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六 (5)
卷之六 (5)
1. 謹始
病機初發。便當擇醫。始若錯治。終必敗亡。今姑以傷寒陰陽二症言之。陽症初見。頭痛如破。腰背拘急。體熱如焚。喘渴不休。狂譫時增。見者誰不驚危。但其脈與症合。得治即愈。勢固可憂。病實無害為只傳經傷腑而非中藏也獨是陰症始見。頭不甚痛體不甚熱。飲食失常。
臍腹微痛。大便不實。或嘔吐便利。奄奄忽忽只見倦怠豈料藏氣已虧脈少胃氣隱中大異若知急投溫劑。何至因循喪生。乃醫者不識便謂無虞非投發表。則用清解。稽延數日病已入臟。漸次增劇。死機呈矣。雖有盧扁。莫能為也蓋陽之氣暴而陰之氣緩陽之性剛而陰之性柔陽之病在外浮而易見而陰之病在內沉而難覺故人常情但慎於陽而忽於陰而醫者亦不識陰陽虛實。見病治病。
往往誤人於死。何可勝數為此切告患者始病擇醫。不可不謹。生死系之矣。
白話文:
疾病剛開始的時候,就應該慎重選擇醫生。如果一開始治療錯誤,最後一定會導致死亡。現在就以傷寒的陰陽兩種症狀來說明。陽證剛出現時,會出現頭痛欲裂、腰背緊繃、全身發熱、呼吸急促口渴不止、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等症狀,看到的人都會覺得很危險。但只要脈象與症狀相符,得到正確的治療就能很快痊癒。雖然情況看起來很可怕,但其實病症並不嚴重,因為只是影響了經絡和臟腑,並未傷及內臟。然而陰證剛出現時,頭痛不嚴重、體溫不高,只是出現食慾不振、腹部微微疼痛、大便不規律,偶爾會嘔吐或腹瀉,患者看起來昏昏沉沉、疲倦無力。殊不知,此時已經損傷了臟腑的元氣,脈象微弱,胃氣虛弱,卻不容易察覺。如果能及時服用溫熱藥物治療,就不會因為拖延而喪命。然而很多醫生不了解病情,誤以為患者沒有大礙,不是使用發散藥物,就是用清熱解毒藥物,一拖延就是好幾天,病症已經深入臟腑,病情越來越嚴重,死亡的徵兆也出現了,即使是神醫扁鵲也無能為力。這是因為陽氣的發作是突然的,而陰氣的發作是緩慢的,陽氣的性質剛強,而陰氣的性質柔弱,陽證的病症表現於外,容易察覺,而陰證的病症隱藏在內,不易察覺。因此,人們往往只注意陽證,而忽略了陰證,醫生們也同樣不了解陰陽虛實,只看到病症就開始治療,結果經常誤診,導致病人死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我鄭重地告誡患者,生病初期選擇醫生一定要慎重,因為生死就掌握在醫生的手中。
2. 諱疾
愚按郭猷甫云深怪諱疾忌醫之人分明怕死。又怕人知死。意以今日之病。恐仇人知則喜。或貪淫所致。又恐親人知則怒。故病已篤猶自迴護。獨不思事勢到此。何不早言。或有病經過者猶前車戒後轍。或有知某病經某明醫者速求治療。自然得愈。斷不可因人喜怒。而戕自己性命。語云:才欲藏。病欲露。善夫。
白話文:
我認為郭猷甫說得對,那些深藏怪病、諱疾忌醫的人,分明是怕死,又怕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他們心裡想著,如今得了這個病,如果仇人知道了,可能會幸災樂禍;或是因為自己貪圖享樂而染上的病,如果親人知道了,可能會生氣。因此,即使病況已經很嚴重了,他們依然會遮掩病情,不願說出來。
他們不明白,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為何不早點說出來呢?也許有人曾經經歷過類似的病症,可以作為前車之鑑,或是有人知道哪位名醫精通這種病症,可以趕緊去求醫治療,自然就能康復。絕對不能因為害怕別人的喜怒而損害自己的性命。
俗話說:「才華可以隱藏,疾病卻要暴露。」這句話說得真好!
