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卷之上 (2)
卷之上 (2)
1. 治痧宜看涼熱
痧犯太陽,則頭痛發熱;犯少陽,則耳旁腫脹,寒熱往來;犯陽明,則面目如火,但熱而不寒;犯太陰則腹痛;犯厥陰則少腹痛或胸脅痛;犯少陰則腰痛而皆身涼。犯乎肺則咳嗽痰喘微熱,甚則鼻衄;犯乎心則心痛或心脹,其頭額冷汗如珠,而身或熱或涼;犯乎膀胱則小便溺血,甚則身熱;犯乎大腸則痢下膿血,重則嘔吐身熱;犯乎肝則沉重不能轉側,晡熱、內熱,甚則吐血;犯乎三焦則熱毒內攻,上則口渴,下則便結。治痧當辨身涼身熱。
蓋身涼者、內熱者,宜攻其里,表熱者,宜透其肌。
白話文:
[治療痧症應辨別患者體質是偏涼還是偏熱]
痧症影響到太陽經絡時,會出現頭痛和發燒的症狀;若影響到少陽經絡,就會造成耳朵周圍腫脹,並有寒熱交替的現象;若影響到陽明經絡,臉部和眼睛會紅得像火燒一樣,只發熱不畏寒;若影響到太陰經絡,會感到腹部疼痛;若影響到厥陰經絡,會感到小腹痛或是胸部與肋骨間的疼痛;若影響到少陰經絡,會感到腰痛且全身冰涼。
若痧症影響到肺臟,會引起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及輕微發燒,嚴重時可能會鼻血不止;若影響到心臟,會感到心痛或心悸,額頭會冷汗直冒,身體可能發熱也可能冰涼;若影響到膀胱,會在小便時尿血,嚴重時會全身發熱;若影響到大腸,會拉肚子並帶有膿血,嚴重時會有嘔吐和發燒的症狀;若影響到肝臟,會感到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傍晚時會發熱,體內也會感到熱,嚴重時會咳血;若影響到三焦,體內會有熱毒攻心,上面會口渴,下面則會便祕。
治療痧症時,應該先判斷患者是身體偏涼還是偏熱。
因為若是身體偏涼或內熱的人,應該要從裡頭調理;若是表面發熱的人,應該要讓皮膚得到舒緩。
2. 唇舌辨
痧者,急症也。若昏迷不醒,口不能言,其心胸煩悶,一種難過之苦,將何以辨之?治宜先觀其唇舌。色黑者凶;色黃者重;色淡紅者,較之略輕。蓋黃色而知內熱,黑色而知熱極,淡紅色雖熱,用藥不可太冷。又要看有苔無苔,其症始有治法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突發疾病的緊急狀況。如果有人突然失去意識、無法說話,心裡感到煩悶,有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我們該如何判斷病情呢?首先,應觀察病人的嘴脣和舌頭。
如果脣舌顏色是黑色的,表示病情非常危險;如果是黃色,表示病情嚴重;如果是淡紅色,則相對來說病情較輕。因為黃色顯示體內有高熱,黑色表示高熱到了極點,而淡紅色雖然也代表有熱象,但治療時不可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此外,還需檢查舌頭上有無舌苔,這樣才能確定適當的治療方法。
3. 大小便宜通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而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而分利之。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在處理緊急且嚴重的痧症時,如果病人大便不順,應立即使用刮痧並輔以攻下法進行治療;若病人小便無法順利排出,則應採用刮痧法,並促進水分代謝,幫助排尿。
4. 咽喉治法
痧症危急,若犯咽喉,則痰喘如鋸,先放其痧,急用薄荷、鼠黏子、童便、山豆根之類以清之,或兼用冰硼散以吹之,然後,餘症俱從緩治。
