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後卷 (9)
後卷 (9)
1. 翻胃噎膈痧
病有翻胃兼痧,有痧變翻胃;有噎膈兼痧,有痧變噎膈,其痧似慢,日漸凶暴,宜細辨之。
治驗:
一包世球年六旬余,患翻胃症,食即心痛嘔吐不止。余按其脈,六部洪緊有力。乃閱痧筋,放手臂腿上痧二十餘針。付以烏藥順氣湯及降香桃花散,俱微溫服,四日而痊。
一蔡愛山,胸中飽悶,欲食不食,食即胃脘不寧,苦楚萬狀。余診之,後三部脈微澀。放腿彎痧二十餘針,略鬆。日服蘇木散,微溫酒下二錢,六日而愈。
白話文:
[病症名稱: 反胃與噎膈痧]
疾病中有一種是反胃症同時伴有痧症,也有痧症轉變為反胃的情況;有噎膈症同時伴有痧症,也有痧症轉變為噎膈的情況。這種痧症看似發展緩慢,但病情會逐日加重,變得兇猛,應詳細分辨。
治療經驗:
一位名叫包世球的患者,年齡超過六十歲,患有反胃症,只要一吃東西就心痛並不停嘔吐。我為他把脈,發現他的脈象在六個部位都呈現洪緊且有力。於是檢查痧筋,並在手臂和腿上放了二十多針進行刮痧治療。給他開了烏藥順氣湯和降香桃花散,讓他溫服,四天後病情就痊癒了。
另一位患者蔡愛山,胸部感覺飽脹悶痛,想吃又不敢吃,吃了食物後胃脘就不安,痛苦不堪。我為他診斷,發現他後三部的脈象稍微帶有滯澀。於是在他的腿彎處放了二十多針刮痧,病情稍微緩解。每天讓他服用蘇木散,用微溫的酒送服兩錢,六天後病情痊癒。
2. 筋骨疼痛痧
筋骨疼痛,多延蔓終身。治此者,或風或濕,或氣阻血凝,或流痰流火,如此而已。然有效有不效,或為痧暗相纏,令人莫識,此痧甚慢,不可不知也。
治驗:
一董季連,筋骨疼痛,臥床二年,諸藥不應。余診之,右脈微弦,左脈沉細,閱痧筋放之,血流紫黑。用圓紅散,微溫湯飲之,付蒲黃飲加五靈脂、角刺溫服六劑而痊。
一郝文仔,筋骨疼痛,步履艱難,吐痰氣急,左脈微芤,右脈弦緊。放腿彎痧紫黑血三針。用必勝湯加角刺,微溫飲之,漸愈。
白話文:
[筋骨疼痛刮痧治療]
筋骨疼痛常常會持續很久,甚至終生。對於這種情況,可能是風邪入侵,或是濕氣過重,或者是氣血運行受阻,導致血液凝滯,又或者是由於痰濕火熱在體內流動所導致。不過,即使瞭解這些原因,治療效果仍可能時好時壞。有時候,是因為痧和暗痧相互纏繞,讓人很難辨認,這類痧的發作往往比較緩慢,我們必須要對此有所認識。
治療案例:
一個名叫董季連的人,他的筋骨疼痛到無法下牀,已經臥牀兩年之久,各種藥物都沒有什麼效果。我為他診斷,發現他右手脈象略顯弦狀,左手脈象則是沉而細。我為他進行刮痧,放出的血色呈紫黑色。我開了圓紅散讓他服用,並建議他用溫水送服,再搭配蒲黃飲加上五靈脂和角刺溫服,共計六劑後,他的病情得到了康復。
另一個名叫郝文仔的人,他的筋骨疼痛到行走困難,且常有氣喘及咳嗽多痰的症狀,左手脈象略顯芤弱,右手脈象則是弦而緊。我為他腿部彎曲處刮痧,放出的血色同樣是紫黑色。我開了必勝湯加上角刺讓他服用,建議他用微溫的水送服,漸漸地,他的病情開始得到改善。
3. 鬼箭痧
世俗傳鬼箭之說,有針挑、火焠、油發、艾桃揩諸法。不敢服藥,疑真有鬼禍,非也。識者辨之謂,鬼箭是風,神箭是寒,床箭是濕。痛而轉動者,氣與痰也;痛而難轉動者,血也,各有方治。然中亦有雜痧者,先治痧毒,後除餘症,亦箭亦須知也。
治驗:
一曹叔恆,遍身走注疼痛,不能展動,或曰:「此鬼箭也。」以油發、艾葉揩之,以燈心蘸菜油點火焠之,不應。適見余,自述其病診之,脈左虛右實,放痧三針,流紫黑血。用桃仁紅花湯加穿山甲、天蟲、香附微溫服,漸痊。
一鍾洪武內室,腰背疼痛,臥床不起。有以為鬼箭之病,從痛處挑筋十餘針,不愈。延余,脈徐疾不常。曰:「瘀也。」令其婢刮而且放,刺腿彎痧二十餘針,流紫黑毒血。用紅花湯加穿山甲、澤蘭、劉寄奴四劑微溫服乃痊。
白話文:
[鬼箭痧]
