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邃

《痧脹玉衡》~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中

2. 遍身腫脹痧

痧者,暑熱時疫惡毒之氣,攻於裡則為痰喘,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氣壯實,內不受邪,不入於裡,即散其毒於肌膚血肉之表,為腫、為脹。若誤飲熱湯熱酒,便成大害,此痧之暗者,宜從脈異處辨之。

治驗:

一翰黃聞兄一婢,久生瘡患,腹大如臌,手足俱腫。延余診之,左脈微數,右脈或時歇指。余思瘡毒入內作腫作脹,其脈必然洪數有力,方見脈症相對,乃可治其瘡毒。今左脈微數,右脈歇指,脈症不合,必慢痧為患也。視其腿彎,果有痧筋青色,刺五針,紫黑毒血流之如注,未愈。又刺指頭毒血二十針,用寶花散並付桃仁紅花湯八服,服後腫脹俱消如舊。

一翰黃聞兄長女,手足具腫,將逮於腹。延余診之,六脈弦細沉遲,知其為慢痧之變症也。云宜先放其痧,緣畏刺不放。余辭不用藥,恐藥氣稍冷,不能治及於血肉之分也。越六日,腫脹益甚,復延余治,令其僕婦,為主女放痧三十餘針,紫黑毒血已出。用寶花散稍冷服之,並用散痧解毒,消瘀順氣之劑治之。

以其痧久綿延,難於速效,計服二十四劑,方得腫脹具消,安平如舊。

一賈峰青,遍身腫脹,服藥不應。延余治之,余見心口將平,臍有青筋。余曰:「危哉,診脈無根,殆不可療」。然視其指上、腿彎青筋交現,刺出毒血甚多。彼又謂痧症不當服藥遂已,後至二月餘,終成真臌而死,惜哉。

一余鄰許姓者,有子四歲,頭面胸腹,手足遍身,俱腫脹紅色,頭汗如珠不絕。求余診視,兩關兩尺,皆洪大滑實,兩寸厥厥動搖,此傷食之痧,感於脾經,故遍身肌肉腫脹。及看其痧筋不現,刮痧不起,此因誤飲熱湯,痧氣內攻,壅塞衝心,故遍身作腫作脹。惟衝心,心臟不受其害,故上幹頭面,化而為汗,出之如珠,皆心液也。

用紫樸湯加大黃丸,微冷飲之,脹消汗止而愈。

白話文:

[遍身腫脹痧]

痧,是夏季炎熱和流行病的惡毒之氣,如果在體內發作,可能導致痰喘、血瘀,甚至使人昏迷、失去意識。若身體健康強壯,能抵禦外邪,使病氣不深入體內,就會將毒素散發在皮膚肌肉表面,表現為腫脹。但若不慎飲用了熱湯或熱酒,則可能造成嚴重危害,這種痧症不易察覺,需從脈象的異常來辨別。

治療案例:

一例黃聞兄家的婢女,長期患有瘡病,腹部膨脹像鼓一樣,手腳也都浮腫。請我診斷,她的左手脈搏微微加速,右手脈搏偶爾會停頓。我認為瘡毒進入體內引起腫脹,脈象應該是洪大有力,這樣才能對應病症,治療瘡毒。然而她左手脈搏微弱加速,右手脈搏偶爾停頓,脈象與病症不符,這可能是慢性痧症。查看她的腿彎部,確實有青色的痧筋,於是刺了五針,紫黑色的毒血如泉湧般流出,但病情未見好轉。再刺手指二十針,排出毒血,服用寶花散和桃仁紅花湯共八劑,服用後,腫脹完全消失,恢復正常。

另一例是黃聞兄的長女,手腳都浮腫,快要蔓延到腹部。請我診斷,六脈均呈現弦細沉遲的特徵,我知道這是慢性痧症的變異症狀。我建議先放痧,但她害怕針刺,拒絕放痧。我因此不開藥,擔心藥性偏涼,無法有效治療到肌肉組織。六天後,病情加重,再度請我治療,於是讓她的傭人為她放痧三十多針,紫黑色的毒血已經排出。服用稍微冷卻的寶花散,並用散痧解毒、消除瘀血、順暢氣機的藥物治療。

