用荊芥、防風之類,從表而散;用青皮、陳皮之類,從中而消;用枳實、大黃之類,從大便而下;用木通、澤瀉之類,從小便而行;用山楂、卜子之類,所以治其食之阻;用金銀花、紅花之類,所以治其血之壅;用檳榔、蓬朮之類,所以治其積之滯也。

白話文:

[用藥原則]

如果因為痧氣導致身體堵塞,必定會感到疼痛或脹滿。我們可以使用像荊芥和防風這樣的藥材,幫助從皮膚表面散去病氣;使用青皮和陳皮這類的藥物,從中焦消化系統來消除堵塞;使用枳實和大黃這類的藥物,讓廢物通過大便排出;使用木通和澤瀉這類的藥物,讓多餘的水分通過小便排出;使用山楂和卜子這類的藥物,來處理食物引起的堵塞;使用金銀花和紅花這類的藥物,來處理血液循環的堵塞;使用檳榔和蓬朮這類的藥物,來處理體內積累的堵塞。

以上是根據不同部位和性質的堵塞,選擇相應藥物的原則。

7. 痧有實而無虛辨

痧者,天地間之厲氣也。入於氣分,則毒中於氣而作腫作脹。入於血分,則毒中於血而為蓄、為瘀。凡遇食積、痰火、氣血即因之阻滯,結聚而不散,此痧之所以可畏也。故人之壯實者,有痧脹之症,飲熱酒、熱湯而變者固然;即人之虛弱者,有痧脹之症,飲熱酒、熱湯而變者,亦無不然。

至如人有雜病,兼犯痧症,是為雜病變端,而亦畏夫熱酒、熱湯,人不知覺、遂遭其禍,則是痧之發,又何論人之虛實乎。夫惟人之實者犯之,固即以有餘治之,而虛者犯之,亦當以有餘治之。蓋其有餘者,非有餘於本原,乃有餘於痧毒也。論者以為人之實者,固可以有餘治之,而人之虛者,以有餘治之,則益虛其虛矣,而不知非然也。

夫人有痧毒,如家之遇賊寇也,人有虛實,如家之有厚薄也,假若賊寇操戈已入於室內矣,而乃以家之資財之薄也,其賊寇可不驅而出之乎!吾見家有賊寇,必先驅之為是。人有痧毒,亦無不先驅之為是也。故痧發不論虛實,驅毒在所當先,溫補必於收後,此痧之所以有實而無虛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痧」的理解和處理方式。痧被視為天地之間的劇烈邪氣,一旦侵入人體的氣或血部分,就會導致腫脹、瘀血等問題。當人體遇到食物堆積、痰火、氣血不順時,痧會使這些情況更加惡化,形成結塊,這是痧讓人感到害怕的原因。

因此,無論是身體健壯還是虛弱的人,只要有痧脹的症狀,喝熱酒或熱湯都會使病情轉變。甚至有些人原本就有其他疾病,同時又得了痧,這種情況下也會怕熱酒、熱湯,但往往人們並不會注意到,結果就導致了更嚴重的後果。但無論如何,痧的爆發,並不在乎人的身體強弱。

對於痧的處理,無論是身體健壯還是虛弱的人,都應該以去除過剩的痧毒為主。這裡的過剩,並不是指身體本身的過剩,而是指痧毒的過剩。有人認為,身體健壯的人當然可以這樣處理,但身體虛弱的人再這樣做,只會讓身體更加虛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把痧毒比喻為家中遭遇盜賊,那麼身體的強弱就像家財的多寡。即使家財不多,難道就不該驅逐入室的盜賊嗎?同樣的,人體內有痧毒,首要之務也是驅除它。所以,對於痧的處理,無論身體虛弱與否,首先應做的就是排除痧毒,溫補則是在痧毒排除後才進行的事。這就是為什麼痧的處理,只看實不看虛的道理。

8. 怪病之謂痧

方書所載,怪病之謂痰,此古人之格言也。是以中風、痰厥、昏迷不醒及流痰、腫痛,具責之痰。然有治痰而痰得其治者,十中一二,有治痰而痰不為所治者,十有八九。是非痰之不可治也,蓋因其症之凶危,醫者膠於方書之語,咸謂其痰之使然。而中風、痰厥、昏迷之類,遂有不可名言者矣。

若余於中風,痰厥、昏迷之類,嘗有治痰而得其效矣。詎敢曰一一非痰,然其間因痧而有是症者,雖云今之時氣使然,何乃十有八九餘切其脈而不洪滑,即有可疑。或症有口渴身熱,脈變而為沉遲;或症有不渴身涼,脈變而緊數;此皆脈症不合。須識其痧,一取青紫筋色而辨之,自有確見。

若醫者惟執為痰以治之,便成大害。然則古人所謂怪病之謂痰,痰誠有其病之怪,而余則有見夫怪病之謂痧、而痧之為怪,更有甚於痰也。則是痧之為害,莫有大於此者,豈可付之不論不議耶。

白話文:

書籍上記載,所謂的奇怪病症常被歸咎於痰,這是古人的常說。因此,像是中風、痰厥、昏迷不醒以及流動的痰、腫痛等病症,都被歸咎於痰。然而,有時候治療痰卻能有效控制痰的情況,只佔所有案例的一二成,但治療痰卻無法有效控制痰的情況,卻佔了八九成。這並不是痰不能被治療,而是因為這些病症本身十分嚴重,醫生們過份依賴書本上的描述,都認為這些病症是由痰引起的。因此,對於中風、痰厥、昏迷這類病症,就產生了無法言喻的困難。

我在治療中風、痰厥、昏迷這類病症時,曾用治療痰的方法獲得成效。我不敢斷定所有的病症都不是由痰引起的,但有些病症是由刮痧引發的,雖然說是現在的氣候所致,但有八九成的患者,我診脈時並未發現他們的脈象呈現洪滑,這就讓人起疑。有的病人會口渴、身體發熱,但脈象卻轉為沉遲;有的病人不口渴、身體冰涼,但脈象卻變得緊數;這些都是脈象與病症不符合的現象。必須認識到這是刮痧的影響,一看皮膚下青紫色的血管就能辨別,這樣就能有確定的診斷。

如果醫生只是堅持痰是病因來治療,就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那麼,古人所謂的奇怪病症就是痰,痰確實會引起一些奇怪的病症,但我認為奇怪病症是由刮痧引起的,刮痧造成的奇怪病症比痰更嚴重。因此,刮痧造成的危害,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怎麼可以對此置之不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