民間常有鬼箭之說,傳言有各種療法,如針挑、火烤、油灸、艾葉擦等方法。但許多人因害怕服用藥物,認為這是由鬼怪引起的災禍,其實這是誤解。明理的人會解釋,所謂的鬼箭指的是風邪,神箭指的是寒邪,牀箭則指的是濕邪。如果疼痛時能轉動,通常是由於氣滯和痰濕;若疼痛且難以轉動,則多為血瘀,各有相對應的治療方法。然而,有時也會夾雜著痧症,這種情況下,應先清除痧毒,再處理其他併發症,對於箭傷也同樣適用。
治療經驗:
有一位名叫曹叔恆的患者,全身到處出現疼痛,以致無法活動。有人認為這是鬼箭所致,於是採用油灸和艾葉擦拭的方法,並用燈心草沾菜油點火燒烤,但效果不佳。後來見到我,向我描述病情,我診察他的脈象,發現左手脈象虛弱,右手脈象強壯。我為他進行了三次放痧針刺,排出紫黑色血液。之後,我開了桃仁紅花湯,加上穿山甲、天蟲、香附等藥材,讓他在微溫下服用,病情逐漸好轉。
另一位患者是鍾洪武的內室,她的腰背疼痛,以致無法起牀。有人認為這是鬼箭導致的疾病,在疼痛部位進行了十多針的筋挑,但並未見效。後來邀請我來診治,我發現她的脈象忽快忽慢。我判斷這是瘀血所致,於是讓她的婢女進行刮痧並放痧,共在腿彎部進行了二十多針的痧刺,排出了紫黑色的毒血。之後,我開了紅花湯,加上穿山甲、澤蘭、劉寄奴等藥材,讓她在微溫下服用四劑,病情得以痊癒。
4. 久瀉肉瘦痧
瀉久則肉瘦,或健脾或燥濕,或消積或滲水,或補命門火,或平肝木氣,治瀉之藥,不過如是。若慢痧之變,久瀉肉瘦,病原不同,但宜治痧,則瀉自止矣。
治驗:
一姚公亶潘婢,久瀉不已,不思米食,日漸尪瘦,大肉漸脫,脈反有力。放痧二十餘針,紫黑毒血成流。付寶花散、阿魏丸,俱稍冷飲之即愈。
一莫電云,久瀉不已,骨瘦如柴,唇紅口渴,粥食不進,胸中飽悶,脈反微伏。放腿彎痧四針,毒血紫黑流出如花。用沉香丸,清茶稍冷飲之,付稜術湯加銀花,澤蘭治之而愈。
一巢茂公次子,久瀉肉削,咳嗽不已,夜臥盜汗,目白微紅。余診之,脈寸伏關弦。放腿彎上下痧三針,復刮痧畢。付清涼至寶飲加山楂、卜子、銀花微冷飲之而痊。
白話文:
[久瀉導致身體消瘦]
如果一個人長期拉肚子,會導致身體嚴重消瘦。治療方式可能包括調理脾胃功能,祛除過多的濕氣,消除腸胃中的積食,促進水分代謝,補充體內的元氣,或是平息肝臟的氣鬱,治療腹瀉的藥物大致上就是這些方法。然而,若是因為慢性疾病導致的長期腹瀉和身體消瘦,其病因和一般的腹瀉不同,應該專門針對該疾病進行治療,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治療案例:
有一位名叫姚公亶潘的僕人,長期腹瀉無法停歇,對米飯等食物完全沒有食慾,身體一天比一天瘦弱,肌肉也逐漸消失,但是脈搏卻異常有力。為他放痧二十餘針後,大量紫黑色的有毒血液被排出。服用寶花散和阿魏丸,並以稍微冷的飲料送服,病情便得到改善。
莫電雲先生,同樣是長期腹瀉不停,身體瘦得像枯枝,嘴脣紅潤但口渴難耐,粥飯無法下嚥,胸中感到飽脹悶痛,脈搏卻呈現微弱且潛藏的狀態。在他腿彎處放痧四針,紫黑色的毒血像花朵般湧出。使用沉香丸,以微冷的清茶送服,再服用稜術湯加上銀花和澤蘭,病情得以痊癒。
巢茂公的次子,因長期腹瀉導致身體肌肉流失,持續咳嗽不止,晚上睡覺時還會盜汗,眼睛的眼白部分微微泛紅。經過診斷,發現他的脈象顯示寸部潛藏且關部弦緊。在腿彎上下方放痧三針,並完成刮痧療程。服用清涼至寶飲,加上山楂、卜子和銀花,以微冷的方式飲用,病情最終得以康復。]
5. 婦人隱疾痧
婦人幽隱疾,多有兼痧,最難識認,惟在診脈之人,指下明白,乃無差誤爾。
治驗:
一婦人患血淋三月矣,頭面腿足俱腫,六脈洪實緊盛。余意血淋熱症也。洪實緊盛,熱脈也。何乃頭面腿足驟俱腫,殆其痧乎。令其家人,放腿彎痧二十餘針。多用清涼解毒之劑,治之而痊。
一婦人患血崩,其家人曰:痧也。引他婦閱之,果有痧筋,放之。用養血和中之劑,治之而愈。
白話文:
【婦女的隱藏疾病-痧】
