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邃

《痧脹玉衡》~ 後卷 (11)

回本書目錄

後卷 (11)

1. 癇症兼痧

癇,痼疾也。患此者,雖不即斃,然往往勿獲長壽。治惟疏風消痰清熱,或溫下之而已。不知亦有痧焉者,宜辨之。

治驗:

一朱建溪婢,犯羊癇瘋三年矣。余診之,六脈緊伏不勻。閱痧筋放之,付以沉香滾痰丸微溫湯飲之,遂愈,永不再發。

一盛昭先次子,患豬癇六年,脈伏緊而數,閱痧筋放之,脈遂平。付沉香滾痰丸微溫湯飲之,亦不再發。

2. 麻木酸癢痧

麻木酸癢,古人論治宜遵,余不更述。但痧症變幻,時亦有之。

治驗:

一翁尚景,遍身麻木,腿膝酸癢異常,脈微而細,放腿足痧四十餘針,指頭痧六針,未愈。付圓紅散,微溫湯服之,用當歸金銀花連翹秦艽穿山甲末、殭蠶、角刺、紅花二劑,如前服而痊。

3. 頭虛足腫痧

世俗相傳,有云:男怕頭虛,女怕腳腫。謂醫治之難療也。獨是頭虛之症,世豈無有消風熱而得愈者乎。不知腫因風熱,乃可治效。若不因風熱而因痧者,奚可更用發散升提之味耶?惟是頭面虛腫,實因痧毒上攻三陽。先宜放刮,後用清涼引下之劑治之,應無不愈,無令更變出凶險別病也。

至若腳腫之疾,婦人犯此不數年而小腿腫,加之大腿亦腫,漸漸入腹,睡即腿足不腫,內發脹悶。若當起坐行動,胸腹乃松,足腿復腫。如此日復一日,更不數年,勢必小便不利,大便亦阻,即成真臌。愚按此因濕毒之氣,蒸淫於足,傷其血分,變為慢痧。不由鼻吸而入,故吃熱湯熱物俱無驟害,脈亦有現有不現,及閱痧筋,或在腿,或在足面;或在足兩旁。必多刺數次,出毒血為要。

如不愈,當內服藥餌乎。其氣血為主,大忌升發,燥熱之品,恐毒氣上騰也。若此之痧,有患五六年而斃,有患十餘年而斃,有患二十餘年而斃。世鮮識者,受苦甚多,不可不憫,余故特為之著焉。

治驗:

一殳茂甫,驟患頭面紅腫,心胸煩悶,口渴唇焦,六脈俱伏。放巔頂痧及手指、腿彎痧二十餘針,不愈。用清涼至寶飲細辛石膏知母、茜草稍冷飲之,三服而痊。

一方士彥,患頭面漸腫,眉發盡落,已二年矣。脈洪數而緊盛,放指臂痧及兩太陽痧二十餘針,腿彎痧四針。服清涼至寶飲薄荷、細辛加穿山甲、天蟲、烏藥續斷桑寄生紅花、歸身微溫飲之,十服而痊。

一秦馥生內室,素患腳腫及腿,漸升於腹,夜苦心中飽悶,飲食不寧,日間行動足腿復腫,十餘年矣。診脈細數,令其家人,為之數放足面及兩旁痧。用川楝子金銀花木通澤瀉檳榔澤蘭青皮枳殼、烏藥、連翹溫飲,八服遂愈。

一張書瞻,病後足腫無力,少進飲食,兩尺脈伏。閱足面痧及足旁痧、腿彎痧放之。用川楝子、檳榔、金銀花、連翹、白茯苓、澤瀉、歸身、續斷、紅花、白蒺藜、烏藥而痊。

4. 黃疸痧

黃疸之症,亦痼疾也。不用鮮草頭方之迅利,則不效。然亦有效有不效者,詎黃疸有必不可治者耶。蓋黃疸因內有實熱而發,若痧毒所變,亦有然者,務宜先施刮放,後取黃疸方,選擇而用,自可得痊。

治驗:

一夏月溪,目睛、爪甲、小便皆黃,四肢上下遍體黃腫,服他醫諸方不愈。余診之,脈微數而緊,若據脈宜補,據症宜清,不可中治。乃閱痧筋,放之漸鬆。用麥門冬四兩、豬板油四兩,煎服而痊。

一婦人黃疸,放痧後,用草頭方,搗汁,酒沖服二次而痊。

5. 小兒夜啼痧

小兒暮夜,啼哭不止。父母愛之,嘗百計撫摩,憂疑無極,曾不得立時安靜為憾,不知胸腹疼痛,故爾啼哭。若曰小兒無痧,吾不信也。

治驗:

一朱廣函女二歲,時至夜半,忽然啼哭叫跳不住,意其胸腹作痛,將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不藥而愈。

一汪洪甫子二歲,夜深啼哭,迨至清晨不歇。延餘四子端英往視,其左腿彎有痧筋,放一針,流紫黑毒血。用防風勝金湯,多加麥芽,稍冷飲之,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