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後卷 (4)
後卷 (4)
1. 痧脹舌胎論
或謂:「全書載痧,論治俱備,舌胎僅存其名,豈痧脹舌胎無可治乎」。余曰:「非也。」蓋謂痧脹有別症之舌胎則可,謂舌胎即痧脹之症,是不識痧脹之適當其然,並不識舌胎之所以然也。誠以舌胎乃足陽明胃腑熱病,故治痧脹,先理其痧,後治舌胎即安;若先理舌胎後治痧脹則危。蓋舌胎乃胃腑熱極氣衝心胸,舌為心苗,故見胎則宜石膏、黃連、大黃、黃芩、黃柏之類。
若不先治痧,恐此等藥又寒凝血分,反成大患,故治此者,要看痧毒一退即治舌胎可也。
治驗:
一翁在茲,發熱口渴,舌有黑胎,臥難轉動,氣急痰喘,六脈洪實,放痧三十餘針,未愈。用圓紅散、砂仁湯微溫飲之,又付必勝湯,大便下黑糞,惟口渴黑胎未愈。加石膏、黃連二劑而瘳。
一曹華宇長子,十一月間,犯傷寒兼痧,舌卷耳聾,舌上黑胎芒刺,大渴昏沉發熱,身重不能轉側,胸中迷悶,瀉痢清水,先以圓紅散加鬱金末,清茶稍冷飲之。放指上痧三十餘針,未愈。用阿魏丸付以防風散痧湯,合稜術湯加桃仁、紅花一劑,俱微冷飲之,舌卷耳聾漸愈,瀉水即止,大渴稍解,但舌胎不退,胸中飽悶。詢其腹中厭冷,痧氣已絕。
用和脾宣化飲減前胡,大腹皮加桃仁、紅花、枳實、青皮、石膏、黃連、大黃微溫飲之,食結飽悶俱消,黑胎芒刺皆退。惟大便不通,用大黃三錢,芒硝一錢溫飲之,大便通而愈。
一張旋庵內室,傷食飽悶,按之則痛,日晡發熱,舌心焦黃芒刺。延余,脈微無力。余曰:「痧也」。放腿彎痧三針,流紫黑毒血。用紫樸湯,加柴胡、乾葛微冷飲之,後加石膏、黃連、大黃、黃柏溫飲四劑,大便下宿糞而愈。
一龔雲濤,發熱嘔噦,舌有黑胎芒刺,起二大泡,蜷臥聲重,迷悶幾死。脈左弦緊,右微細。放腿上痧三十餘針,用三黃石膏湯,微溫飲之稍愈,驟進飲食,迷悶復發,用消食順氣之劑,後加大黃、芒硝,大便通而安。
白話文:
有人說:「整本書記載了痧症的治療方法,但是關於舌胎的描述只留下名稱,難道痧脹與舌胎就真的沒有治療方法嗎?」我回答:「這不是真的。」痧脹與舌胎雖相關,但並非完全相同。舌胎可以是痧脹的一種症狀,但如果認為舌胎就是痧脹,那就無法真正理解痧脹的本質,同時也會忽視舌胎的特徵。舌胎是由於足陽明胃腑熱病所引起,因此,在治療痧脹時,應先處理痧症,再治舌胎,這樣病情就會穩定;如果先治舌胎,後治痧脹,病情可能會更嚴重。因為舌胎是由於胃腑熱度過高,氣衝心胸所致,心臟的健康狀況會反映在舌頭上,所以看到舌胎,應使用石膏、黃連、大黃、黃芩、黃柏等藥物來治療。
如果不先治療痧症,這些藥物可能會使血液凝固,反而造成更大的問題。所以,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應在痧毒消失後,再開始治療舌胎。
治療案例:
一位老先生發燒口渴,舌頭上有黑色的舌胎,身體難以轉動,呼吸急促,痰多喘息,脈搏強烈。放痧三十餘針,病情未見好轉。使用圓紅散、砂仁湯微溫飲服,再服用必勝湯,大便排出黑色糞便,但口渴和黑色舌胎仍未痊癒。加入石膏、黃連兩劑後,病情得到緩解。
曹華宇的長子,在十一月間,感染了傷寒並伴有痧症,舌頭捲縮,耳朵聽力下降,舌頭上布滿黑色的舌胎和芒刺,極度口渴,精神恍惚,身體發熱,身體沉重,無法翻身,胸口悶堵,拉肚子拉出清水。先使用圓紅散加鬱金末,清茶稍冷飲服。放痧三十餘針,病情未見好轉。使用阿魏丸配合防風散痧湯,加上稜術湯加桃仁、紅花一劑,均微冷飲服,舌頭捲縮和聽力下降逐漸好轉,拉肚子的情況停止,口渴也有所緩解,但舌胎仍存在,胸口仍有飽悶感。詢問他腹部是否畏寒,痧氣已經消失。
使用和脾宣化飲減前胡,大腹皮加桃仁、紅花、枳實、青皮、石膏、黃連、大黃微溫飲服,食慾和飽悶感都消失,黑色舌胎和芒刺也都消退。只是大便仍不通暢,使用大黃三錢,芒硝一錢溫飲服,大便通暢後病情痊癒。
張旋庵的夫人,因食物過量導致飽悶,按壓會感到疼痛,每天下午發燒,舌頭中心呈焦黃色,有芒刺。請我去診斷,脈象微弱無力。我判斷是痧症。在腿彎處放痧三針,流出紫色的毒血。使用紫樸湯,加柴胡、乾葛微冷飲服,後加石膏、黃連、大黃、黃柏溫飲四劑,大便排出了宿糞,病情痊癒。
龔雲濤發燒嘔吐,舌頭上有黑色的舌胎和芒刺,舌頭上出現兩個大水泡,蜷縮著睡覺,聲音沉重,精神恍惚,幾乎要死亡。左脈弦緊,右脈微細。在腿上放痧三十餘針,使用三黃石膏湯微溫飲服,病情稍微好轉,突然大量進食,精神恍惚再次發生,使用消食順氣的藥物,後加大黃、芒硝,大便通暢後病情穩定。
2. 麻疹兼痧脹
麻疹方,惟是升發清涼解利,茲競有若此不治者,因不知麻疹中有痧也。蓋麻疹乘虛而發,若穢氣暑氣,時行不正之氣,亦可乘病而感。苟犯痧者,但先治痧脹,麻疹自發自散。蓋麻疹兼痧脹,痧脹為難,麻疹反隱而難現,不可不辨也。
治驗:
一金權可,二月間,犯時行麻疹,心胸煩悶。延余治之,脈症不合。放痧後用寶花散並活血順氣消食之劑,俱調黑糖,侯稍冷飲之,復刮痧訖,如前二劑,乃安。
一潘質黃子犯麻疹,脈微,放腿彎痧二針,血流紫色,又放指上痧三十餘針,付圓紅散並清涼至寶飲合紅花湯,俱微冷飲之即愈。
一余弟驤武子八歲,正月間犯麻疹,胸腹脹悶,煩躁熱渴,咳嗽氣急,面赤身熱,脈不洪大反見細數,放腿彎痧二針,付圓紅散、沉香丸,用荊芥薄荷湯合枳實大黃湯,俱微冷飲之,麻疹即發透隨散而愈。其時一僕婦亦咳嗽煩悶,同犯麻疹,如上治而痊。
一王日斯女,壯熱咳嗽,麻疹初現,氣急面赤,脈症不合。放指上痧二十餘針,付圓紅散加沉香末,調黑糖湯,稍冷飲之,用清氣化痰飲合蒲黃飲,均微冷飲之,即發透隨散而愈。
白話文:
[麻疹合併痧脹的處理]