對於婦女的一些隱藏性疾病,往往會伴隨著痧的症狀,這種情況很難辨認。只有透過醫生在診脈時,能夠明確地從脈象中辨別,才能避免診斷錯誤。
【治療經驗】
有一位婦女罹患血淋病已經三個月了,她的頭部、面部、腿部和腳部都出現了腫脹,六脈呈現出洪實緊盛的情況。我認為血淋是熱性的病症,而洪實緊盛的脈象也是顯示體內有熱。但為何她頭部、面部、腿部和腳部突然都腫脹了呢?我猜測可能是因為痧。於是,我讓她的家人在她的腿彎部位刮痧超過二十次。後使用了大量清涼解毒的藥物進行治療,最終病癒。
另一位婦女患有血崩,她的家人認為這是痧的問題。找來其他婦女確認,確實發現有痧筋的現象,於是進行刮痧。使用了調養血液和調和中焦的藥物進行治療,最終病癒。
6. 腳氣痧
腳氣有因乎痧者,此慢痧纏綿腿足,或半年一年,或五年十年。其疾僅在腿足,上身氣血流通。脈往往不現,但兩尺脈微數有力而已。幾遇雜病,切忌升提以防痧。若不知治,痧毒肆行,腿足紅腫,痧筋一散,無從可放,所以四肢痧難治。
治驗:
一老年人苦足底燥烈,以為氣血衰微所致,不用藥治之。閱有痧筋,放四針,毒氣散行,腿足遂腫。次日放痧四十餘針,其腫漸平。三日又放痧四十餘針,足底漸滋潤。惟是日當放痧,不服藥而愈。
一王姓者,患腳氣,腿足俱腫,看有痧筋,懼痛不治,緣世人犯此者多,故記之。
白話文:
[腳氣痧]
有腳氣病的病因之一是痧,這種慢性的痧會纏繞在腿和腳部,病情可能持續半年、一年,甚至五年、十年。這疾病主要影響腿和腳,身體上半部分的氣血循環通常不受影響。在診斷時,病徵不一定會出現在脈搏上,只會在兩腳的脈搏中發現些許快速而有力的跳動。
遇到其他綜合病症時,千萬要避免使用提升氣血的治療方式,以防痧毒擴散。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痧毒就會肆意蔓延,導致腿腳紅腫。一旦痧筋散開,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排毒,這就是為什麼四肢的痧病比較難治。
治療經驗:
有一位老者,腳底乾燥且劇烈疼痛,他認為這是因為年老氣血衰弱所導致的,因此並未服藥治療。後來發現腳上有痧筋,於是施針四針,痧毒開始散開,腿腳隨即腫脹。隔天再施針四十多針,腫脹逐漸消退。第三天再施針四十多針,腳底逐漸恢復濕潤。只要每天進行施針治療,即使不服用藥物,病情也能痊癒。
另有一個姓王的人,患有腳氣病,腿腳都出現腫脹。雖然觀察到腳上有痧筋,但他因為害怕疼痛而不願接受治療。由於社會上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所以特地記錄下來。]
7. 耳痛痧
耳孔甚微,腫痛最苦,若兼痧,其勢必盛,治惟以痧為先,耳痛亦有驗焉。
治驗:
一鄭惟和,左耳出膿,腫痛連左太陽及肩脅俱痛,右脈沉微,左關細澀。看痧筋,刺左腿彎十餘針,其痛遂減。內用如聖散,稍冷飲之;外用羊糞一粒綿裹塞耳,即愈。
一翁左溪,右耳腫痛,日夜不寧,脈微而緊。放腿彎痧十二針,血流紫黑。用清涼至寶飲減細辛加牛膝、石斛稍冷飲之而痊。
白話文:
[耳痛配合痧症]
耳道非常細小,一旦腫痛起來十分痛苦,如果同時伴有痧症,病情必然會更嚴重。治療上應先處理痧症,耳痛也能因此得到改善。
治療案例:
一個名叫鄭惟和的人,他的左耳流出膿液,且耳部腫痛,連帶左側太陽穴和肩膀脅部都感到疼痛,右手脈象沉弱,左手脈象細澀。檢查痧筋後,在左腿彎處施以十多針刺痧,其疼痛隨即減輕。內服如聖散,稍微冷卻後飲用;外用一粒羊糞,用棉布包裹後塞入耳內,疾病得以康復。
另一個名叫翁左溪的人,他的右耳腫痛,晝夜不得安寧,脈象微弱而緊繃。在腿彎處進行了十二針的刺痧,流出的血液呈現紫黑色。使用清涼至寶飲,減去細辛,加入牛膝和石斛,稍微冷卻後飲用,病況得以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