因為痧症持續時間較長,無法迅速見效,總計服用二十四劑藥物,才使腫脹全部消退,恢復正常。

另一例是賈峯青,全身浮腫,服藥無效。請我診治,我見他胸口平坦,肚臍周圍有青筋。我說:「危險了,脈象顯示根基不穩,恐怕難以治療。」然而,他的手指和腿彎處有青筋交錯出現,刺出大量毒血。他認為痧症不該服藥,就此停止治療。兩個月後,最終形成真正的鼓脹病而去世,令人惋惜。

另一例是我的鄰居許姓人家的四歲兒子,頭部、面部、胸部、腹部、手腳全身都浮腫呈紅色,頭部汗水不斷滴落如珠。請求我診斷,兩關兩尺脈象洪大滑實,兩寸脈象起伏不定,這是因脾胃受損引起的痧症,所以全身肌肉腫脹。觀察其痧筋不顯,刮痧也無效,這是因為誤飲熱湯,痧氣向內攻擊,阻塞心脈,所以全身腫脹。但幸好心臟未受影響,所以汗水只出現在頭部,如珠般滴落,這些都是心臟的津液。

服用紫樸湯加上大黃丸,微冷飲用,腫脹消退,汗水停止,病情痊癒。

3. 悶痧

痧毒衝心,發暈悶,倒地。一似中暑中風,人不知覺,即時而斃,此痧之急者,如略有甦醒,扶起放痧,不愈,審脈服藥施治。如發暈不醒,扶之不能起,必須審脈辨症的確,果系何因,先用藥數劑灌醒,然後扶起放痧,漸為調治。

治驗:

一汪君美內室,六月間,發暈昏迷。延余診之,兩寸芤而散,餘脈如常,但重按之,時見歇指,此暑熱穢氣觸犯心經之痧也。扶之不起,先用寶花散,薄荷湯並藿香湯冷服。稍醒扶起,刺出毒血三針,不愈。用沉香阿魏丸、薄荷湯微冷飲之,漸安。後用四物湯調理而愈。

白話文:

[病症: 懷疑是痧毒攻心]

病情描述: 病人因為痧毒影響到心臟,出現頭暈和胸悶的症狀,甚至倒地不起。這種情況看起來很像中暑或是中風,病人意識模糊,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很快就會死亡。這是痧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病人有稍微恢復意識,應該馬上讓他坐起來刮痧排毒。若狀況沒有改善,則需進一步診脈,對症下藥進行治療。如果病人一直處於昏厥狀態,無法起身,必須要仔細診脈,確認病因,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先使用幾劑藥物來讓他恢復意識,再讓他坐起來刮痧,然後再慢慢調整治療。

治療案例:

一位名叫汪君美的女士,在六月份時突然頭暈,陷入昏迷。我為她診斷,發現她的兩寸脈象浮大而散,其餘的脈象正常,但是深度按壓時,會發現有間歇性的停頓,這是因為暑熱污濁之氣影響到了心經,引發了痧病。她無法自行起身,我先使用寶花散,加上薄荷湯和藿香湯冷服。等到她稍微清醒後,扶她坐起,用針刺法排出毒血,但病情未見好轉。接著我讓她服用沉香阿魏丸,配以微冷的薄荷湯,病情逐漸穩定。後期使用四物湯進行調理,最終痊癒。

4. 落弓痧

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兒落弓之症。此暗痧難識,必須審脈辨症,的是痧毒,看其身體涼熱,唇舌潤燥何如,然後治之。

治驗:

一盛洪烈子,九月間,發熱口渴,昏悶不醒,兩目上翻。延余診視,六脈微細而伏,先用寶花散加砂仁湯,冷下而蘇,扶起放痧十二針,去紫黑毒血,用救苦丹並細辛大黃丸加砂仁湯稍冷下,又用防風散痧湯加金銀花、丹參、山楂、卜子而痊。

一陳公玉,八月間,時常身熱,口中微渴,煎滾茶飲之,倏然沉重,昏迷不醒。余診之,左尺沉細,動止不勻,右寸脈浮而芤,此腎虛而痧犯之。腎水之痧,逆行干母肺金,故痰氣壅盛而發暈也。用獨活紅花湯入貝母、牛膝同煎,加童便飲之,更進圓紅散而醒,然後扶起放痧,二日後,痧氣清,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調理而痊。

