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脹玉衡》~ 卷之中 (4)
卷之中 (4)
1. 痧熱(頭汗痧、狂、譫語附)
痧氣壅盛,發為熱症,或熱而不涼,或日晡發熱,或潮熱往來,皆痧毒之氣阻而不通,搏激肌表,發而為熱。不識者,認為外感,傳經熱症,發汗溫飲,即慢痧遲緩,勢必痧氣益盛,變出頭汗發狂,種種重症。不知外感之脈浮數而緊;熱症之脈,洪數有力;痧症之脈,終有不同,或有可疑,須看痧筋有無,辨之即明。
治驗:
一沈懷先,夏月,日晚發熱,五日不涼,諸藥不效,反益昏悶煩躁。余診之,右三部及左關,俱微細無力。余見其病氣有餘,脈反若不足,知非真不足,乃痧脈之變者也。先令刮背上痧,又於十指臂彎,刺出紫黑毒血三十餘針,不愈。用冷茶送寶花散二服,又以陳皮厚朴湯主之,倍加玄胡索,香附煎湯稍冷服,四劑而痊。
一邵洪玉內室,日晡發熱,頭汗如雨。延余,六脈震動不常,故知其痧。刺出十指紫黑毒血二十針,不愈。煎紫樸湯稍冷服三劑,痧氣已盡。用大黃三錢,枳實、陳皮、厚朴各一錢,煎湯溫飲,下其結糞。熱退身涼後,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地黃丸,調理而痊。
一褚元龍,夏月潮熱往來,已六日矣,服他藥,熱極不涼,發狂譫語。延余,左脈俱微,右脈俱洪大,非痧脈不若是之異也。視其乳下青筋二條,刺出紫黑毒血,不愈。用桃仁、澤蘭等分煎湯平服,神情始定,日漸調理,半月而痊。
白話文:
[痧熱(頭汗痧、狂、譫語附)]
當痧氣過度積聚,會引發熱症,可能表現為持續高溫不退,或是下午時段發熱,亦或是間歇性發燒,這些都是因為痧毒堵塞了身體的運行,導致在肌膚表面產生熱度。若不理解此病機,可能會誤以為是普通的風邪外感或是傳染性的熱症,進而使用發汗和溫熱的藥物治療,結果反而使病情緩慢惡化,痧氣更盛,甚至出現頭部大量出汗、精神失常等嚴重症狀。然而,外感風邪的脈象會呈現浮數且緊繃;熱症的脈象則會強壯且快速;痧症的脈象與前兩者截然不同。如果對此有所懷疑,可以檢查患者是否有痧筋的現象,這樣就能明確判斷。
治療經驗:
有個名叫沈懷先的人,在夏天的傍晚開始發熱,連續五天都沒有退燒,嘗試各種藥物都無法奏效,反而越來越昏沉煩躁。我診斷他的脈象,無論右手三部還是左手關部,都顯得微弱無力。我看他病氣旺盛,但脈象卻像是不足,由此判斷這不是真正的脈象不足,而是痧脈的特殊表現。首先,我讓他刮痧背部,再在手指和手臂彎曲處針刺,排出三十多針的紫黑色毒血,但病情未見好轉。接著,我用冷茶水沖服兩次寶花散,並以陳皮厚朴湯為主方,加入兩倍量的玄胡索和香附,煮成稍冷的湯藥服用,最終在四劑後康復。
另有一名邵洪玉的家人,每天下午發熱,頭部汗如雨下。邀請我診治,發現她的脈象頻繁震動,由此推斷她患的是痧症。我在她的十根手指上針刺,排出二十針的紫黑色毒血,但病情仍未改善。然後,我讓她服用稍冷的紫樸湯,連續三天,痧氣已經消散。接著,我用三錢的大黃、一錢的枳實、陳皮和厚朴煎湯溫服,幫助排出體內的硬結糞便。待熱度退去、身體恢復涼爽後,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經過調理後逐漸康復。
