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三 (8)
卷之三 (8)
1. 熟地黃生地黃
生地性甘大寒。涼血清熱。亦惟實熱者宜之。故東垣云:此藥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損胃氣。至虛火假熱,真陰枯涸之症,則當以熟地黃為君。蓋地黃性本膏賦沉寒,一經蒸曬九煉工夫,火候既足,寒質自消,始寒滑而今轉為溫潤,始苦甘相雜,而今轉為純甘無苦,馨香醒鼻。
甘美動脾。脾喜甘惡苦,熟地則味甘者也。脾喜香惡臭,熟地則氣香者也。脾喜燥惡濕,熟地則氣燥而味甘潤者也。脾喜溫惡寒,熟地則性溫平,而非偏寒偏熱之比者也。脾喜補惡瀉,熟地則奏功滋補,不失中和者也。擅有五德,何矜九轉。此物初終異用,可知爐鼎變化,自有妙理。
然制煉之要,其地黃大者須蒸曬至十餘次,劈開中有黑油如㙠玉,氣味甘香者方可用。勿拘九數也。亦不必用酒潤過方蒸,蓋酒經蒸曬,則成酸酢之味,不為佳。俟臨用時,先一夜切碎如豆大,以酒潤之,次早略蒸片晌,使兩物勻和,酒氣尚存,藥氣益香,動與胃合,易於運行。
此雷斆炮製之微義,不可不留心也。今醫者從便酒煮經日即用,大乖古法,有傷中氣,停膈為患,豈藥之咎哉。至於市者不擇銅鐵物器,煮過待售,非惟損胃,抑且消腎。若輩只知覓利,豈願害人。用者忌之。
白話文:
生地黃的性質甘甜但極為寒涼,能清涼血液、降低體內熱度,適合治療實證火熱的情況。因此,李東垣曾提到此藥性極寒,應謹慎使用,以免損害脾胃功能。對於虛火上炎、真陰乾涸的病症,則應以熟地黃為主要藥材。因為地黃原本性質極為寒涼且沉澱,但經過多次蒸曬和九次熬煉後,其寒涼性質消失,由原先的寒滑轉變為溫潤,原本苦甘交雜的味道轉為純甘無苦,散發出芳香醒鼻的氣息。
甘甜的味道能刺激脾胃,而脾胃偏好甘甜厭惡苦味,熟地正是甘甜的。脾胃喜愛香味厭惡臭味,熟地正是香氣四溢的。脾胃喜愛乾燥厭惡濕氣,熟地則氣燥且味道甘潤。脾胃偏好溫暖厭惡寒冷,熟地的性質溫和,不像其他藥物那樣極端寒或熱。脾胃喜愛補充厭惡洩瀉,熟地能有效滋補,且保持中和。擁有這五種優點,何需在意九轉之說。由此可見,同一物質在不同處理下,效用也會截然不同,其中自有奧妙的道理。
然而,在製作過程中,大的地黃需蒸曬十多次,切開後中間有如黑玉般的油質,且氣味甘香時才能使用,並不限定一定要九次。也不必先用酒浸泡再蒸。因為酒經過蒸曬會產生酸味,品質不佳。在使用的前一天晚上,先將其切成豆子大小的塊狀,用酒浸泡,第二天早上稍微蒸一下,讓兩者充分融合,酒香猶存,藥香更濃,與胃部和諧,容易吸收。
這是雷斆的炮製精華,不能忽視。現在有些醫生為了方便,用酒煮一天就直接使用,遠離了古法,傷害了中氣,造成胸膈不適,這能怪藥物嗎?此外,市面上有些人不分青紅皁白,使用銅鐵器皿煮藥來販賣,不僅傷胃,也會傷腎。這些人只為了利益,哪管他人死活,使用者應當小心避開。
2. 麥芽穀芽山楂神麯厚朴橘紅枳實青皮枳殼薄桂烏藥大腹皮萊菔子檳榔
前藥蓋消穀克食,決壅宣滯,消脹導痞之功為多也。亦必有宿積為患,元氣未虧,病氣太過者,用之有效,且無傷。若脾氣久虛,難運飲食,動觸生災,茫昧誤服,適足以取敗耳。夫傷米食者,穀芽消之;傷麵食者,麥芽神麴消之;傷肉食者,砂仁山楂消之;傷果食者,青皮官桂消之。上焦傷者,主枳殼;中下焦傷者,主枳實。傷滯氣腹痛,則主以厚朴烏藥大腹皮。以上皆治形病有餘之實症也。今之醫者,不管元氣虛實,不分積滯有無,動以麥芽山楂神麴厚朴為健脾之物,相率成習,孟浪擲服,暗耗真元,遺害非小。豈知宿積留中,傷食惡食用此而攻積宣滯,致使飲食復舊,謂之健脾者,以此實非此諸藥之能健脾也。故東垣謂厚朴:有滯氣則泄滯氣,無滯氣則泄元氣。又云枳殼枳實:有推牆倒壁之功。
立齋亦言麥芽山楂,善消腎氣;神麴下胎破血,不宜輕服。諸賢諄諄告誡,豈應執迷不返。又立齋治食積諸症,亦必以四君六君為主,而佐以曲麥楂樸攻克之物,庶補瀉兼行,方於脾土無虧。亦即潔古老人創制枳朮丸之微意耳。大都痞滿腫脹,病症屬實者,則宜投以前藥。若虛滿虛脹,非參朮歸苓,直補脾原,無能奏效。是又內經所云塞因塞用者也。
