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1. 卷之一
2. 醫論
3. 命門水火圖說
愚按:造化之機,水火而已。人身之要,氣血而已。氣血之本,元氣而已。在陽為天,為日,為火,為熱,為氣,為神;在陰為地,為月,為水,為寒,為血,為精。陽以陰為體,陰以陽為用。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陰陽相生,水火交濟,天人一理,此本然也。周子所謂太極,指神而言。神無所不統,該變化故為太極。
而陰陽水火,皆寓其中,乃合而未分,一氣之所渾成者。而人身具有太極,命門是也。命門為精神之舍,居下丹田、關元、氣海之際,水火宅焉,故精為水而屬陰,司於左腎;神為火而屬陽,司於右腎。右腎為元陽之根,左腎為真陰之主,則皆統歸於命門者也。《內經》雖未明指命門,而已隱揚其義矣。奈何《難經》誤以命門偏系右腎,致後明哲輩出,歷詆其非。
再考《黃庭經》有云:「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是深得水火皈宿之地。近世李瀕湖著《命門考》,張景岳作《命門辨》,累累千言,反覆辨釋,皆備闡《內經》未闡之旨。從此而探造化之蘊,窮萬病之機,便得悟從心解,何待筆舌之𣫆也。此理前賢亦疊有言,第未顯敷其說,故學者習而弗察。蓋有形易見,
無形難識,固無怪其然也。籲!使能知地下有雷聲,方悟得春光彌宇宙。因著圖說。
白話文:
我按照理解來解釋,大自然運作的奧祕,不過就是水與火的互動。而人體最重要的,就是氣與血的循環。氣血的根本,就是元氣。元氣在陽性方面,代表了天空、太陽、火、熱、氣、以及神;而在陰性方面,則象徵大地、月亮、水、冷、血、和精。
陽性依賴陰性作為實體,陰性則依賴陽性來發揮作用。沒有陽性,陰性就無法生成;沒有陰性,陽性就無法轉換。陰陽相生,水火相互調和,這是天地間的真理,也是自然法則。周子所說的「太極」,指的是「神」,因為神能統攝一切,引導萬物變化,所以被稱為太極。
陰陽水火都包含在太極之中,但尚未分化,是一種渾然一體的存在。而人的身體中,也有「太極」的存在,那就是「命門」。命門是精神的居所,位於下丹田、關元、氣海之間,是水火的住處。因此,精液是水,屬於陰性,由左腎掌管;而神是火,屬於陽性,由右腎掌管。右腎是元陽的根基,左腎是真陰的主宰,但最終都歸於命門統攝。
雖然《內經》並未明確指出命門的位置,但已經隱晦地揭示了它的意義。然而,《難經》卻錯誤地將命門單獨定位在右腎上,導致後來的學者紛紛批評這種觀點。
再看《黃庭經》中的描述:「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後有幽闕,前有命門。」這深刻地揭示了水火歸宿的所在。近代李瀕湖寫了《命門考》,張景嶽作了《命門辨》,兩者都用了大量文字,反覆解釋命門的概念,詳細闡述了《內經》中未明確說明的部分。從此,我們可以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奧祕,理解各種疾病的根源,進而領悟其中的道理,不必再用語言來表達。這個道理,前人也曾多次提及,只是未有詳細的說明,因此學者們往往習以為常,未能深入探究。有形的東西容易看到,但無形的東西就難以理解了,所以這種現象並不足為奇。
呼籲大家,當你聽到地下的雷聲時,才能真正領悟到春天的光芒充滿整個宇宙。因此,我創作了一幅圖解,來說明命門的原理。
4. 五氣圖說
衛氣者升由元氣。為皮毛腠理之司而護衛於身體之外。主包羅一身者也衛氣不固則病汗泄。汗即氣也。畏冒風寒。衛氣不能外御也。暴病久病而汗大泄。或泄不至足者主亡陽。此乃元氣外脫。命盡無期。又有盜汗。雖屬陰虛亦為陽不御陰所致。故六黃湯君以黃耆義可見矣。其有形寒飲冷傷肺哮喘咳逆。
皆衛氣之疏也。宗氣者亦升由元氣。居膻中。與衛氣皆主於肺。乃一身上下內外諸氣之宗。其左乳下動應衣者。為宗氣泄。此陰虛之病氣不歸原也。營氣者。亦升由元氣。主於脾。脾為氣血之本。故營氣者營運血氣。而宣灌於經絡臟腑肌肉俞穴關節筋骸之內者也。胃氣者亦升由元氣。
