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薦醫
薦醫為生死攸系。語云賢不薦醫誠重之也。余以為賢未始不薦醫。特不薦不賢之醫耳。張景岳曰有或見輕淺之偶中而為之薦者。有意氣之私厚而為之薦者。有信其便便之談而為之薦者。有見其外飾之貌而為之薦者。又有貪得而薦者陰利其酬。關情而薦者別圖異望。甚有斗筲之輩。
妄自驕矜。好人趨奉。熏猶不辨。擅肆品評。譽之則盜蹠可為堯舜。毀之則鸞鳳可為鴟鴞。洗垢索瘢。無所不至。而懷真抱德之士必其不侔。若此流者雖其發言容易。休慼無關。其於淆亂人情。莫此為甚。多致明良有掣肘之嘆。病家起刻骨之疑。是非之不明。總為庸人擾之耳。
薦醫之關係。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推薦醫生這件事,與人的生死息息相關。有句古話說,即使是賢能的人也不隨便推薦醫生,這顯示了他們對此事的慎重。但我認為,賢能的人並非不推薦醫生,只是他們不會推薦那些不稱職的醫生罷了。張景嶽曾經提到,有的人會因為某醫生偶然的成功案例而輕易地推薦他;有的是基於私人情感深厚而推薦;有的是被醫生口若懸河的言辭所迷惑;有的是被醫生的外表裝飾所誤導。更有甚者,有些人心胸狹窄,自視甚高,喜歡被人逢迎,對於醫術的好壞完全無法分辨,卻肆意評論。在他們口中,惡人可以被誇讚為聖人,好人也可能被詆毀為惡魔。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挑撥離間,導致真正有才華和品德的醫生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這些人雖然說話輕率,但他們的行為對人際關係的混淆影響深遠,讓許多優秀的醫生感到束手無策,病人也因此產生深深的疑慮。這種不分是非的行為,都是由普通人所引起的混亂。
因此,推薦醫生這件事情,我們必須要謹慎地去看待。
2. 半識
世有半識之流。不知虛實補瀉之理。平日略見一二醫書。某病用某方。某方用某藥。將謂依方治病。法無越此矣。又有自己素經有病。曾與醫師商治粗曉方藥遇有病人亦代胗脈。但見浮動便曰無事沉伏便曰無脈。搖首咋舌。使人驚駭。真可發笑。噫庸工誤人。固已不堪。如此半識。
謬妄尤甚。或主持於親朋之際。或議論於賢愚之間。顛倒是非。妄高禍福。於是汙下之流。存兩可而希苟容。高明之士。懷獨見而終不合。紛紛築室。掣肘賢良。此半識之為害。不岌岌其危哉。
白話文: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半懂不懂的人,他們不懂得中醫裡虛實補瀉的理論。平時只是粗淺地讀過一兩本醫書,知道某種病該用什麼方子,什麼方子裏該用什麼藥。他們以為按照方子治病,方法不過如此罷了。更有甚者,自己身體向來就有疾病,曾經和醫生討論治療,粗略地知道了方子和藥物的使用。遇到病人也幫忙診脈,只要脈象浮動就說沒事,脈象沉伏就說沒有脈搏。搖頭晃腦,咋舌裝模作樣,讓人感到驚恐害怕,這種行為真是令人發笑。
唉,那些技藝平庸的醫生誤導他人,固然已經夠讓人難以忍受。但是這種半懂不懂的人,他們的謬誤和荒唐更為嚴重。他們可能在親朋好友間充當醫學顧問,或者在聰明人和愚笨人之間發表意見,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隨意評判他人的福禍。於是,那些能力低下的人,抱著兩可的態度,只求能勉強應付;而那些高明的人,因為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始終無法得到大家的認同。眾說紛紜,互相掣肘,這就是半懂不懂的人帶來的危害,這樣的狀況不是很危險嗎?