對於麻疹的治療,我們通常會使用一些促進皮疹發出、清熱解毒的藥物,然而有些情況下,這樣的治療方式卻無法奏效,這往往是因為忽略了患者同時可能伴有痧脹的問題。麻疹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容易發作,同樣的,當環境中有穢氣、暑氣或其它不正常的病原體存在時,也可能在生病期間被感染。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痧脹,我們應優先治療痧脹,這樣麻疹自然就能夠順利發出並消退。因為在麻疹合併痧脹的情況下,痧脹往往是最棘手的問題,它會使麻疹的症狀變得隱蔽且難以顯現,這一點是我們必須清楚的。
治療案例:
一個名叫金權可的病人,在二月份時得了麻疹,出現心煩胸悶的症狀。我接診後發現他的脈象和症狀不符,於是先幫他刮痧,之後再讓他服用寶花散及其它活血順氣、幫助消化的藥物,這些藥物都調入黑糖中,待稍微冷卻後飲用,刮痧後再服用兩劑相同的藥物,病人的病情便穩定下來了。
另一個名叫潘質黃的孩子得了麻疹,脈象微弱,我在他的膝窩處針刺放痧,流出的是紫色血液,又在他的手指上針刺放痧三十多針,並讓他服用圓紅散及清涼至寶飲,合併紅花湯,這些藥物都是稍微冷卻後飲用,病人的病情很快就好轉了。
我的弟弟驤武八歲時在一月份得了麻疹,出現胸腹脹悶、煩躁、口渴、咳嗽、氣喘、臉紅、身體發熱等症狀,脈象不是洪大,反而細數,我在他的膝窩處針刺放痧,並讓他服用圓紅散和沉香丸,用荊芥薄荷湯及枳實大黃湯,這些藥物都是稍微冷卻後飲用,麻疹很快就發出並消退,病情好轉。當時,家裡的一名女傭也有咳嗽、煩悶等麻疹症狀,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病情也很快得到控制。
王日斯的女兒出現高燒、咳嗽,剛開始發出麻疹,氣喘、臉紅,脈象和症狀不符。我在她的手指上針刺放痧二十多針,並讓她服用圓紅散加上沉香末,調入黑糖湯中,稍微冷卻後飲用,再服用清氣化痰飲及蒲黃飲,這些藥物都是稍微冷卻後飲用,麻疹很快就發出並消退,病情好轉。
3. 痧脹兼麻疹
傷風咳嗽煩悶,為麻疹之候,然亦有麻疹未發,或觸穢氣,或感暑氣,或吸時行不正之氣,當即痧脹,或心痛腹痛,或脹悶喘急,或遍身疼痛,或發暈昏沉。一似麻疹不發,內攻心腹,痛及周身,使止認為麻疹之候,升發之,勢必危殆。不知傷風咳嗽煩悶,雖有麻疹,發於日後,其痧脹內攻,即麻疹有現形者,因之反隱,更助痧脹為禍,況麻疹未形,痧脹沉重可不先救痧脹乎。
治驗:
一陸迪安內人,發熱咳嗽,胸腹疼痛,叫喊非常,脈症不合,令其僕婦放腿彎痧未愈。先以寶花散、阿魏丸清茶稍冷飲之,付必勝湯減大黃加枳實,連翹、卜子二劑,微冷飲之,疼痛稍已。次日如前劑減五靈脂加荊芥、黃芩微溫飲之,疼痛乃止。麻疹即發,再劑而痊。
一沈端肱女,咳嗽發熱,脹悶不已,六脈弦緊,或時歇指,放指頭痧二十餘針,未愈。用寶花散加沉香末,稍冷飲之,付防風勝金湯加紅花、荊芥治之,麻疹隨發,用荊芥湯減川芎加黃芩、玄參、金銀花微溫飲二劑而瘳。
