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卷之下 (5)
卷之下 (5)
1. 痧方余議
鬱金,價貴時有換之以薑黃者,其二味溫涼之性雖有不同,然以之治痧,下氣消瘀,薑黃末為無效。若欲入心經,散郁消瘀,則痧毒攻心者,非鬱金不能立奏其功,薑黃有所不及,故方中所載鬱金切勿以薑黃代之。
穿山甲,土炒用。凡痧毒瘀血壅塞阻而不通,得此透入經絡,引諸藥所不能到者,即到所犯經絡血分之所。識者其留意焉。
黑醜,通上徹下,痧毒脹滿,必須用此於丸散中,救人立功。凡破氣之味俱莫能及,但耗散真氣,恐人有宜有不宜,故方中不載。
大黃,治食積阻痧毒。余為丸以備急用,其功莫大。若痧脹之極,必須急服此以攻之,恐病有宜有不宜。故方中雖載,不及細加,惟審病症緩急輕重而行之。(醜黃等分,粥丸三分稍冷湯下。)
白話文:
【對於痧症處方的進一步討論】
鬱金這種藥材,由於價格較高,有時會被人用薑黃來替代。雖然兩者的性質,一個偏溫、一個偏涼,有所不同,但在治療痧症、幫助氣順暢、消除瘀血這方面,使用薑黃粉是無法達到效果的。如果目的是要進入心臟經絡,散去鬱結、消除瘀血,特別是當痧毒已經影響到心臟功能時,只有鬱金能夠立即發揮作用,薑黃的效果則相對遜色,因此在處方中記載的鬱金,千萬不要用薑黃來代替。
穿山甲,需經過炒製後使用。對於因痧毒導致的瘀血堵塞,造成經絡阻塞不通的情況,使用穿山甲可以穿透到經絡中,讓其他藥物無法到達的地方也能受到治療。有智慧的人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黑醜,可以通達上下,對於痧毒造成的腹部脹滿,必須要在丸散類藥物中加入它,才能救人一命。所有破氣的藥物都比不上它的效果,但可能消耗散失人體的真氣,可能對某些人適合,對某些人則不一定適合,因此在處方中未列載。
大黃,可用來治療食物積滯導致的痧毒。我做成丸藥以備急用,其功效非常顯著。若遇到極度的痧脹,必須立即服用此藥來攻邪,但同樣地,可能對某些人適合,對某些人則不一定適合。所以在處方中雖然有列載,但並未詳細說明,應根據病情的緩急輕重來判斷使用。(黑醜和大黃等量,用粥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三分,用稍微冷的湯送服。)
2. 評半夏、藿香止吐
凡治吐症,用半夏、藿香。獨痧症作吐,半夏性燥,須防益助火邪,斷不可用,若藿香惟取其正氣,以治穢濁。然亦必痧毒無阻,乃可俟冷飲之。倘或痧氣有害於中,驟用此以止吐,反有閉門逐盜之憂。如腸胃有食積血瘀,留滯痧毒,用藿香香燥止吐,適長其毒,是宜知忌。(下通痧毒,其吐自止。)
白話文:
對於治療嘔吐的症狀,傳統上會使用半夏和藿香。但是,當嘔吐是由痧症引起時,由於半夏性質燥烈,有可能會助長體內的火邪,所以絕對不能使用。而藿香,我們主要利用它的正氣,來對抗穢濁之氣。然而,只有在痧毒沒有阻塞的情況下,才能等它冷卻後飲用。如果痧氣已經對身體內部造成傷害,突然用這種方法來止吐,反而可能有如關門拒賊,讓病情更加惡化。例如,當腸胃中有食物積累或血液瘀滯,加上痧毒的停留,若使用藿香的香燥特性來止吐,只會使毒素更加壯大,這一點應該要特別注意。(只要排除了痧毒,嘔吐的症狀自然就會停止。)
3. 評荊芥、細辛、防風、獨活
痧症寒熱不由外感,往往毒從鼻吸而入,搏激肌表。羌活、麻黃俱在所禁,若用荊芥、細辛善能透竅。蓋惡毒之氣,由竅而入,故用之,以治痧脹亦由竅而泄。若防風乃臣使之味,僅取為透竅之佐,不比麻黃、羌活專攻發表,反有升宣火毒之慮也。至如獨活發散治熱,其性至頸而還,力不能過發,且可活血解痧毒,是痧症最要之味歟。
白話文:
評論到荊芥、細辛、防風、獨活這些藥材。刮痧症狀的冷熱並非全由外界感染引起,很多時是由於吸入了有毒物質,進而刺激到皮膚表面。羌活和麻黃在此情況下應避免使用,而荊芥和細辛則具有很好的穿透作用,能透達腠理。因為惡毒之氣多是通過孔竅進入人體,所以使用這些藥材來治療,同樣也能透過孔竅將痧毒排出。防風的作用則像是輔助藥物,主要用於幫助其他藥物穿透孔竅,它不像麻黃或羌活那樣專門用於散發表邪,反而可能引發火毒上升的風險。
至於獨活,它能散發熱氣,但其藥效只會達到頸部然後返回,不會向上到頭部,並且能活血化瘀,解痧毒,因此對於刮痧症來說,獨活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種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