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8)

1. 腎虛遺溺症

余猶子知白一兒年十三四每夜尚遺溺一二次。余曰此腎氣虛弱不能約液也令服六味丸去澤瀉丹皮。加五味遠志鹿膠。服數月前症頓瘥。且復英爽。

白話文:

我知道一個名叫知白的孩子,年約十三四歲,每晚仍會不自主地尿牀一兩次。我說這是因為他的腎氣虛弱,無法控制排尿所致。於是,我讓他服用六味地黃丸,但去掉其中的澤瀉和丹皮,再加入五味子、遠志和鹿角膠。經過幾個月的服用,他的尿牀問題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並且他看起來更加精神飽滿了。

2. 諸失血

愚按失血諸症。經書論之詳矣。然而有五臟六腑之殊。陰陽虛實之分。升於上屬陽為逆。脫於下屬陰為順。出於肺者為咳血為嗽血為衄血。出於心者為勞血為舌血。出於脾胃者為吐血嘔血。出於肝者為鬱怒吐血出於腎者為咯血為唾血出於皮膚毛孔者為溢血此皆陽火挾血以上越也溺血則主膀胱也。淋血則主小腸也。

痔血則主胃經也。便血固主大腸。有屬風邪下陷者。有屬鬱火侵脾者。有屬濕熱傷脾者。有屬積熱滯下者此皆陰火爍血而下行也又有熱入血室。寒襲衝任。則為蓄血。又有寒傷經絡而脫陷則為無火之症也在婦人暴脫則為崩徐滲則為漏胃虛而濕熱乘之則為赤帶從生戶而出者方為崩為漏為帶從大小便而出者。

雖治法與男子同而得於胎前產後半產小產之中則又不同也若暴吐暴衄暴崩不止則為孤陽絕陰氣血兩敗也亦當察其老壯虛實以決生死論其方法有易治者。有難治者。有不治者。有不治而自愈者。有錯治而變他症者。有久治不愈而喪生者。有獨見血症者。有兼他症而並見者。悉當察病原之淺深。

年力之衰旺。六脈之宜忌與元氣之虛實寒熱。法有必中。劑無妄投。躋夭札於壽域。庶幾得之矣。若以為屬火屬熱。一概混用涼劑澀劑。在治實火實熱則可。而屬虛火虛熱與無火無熱之症。未有不敗胃傷脾。絕生化之源。而速人於死者可勝道哉。大都失血之脈。宜沉細濡弱。

或浮沉和緩。或洪大不數。或浮沉滑緩。或虛微或暴吐暴脫。而六脈俱伏此脈與病合則為易治或見浮芤浮革。或浮沉皆澀。或結或短此脈屬虛而病屬重則為難治治得其宜。亦多有痊者。如見浮數洪數。或細數不鼓。或浮大而散。或促代無力。或如滑而無胃氣。或弦牢。或實大或細小勁疾此病與脈反則為不治縱有盧扁。

亦為之束手矣故經雲陽道實陰道虛越人曰耍為虛牢為實。失血者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虛病見實脈也夫血濡脈絡。體主陰靜。血未失則脈絡濡軟而和緩。及火熱迫血外溢。真陰耗竭則成陰絕陽亢火充空舍而見實脈致孤陽用事豈能獨生哉又須以色為診凡失血之後。或面色帶黃。

青白有神。或目瞑合喜睡。或肢體溫和。飲食如常。或不喜高聲。聲微不厲。此為順無別刑剋症候。稱易治。若其面色青黯無光。或兩顴暴赤。唇口如朱。或乍起乍眠。煩躁不寐。或身體大熱。或四肢厥逆。或氣喘息粗。或揚聲厲語。或譫狂神昏。或循衣摸床。肉瞤筋惕。或自汗如雨。

頭汗獨見。或周身厥冷顱囟獨熱。或眼眶暴陷。或口渴思水或肢體腫䐽或臍腹絞痛不休。或胃氣已敗。嘔吐拒食。此皆凶候不治也。又當以血之色而論。將水試之。浮於上為心肺血。沉於下為肝腎血。不浮不沉主脾胃中州之血。此特大概然耳。肺血色淡有沫。心血赤如塗朱。

白話文:

標題:[各種出血症狀]

內容:關於出血的各種症狀,古籍已經詳細討論過。但要注意的是,人體內臟各有特性,陰陽虛實也有區別。如果血液上升屬於陽性的逆流,而下降則屬於陰性的順流。從肺部出來的血表現爲咳血、嗽血、鼻血;從心臟出來的是勞血、舌血;從脾胃出來的是吐血、嘔血;從肝臟出來的是抑鬱憤怒引發的吐血;從腎臟出來的是咯血、唾血;從皮膚毛孔出來的是溢血,這些都是陽火挾帶血液上湧造成的。尿血則與膀胱有關,血尿則與小腸有關。