白話文:
[咽喉治療方法]
若是遇到病情危急的痧症,且影響到咽喉部位,會出現像鋸子般劇烈的喘息與咳嗽。首先應立即進行刮痧緩解病情,隨後緊急使用薄荷、鼠黏子(牛蒡子)、童便(小兒尿,古時認為有藥效)、山豆根等具有清熱解毒效果的草藥來治療。同時,可輔以冰硼散吹入咽喉,以減輕喉部不適。待這些緊急處理完成後,再慢慢治療其他的病症。
5. 治痧當絕其根
痧之為害,治之雖愈,若一有未除,即復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放;而在內者少有未消,一吃米飯或熱湯、熱酒,痧毒即復,由內而攻表,遂遍周身。如在內者已治,在中者已放,而在表者未刮,即復由外而攻內。若表裡具盡治矣,而在中者未放,亦復傳遍表裡。如此可畏之極,真生死所關,非雜病所得而比也,故治痧當絕其根。
白話文:
關於刮痧療法的危害,雖然治療後看似痊癒,但如果仍有一絲殘留未清除,它就會再次發作,蔓延全身。比如說,如果在皮膚表面的毒素已經被刮除,身體內部的毒素已經被排出,但要是還有一點點殘留在體內未能消除,一旦吃了米飯或者熱湯、熱酒,痧毒就會再次活躍,從體內向體表發動攻擊,然後遍佈全身。反之,如果體內的毒素已經處理,內部的毒素已經排出,但在皮膚表面的毒素未刮除,則會從外部向內部發動攻擊。再者,即使表層和體內的毒素都已經被清理,但若是中間層的毒素未被排除,也會再次傳遍整個身體。這種情況實在令人害怕,關乎生死,遠比一般的疾病來得嚴重,所以對待刮痧治療,必須徹底根除所有毒素。
6. 痧原論
痧症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從穢氣痧發者多;先心腹絞痛而吐瀉者,從暑氣痧發者多;心胸昏悶,痰涎膠結,從傷暑伏熱痧發者多;遍身腫脹,疼痛難忍,四肢不舉,舌強不言,從寒氣、冰伏過時,郁為火毒而發痧者多。
白話文:
如果痧症的患者先是出現嘔吐和腹瀉,隨後心腹部產生劇烈的疼痛,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受到污濁之氣所引發的痧症。反之,若是先有心腹部的劇烈疼痛然後才開始嘔吐和腹瀉,則大多是因為暑熱之氣所導致的痧症。若患者感到心胸昏沉悶熱,口中有粘稠的痰液,這多是由於暑熱與內伏的熱氣所引發的痧症。全身浮腫且疼痛不堪,四肢無力無法舉動,舌頭僵硬無法說話,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寒氣過盛,冷凍的時間過長,積鬱成火毒,最終引發痧症。
7. 治痧當分經絡
腰背巔頂連風府脹痛難忍,足太陽膀胱經之痧也。兩目紅赤如桃,唇乾鼻燥,腹中絞痛,足陽明胃經之痧也。脅肋腫脹,痛連兩耳,足少陽膽經之痧也。腹脹板痛,不能屈伸,四肢無力、瀉泄不已,足太陰脾經之痧也。心胸吊痛,身重難移,作腫、作脹,足厥陰肝經之痧也。
痛連腰腎,小腹脹硬,足少陰腎經之痧也。咳嗽、聲啞、氣逆發嗆,手太陰肺經之痧也。半身疼痛,麻木不仁,左足不能屈伸者,手太陽小腸經之痧也。半身脹痛,俯仰俱廢,右足不能屈伸者,手陽明大腸經之痧也。病重沉沉,昏迷不醒,或狂言亂語,不省人事,手少陰心經之痧也。
或醒、或寐、或獨語一二句,手厥陰心包絡之痧也。胸腹熱脹,揭去衣被,乾燥無極,手少陽三焦之痧也。
白話文:
[治痧應辨別經絡]
如果腰背和頭頂連同風府部位有劇烈脹痛,這是由於足太陽膀胱經引起的痧症。若兩眼紅赤像桃子一樣,嘴脣乾燥,鼻子也感到燥熱,且腹部劇烈絞痛,這是由足陽明胃經引起的痧症。要是脅肋部位腫脹,痛感連到兩耳,這是足少陽膽經引發的痧症。腹部脹滿且僵硬疼痛,無法彎曲伸展,四肢乏力,並且持續腹瀉,這是足太陰脾經導致的痧症。若心胸部位劇痛,全身沉重難以移動,身體出現浮腫和脹痛,這是足厥陰肝經引發的痧症。