主中焦為中氣。氣即胃氣。胃氣充則勞不解㑊飲食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輸納運化。無失常度。故特借外之穀氣以滋養元氣。元氣既受滋養諸藏真氣皆無不足六脈便見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徐不疾。無太過不及之診。和緩有神。是有胃氣。非惟關於脈實為元氣之徵也。設使元氣既虛。
胃氣安能自盛。元氣者其體地天交於地。地中有天陽主於陰。陰中生陽為胃氣。營氣宗氣衛氣之根動則充塞於三焦靜則仍藏於命門。命門為三焦之本。三焦為命門之標。門以命稱在父母生我。為生命之本。而我生男女為立命之原。故人從胞胎中雖稟於精血。便有此點真陽蘊蓄其間。
必在父母先天精血堅厚。生我則元氣充實便見胃氣強盛。營氣灌濡宗氣升健衛氣固密內而脈氣外而形氣無一非實也。真陽真陰。交濟於中。生化不窮。神氣且昌雖有六氣不能侵害。過勞過飢亦可耐受。若我後天。勤加修攝。不妄作勞。非惟身心康泰。足臻上壽。而誕育後胤。
亦無傾危夭扎之患。如先天元氣本虛。童孩之時。每多羸疾。及長精血不榮。少年如同老態。飲食少進。腥葷饜飫。胃氣餒矣。肢體虛瘦。精彩匪揚。營氣衰矣。頭傾視深。稍勞汗泄。少動喘生。虛脹填膺。宗氣陷矣。未寒思溫。未熱圖涼。六氣頻仍。患即留連。錯投寒劑。
生死反掌。衛氣疏矣。多愁少喜。健忘驚忡。心氣消矣。陽痿精薄。筋柔骨脆。肝腎之氣憊矣。少有不慎。大命殉之。倘知堅持修謹。佐以善劑。亦可支持。偷生歲月。幸致下壽。縱由天命。亦兼人事耳。今之醫者不管元氣虛實。並察諸氣衰旺。只循病氣重輕。而特見病治病。
如是熱者固宜投以寒劑。而假熱之治法窮矣。寒者固宜投以熱劑。而假寒之見理昧矣。同一熱也。而脈之屬陰屬陽為異。同一寒也。而脈之有力。無力不同病之。寒熱由乎脈。脈之虛實。由乎氣氣之盛衰由先天之元氣陰陽水火皆統御。於元氣而元氣為陰陽水火之根。則寒熱之所從生也。
而寒熱又為百病之根。百病之蜂起叵測。即寒熱之變幻無窮耳。惟能察寒熱之真假。便識元氣之虛實。顧何慮治道之不精詳乎。倘元氣不一加察雖根深者固錯治無妨。至中虧者而妄攻何忍乎。明醫王應震曰。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無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生休耗氣。
精遺不澀泄明得箇中趣方是醫中傑行醫不識氣治法從何據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處。此真知本達原之言也。學者省之。
白話文:
「防禦之氣源自原始之氣,負責保護皮膚和毛孔,並在外圍守護我們的身體,主要功能是涵蓋全身。如果防禦之氣不穩固,就會導致過度流汗,因為汗水就是氣的一種表現。害怕風寒,因為防禦之氣無法在外抵抗。急性病或長期病會導致大量出汗,或者汗液不足以達到腳部,這表示陽氣喪失,這是原始之氣外洩的表現,生命將近終結。另有一種盜汗,雖然屬於陰虛,但也是陽氣無法控制陰氣所導致的。因此,六黃湯的主要成分是黃耆,其意義可見一斑。如果身體感到寒冷,喝冷飲會傷害肺部,導致哮喘和咳嗽,這都是防禦之氣疏忽的表現。
主要之氣同樣源自原始之氣,位於膻中,與防禦之氣一同由肺部管理,是一身上下內外各種氣的根源。如果你的左乳下方有跳動感,這表示主要之氣正在流失,這是陰虛的病症,氣不能回到原本的位置。營運之氣,同樣源自原始之氣,主要由脾臟負責,脾臟是氣血的根本,所以營運之氣負責運送血氣,並在經絡、臟腑、肌肉、穴位、關節和骨骼內進行宣灌。胃氣同樣源自原始之氣,主要在中焦部位,也就是中氣,氣就是胃氣。如果胃氣充足,即使勞累也不會感到疲倦,可以多吃而不受傷害,即使過了用餐時間也不會感到飢餓,消化吸收運作正常。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外部食物的氣來滋養原始之氣。一旦原始之氣得到滋養,各個臟器的真氣就不會缺乏,六脈也會呈現出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急不緩、無過度或不足的診斷結果,平和而有神,這就是有胃氣的表現,不僅關係到脈象,更是原始之氣的表現。如果原始之氣已經虛弱,胃氣怎能獨自旺盛?