3. 察弊
醫為性命之學。生成之主。道大任鉅。自唐書列之方技。而縉紳名士。每每不譚。宋太保林億公云:以至精至微之理而付於至卑至賤之人,求其能起人之疾者鮮矣。故世遞降而術益鮮,率多市井亡賴,空門孽禿,略識字畫,素饒利辯者為之。是人之辱,醫非醫之辱人也。若輩學醫,初只挾脈訣捷徑,湯頭歌括,不一二帙,乃就業於庸流之竊有虛名者,奉為明師,教習犯誦。稍知浮沉遲數四綱,頗明溫涼寒熱各性,遠則一年,近則半載,遂以為道盡傳矣,詣已超矣。大開鋪肆,高揭榜額,不曰某某精傳,則曰某某心授,又則曰世傳神秘,離經叛道,執方待病,輕淺偶中,自恃神奇。
如是情迷壟斷,計熟蠅頭,而攀援之心萌矣。念以為非奉二三貴人為我提掇,何由虛聲日播乎?思得當道尊官,踐任之後,豈乏延醫,乃預謀之胥役隸卒之流,賄托吹薦。及當道有請,何識賢愚,便信然從之。豈知此輩百凡布置,復密通消息於官衙從僕,備詢何人何證,預得病機,了了心中。及一入診,語言吻合,依病處藥,治或得驗,儔不豔服為果精良乎?其始也介下役以為進身,今也奉尊官而為廣揚,僥有題額,高懸戶外,往來見者承風趨影,亦爭傳曰:彼名醫也。甚至士大夫高慧,不免亦墜谷中,疊見疑難重恙,被其枉死者多矣。一遇識者燭破肺腑,詞遁計拙,破綻方彰。嗚呼!如此競逐邪流,心如青黑之混,指若鋒刃之險,初亦何事不可度活,乃至輕易冒醫殺人無算乎?此古今之通弊也。考昔劉伯溫公言曰: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價十倍,人爭鬻之。予買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
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邊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業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少矣,而獨我也乎?此伯溫公憤世嫉邪之言也。今醫者既衒外以售柑矣,而病者可愚瞽而受戮乎?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醫學是關乎生命健康的學問,是維護生命的關鍵。其重要性巨大,然而自從唐朝開始,醫學被歸類為方技,導致許多有學識的人士對醫學避而不談。宋朝的太保林億公曾經指出,如此精妙深奧的學問卻交由地位低下、知識淺薄的人來掌握,要找到真正能夠治病救人的醫生非常罕見。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醫術反而越來越稀少。現在的醫生多是街頭巷尾的無賴,或者是一些略懂字畫、口齒伶俐的僧侶,他們學習醫學只是為了生計。
這些人學習醫學,最初僅僅是通過一些簡化的脈絡訣竅和快速學習的教材,如湯頭歌等,去跟隨一些平庸的、有名無實的醫生學習。他們將這些醫生視為明師,學習並背誦這些知識,稍微瞭解了一些脈象的基礎和藥物的基本性質,最多一年,最少半年,就認為自己已經學到了所有的醫學知識,已經超越了前人。於是,他們開設診所,掛出招牌,宣稱自己是某某精傳,或者某某心授,甚至宣稱自己掌握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神祕醫術,卻離經叛道,僅僅憑藉著現有的藥方等待病人上門,偶爾猜中病情,便自以為是神醫。