還有一名叫褚元龍的病人,在夏天經歷了六天的間歇性發熱,服用其他藥物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出現精神錯亂和妄言。我診斷他的左脈微弱,右脈洪大,這並不符合痧脈的特徵。觀察到他的胸部下方有兩條青色的靜脈,於是在此處針刺,排出紫黑色的毒血,但病情未見好轉。我用桃仁、澤蘭等量煎湯,讓他平靜服用,終於病情穩定下來,逐漸調理,約半個月後康復。
2. 痧煩痧睡
痧氣衝於心胸,故心煩或嗜睡,此等之痧,俱屬慢痧之類,輕而且淺,人多誤以心煩嗜睡治之,日甚一日,倘日服熱酒熱湯熱物,雖非驟然緊急,勢必日漸凶險,故並錄之以示戒。
治驗:
一王培元適會於其弟宋臣書室,云及心煩之甚,已非一日,將服他藥。余診之,脈症不合,止而不服.閱腿彎痧筋刺而放之,不藥而痊。此等痧甚多,姑記一以為例。
一余弟驤武,每心煩嗜睡,自識其痧,便欲刮放,不藥而痊。此由中氣虛,故易感痧患,雖輕之至,不足具述,然亦痧之一症也。姑錄之以廣其說。
白話文:
[痧煩痧睡]
當痧氣影響到心臟和胸部時,可能會導致心煩或是過度嗜睡。這種痧通常屬於慢性的類型,癥狀較輕且表面,許多人常會誤解為普通的心煩或嗜睡來處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會逐日加重。如果每天飲用熱酒、熱湯或其他熱性食物,雖然不會立即出現危急狀況,但情況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危險,因此這裡記錄下來作為警示。
治療案例:
有一次,王先生在與他弟弟宋先生的書房聚會時,提到自己心煩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正打算服用其他藥物。我幫他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和病徵不符,因此阻止他服藥。之後,我在他腿部彎曲處找到痧筋,進行了痧筋的釋放治療,不用藥就讓他康復了。這種痧的情況很常見,這裡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另一次,我的弟弟驤武,常常感到心煩和嗜睡,他知道自己這是痧的症狀,於是選擇進行刮痧和痧筋釋放,不用藥就恢復健康。這是由於他體內的中氣虛弱,所以容易感染痧病,儘管這種痧非常輕微,不值得詳細敘述,但也是一種痧的症狀。這裡也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瞭解痧的各種情況。
3. 老弱兼痧
先有痰火咳嗽之疾,忽爾喘急痰涎喉聲如鋸,或頭汗如油,喘而不休,心胸煩悶,莫可名狀。雖云痰火危篤,往往有之,然亦有兼感時氣或穢氣所觸,驟然勢盛者,凡治必宜細細察脈按症,先清其痧,次治其痰,然後漸補氣血,則標本兼得其理矣。
治驗:
一汪子建母,七旬有餘,素犯痰火老弱之症,忽痰涎壅盛,喘急不休,喉聲如鋸。延余診視,六脈不勻,有如雀啄,雖老弱痰火之脈,嘗有歇指,亦不足怪,然視其驟然作變,病必有異。余曰:「此兼痧症,尚可治也」。閱其左腿彎下,有青筋二條,刺之紫黑血流如注,先用散痧消食豁痰順氣之劑,並進牛黃抱龍丸,病勢漸安,後惟補其氣血,乃痊。
一盛君和母,五十歲,痰火多年,忽面赤頭汗,遍身俱腫,喘急煩悶倍常。延余診視,余思老年痰火,固所宜然,何面赤頭汗,遍身俱腫之驟也。及按其脈,又與症相合,不可據以為痧。然恐痧之為禍不小,若竟以老弱痰火治之,終覺疑而不安,細視其十指,有細紅絲筋,歷歷可驗,則其痧之為老弱變症也,明矣。