白話文:
這些藥材,如麥芽、穀芽、山楂、神麯、厚朴、橘紅、枳實、青皮、枳殼、薄桂、烏藥、大腹皮、萊菔子、檳榔,主要功能在於幫助消化、消除食物積滯。它們對於解決食物積滯、促進消化、舒緩脹氣和消除痞滿有很好的效果。但只有在體內有長期的食物積滯問題,身體元氣尚未損耗,且病氣過盛的情況下使用才會有效,且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若脾胃長久虛弱,無法正常消化飲食,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疾病,若在此時糊塗地服用這些藥物,只會使病情更加惡化。例如,米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可用穀芽來調理;麵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可用麥芽和神麯來調理;肉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可用砂仁和山楂來調理;果食引起的消化不良,可用青皮和官桂來調理。上焦受傷,可使用枳殼;中下焦受傷,可使用枳實。若食物積滯導致腹痛,則可使用厚朴、烏藥和大腹皮。以上這些都是用來治療實證的病症。
然而,現在有些醫生不考慮患者元氣虛實,也不區分是否有食物積滯,動輒就使用麥芽、山楂、神麯和厚朴等藥材,認為它們有助於健脾。這種做法已成為一種習慣,隨意地給病人服用,不知不覺中耗損了真正的元氣,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實際上,這些藥材是用來攻擊食物積滯和促進消化,使飲食能夠正常消化,這纔是所謂的「健脾」。但這些藥材並不能真正強健脾胃。
此外,厚朴在有食物積滯時可以幫助排解,但在沒有食物積滯時,卻可能耗損元氣。枳殼和枳實具有強烈的推動力,能夠清除體內的阻塞。立齋先生也曾指出,麥芽和山楂可能會損害腎氣,神麯則可能導致流產或破血,不應輕易服用。這些前輩的忠告,我們不應該置若罔聞。
立齋先生在治療食物積滯等症狀時,會以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作為基礎,輔以麥芽、山楂、神麯、厚朴等藥材,這樣既補又瀉,才能使脾胃不受損失。這也是潔古老人創製枳朮丸的微妙意圖。一般來說,對於痞滿、腫脹等屬於實證的病症,適合使用這些藥材。但如果屬於虛證的痞滿、虛脹,則必須使用人參、白朮、當歸、茯苓等藥材,直接補充脾胃的功能,才能達到療效。這也正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塞因塞用」的原則。
3. 香附
香附雖為快氣宣郁之聖藥。婦人所必需但味苦氣辛。苦主泄。辛主散。而一切陰陽氣血虛弱者忌之。若脾氣虛弱作痞。虛寒生脹。宜用四君。六君或加薑桂治之。中氣既健。痞脹自消。此治本法也。設使誤用香附耗泄真氣。愈增脹滿耳。甚有陰虛中敗。火升作喘。而亦妄用之。只速其死也丹溪亦謂此藥。性燥。
白話文:
香附雖然被視為疏肝理氣、解鬱的神奇藥物,特別適合女性使用,但因為它味道苦且氣辛。苦味的特性是向下瀉,辛味的特性則是發散。所以對於陰陽氣血虛弱的人來說,這藥是不適合的。如果脾氣虛弱導致痞滿,或是因虛寒而產生脹氣,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或者加上薑、桂來治療。當中氣健壯了,痞脹自然就會消失,這是治本的方法。假使錯誤地使用香附來消耗真實的元氣,只會讓脹滿的情況更嚴重。甚至有人陰虛中氣衰敗,火氣上升造成喘息,也胡亂使用,這樣只會加速死亡。丹溪也曾說過,這種藥物性質燥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