原始之氣的本質是天地交合的結果,地中有天,陽氣在陰氣中主宰,陰氣中產生陽氣,這是胃氣、營運之氣、主要之氣和防禦之氣的根源。當它活動時,充滿三焦;當它靜止時,藏在命門。命門是三焦的本源,三焦是命門的標誌。命門之所以被命名,是因為它是父母生育我們的生命之本,也是我們生育子女的立命之源。因此,人類在胎兒階段,雖然受到精血的影響,但其中蘊含著真正的陽氣。只有當父母的先天精血堅厚,才能生出我們這樣原始之氣充足、胃氣強盛的孩子。營運之氣充滿全身,主要之氣升騰健康,防禦之氣牢固密閉,無論是脈氣還是形氣,一切都是真實的。真正的陽氣和陰氣在體內相互交換,生化無窮,神氣昌盛,即使有六氣也不能侵害,過勞和過飢也能忍受。如果我們後天勤加修煉,不過度勞累,不僅身心健康,還可以延年益壽。而且,生育的後代也不會有早逝或夭折的風險。
如果先天的原始之氣本來就虛弱,兒童時期經常生病,長大後精血不旺,年輕時就像老人一樣。飲食減少,肉類吃得太多,胃氣萎靡,身體虛弱,精神不佳,營運之氣衰弱。頭低垂,視線深遠,稍微勞累就會出汗,稍微運動就會喘息,虛脹在胸口,主要之氣衰弱。未感到寒冷就想取暖,未感到熱就想涼快,六氣頻繁,疾病持續不斷。如果誤用寒藥,生死只在一念之間,防禦之氣疏忽。多憂少喜,健忘驚恐,心氣消散。陽痿精薄,筋柔骨脆,肝腎之氣疲憊。稍有不慎,生命就會喪失。如果知道堅持修煉,輔以良藥,還可以勉強活著,苟且偷生,幸運地活到老年。即使由天命決定,也與人的行為有關。
現在的醫生不考慮原始之氣的虛實,也不觀察其他氣的興衰,只是根據病情的輕重來治療。如果是熱病,確實應該使用寒藥,但對於假熱的治療方法就窮盡了。如果是寒病,確實應該使用熱藥,但對於假寒的理解就模糊了。同樣是熱病,但脈象屬於陰或陽有所不同。同樣是寒病,但脈象有力或無力不同。寒熱病是由脈象決定的,脈象的虛實是由氣決定的,氣的盛衰由先天的原始之氣陰陽水火統御。原始之氣是陰陽水火的根源,寒熱病由此產生。而寒熱病又是各種疾病的根源。各種疾病突然爆發,難以預料,就像寒熱病的變化無窮無盡。只有能夠辨別寒熱的真假,才能認識原始之氣的虛實。這樣,何必擔心治療方法不夠精確呢?如果原始之氣不被關注,即使根基深厚的人也可以錯誤治療而無妨,但如果根基薄弱的人被胡亂攻擊,怎麼忍心呢?
名醫王應震曾說:「看到痰不要立即治療痰,看到血不要立即治療血,沒有汗不要發汗,有熱不要攻熱,喘息不要消耗氣力,精液遺失不要阻塞排泄。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趣味,才能成為醫學界的傑出人物。」如果醫生不瞭解氣的作用,治療方法如何依據?可笑的是,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奧祕。這些話真正揭示了根本和源頭的知識。學習者應該思考。」
5. 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餘二十年來,讀經至此,始悟造化之蘊,至矣微矣。益見內經千言萬語,翻來覆去,橫說直說,都是為此一二字上靈通變化,何等奧渺,又何等明白。夫既曰膀胱為津液之府,意必積滿當自出,何須借氣始能化,因化而方出乎?至上文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奈何獨不需氣乎?