白話文:

[病症: 落弓痧]

病症描述: 病人突然陷入昏迷,無法甦醒,或者持續喘息伴隨大量痰液,雙眼向上翻白,症狀如同小兒出現落弓痧的情況。這種痧毒隱蔽不易察覺,必須通過脈象和症狀進行詳細診斷,確認是痧毒後,再觀察患者身體的冷熱狀況,以及嘴脣舌頭的溼潤乾燥程度,以此作爲治療依據。

治療案例:

一位名叫盛洪烈的病人,在九月間突然發熱口渴,意識模糊不清醒,並且雙眼向上翻白。我爲他進行了診斷,發現他的脈象微弱且細微,隱藏不顯。首先使用寶花散加上砂仁湯,冷服後病人甦醒,然後扶起他並施以十二針放痧,去除體內紫黑色的毒血,之後使用救苦丹與細辛大黃丸配以砂仁湯稍冷服用,再用防風散痧湯加入金銀花、丹參、山楂、卜子等藥材進行治療,最後病人痊癒。

另一位名叫陳公玉的病人,在八月間經常感到身體發熱,口中有輕微的口渴感,飲用熱茶後突然病情加重,陷入昏迷狀態。我爲他進行診斷,發現左手脈象沉細,心跳不均勻,右手脈象浮而空虛,這是腎虛並且被痧毒侵犯的症狀。腎水之痧逆向影響肺金,導致痰氣壅塞從而引發暈厥。使用獨活紅花湯加入貝母、牛膝一同煎煮,加入童便飲用,再服用圓紅散後病人甦醒,之後扶起他進行放痧。兩天後,痧氣清除,使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進行調理,最終病人痊癒。

5. 噤口痧

默默不語,語亦無聲,形如啞子,此乃痧氣壅盛,熱痰上升,阻逆氣管,故咽喉閉塞而然。治宜先放其痧,審其肺腎脾三經之脈為要,然後推詳余經之脈,則知病之所本矣。

治驗:

一吳子瑞一女,十一月間,忽然痧脹,心中煩悶,昏沉不語。子瑞善放痧,稍醒,語更終日無聲。余診之,左關有力,右脈沉伏,傷氣之痧也。此女日為後母所詈,故有此變,用陳香丸一丸煎湯微冷飲之,稍有聲焉,未愈。次日,左脈弦長而動,余曰:「怒氣傷肝,痧氣猶阻於肝經之故」。

刺腿彎紫筋三針,血流如注,又刺頂心、臂指二十餘針,乃用三香散、陳皮厚朴湯加延胡索、香附微溫飲之,乃痊。

白話文:

[噤口痧]

有個人,他完全不說話,即使說話也聽不到聲音,看起來就像是個啞巴。這狀況是因為痧氣過盛,熱痰上昇,阻塞了氣管,所以喉嚨像被堵住了一樣。治療的時候,應該先幫他排除痧氣,再詳細檢查肺、腎、脾這三個主要經絡的脈象,之後再進一步探查其他經絡的脈象,這樣就能找出病因所在。

治療經驗:

有一個名叫吳子瑞的人,他的女兒在十一月時突然出現痧氣脹痛,心裡煩悶,精神混亂,不發一語。吳子瑞懂得幫人排除痧氣,但女兒稍微清醒後,還是整天都不出聲。我為她把脈,發現左手脈象有力,右手脈象則顯得沉弱,這是氣傷導致的痧氣。這個女孩每天都被繼母罵,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變化。我讓她服用陳香丸,並煮成湯,稍微冷卻後喝下,她的聲音稍微恢復,但還沒有完全好。隔天,她的左脈變得緊繃且跳動明顯,我說:「這是生氣傷害了肝臟,痧氣仍阻塞在肝經的緣故。」

於是我在她腿彎處找到紫黑色的筋脈,連續紮了三針,鮮血立刻湧出,再在頭頂和手臂手指紮了二十多針。接著使用三香散、陳皮厚朴湯,並加入延胡索和香附,溫熱地喝下,最終病情得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