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五 (6)
卷之五 (6)
1. 左腎水衰陰虛發熱症
久患咳嗽,午後益甚。余曰:「當補脾土,滋化源,使金水自能相生。」時孟春不信,乃服黃柏、知母之類。至夏,吐痰引飲,小便頻數,面目如緋。余以白朮、當歸、茯苓、五味、陳皮、麥冬、丹皮、澤瀉四劑;乃以參、耆、熟地、山茱為丸。俾服之,諸症頓退。復請視。余以為信,遂用前藥如常與之。彼仍泥不服,卒致不起。
庶吉士黃伯鄰發熱吐痰,口乾體倦。自用補中益氣湯,不應。余謂此金水俱虛之症,兼服地黃丸而愈。一男子腿內作痛,用滲濕化痰藥。痛連臀肉,面赤吐痰,腳跟發熱。余曰:「乃腎虛陰火上炎,當滋化源。」不信,服黃柏、知母之類而歿。
又云:「按內傷發熱者,因飲食過時、勞役過度,而損耗元氣,陰火得以乘其土位,故翕翕然而發熱,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升其陽。若因勞力辛苦、入房不節,虧損精血,虛火妄動而發熱者,宜用六味丸以補其陰,不可認作有餘之火,而用黃柏、知母之類也。」
又云:舉人陳履貞色欲過度。丁酉孟冬,發熱無時,飲水不絕,遺精不止,小便淋瀝。或用四物、芩連之類,前症益甚,更加痰涎上湧、口舌生瘡。服二陳、黃柏、知母之類,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更加枳殼、香附,肚腹作脹,大便不實。脈浮大,按之微細。
余朝用四君為主,佐以熟地、當歸;夕用加減八味丸,更以附子唾津,調搽湧泉穴,漸愈。後用十全大補湯,其大便不通,小腹作脹。此直腸乾澀,令豬膽通之。形體殊倦,痰熱頓增,急用獨參湯而安,再用前藥而愈。但勞發熱無時,其脈浮洪。余謂其當慎起居,否則難治。彼以余言為迂。至乙巳夏復作,乃服四物、黃柏、知母而歿。
以上十五條,舉其大略,乃立齋先生治陰虛、唾痰、諸症勞損之方法也。先生治必求本,滋培化源,迥與今古諸氏不同。高明之士欲曾其全,須察其全案可也。
白話文:
[左腎水衰陰虛發熱症]
有一個人長期咳嗽,下午咳嗽更嚴重。我說,這應該是補養脾土,滋養化生之源,讓金水能夠互相滋生。當時是初春,他不相信,反而吃了黃柏、知母之類的藥。到了夏天,他開始吐痰、喝很多水、小便頻繁,臉色變得像紅色一樣。我用白朮、當歸、茯苓、五味子、陳皮、麥冬、丹皮、澤瀉這四個藥方給他治療,然後讓他服用以人參、黃耆、熟地、山茱萸製成的藥丸,他的各種症狀立刻就消退了。他再次來找我看病,我認為他已經相信我的診斷,就繼續用之前的藥方給他治療,但他仍然固執不肯服藥,最後導致病情加重而去世。
一個名叫黃伯鄰的官員發熱、吐痰、口乾、身體疲倦,他自己吃補中益氣湯卻沒有效果。我說,這是金水都虛的症狀,兼服地黃丸就會好。有一個男子腿內部疼痛,他吃了化濕祛痰的藥,結果疼痛蔓延到臀部,臉色發紅、吐痰、腳後跟發熱。我說,這是腎虛導致陰火上炎,應該滋養化生之源。他不相信,吃了黃柏、知母之類的藥後就去世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內傷發熱,是因為飲食不規律、勞累過度,損耗了元氣,陰火才能趁機佔據脾土的位置,所以會發熱。這種情況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陽氣。如果是因為勞累、性生活不節制,虧損了精血,導致虛火妄動而發熱,就應該用六味丸來補養陰氣,不可以把它當作實熱,而用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
另外,舉人陳履貞因為縱慾過度,在丁酉年孟冬開始無規律發熱、不斷喝水、頻繁遺精、小便淋漓不盡。有人用四物湯和黃芩、黃連之類的藥物治療,結果他的症狀更加嚴重,還出現痰涎上湧、口舌生瘡等情況。他接著吃二陳湯、黃柏、知母之類的藥,導致胸膈不適、食慾不振,又加上枳殼、香附等藥,結果腹脹、大便不成形,脈搏浮大,按下去卻很細弱。我早上以四君子湯為主,佐以熟地、當歸,晚上用加減八味丸。還用附子唾液調和,塗在湧泉穴。他的病情逐漸好轉。後來又用十全大補湯,結果導致大便不通、小腹脹痛,這是因為直腸乾澀,我讓他用豬膽汁來通便。之後他身體極度疲倦,痰熱症狀又加重,我趕緊用獨參湯才讓他安定下來,之後又用之前的藥方才讓他痊癒。但他因為勞累又開始發熱,而且沒有規律,脈搏浮大。我說,他必須要注意作息,否則很難治癒。但他認為我的話是多餘的,到了乙巳年夏天又復發,吃了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就去世了。
以上十五個案例,只是概括地說明了立齋先生治療陰虛、多痰、勞損等病症的方法。先生治療時一定會探求病因,滋養化生之源,這與古今其他醫家都有所不同。高明的人如果想完全了解他的醫術,必須仔細研究他所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