先治其痧,刺指頭二十餘針,去其毒血,次用稍冷湯服寶花散,面赤頭汗身腫俱除,喘急亦漸和緩。唯是老弱痰火為終身之疾。
白話文:
[老弱兼痧]
先前患有痰火咳嗽的疾病,突然間喘息急促,痰液在喉嚨中發出如鋸木般的聲音,甚至頭部汗水像油一樣流下,喘息不停,心胸感到極度煩悶,這種感覺無法用言語描述。雖然說痰火病情嚴重的情況時有發生,但也有時會因感受時節的氣候變化或接觸到不潔的空氣,使得病情突然加重。在治療上,必須仔細地診脈和觀察病情,首先應清除痧毒,接著處理痰液問題,然後再逐漸補充氣血,這樣才能全面地照顧到病人的根本和表象問題。
治療案例:
一個名叫汪子建的母親,年過七十,長期受到痰火疾病的困擾,忽然間痰液大量積聚,喘息不止,喉嚨發出如鋸木般的聲音。我為她診斷,發現她的脈搏不均勻,像是鳥兒啄食,這雖然符合老弱病人痰火的脈象,偶爾出現脈搏停頓也不足為奇,但看她病情突然惡化,必定有其他因素。我說:「這是痧症併發,還可以治療。」查看她左腿彎處,有兩條青色的靜脈,放血後流出的是深紫色血液,我先使用能散痧、消食、豁痰、順氣的藥物,並配合牛黃抱龍丸,病情逐漸穩定,之後只需補充氣血,病情便完全恢復。
另一位盛君和的母親,五十年紀,長年受痰火困擾,突然臉色潮紅,頭部汗水直流,全身浮腫,喘息急促,煩悶程度比平常更嚴重。我為她診斷,想到老人患有痰火是很常見的,但她突然臉色潮紅,頭部汗水直流,全身浮腫,這情況就不尋常了。再進一步檢查脈搏,發現脈象與病情相符,不能斷定為痧症。然而,我擔心痧症的影響不容小覷,如果僅以老弱病人的痰火來治療,總覺得有些不安,仔細檢查她的手指,發現有纖細的紅色血管,證明瞭她確實有痧症,這是老弱病人病情突變的證據。
我先治療痧症,在手指頭紮了二十多針,排除毒血,接著用稍微冷的水服用寶花散,臉色潮紅、頭部汗水和身體浮腫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喘息急促的情況也漸漸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弱病人的痰火是終身的疾病。
4. 瘡症兼痧
瘡痛者,心火血熱所致,故火盛而膿腫作痛,然膿瘡雖痛,必漸漸而極,非若兼痧之驟。故凡瘡瘍兼痧,其腫痛必多可畏處,況瘡瘍脈多洪數,兼痧脈固不同,其筋色又有可驗也。
治驗:
一潘子亮女,十八歲,患瘡已半載。忽一日飲酒後,膿瘡大盛,或以其酒助血熱,且食雞鵝發毒之味,膿瘡腫痛,由斯而極。治以涼血活血解毒托裡之劑,更覺昏迷飽悶。延余治之,脈不洪數而反沉微。余曰:「脈不對症,必痧使然」。刺出指頭毒血,又刺頭頂心一針,神情方始清爽,但胸中飽悶,用順氣散痧消毒之味四劑,微冷飲之,兼外搽合掌丸,飽悶膿瘡俱愈。
白話文:
[瘡症兼痧]
患有瘡痛的人,通常是由於心火旺盛和血液過熱所引起的,因此當火氣旺盛時就會導致膿腫疼痛。然而,膿瘡雖然痛,但疼痛程度會逐漸達到頂點,不像兼有痧症時的突然加劇。所以,凡是瘡瘍伴有痧症,其腫痛必定有多處令人畏懼的地方。況且,瘡瘍的脈象多爲洪數,而兼有痧症的脈象則與之不同,其筋肉顏色也有明顯的區別可以驗證。
治療經驗:
有一個叫潘子亮的女兒,十八歲,患有瘡病已經半年了。忽然有一天飲酒後,膿瘡病情加重,有人認爲是酒助火勢,再加上食用了雞鵝等發物,使得膿瘡腫痛加劇到極點。先前使用了涼血、活血、解毒、扶正的藥劑治療,但她反而感覺更加昏沉飽悶。我接手治療時,發現她的脈象並不洪數,而是沉微。我判斷:“脈象與病症不符,這必定是痧症在作怪”。於是,我先從她指尖放出毒血,再在頭頂心施針一針,她的神志纔開始清醒。只是胸口仍有飽悶感,我給她使用了順氣散痧解毒的藥物四劑,並讓她稍微冷飲,同時外敷合掌丸,飽悶感和膿瘡都得到了治癒。
5. 弱症兼痧
先有勞弱不足之症,或吐血時發;或微微干嗽,兩顴唇口鮮紅;或骨蒸發熱不已,一觸犯時氣傳染;或穢惡之氣相犯,必兼痧脹。或多痰喘;或咽喉如鯁;或心腹脹悶,煩躁發熱;較之平時不足之症,益覺沉重。此宜以痧為主治之,令痧毒退盡,方可治其本症,不然,勞弱未見凶危,痧禍已在目前矣。
治驗:
一婦人吐血乾嗽,晝涼夜熱已久,忽午後發熱異常,脹悶沉重,他醫以為怒氣血虛,用養血化痰順氣之劑,病勢益盛,昏迷痰喘,不省人事。延余,左關微緩無力,右關似緊非緊,餘脈應指不勻。
余思怒氣填胸,左關必須有力;平時勞弱,脈亦自宜弦數;內有鬱血,上中二部,亦當見芤;何脈不對症若是,看其左腿彎,有紫筋數條,歷歷可指,其為兼痧之症明矣,故昏迷痰喘。先刺其痧筋,出其毒血,倍用寶花散,清茶微冷飲之,方得神情清爽,不復痰喘昏迷、脹悶沉重之勢。但勞弱由於本原不足,綿延未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某種疾病狀況,大意如下:
一位患者原先就有體力衰弱、精力不足的問題,偶爾會有吐血的情況發生,或是輕微的乾咳,臉頰和嘴脣呈現鮮紅色,有時候身體會持續發熱,一旦遇到季節性的感染,或是接觸到不潔的空氣,就會引發痧脹的併發症。患者可能會有多痰喘息,或是感覺喉嚨有異物感,心臟和腹部有脹悶感,感到煩躁並發熱,這些症狀比平常的疲弱更加嚴重。這種情況下,應該要先治療痧症,讓痧毒完全消退,才能進一步處理原本的體弱問題。否則,就算體力衰弱尚未達到危險的程度,痧症的後果卻已經迫在眉睫了。
接下來是一個治療案例:
有一位婦女,長期有吐血和乾咳的問題,白天時體溫正常,但到了夜晚就會發燒。有一天下午,她的體溫突然升高,感到非常脹悶且病情加重。其他醫生認為這是因為生氣導致血虛,所以開了一些補血、化痰、順氣的藥物,但病情反而更嚴重,出現了昏迷、多痰、喘息,甚至失去意識的情況。我接手診斷,發現她左手脈搏微弱無力,右手脈搏雖然看似緊繃,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其他部位的脈象也呈現不規則。
我思考,如果真的是因為生氣導致胸部不適,左手脈搏應該會比較強勁;而她平常就有體力衰弱的問題,脈象本來就應該是弦數;若體內有鬱積的血液,上半身和胸部的脈象應該會呈現芤的特徵。然而,現在的脈象和症狀完全不符,我注意到她左腿彎曲處有幾條紫色的筋絡,清楚可見,顯然這是痧症的併發症,也因此導致她出現昏迷、多痰、喘息的症狀。首先,我用針刺的方式處理她的痧筋,排出體內的毒血,並加倍使用寶花散,讓她喝些微冷的清茶。經過這樣治療,她的精神恢復清醒,不再有昏迷、多痰、喘息以及脹悶沉重的症狀。但是,她的體力衰弱是由於根本的體質問題,仍然需要時間慢慢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