他們沉迷於這種情況,只顧眼前小利,開始攀附權貴。他們想,如果不結交幾個高官顯貴,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名聲越傳越遠呢?於是,他們開始與官府的下屬和士兵勾結,用錢財換取他們的推薦。等到高官有請醫生的時候,哪知道什麼是賢良,什麼是愚蠢,便信以為真,跟隨他們的建議。殊不知,這些醫生早已經佈局妥當,並且暗中與官府的僕人溝通,打聽病人的具體情況,等到診病時,他們的話語與病情相符,根據病情開藥,治療效果有時會得到驗證。這樣,他們穿著華麗的衣服,被人們誤以為是真正的良醫。他們最初是通過下級僕人獲得機會,現在卻受到高官的推崇,甚至得到題寫的牌匾,掛在門外,來往的人看到後,也爭相傳說他是名醫。即使是那些有智慧的士大夫,也難免被騙,多次見到疑難雜症的患者被他們錯治而死。一旦遇到真正懂得醫學的人揭穿他們的把戲,他們的言辭和計策就會顯得笨拙,漏洞百出。
可悲的是,這些人竟然競相追隨邪道,心地如同黑暗的深淵,手術如同尖銳的刀刃,他們最初可以做任何事情來生存,但最終卻輕易地冒充醫生,殺害無數人,這正是古今醫學的普遍弊端。過去,劉伯溫先生曾經說過,杭州有一個賣水果的人,他善於保存柑橘,即使經過寒冷和酷熱,也不會腐爛。取出後,柑橘表面金黃發亮,宛如玉質。他將其放在市場上出售,價格比普通柑橘高出十倍,人們爭相購買。我買了一個,切開後,一股煙霧撲鼻而來,裡面乾枯如敗絮。我奇怪地問他:你賣給人們的,是用來吃還是用來祭祀,還是用來招待客人嗎?還是隻是為了外表好看來迷惑那些無知的人?這真是欺騙到了極點。賣水果的人笑道:我從事這個行業多年,靠這個養活自己。我賣它,人們買它,從來沒有聽過有人抱怨,為什麼偏偏你不滿意呢?世間欺騙的人很多,難道只有我一個嗎?這是劉伯溫先生對社會的批評。
現在,醫生們為了生存,就像賣柑橘的人一樣,只注重外表,忽略了內在的品質。然而,病人們怎能像無知的人一樣,被這些外表光鮮的醫生所矇蔽,成為他們手中的犧牲品呢?
4. 慎擇
凡病至根搖本虧,六脈無胃氣,二豎入膏肪,即使緩扁復見,亦難措手,何論時名之工哉?若其形氣俱實,偶罹病恙,即不治少待經盡氣復,亦當自愈,未有治之而不愈也。即使庸手妄治,亦無至傷命耳。獨是人有可生可死之病,得治則生,失治則死;對治則生,舛治則死;急治則生,緩治則死者。呼吸關存亡之候,從違操生死之機。如此乃足以別工師之賢愚巧拙。夫曰明良,豈真能起死回生哉?但有危急垂死之病,人不能治而已能治,令人全其生,不致枉死,且能救人死於未病之先,與知病之所從生耳。至所謂名醫時醫者,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治虛以實,治實以虛。淺病偶中,俗服神奇,固似乎名下無虛士矣。一若值有假虛假實假熱假寒之症,病既變幻,見隨惶惑,竟昧其所謂從逆反正,通用塞用之法而姑投緩劑,藐無膽識,且曰王道穩當。病者亦甘心受誤,始見從前所謂名醫者祗虛名耳。若夫庸手粗工,不察經書,不諳脈症,寒熱錯投,緩急混施,實實虛虛,致輕變重,重變篤,篤而死。是病本非儘可死之病,而服必死之藥,安得不死?如此賢愚,是在病家慧眼預識,臨病慎擇之而已矣。
白話文:
[慎選醫師]
凡是疾病到了根基動搖、根本損耗的程度,如果六脈已經沒有胃氣,邪氣深入膏肓,就算古代名醫扁鵲再世,也很難有救治的方法,更何況是現在的醫生呢。但如果病人身體和氣色都還健康,只是偶爾生病,即便不接受治療,只要等生理週期過後,氣力恢復,也會自行康復,沒有治不好這種病的道理。就算庸醫亂開藥,也不至於會喪命。然而,有些病是處於生死邊緣,得到適當的治療就能活下來,治療不當就會死亡,處理得當能活,處理錯誤就死,及時治療能活,拖延治療就會死。