彼此印證,細究其義。夫三焦既主相火,水道之出,無非稟氣以為決也。不曰能出,而曰出焉,蓋氣本自化,不待化於氣而始能出也。今津液主水,膀胱司水,水不自化而化於氣此,陰以陽為用,未免少費工夫。故不曰出焉,而曰則能出矣,語意之決又包許多妙用。今夫津液固全資氣化,
設使氣一凝滯不運,則膀胱雖滿積而不能出矣。氣一虛陷無制,則膀胱不待積滿,淋瀝頻數,隨泌而隨出矣。又氣一浮越不守,則膀胱絕陽,無氣可化,津液隨脫便不知,而自出矣。嗟夫!一氣耳,無處不到,無息不運,無物不司,何獨膀胱明言氣化?方知是氣化。三焦主氣,不明言氣化,
亦知是氣化。若大腸傳導而出變化,小腸受盛而出化物,何莫非氣化也?至乎心為君主之官,肺為相傅之官,肝為將軍之官,膽為中正之官,膻中為臣使之官,脾胃為倉稟之官,腎為作強之官,使非氣化,何以能神明出焉?治節出焉?謀慮出焉?決斷出焉?喜樂出焉?五味出焉?
伎巧出焉?思至此則,人一身皆氣化也,萬物皆氣化也。六合以內以外,亦無非氣化也。學者試潛心詳玩,悟到化景,政如釋氏所云,得㘞然一聲,便立證菩提矣。
白話文: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研讀到這段經文,才開始領悟到造化的深邃與精妙,內經的千言萬語,反覆闡述,無論從哪個角度講解,都是為了說明這幾個字上的靈活變化,既深奧又清晰。經文提到膀胱是津液的儲藏之地,似乎應該積滿後自然排泄,但為什麼必須要藉助氣的作用才能進行轉化,並且只有經過轉化後才能排泄呢?然而,上面提到的三焦是水道的主宰,水道的排泄,同樣是依賴氣的作用來決定的。為什麼獨獨這裡不需要氣的作用呢?
經過對比和深入探究,我發現三焦既是相火的主宰,水道的排泄,當然也是由氣來決定的。它並沒有說「能排泄」,而是說「排泄」,這暗示氣本來就具有自我轉化的能力,不需要再通過氣來轉化才能排泄。現在,津液主管水,膀胱掌管水的排泄,水本身不能轉化,而要靠氣來轉化。這是因為陰性需要陽性的作用,所以不免有些麻煩。因此,它並沒有說「排泄」,而是說「則能排泄」,這種堅定的語氣包含著許多微妙的作用。如果津液完全依賴氣的轉化。
假如氣一旦停滯不運行,即使膀胱充滿,也不能排泄。如果氣一旦虛弱,失去控制,膀胱不必等到充滿,就會頻繁地排泄。再者,如果氣一旦飄忽不定,膀胱就失去了陽氣,沒有氣可以轉化,津液就會脫離控制,不知不覺中自行排泄。唉,只是一股氣而已,無處不在,無時不運行,無物不主宰,為什麼偏偏膀胱要明確提到氣的轉化,才能知道這是氣的轉化。三焦主管氣,雖然沒有明確提到氣的轉化,但我們也知道這是氣的轉化。同樣,大腸的傳導和排泄,小腸的接受和轉化,無一不是氣的轉化。至於心臟作為君主的主宰,肺部作為輔佐的主宰,肝臟作為將軍的主宰,膽囊作為公正的主宰,膻中作為臣子的主宰,脾胃作為糧倉的主宰,腎臟作為強壯的主宰,如果不是氣的轉化,如何能產生神明、治理、策略、判斷、喜悅、五味和技巧呢?
思考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人的身體都是氣的轉化,萬物都是氣的轉化,六合之內外,也無一不是氣的轉化。學者們不妨用心揣摩,領悟到轉化的景象,就像佛家所說的,得到啞然一笑,就能立即證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