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三 (6)
卷之三 (6)
1. 陳皮半夏
陰陽有造化升降消長者。生主長主升主造屬陽。息主消主降主化屬陰。陰化而陽造之,陰降而陽升之,至消則滅而無復長矣。又降其性沉,化其性緩,消則其性速也。化又有生生不息之機。曰生化,曰化生,曰化強化頑,曰風化德化,是皆由漸而致之。此物理之最微而最彰者也。 陳皮理脾化氣,非補脾益氣也。留白為橘皮,尚能和中,以白性甘緩也。去白為橘紅,則專乎降氣消痰,為剝削之物矣。降因滯氣升,消因痰壅盛,惟升則降之,盛則消之,降之消之,有滯氣痰壅則病受之。若夫脾虧作滯,脾虛生痰,便當君以參朮療本,恐概用橘紅半夏二陳之屬,則徒耗損真氣。故先哲以六物必用陳者,政為新性暴烈泄真之故耳。 至半夏性燥,久服亦能潛消脾之真氣,必惟因濕生熱,因熱生痰,用之則宜,亦只宜暫宜少。未有脾胃健而濕熱能為患者也。奈何世之醫者,每以二陳舉為常用扶脾之品,竟不分脾陰脾陽,有濕無濕,屬虛屬實,且曰王道如此。甚至陰虛勞嗽,金水俱敗,尚亦妄用之。 近歲鹺客連翔梧患前症,兩名醫俱投以款冬橘紅麥冬石斛白芍之屬,喘嗽倍增,且兼嘔悶。乃支詞曰:「正要嘔唾痰盡,便速愈耳。」籲!昧病源而投見病之劑,又矯本心之昧,偽自己之異,其不殺人也者幾希。
白話文:
在自然界裡,陰陽兩種力量互相制衡,推動萬物的生長、衰落、上升與下降。生長、上升、創造等現象屬於陽性;而衰退、下降、轉化則屬於陰性。陰性的轉化由陽性的創造所驅動,陰性的下降由陽性的上升所平衡。如果事物走到極端的衰退,就可能會消失,不再有成長的可能。轉化過程通常較為緩慢,衰退卻往往迅速。轉化還有著生生不息的機制,例如我們常說的「生化」、「化生」、「化強化頑」、「風化德化」,這些都是逐漸發生的過程,是自然界最微妙也最顯著的規律。陳皮能夠調理脾臟、促進氣的流動,並不是單純地補充脾臟或增加氣力。陳皮的內側白色部分仍保留時,它能調和中焦,因為白色的性質甘甜而緩和。但當白色部分被去除後,就成了橘紅,這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降氣和消痰,就像一種削減的工具。氣滯導致氣上升,痰多造成痰壅,對此,我們應讓氣下降,使痰減少。然而,如果脾臟虛弱導致氣滯,或是脾虛引發痰多,那我們應該用黨參、白朮等藥材來治療根本問題。如果一概使用橘紅、半夏、二陳湯等藥物,只會白白消耗真正的氣力。因此,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在選擇藥物時,應優先考慮那些性質溫和、不會過度刺激的「老薑老薑」類藥材。
再來說到半夏,它的性質乾燥,長期服用也會悄悄消耗脾臟的真正氣力。只有在濕氣生熱,熱氣生痰的情況下,使用半夏纔是合適的。而且,這種情況下也只適合短期少量使用。健康的脾胃是不會受到濕熱困擾的。然而,現實中的醫生們常常把二陳湯當做常用的扶脾藥物,完全不考慮脾陰、脾陽、是否有濕氣、虛實之分。他們甚至聲稱這是王道,即便在陰虛勞嗽、肺腎俱損的情況下,也會胡亂使用。近年,有一個名叫連翔梧的人,他患有上述的病症。兩個醫生都開了款冬、橘紅、麥冬、石斛、白芍等藥物,結果他的喘嗽反而更嚴重了,還伴有嘔吐和噁心。醫生居然辯解說,這是為了讓他嘔出所有的痰,病情就會迅速好轉。這種不明病因、盲目開藥的行為,再加上醫生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和錯誤,實在是太危險了,幾乎等於是在殺人。
2. 黃連
黃連性苦燥大寒。療諸熱濕熱,及毒痢,與胃經吐血、藏毒下血。佐以他藥,最為有功。然必惟患實熱,元氣、胃氣未傷者,用之相宜。但中病即止,亦未可久服也。自本草厚腸胃之言一出,舉世醫者不分虛實,拘執經文,混行施治,豈知斯言蓋為毒痢積熱熏蒸腸胃,致腸垢刮削而下,用連以解熱,熱既消則腸胃復原而自厚。所謂厚腸胃者,以此也。若人賦稟不實,雖有熱症,用之則反敗胃,漸耗真陽,甚有火衰虛火之症而亦妄用,何也?故東垣曰:實火可瀉,芩連之屬;虛火可補,參耆之屬。而薛立齋一部醫案,記其誤歿於芩連苦寒之劑者,不可勝紀。雖然立齋治實火,何曾廢芩連不用?所貴乎立齋以異於劉朱者,為其善甄別虛實真假,故投藥如環,而愈出愈奇耳。經雲:陽生陰長,無陽則陰無以生。又云:少火生氣,從未有沉陰無火之屬而能生長萬物者。自此一經喚醒,當勿仍前執迷。
