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薦醫
薦醫為生死攸系。語云賢不薦醫誠重之也。余以為賢未始不薦醫。特不薦不賢之醫耳。張景岳曰有或見輕淺之偶中而為之薦者。有意氣之私厚而為之薦者。有信其便便之談而為之薦者。有見其外飾之貌而為之薦者。又有貪得而薦者陰利其酬。關情而薦者別圖異望。甚有斗筲之輩。
妄自驕矜。好人趨奉。熏猶不辨。擅肆品評。譽之則盜蹠可為堯舜。毀之則鸞鳳可為鴟鴞。洗垢索瘢。無所不至。而懷真抱德之士必其不侔。若此流者雖其發言容易。休慼無關。其於淆亂人情。莫此為甚。多致明良有掣肘之嘆。病家起刻骨之疑。是非之不明。總為庸人擾之耳。
薦醫之關係。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推薦醫生關係生死,不可不察
俗話說:「賢者不推薦醫生,這件事真的十分重要。」我認為賢者並非不推薦醫生,而是不推薦不賢的醫生。
張景岳說:「有些人看到輕淺的病症就隨便推薦醫生,有些人基於私情而推薦醫生,有些人相信醫生的花言巧語而推薦醫生,有些人只看醫生外表的裝飾而推薦醫生。還有些人貪圖利益而推薦醫生,暗中謀取回報。有些人為了私情而推薦醫生,另有所圖。甚至有些胸無大志、妄自尊大的人,喜歡阿諛奉承,不分真假,隨意評頭論足。他們誇獎別人,可以把盜蹠說成堯舜;貶低別人,可以把鸞鳳說成鴟鴞。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只為達到目的。而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會對他們嗤之以鼻。這類人雖然說起話來輕而易舉,自身利益也毫無損失,但他們混淆視聽,擾亂人心,比任何人都嚴重。因此,許多有才德的人只能嘆氣,病家也產生深深的懷疑,是非不明,全都是庸人惹的禍。」
推薦醫生關係重大,不可不察。
2. 半識
世有半識之流。不知虛實補瀉之理。平日略見一二醫書。某病用某方。某方用某藥。將謂依方治病。法無越此矣。又有自己素經有病。曾與醫師商治粗曉方藥遇有病人亦代胗脈。但見浮動便曰無事沉伏便曰無脈。搖首咋舌。使人驚駭。真可發笑。噫庸工誤人。固已不堪。如此半識。
謬妄尤甚。或主持於親朋之際。或議論於賢愚之間。顛倒是非。妄高禍福。於是汙下之流。存兩可而希苟容。高明之士。懷獨見而終不合。紛紛築室。掣肘賢良。此半識之為害。不岌岌其危哉。
白話文:
世上有一部分自以為懂得一些醫學的人,他們並不瞭解虛實補瀉的道理。平時只是稍微看過一兩本醫書,看到某種病症就用某種方劑,某種方劑就用某種藥物,以爲按照方劑來治病,方法就不會有錯。還有些人,自己曾經有過疾病,並且與醫生商量過,大致瞭解了一些藥方和藥物。遇到病人時,也只是看一眼脈象,如果脈象浮起就說沒什麼問題,如果脈象沈下去就說沒有脈象。搖搖頭,聳聳肩,讓旁人感到驚慌,實在是讓人覺得好笑。唉,這些平庸的醫生誤人,已經無法忍受了,這樣的半懂之人,錯誤更爲嚴重。他們在親朋好友之間主持,或者在賢者愚者之間議論,顛倒黑白,胡亂預測禍福。於是,低劣的醫生就存著兩可的態度,希望能夠得到寬容,而那些見識高遠的人,卻因自己的獨特見解始終得不到認可。這樣的人紛紛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阻礙了賢能之人的發展。這就是半懂之人所帶來的危害,不是岌岌可危嗎?