這些病情緊急關乎生死的時刻,是否遵循正確的治療原則,掌握生死的關鍵,這樣才能分辨醫生的聰明才智和技巧。被稱為「明良」的醫生,並非真的能夠起死回生,只是對於那些危急瀕死的病,一般人無法治療,他卻能治療,讓人保住性命,不會枉死,甚至能在疾病發生前預防死亡,瞭解疾病是如何產生的。至於所謂的名醫,他們用熱藥來治療寒病,用寒藥來治療熱病,用補藥來治療虛弱,用泄藥來治療實證。
偶爾對症下藥,一般人就會覺得非常神奇,似乎名醫的名號確實有其真實性。但如果遇到虛偽、實偽、熱偽、寒偽的病症,病情變化莫測,醫生會感到惶恐迷惑,完全不明白所謂的順從逆反、正向反向、通暢堵塞的治療方法,只會開一些溫和的藥物,毫無膽識,還說這是穩妥的治療方式。病人也會甘願受誤導,這才發現之前所謂的名醫,只是空有名號罷了。至於那些庸醫,他們不研究醫書,不懂脈象和症狀,冷熱藥物用錯,緩急治療混為一談,實證虛證混淆,導致病情加重,嚴重的病情變得更嚴重,最後死亡。原本病情並不一定會致命,但吃了必死無疑的藥,怎麼可能不死呢?這樣的醫生聰明與愚蠢,全在病人自己有智慧的雙眼,事先辨認,在患病時謹慎選擇醫生罷了。
5. 專任
設夫病者既擇名手而信從之矣。獨其人患非旦夕可愈之病。而欲得乎旦夕必愈之治。於勢難哉。乃日易數醫。賢愚競進。雜揉傷生。禍福反掌。初非擇醫不精。特任醫不專耳。宋李綱有云用人如用醫。必先知其術業可以已病。乃可使之進藥而責成功。今不詳究其術業而姑試之。則雖日易一醫。無補於病。徒加疾而已。
白話文:
假設病人已經選擇了知名的醫生並信任跟隨他治療。但若病人的病情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康復的,卻希望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必定痊癒的療效,這種情況下要達到目的就非常困難了。於是,病人每天更換不同醫生,無論是高明還是平庸的醫生都試著看診,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混雜使用,反而傷害到身體健康,好壞結果只在一念之間。這並非選擇醫生時不夠謹慎,而是對醫生的信任和依賴不夠專一。宋朝的李綱曾經說過,選擇醫生就像選擇人才一樣,必須先了解醫生的專業技能足以治病,才能讓他開藥並期待治療效果。如果不去詳細研究醫生的專業能力,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即使每天換一個醫生,對於病情也毫無幫助,甚至會加重病情而已。
6. 早治
坡公曰天下之患。莫大於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亂也。以故明者識氣化於未然。及病已成。虛強半矣。始發方劇。便當急治。然邪在經者一劑可愈。傳腑者數四方瘳。至入臟則百無一生。故華君擅剖腹之能。秦緩鮮膏肪之治。非工之巧拙不同特病之淺深懸殊耳。經云病勢已過。命將難全。可不致思。
白話文:
坡公說,天下的禍患,最大的莫過於不知道事情為何會發生卻任由它發生。不知道事情為何會發生卻任由它發生,這等於是束手等待混亂的到來。因此,聰明的人能夠在事情尚未發生前就辨識出氣化的徵兆。等到疾病已經形成,身體虛弱已達一半,病症剛開始劇烈表現時,就應立即進行治療。然而,如果邪氣尚在經絡中,服用一帖藥可能就能痊癥愈。如果邪氣傳到了腑臟,可能要服用多帖藥才能痊癒。但若邪氣深入臟器,那麼基本上就沒有存活的機會了。因此,即使有如華佗那樣擅長剖腹治病的技能,或像扁鵲那樣精通治療內臟疾病的技術,也不是醫生的技巧高下問題,而是疾病的輕重程度有著天壤之別罷了。古籍上說,一旦病情已過度惡化,生命就難以保全。這一點,我們怎能不深刻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