痔瘡出血則與胃經有關。便血通常是大腸的問題,可能由風邪下陷、鬱火侵脾、溼熱傷脾、積熱滯留等造成,這些都與陰火燒灼血液向下流動有關。如果熱邪入侵血室,寒氣襲擊衝任二脈,則可能形成蓄血。寒氣損傷經絡並導致脫陷,則是無火的症狀。對於女性,突然大量出血稱爲崩,緩慢滲血稱爲漏,胃虛且溼熱乘虛而入則可能導致赤帶,從生殖器出口流出的才叫崩、漏、帶,從大小便流出的雖然治療方法與男性相同,但如果發生在孕期、產後、流產、小產期間則有所不同。如果突然大量吐血、鼻血、崩血無法止住,則可能是孤陽絕陰,氣血兩敗。這時應觀察患者年齡、體質,判斷生死。治療方法有的容易,有的困難,有的無法治療,有的不經治療會自愈,有的誤治會變成其他病症,有的長期治療無效導致死亡,有的只有出血症狀,有的與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應該全面觀察病因的深淺,年齡體力的強弱,脈象的宜忌,以及元氣的虛實寒熱,使用恰當的療法,避免盲目用藥,這樣才能將瀕臨死亡的人拉回健康狀態。

如果認爲出血都屬於火或熱,一概使用涼劑或澀劑,在治療實火實熱時可以,但對於虛火虛熱或無火無熱的病例,這樣只會敗胃傷脾,切斷生命的源頭,加速死亡。通常失血的脈象應該是沉細濡弱,或者浮沉和緩,或者洪大而不數,或者浮沉滑緩,或者虛弱細微,或者突然大量吐血、出血,六脈都消失。如果脈象與病情相符,則較容易治療;如果出現浮芤、浮革,或者浮沉皆澀,或者結脈、短脈,則表示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即使治療得當,也可能痊癒。如果看到浮數、洪數,或者細數不鼓,或者浮大而散,或者促代無力,或者滑脈而無胃氣,或者弦牢,或者實大,或者細小勁疾,則表示病情與脈象相反,無法治療,即使有盧扁(古代名醫),也束手無策。

因此,古籍說:“陽道實,陰道虛。”失血者的脈象應該是沉細,如果反而出現浮大而牢,則是虛病見實脈,預示着死亡。血液滋潤脈絡,性質屬於陰靜。血液充足時,脈絡溼潤柔軟而和緩。當火熱迫使血液外溢,真陰耗盡,則形成陰絕陽亢,火充空舍,出現實脈,孤陽獨存,怎能存活?此外,還應觀察面色。失血後,如果面色帶有黃色、青白色,有神采,或者眼睛閉合喜歡睡覺,或者肢體溫暖,飲食正常,或者不喜歡高聲說話,聲音輕微不尖厲,這是順症,沒有其他克症,稱爲易治。如果面色青暗無光,或者雙頰突然發紅,嘴脣口脣像硃砂一樣紅,或者突然起牀突然睡覺,煩躁不安,或者身體大熱,或者四肢厥逆,或者氣喘息粗,或者大聲說話,或者譫語神志不清,或者循衣摸牀,肌肉顫抖,或者自汗如雨,頭汗獨見,或者全身厥冷,顱囟獨熱,或者眼眶突然凹陷,或者口渴想喝水,或者肢體腫脹,或者臍腹部絞痛不停,或者胃氣已敗,嘔吐拒食,這些都是凶兆,無法治療。

此外,還可以通過血液的顏色來判斷。將水加入血液中,如果血液浮在上面,是心肺血;如果沉在下面,是肝腎血;如果不浮不沉,是脾胃中州血。肺血顏色較淡,有泡沫;心血顏色鮮紅如塗朱;脾胃血顏色不淡不紫,質地不清不濃;肝血濃濁結塊;腎血夾雜痰液呈紅色,或者顏色粉紅,這表示金水枯竭,肺腎都受損,等待死亡。還有肝腎兩敗的情況,起初由腎炎引起水分乾涸,後來由於肝火獨熾,形成凝重的結塊,突然大量吐血,無法治療。大腸便血,應觀察是否便前爲舊瘀,便後爲新脫。對於小腸、膀胱的尿血、血尿,也應詳細觀察量的多少和清濁程度。如果吐血、鼻血從口鼻同時流出,這是下厥上竭的病症;如果痢疾出血顏色青暗如苔蘚,表示肝臟已經衰敗,都無法治療。女性的各種出血,也應觀察量的多少和清濁程度,根據脈象虛實進行治療。因此,古籍說:“最微妙的道理是最明顯的,根源於內在,表現在外表,不能不分辨。”治療方法有經過實踐的,我將其醫療案例列在後面;沒有經過治療的,我在文中詳細闡述自己的見解,針對症狀進行分析解釋,希望不會遺漏任何方法,也不會讓任何人無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