3. 速效誤人
病可以速效致者。必惟元氣壯盛。諸氣未虧。或偶感三陽表證。與乎飲食內傷。及暴受寒冷者。治不數劑。便得痊可。至於五癆七傷六極重恙。若肯精修確服純王善藥。漸涵數載。方有生機。尚亦有不治者。敢用雜霸異術。攻擊眼前。大傷元氣。旋即倒戈敗績者乎。吳文定公家藏集云:陳汝中嘗病脾胃鬱火之症。
求治於盛用美。診其脈曰如此治可生。如彼治即死。如此治可以少生。如彼治可以速死。既而治之。汝中遲其效。或以浮屠善醫薦者。汝中惑其說。遂求治。飲其藥。嘔血一升遂死。噫醫以用藥。藥以攻病。病不能去而反以致死。則何以醫藥。為哉彼浮屠者悉庸妄人也。目不識醫經。
白話文:
疾病能快速治癒的,必然是元氣充沛、各個氣機未受損傷,或是偶爾感染了太陽、陽明、少陽的表證,或是飲食內傷,以及突然受寒的人。這種情況只要治療幾副藥,就能痊癒。
至於五癆七傷、六極重症,如果肯精心地修煉、準確地服用純粹、有效的藥物,逐漸調養幾年,才會有活下去的希望。即使如此,也有一些人是無法治癒的。如果貿然使用各種雜亂無章、霸道怪異的療法,只顧眼前病情,大大損害元氣,最終只會迅速失敗。
吳文定公家藏的醫書裡記載:陳汝中曾經患脾胃鬱火的疾病,求醫於盛用美。盛用美診斷他的脈象說:「如果用這種方法治療,他就能活;如果用那種方法治療,他就會死;如果用這種方法治療,他可以稍微活久一點;如果用那種方法治療,他就會很快死去。」之後,陳汝中按照盛用美的治療方法服藥,但效果遲緩。有人推薦他去找一個精通醫術的和尚,陳汝中相信了這個說法,便去求醫。喝下和尚給他的藥後,嘔血一升,就死了。唉,醫生用藥,藥物用來攻克疾病,疾病沒能去除反而導致死亡,那又何必用醫藥呢?那個和尚完全是庸醫,根本不懂醫經。
口不辨藥性。指不察脈候。人之虛實。病之新久。一切置之不問。而惟毒藥攻擊之。其殺人蓋亦多矣。予咎汝中之不善。擇醫而致速死特書此以為世輕服藥者之戒。
白話文:
"不識藥性,不明脈象,不分人體虛實與疾病新舊,對這些全部不予理會,只是一味地使用毒性藥物進行攻擊。這種做法殺人無數。我責備那些不懂醫術的人,為了追求快速療效而導致病患加速死亡。因此,我寫下這篇文章,用來警醒那些輕率服用藥物的人。"
4. 執方之訣
今夫醫者病者。每獲一方一藥之善。謂能通治眾疾。不啻窶丐之獲異寶。珍秘自矜。豈知滋害為甚。抑何懵懵不會也。夫人有貧富貴賤之殊。老少強弱之稟。病有新久虛實。藏有陰藏陽藏。土地高下不一。物理剛柔異宜。黃帝興四方之問。岐伯舉四治之能。臨病之師。宜須細審。
尚有一病而投數方。未有一方可療數病者。羅太無雲:用古方治今病。政如拆舊屋揍新屋。其材木非一。不用經匠氏之手。其可用乎。許叔微釋微論曰予讀仲景書用仲景法。然未嘗守仲景之方乃為得仲景之心也。語云學方三年無病可醫學醫三年無方可學旨哉言乎。
白話文:
現今的醫生和病人,每當獲得一種有效的方子或藥物,便以為能通治各種疾病,就像乞丐得到奇珍異寶般,珍藏自矜。殊不知,這樣做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為何如此愚昧無知呢?人有貧富貴賤之分,老少強弱的體質不同,疾病也有新舊虛實之別,臟腑有陰陽藏象之差異,地域高低不一,物性剛柔需配合適宜。黃帝曾廣泛詢問四方醫術,岐伯也提出四治的醫學理論。面對疾病,醫生應該細心審慎。
更何況,一個病症可能需要多種方子治療,而一個方子不可能治療多種疾病。正如羅太無所言,用古代方子治療現代疾病,就像拆掉舊房子建造新房子,材料不同,不經過匠人的巧手,怎麼能建成呢?許叔微在《傷寒釋微論》中說,我讀仲景的書,運用仲景的醫學理論,但從未拘泥於仲景的方子,才是真正領悟了仲景的精髓。古人說,學方三年治不好病,學醫三年找不到合適的方子,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啊!