白話文:
[黃連] 黃連的特性是極度苦澀且非常寒涼。它能治療各種因濕熱引起的病症,以及有毒的痢疾。對於胃部的吐血、毒素和出血,若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效果特別顯著。然而,只有在患者確實是由於實熱引起病症,而且其元氣、胃氣尚未受損的情況下,使用黃連才會合適。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不應再長期服用。自從《本草綱目》提到黃連可以增強腸胃功能後,許多醫生不分虛實,固守古文,混亂地使用黃連來治療疾病,他們怎麼會知道,這句話是專門針對有毒痢疾,或是由熱毒薰蒸腸胃導致腸壁剝落的病症,使用黃連可以消除熱毒,熱毒消失後,腸胃自然恢復健康,這就是所謂的增強腸胃功能。
但如果一個人體質虛弱,即使有熱症,使用黃連反而會損害胃部,逐漸消耗真正的陽氣。甚至有些人出現火衰、虛火的病症,卻還胡亂使用黃連,這是為什麼呢?因此,東垣先生說過,實火可以通過黃連、黃芩等藥物來清除,虛火則應該通過人參、黃耆等藥物來補充。薛立齋在他的醫案中,記錄了許多因誤用黃連、黃芩等寒涼藥物導致死亡的案例,數量多到無法計算。然而,立齋在治療實火時,並沒有完全放棄使用黃連。他之所以與劉朱等人不同,是因為他善於分辨虛實真假,因此,他開出的藥方如同循環,越出越奇。
經典中說,陽氣生,陰氣長,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生存。又說,微小的火能產生生命力,從未有過深重的陰氣而沒有火氣,能夠使萬物生長的。從這一經典中醒悟,我們應該不再執迷於過去的錯誤觀念。
3. 黃芩黃連白芍龍膽黃柏知母石膏葛根滑石柴胡梔子
凡諸經實熱。宜用苦寒治之。病少愈當即止。否則恐妨胃氣。用藥須察何經。如黃芩梔子瀉肺火。黃不外溫養陽氣。勤培土母。蕃息日昌至精盈血裕真陰復盛而假熱虛火不撲自滅若概投以黃柏知母之屬是陰血未生脾陽先敗假熱愈熾法竅身殆此非補陰乃賊陰也王太僕云大熱而甚。寒之不寒。
是無水也。宜用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薛立齋云總論陰陽二症。雖有陰陽氣血之分。實則皆因脾胃之陽氣不足所致。若用黃柏知母沉陰之物。反泄真陽。多致不起。則凡苦寒之屬。委非陰虛所宜。設使陰未虛而實熱為患。暫用之何害。嗟夫丹溪一代名哲也。而乃不察病本。
混同立論。遺害生民良可慨已。
白話文:
對於所有由臟腑實熱導致的病症,應該使用性質苦寒的藥物來治療。一旦病情稍有好轉就應立即停止使用,否則可能會傷害到胃氣。使用藥物時必須辨別是哪個臟腑的問題,例如黃芩和梔子能清肺火,黃柏和知母則能溫養身體的陽氣,強化脾胃功能,使身體狀況日漸康復,達到精血充盈、真陰旺盛的狀態,那麼假熱和虛火自然就會消失。如果不分青紅皁白地使用黃柏、知母這類藥物,會導致陰血尚未恢復,脾臟的陽氣就已經被破壞,假熱反而會更嚴重,這樣一來,身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這不是在滋補陰氣,而是傷害陰氣。王太僕曾說過,如果體內的熱度非常高,用寒涼的藥物卻無法降低溫度,這表示體內的陰液已經耗盡,此時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陰液,以抑制過旺的陽氣。薛立齋認為,不管是陰虛還是陽虛的症狀,其實大多是由於脾胃的陽氣不足所導致的。如果使用黃柏和知母這種性質偏寒的藥物,反而會洩漏體內的真陽,有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所以苦寒的藥物並不適合陰虛的情況。然而,如果陰氣並未虛弱,而是因為實熱導致的病症,短時間使用也無妨。可惜的是,丹溪一代名醫,卻未能深入理解疾病的根源,將所有情況混為一談,對後世的人民造成極大的危害,令人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