3. 察弊
醫為性命之學。生成之主。道大任鉅。自唐書列之方技。而縉紳名士。每每不譚。宋太保林億公云以至精至微之理而付於至卑至賤之人求其能起人之疾者鮮矣。故世遞降而術益鮮。率多市井亡賴。空門孽禿。略識字畫。素饒利辯者為之是人之辱醫非醫之辱人也若輩學醫。初只挾脈訣捷徑。
湯頭歌括。不一二帙。乃就業於庸流之竊有虛名者。奉為明師。教習犯誦。稍知浮沉遲數四綱。頗明溫涼寒熱各性。遠則一年。近則半載。遂以為道盡傳矣。詣已超矣大開鋪肆高揭榜額。不曰某某精傳。則曰某某心授。又則曰世傳神秘。離經叛道。執方待病。輕淺偶中。自恃神奇。
白話文:
醫學是關乎人命生死的學問,是生命的主宰,醫道的責任重大。從唐代的史書中,醫學被列為一種技術和技能,然而,即使在官員和名士中,很多人對醫學並不太瞭解或不熟悉。宋朝太保林億曾經說過,醫學裡深奧微妙的道理,卻要交給那些地位低微、身份低賤的人去學習,能夠真正懂得如何治療病人的卻很少。因此,隨著時代的更迭,醫術越來越稀少,大多是由街坊小民、無賴、和尚或是僅有基礎文化知識、口才流暢的人來學習醫術,這種現象使得醫學成為了這些人的恥辱,而非醫學本身的恥辱。這些人學習醫術,往往只是掌握了脈診的技巧、捷徑,以及幾種湯藥的配方和歌詞。
他們僅僅學會了一兩本湯頭歌詞和湯頭公式,便開始在庸醫中混跡,自稱有名聲,尊為老師,教授他人。稍微學會一些湯藥的使用,便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醫學的全部,達到頂峯。於是,他們大開藥店,掛上招牌,宣稱自己是某個流派的正宗傳承,或者某位師傅的親授弟子,甚至宣稱是世代祕傳的神祕知識,背離傳統醫學理論,卻執著地按照固定的方子對症下藥。他們偶爾治好了病人,便自認為擁有神奇的能力。
如是情迷壟斷。計熟蠅頭。而攀援之心萌矣。念以為非奉二三貴人為我提掇。何由虛聲日播乎。思得當道尊官。踐任之後。豈乏延醫。乃預謀之胥役隸卒之流。賄托吹薦。及當道有請。何識賢愚。便信然從之。豈知此輩百凡布置。復密通消息於官衙從僕。備詢何人何證。預得病機。
了了心中。及一入診。語言吻合。依病處藥。治或得驗。儔不豔服為果精良乎。其始也介下役以為進身。今也奉尊官而為廣揚。僥有題額。高懸戶外。往來見者承風趨影。亦爭傳曰彼名醫也。甚至士大夫高慧。不免亦墜谷中。疊見疑難重恙。被其枉死者多矣一遇識者燭破肺腑。
白話文:
如果有人被迷戀所困,就想著要出名,心裡就萌生了攀附權貴的想法。他心想,如果不靠一兩個貴人提攜,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名聲傳出去呢?於是,他打算先賄賂官府的胥役和士兵,讓他們吹捧自己。等到有官員需要醫生時,官員們不識真假,就會相信他們的推薦。這些人暗地裡會事先把消息傳給官府的僕人,打聽病人姓名和病症,提前了解病情。
這樣一來,等到醫生真正看診時,就能對症下藥,治好病。許多人就會認為他醫術高超。他一開始靠低級官員來提升自己的地位,現在又得到高官的提攜,名聲大噪,甚至還在門外掛上了招牌。來往的人見狀,也都紛紛傳言他是名醫。就連一些有智慧的士大夫也會被蒙蔽,不少疑難雜症患者因他而被誤治致死。直到有人看穿了他的把戲,才揭露了他的真面目。
詞遁計拙。破綻方彰。嗚呼如此競逐邪流。心如青黑之混。指若鋒刃之險。初亦何事不可度活乃至輕易冒醫殺人無算乎此古今之通弊也考昔劉伯溫公言曰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價十倍。人爭鬻之。予買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