5. 藥第二義
凡人一罹病綱。久支床第。即神思性情。亦幾為之磨蠍不堪矣。至延明醫。餌善藥。猶是第二義。必先閒卻心身。忘情思慮。恬靜勿躁。語默雍容。一切事務漠不相聞。起居得宜。飲食擇美。脫著隨時。勿近佳麗。勿戀娛悅。勿過幽寂。火亦易起。既得保養之力。然後佐以良劑勤服不輟。
自有蘇生之期何患二豎不躍躍然從心頭解也。百病惟虛察內傷為最重非經年調治不能見效。若復氣暴不靜。性淫無制。雖有千服神丹。雖抵一點恣火。尤須確守禁忌。自擇便宜。屏絕萬緣。當視此身如已。死之身方得有免死之日。若少存一貪生之念。便不免乎喪生之禍是在患者宜自珍耳。
白話文:
人一旦生病,長時間臥床,身心狀態都會受到影響,變得焦躁不安。即使尋求醫生治療,服用良藥,也僅是治標不治本。更重要的,是要放鬆身心,忘卻思慮,保持平靜,不急躁,言行舉止要從容,對任何事物都漠不關心,起居要有規律,飲食要精挑細選,穿衣脫衣要隨天氣變化,不與佳麗接觸,不沉迷娛樂,也不要過於孤寂,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內火旺盛。
只有在養護身體的基础上,再配合良藥,堅持服用,才能恢復健康。只要能做到這些,即使病入膏肓,也能起死回生。百病之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內傷,需要長年累月的調養才能見效。如果性情急躁,縱慾無度,即使服用再多神丹妙藥,也無濟於事。因此,患者必須嚴格遵守禁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摒棄一切雜念,將自己的身體視為至寶,如同看待自己的性命一般,才能有機會免於死亡。如果心中仍存一絲貪生之念,就會招致喪命之禍。所以,病人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6. 鬼疑
鬼神宰造化之權。精誠可格。此理甚微。至乎憑依作祟。相傳有魑魅妖孽。亦唯失德之家。淫冶之婦。或蹇運之夫。往往因邪易入。乘虛召感。御之之法。別復一論耳。若夫人病而眼中見鬼。奇形異態。舉家震駭。以為真鬼而必死也。延巫禱禳惑其矣。愚甚矣。其證有數種。
一病從三陽傳入胃腑熱迷心經致神亂不安。則目中見鬼。夫神者心之主也。鬼者神之分也。氣全則為神。神分則見鬼神。散則為鬼也。又人當春夏之交。病時行瘟熱中心臟則死。傷心經則亂目亦見鬼又一種體虛積。勞暴厥陽氣上越假熱棼心。目亦見鬼又見停痰上壅。與食積留中作熱攻心。
白話文:
鬼神掌握著天地萬物的權柄,精誠的祈求可以感應到它們。這個道理非常微妙。至於憑依作祟,相傳有魑魅妖孽,也只有道德敗壞的家庭、放蕩的女人,或者運氣不好的男人,才會因為邪氣容易侵入,乘虛而入,招致感應。對付它們的方法,另有一番論述。
如果有人生病,眼睛裡看見鬼,形狀怪異,全家人都嚇壞了,以為是真鬼,必死無疑,於是請巫師來祈禱禳解,企圖迷惑它。這是非常愚蠢的。這種病症有幾種原因:
第一種,病從三陽傳入胃腑,熱氣迷亂心經,導致神志不安,就會在眼睛裡看見鬼。人的精神是心的主宰,鬼是精神的分支。氣血充盈,就會成為精神;精神分散,就會看見鬼神。氣血散失,就變成鬼。