若是腰部和腎部疼痛,小腹脹硬,這是足少陰腎經引起的痧症。若出現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甚至發出嗆咳,這是手太陰肺經導致的痧症。半邊身體疼痛,麻木失去知覺,左腳無法彎曲伸展,這是手太陽小腸經引發的痧症。半邊身體脹痛,無法俯仰,右腳無法彎曲伸展,這是手陽明大腸經導致的痧症。病情嚴重,精神昏沈,甚至昏迷不醒,或出現胡言亂語,神智不清,這是手少陰心經引發的痧症。
若患者時而清醒,時而睡著,偶爾自言自語一兩句,這是手厥陰心包絡導致的痧症。胸部和腹部熱脹,即使掀開衣服和被褥,仍感覺乾燥無比,這是手少陽三焦經引起的痧症。
8. 痧與雜症輕重不同
痧與雜症往往相兼而發,俱當首重治痧,兼醫雜症,蓋痧症急而雜症緩也。惟胎前產後有痧當並重處治,蓋胎前宜補,痧症宜消;產後宜溫,痧症宜涼也,故用藥治痧,必須斟酌。
白話文:
【痧與其他病症的處理先後】
痧症和各種複雜病症常常同時發生,應首先重視治療痧症,同時輔以治療其他病症,因為痧症的發展較為迅速緊急,而其他病症則較為緩慢。但在懷孕及產後出現痧症的情況下,就必須同等重視處理兩種狀況,因為懷孕期應注重補身,但痧症卻需清熱解毒;產後應注重溫補,但痧症又需降火涼血,所以使用藥物來治療痧症時,必須要謹慎考量。
【完】
9. 治痧三法
肌膚痧,用油鹽刮之,則痧毒不內攻。血肉痧,看青紫筋刺之,則痧毒有所泄。腸、胃、脾、肝、腎,三陰經絡痧,治之須辨經絡臟腑,在氣在血,則痧之攻內者,可消、可散、可驅,而絕其病根也。
白話文:
[治療痧症的三種方法]
-
對於皮膚表面的痧症,可以使用油和鹽來刮痧,這樣能防止痧毒往身體內部擴散。
-
對於深入肌肉或血液中的痧症,應找到皮下青紫色的血管進行針刺放血,這樣能使痧毒有途徑排出。
-
若痧症影響到腸胃、脾、肝、腎等內臟,或是影響到三陰經絡,治療時必須要分辨清楚是哪個臟腑或經絡受影響,以及痧毒是在氣分還是血分。這樣才能針對痧毒在體內的情況,選擇消除、散去或驅除的方法,從根本上斷絕病源。
10. 痧前禁忌
痧忌熱湯、熱酒、粥湯、米食諸物。蓋飲熱湯、熱酒、粥湯則輕者必重,重者立斃。吃米食諸物,恐結成痧塊,日久變出奇疾,甚難救療。如有幸而食消,不殞命者,不可以此為例也。
白話文:
【刮痧前的禁忌】
刮痧時應避免喝熱湯、熱酒,或是食用粥湯、米飯等食物。因為若在刮痧期間飲用了熱湯或熱酒、粥湯,原本病情較輕的可能會因此加重,嚴重的話甚至會立即危及生命。食用米飯等固體食物也可能在體內形成痧塊,長時間下來可能衍變成罕見且難以治療的疾病。即使有少數人吃了這些食物後,痧仍能順利排出,並未因此喪命,但這種情況不能作為一般參考依據。
11. 痧後禁忌
痧症略鬆,胸中覺餓,設或驟進飲食,即復痧脹,立可變重,是必忍耐一二日為則,乃可萬全。
白話文:
在刮痧後的一些禁忌裡提到,當痧症稍微緩解,你可能會覺得胸口有點飢餓感,但這時候如果突然大量進食,痧症的不適感可能會再次加重,甚至病情會立刻變得更嚴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要有耐心,至少忍耐一到兩天不要大吃大喝,這樣才能確保病情完全康復。
12. 痧脹凶症
痧有心胸高起如饅䰽者,不治。背心一點痛者,死。角弓反張者,死。腰腎一點痛者,死。心胸左右有一點痛者,不治。脅肋痛者,不治。四肢腫痛者,難治。鼻如煙煤者,死。舌卷囊縮者,死。環口黧黑者,死。頭汗如珠,喘而不休者,死。昏迷不醒,放痧不出,服藥不應者,死。痧塊大痛,服藥不應者,死。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痧症的嚴重病症徵兆。內容如下:
如果心臟和胸部部位出現高高隆起,形狀像饅頭一樣的情況,這是無法治療的。
若是背部中心一點疼痛,預示著死亡。
若出現角弓反張(身體僵硬,背部向後彎曲)的情況,也是致命的。
要是腰部或腎臟位置一點疼痛,同樣預示死亡。
如果心臟和胸部的左邊或右邊出現一點疼痛,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若肋骨兩側疼痛,這種情況也無法治療。
四肢出現腫脹和疼痛,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若鼻子的顏色像煙煤般黑色,這表示患者會死亡。
若舌頭蜷縮,睪丸縮小,這種情況預示死亡。
如果嘴巴周圍呈現深黑色,這同樣預示死亡。
若頭部汗水像珍珠般滴落,且呼吸急促不止,這種情況表示會死亡。
若患者處於昏迷狀態,無法醒來,刮痧沒有反應,服用藥物也無效,這種情況預示死亡。
若痧塊大且劇烈疼痛,服用藥物也無效,這種情況預示死亡。
13. 痧為百病變症
諸凡百病,勢極傷人。然亦有未即臨危,尚可綿延時日,而忽然變病,遂致傾危不治者,何也?蓋百病之中,有或因病,而感夏月暑熱時行之氣,有或床第不潔,穢惡沖人,而兼之平時伏毒深藏,一時痧症均可乘隙竊發。所貴醫者識竅,先治其痧,後理其病。所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者,此類是也。
白話文:
各種疾病在情況極度惡化時,確實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然而,有些疾病在尚未達到危急關頭時,仍可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但卻突然病情轉變,導致病情急轉直下,難以救治,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在眾多疾病中,有的可能因為病況加上夏季暑熱和流行病氣候影響,有的可能是因為生活環境不衛生,惡臭之氣侵襲人體,再加上平時體內潛藏的毒素,一旦刮痧症狀出現,這些問題就可能趁機同時爆發。
這時候,醫生如果能精準判斷,先針對刮痧症狀進行治療,再處理原本的疾病,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這就是所謂的「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遇到這種情況,就是該先治標,後治本的典例。
14. 醫家當識痧筋
痧症輕者,脈固如常,重者,脈必變異。若醫家但識其脈,不識痧筋,勢必據脈用藥,而脈已多變,則實病變虛,虛病變實,誠不可恃。曷若取脈症不合者,認痧筋有無,有則據痧用藥,無則據脈用藥,乃無差誤。故余謂醫家當識痧筋。
白話文:
對於患有痧症的患者,病情輕微時,其脈搏仍與平時無異;但若是病情嚴重,脈象必定會出現異常變化。如果醫生只懂得辨識脈象,卻不懂得辨別痧筋(一種病證特徵),很可能會根據脈象來開藥,然而脈象在疾病下易產生多種變化,這樣就可能將實際的疾病診斷為虛弱,或把虛弱的狀況誤判為實病,這種情況確實不可輕視。
不如在遇到脈象和病症不符合的情況時,去檢查患者是否有痧筋的存在,如果有的話,就應針對痧症來開藥;若沒有,則根據脈象開藥,這樣纔不會出錯。因此我認為,醫生應該要學習辨別痧筋。
這段古文主要是在強調醫生在診斷時,除了依賴脈象之外,也應學習辨識痧筋,以避免因脈象的多變性而導致診斷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