一陳弘甫,傷風發熱,咳嗽煩悶,脈左沉右洪。放乳上痧二針,用紫樸湯冷飲,麻疹漸現。次日為穢氣所觸,復隱隱不發,刮兩臂肩背痧,用荊芥湯減川芎加黃芩、銀花、紅花、沙參、烏藥微冷飲之,麻疹即發,再劑而愈。
一高子良弟,四歲,正月間,傷風咳嗽煩悶,有以麻疹治之,不發,反吐血,發暈昏沉。延余,脈症不合,放舌下痧二針,付紫樸湯加黃芩,微冷飲之,麻疹始現。次日稍飲溫茶半鍾,麻疹復隱。余曰:「痧脹餘毒,復發內攻,故麻疹隨之而隱。」又刮痧畢,服必勝湯減大黃、五靈脂,貝母加黃芩飲之,麻疹即透,後惟清涼解毒而痊。
白話文:
[痧脹兼麻疹]
受到風寒而引起的咳嗽與鬱悶,這些都是麻疹的前兆,然而也有麻疹尚未顯現的情況,可能是接觸到污濁的空氣,或是感染了暑熱,或是吸入了當時流行病的異常病毒,會立即引發痧脹,可能出現心痛、腹痛,或是感到脹悶、喘息急促,或是全身疼痛,或是出現暈眩和昏沉。就像麻疹未能順利發出,反而內攻心腹,導致全身疼痛,若只認為這是麻疹的前兆,想促使它發出,情況勢必會變得危險。事實上,風寒引起的咳嗽與鬱悶,即使有麻疹,也是在日後才發出,而痧脹如果在體內攻擊,即使麻疹已有徵兆,也會因此隱藏,反而助長痧脹的惡化,更何況麻疹還未形成,痧脹的症狀如此嚴重,豈能不先救治痧脹呢?
治療案例:
一位名叫陸迪安的妻子,出現發燒咳嗽、胸腹疼痛,痛得大聲呼喊,但其脈象與症狀不符,讓她的女僕幫她放痧於腿彎,但並未見效。首先使用寶花散、阿魏丸,用略冷的清茶送服,接著服用必勝湯,去掉大黃,加上枳實,連翹、卜子,連服兩劑,喝微冷的水,疼痛稍減。第二天,仍用前面的藥方,去掉五靈脂,加上荊芥、黃芩,喝微溫的水,疼痛終於停止。麻疹也隨即發出,再服用兩劑便痊癒了。
一位沈端肱的女兒,咳嗽發燒,持續脹悶,六脈呈現弦緊狀態,有時甚至停頓,為她放痧於手指二十多針,仍未見效。使用寶花散加上沉香粉,用略冷的水送服,服用防風勝金湯加上紅花、荊芥來治療,麻疹隨即發出,服用兩劑便康復。
一位陳弘甫,因風寒而發燒,咳嗽鬱悶,左手脈沉,右手脈洪。為他放痧於乳上,用紫樸湯冷飲,麻疹逐漸顯現。第二天,因觸碰到污濁的空氣,麻疹又隱而不發,於是為他刮痧於兩臂、肩膀、背部,服用荊芥湯去掉川芎,加上黃芩、銀花、紅花、沙參、烏藥,喝微冷的水,麻疹隨即發出,再服用兩劑便痊癒。
一位四歲的高子良弟弟,在正月間,因風寒而咳嗽鬱悶,有人用治療麻疹的方法來對待他,結果不但麻疹沒有發出,反而吐血,出現暈眩和昏沉。請我來診治,他的脈象與症狀不符,為他放痧於舌下,服用紫樸湯加上黃芩,喝微冷的水,麻疹開始顯現。第二天,他稍微喝了半杯溫茶,麻疹又隱而不發。我說:「痧脹的餘毒再次發作,內攻身體,所以麻疹又跟著隱藏。」再次為他刮痧,服用必勝湯去掉大黃、五靈脂,加上貝母、黃芩,喝微冷的水,麻疹隨即透出,之後只需清涼解毒便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