第二種,人處於春夏交替之際,患上時疫瘟熱,侵犯心臟,就會死亡;傷到心經,就會神志混亂,眼睛裡也看見鬼。
第三種,體虛積勞,陽氣暴漲,虛熱擾亂心神,眼睛裡也會看見鬼。
還有一種,是痰積上壅,或是飲食積滯留在中焦,化熱攻心,也會導致眼睛裡看見鬼。
目亦見鬼總由神亂則然投以清熱納氣及消痰蠲積之劑。則病自愈也。若其病久。垂亡目亦。見鬼者此乃元氣盡脫於外為神散不聚非。神亂不安也。及察素問有五屍鬼篇。言人五臟虛而值運氣不及之年。有克鬼見。令人暴亡。總以天虛而人虛應之虛則鬼見非真鬼也。惟預施治法。
滋補真陰。益助元氣。心神完固。不復散亂。邪鬼自遁矣。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其斯之謂歟。
白話文:
眼睛看見鬼魂,往往是因為神志不寧,這時應當使用清熱納氣、消痰蠲積的藥物,病症自然會痊癒。如果病程已久,將近死亡,眼睛也看見鬼魂,這是因為元氣耗盡,散失在外,神志渙散,不安定所致。細讀《素問》中的「五屍鬼篇」,書中提到人體五臟虛弱,又逢運氣不佳的年份,便容易看見鬼魂,導致暴亡。總而言之,是天命虛弱,人體也跟著虛弱,虛弱便會產生幻覺,看見鬼魂,並非真正的鬼魂。唯有提前採取治療措施,滋補真陰,增強元氣,使心神堅固,不再散亂,邪鬼自然會消散。經書上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說:「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這正是此道理的體現。
7. 審不治病
越人曰病有六不治者。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愚以為驕恣者多出於富貴之家。富者盈滿自矜。或深言以見非。貴者倨傲自尊。或忠告之難行。於是汙庸卑諂之流。
趨承恐後。懷材抱德之英。降辱寧甘。故謙光為持躬之要。而重士乃尊生之本也。若此驕恣之與輕身信巫。是本非不治之病。乃自致於敗亡。而非衣服難適。藏氣不定。形羸拒藥。終無可治之比也。
白話文:
越人說,疾病有六種是不治的:
一、驕傲放縱,不講道理,這是不治的。 二、輕視自身,貪戀錢財,這是不治的。 三、穿衣飲食不能適應,這是不治的。 四、陰陽之氣藏而不定,這是不治的。 五、身體虛弱,不能服用藥物,這是不治的。 六、相信巫術,不相信醫生,這是不治的。
愚以為,驕傲放縱的人大多出自富貴之家。富人財富盈滿,自我矜持,往往聽到逆耳忠言就反感。貴人則驕傲自尊,往往難以接受忠告。於是,阿諛奉承、趨炎附勢之輩,就會趨之若鶩,而有才德之人則會退避三舍。因此,謙虛謹慎是立身之本,尊重人才才是生命的根本。
像這種驕傲放縱和輕視自身、信奉巫術的,並不是真正的病症,而是自取滅亡。而穿衣飲食不適、陰陽氣息不定、身體虛弱、拒絕服藥,才是真正無藥可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