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邊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業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少矣。而獨我也乎。此伯溫公憤世嫉邪之言也今醫者既衒外以售柑矣而病者可愚瞽而受戮乎。
白話文:
"醫術拙劣,漏洞百出,這樣的醫者在醫學領域顯得格格不入。唉,這些醫者追逐的只是邪門歪道。他們的心靈渾濁如同黑夜,手指則像鋒利的刀刃。起初,他們什麼病都治不了,但竟然輕易地冒稱自己能救人於死地,殺害了無數的生命。這是古今醫學界的通病。
過去,劉伯溫曾說過,杭州有一位賣水果的人,他很擅長保存柑橘,即使經過四季更迭也不會腐爛。他賣出的柑橘光潔如玉,色澤金黃,價格是市價的十倍,人人都想購買。我買了一個,剖開後,就像煙霧沖擊著口鼻,裡面乾燥得如同破爛的棉絮。
我感到奇怪,問他:「你賣給人們的這些柑橘,是為了填補邊疆的糧食,還是用來供奉祭祀、招待賓客?還是隻是為了炫耀,迷惑那些愚昧和盲目的人?」這種欺騙行為太過分了。賣柑橘的人笑道:「我做這行已經多年了,靠這個謀生。我賣出去,人們拿走,從來沒有人抱怨,只是你不滿意嗎?世上做這種欺騙行為的人並不多嗎?只有我這樣嗎?」這是劉伯溫對社會的不平與對奸邪的憎恨之言。
現在,醫生們已經通過外表的炫耀來出售他們的「藥品」,那麼病患們能被愚昧和盲目的接受這種「治療」嗎?"
4. 慎擇
凡病至根搖本虧。六脈無胃氣。二豎入膏肪。即使緩扁復見。亦難措手。何論時名之工哉。若其形氣俱實。偶罹病恙。即不治少待經盡氣復。亦當自愈。未有治之而不愈也。即使庸手妄治。亦無至傷命耳獨是人有可生可死之病得治則生。失治則死。對治則生舛治則死。急治則生。
緩治則死者。呼吸關存亡之候。從違操生死之機。如此乃足以別工師之賢愚巧拙。夫曰明良。豈真能起死回生哉。但有危急垂死之病。人不能治而已能治。令人全其生。不致枉死。且能救人死於未病之先。與知病之所從生耳。至所謂名醫時醫者。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治虛以實。
白話文:
病人病情嚴重,根基虛弱,六脈無胃氣,二豎脈沉入膏肓,即使稍有起色,也難以應付,更遑論用時名醫。若病人形氣俱實,偶爾生病,即使不治,只要等待時日,氣血恢復,也會自然痊癒,從未見過治療後反而惡化的。即使庸醫亂治,也不會危及性命。然而,人有可治之病,也有人不可治之病,得治則生,失治則死,對治則生,舛治則死,急治則生,緩治則死。呼吸是生死之兆,遵從法則可掌握生死之機。由此可見,真正高明的醫生與庸醫的差別。那些自稱名醫的人,並非真的能起死回生,而是遇到危急垂死之病,一般人無法醫治,他們能醫治,讓人得以存活,不至於枉死。並且,他們能預防疾病,懂得疾病的病因,才是真正的良醫。所謂名醫、時醫,不過是治寒用熱,治熱用寒,治虛用實,治病的方法而已。
治實以虛。淺病偶中。俗服神奇。固似乎名下無虛士矣一若值有假虛假實假熱假寒之症。病既變幻。見隨惶惑。竟昧其所謂從逆反正。通用塞用之法而姑投緩劑。藐無膽識。且曰王道穩當。病者亦甘心受誤始見從前所謂名醫者祗虛名耳若夫庸手粗工。不察經書。不諳脈症。寒熱錯投。
緩急混施。實實虛虛致輕變重。重變篤。篤而死是病本非儘可死之病而服必死之藥安得不死。如此賢愚是在病家慧眼預識。臨病慎擇之而已矣。
白話文:
治療實質疾病時,往往需要使用虛擬的療法,以達到平衡。簡單的病症偶爾也能找到對策。俗人服用了看似神奇的藥物後,病情竟然有所改善,這讓人相信那些被稱為「名醫」的人,他們的名字並非浪得虛名。但若遇到偽裝的虛假病症,如假虛、假實、假熱、假寒等症狀,病情會變得複雜多變,讓人感到困惑,甚至迷失了該遵循還是抗拒、正向還是反向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先投予緩和的藥物,缺乏勇氣和智慧,還說王道療法是最穩妥的選擇。患者也樂於接受這種誤導。最終發現,所謂的「名醫」其實只是徒有虛名。對於那些技能低下的醫工,他們不研究經典,不懂脈象和症狀,錯誤地將寒藥和熱藥交替使用,緩和與強烈的療法混為一談,結果導致原本的實症轉為虛症,或者原本的虛症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這顯示,即使疾病本身並非致命,但若使用了必定致死的藥物,又怎能不死呢?賢明與愚蠢,關鍵在於病人的慧眼預見和臨時的審慎選擇。
5. 專任
設夫病者既擇名手而信從之矣。獨其人患非旦夕可愈之病。而欲得乎旦夕必愈之治。於勢難哉。乃日易數醫。賢愚競進。雜揉傷生。禍福反掌。初非擇醫不精。特任醫不專耳。宋李綱有云用人如用醫。必先知其術業可以已病。乃可使之進藥而責成功。今不詳究其術業而姑試之。則雖日易一醫。無補於病。徒加疾而已。
白話文:
如果病人已經選擇了名醫並且信任他,但病症本身並非一夕之間就能治癒,卻仍然期望能迅速痊癒,這在情理上是困難的。於是病人頻繁地更換醫生,賢者與愚者都爭先恐後地來治療,各種醫術雜亂無章,反而傷了身體。禍福就在一瞬間,問題並非選擇醫生不精明,而是過於信任醫生而沒有專注於一人的治療。宋朝的李綱曾經說過,用人就像用醫生一樣,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才能和學識是否能治好病,才能委託他們治療並期望獲得成功。現在卻不仔細考察醫生的才能,只是姑且一試,即使每天換一位醫生,也無益於病情,反而只會加重病情而已。
6. 早治
坡公曰天下之患。莫大於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亂也。以故明者識氣化於未然。及病已成。虛強半矣。始發方劇。便當急治。然邪在經者一劑可愈。傳腑者數四方瘳。至入臟則百無一生。故華君擅剖腹之能。秦緩鮮膏肪之治。非工之巧拙不同特病之淺深懸殊耳。經云病勢已過。命將難全。可不致思。
白話文:
坡公說,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於不知道事情發生的原因,卻又一味地認為它必然發生。不知道原因卻認為必然發生,就等同於拱手等待亂世到來。因此,明智的人會在事情尚未發生時就察覺氣化的變化,等到疾病已經成形,就已經虛弱不堪,只剩一半的力氣了。疾病剛開始發作時就非常嚴重,應該立即治療。然而,邪氣停留在經絡者,一劑藥就能痊癒;傳入腑臟者,需要幾劑藥才能治好;等到侵入臟腑,就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了。所以,華君擅長剖腹手術,秦緩精通膏肪的治療,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醫術高低不同,而是因為疾病的深淺程度懸殊而已。經書中說,疾病的勢頭已經過去,生命將難以保全,難道不值得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