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6)

1. 產後蓄血兼症

癸未仲冬方天柱塚婦。系余妻妹。素勞郁。將產坐草寒。初數醫所投。非辛發即平緩之劑。漸增劇。越五日。延余治之。察其脈症寒熱自汗。喘嘔拒食。燥譫不寐。心腹脹痛。大便裡急後重。脈見結代。三至一歇。危篤瀕死。投以參耆歸術桂附。加五味升麻炙草等味。彼疑未用。

復轉質於內兄陳青雲云亦知醫。以為非此溫補之劑。不能挽回。始信服不終劑而熱退汗斂。靜睡半日。醒知索粥。脹消痛減。脈漸復。再劑惡露始行。血塊亦下。三劑脈仍結。余曰。夜來莫非減參乎。渠云果只用五分。至四劑令加二錢。而諸症如失。

白話文:

癸未年仲冬,方天柱塚的婦女,是我的妻子妹妹。她平時勞累鬱悶,即將生產卻坐於草地受寒。起初,她看過幾個醫生,開的藥方不是辛辣發汗的,就是溫和緩和的,病情卻逐漸加重。過了五天,她請我來為她診治。

我觀察她的脈象和症狀:寒熱交替、自汗不止、呼吸急促、嘔吐、拒食、神志不清、睡不著、心腹脹痛、大便裡急後重,脈象呈現結代,三跳一停,情況危急,命懸一線。我為她開了藥方,以人參、黃耆、當歸、熟地、桂枝、附子為主,並加入五味子、升麻、炙甘草等藥物。她起初懷疑藥方,

又轉而向她的內兄陳青雲(也是個懂醫的人)請教,陳青雲認為不是溫補的藥方,無法挽救她的生命。她才相信我的醫術,服藥不到一天,發熱退去,汗止,安然入睡,睡了半天才醒過來,要吃粥。腹脹消退,疼痛減輕,脈象逐漸恢復正常。再服一劑藥,惡露開始排出,血塊也隨之排出。服完三劑藥後,脈象仍有結代。我問她:「昨晚是不是減少了人參的用量?」她說:「是的,只用了五分。」於是在第四劑藥裡,我讓她增加人參的用量,加了兩錢。結果,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夫前症寒熱自汗乃陰虛陽脫也嘔喘拒食乃肺逆胃寒也燥譫不寐乃陰寒已極而陽暴越於上也心腹脹痛乃衝任受寒瘀血停蓄也裡急後重乃脾氣下陷前醫誤以為痢則謬也脈見結代乃胃氣暴虛不能接續也若謬妄錯治。能免虛虛之禍乎。故丹溪有云產後須大補氣血為主。縱有他症。以末治之。

如惡寒發熱者。乃血氣虛弱之極也。須用大補湯治之。余每遵此法以溫補療產後。疊投疊中。先哲法言。豈欺我哉。

白話文:

產婦如果出現發冷發熱、自汗、嘔吐、呼吸急促、不願進食、口渴神志不清、失眠、心腹脹痛、便意頻頻卻排不出來等症狀,都是由於生產後身體虛弱,陰虛陽脫、肺氣逆上、寒氣入侵、瘀血停滯所致。古人誤將便意頻頻當成痢疾,這是錯誤的。如果把脈發現脈象沉細、結代,說明胃氣虛弱,不能順暢運作。若用藥不當,會加重虛弱,後果不堪設想。丹溪先生說產後要以大補氣血為主,即使有其他症狀,也要以它為本,其他症狀則為末節。例如惡寒發熱,就是血氣虛弱的表現,需用大補湯治療。我遵循這個方法,用溫補的方法治療產婦,屢試不爽。古人的智慧之言,確實值得信賴。

2. 肝胃鬱熱咯血

甲申季夏姜子社續絃少婦病潮熱喘嗽。經水澀少。每郁即見膈脹拒。食遇啖辛熱。咯血口乾。脈弦滑微數。姜以為瘵。余曰。甫笄陰血未充。五火易動。因循不治。亦能成瘵。投以六味地黃加炙草黃芩麥冬知母阿膠為丸。服月餘諸症俱失。且復舉孕。

白話文:

甲申年夏季,姜子社的續弦少婦患病,症狀為潮熱、喘咳、經水量少且澀、每當鬱悶就出現胸悶膈脹、進食辛辣食物就咯血口乾、脈象弦滑微數。姜子社認為這是瘵病。我說,她剛及笄(成年),陰血尚未充盈,五臟之火容易亢盛,如果延誤治療,確實有可能發展成瘵病。於是,我為她開了六味地黃丸,再加上炙草、黃芩、麥冬、知母、阿膠,製成丸藥服用。服用一個多月後,所有的病症都消失了,而且她還懷孕了。

3. 肝腎鬱熱赤帶

甲申春里中一寡婦甫三旬。時或增寒發熱。通宵不寐。時或經晝昏眠。呢喃獨語。遇勞肢體厥冷。每自用薑蔥解表。遂致停熱脾胃。乘虛下注而患赤帶。脈沉伏若絕。重按洪實搏指余以為相火蘊隆內真熱而外假寒用四物湯。加黃連龍膽炒梔知母茯苓木通投八劑。諸症悉平褚澄以僧尼寡婦異其治誠然。

白話文:

甲申年的春天,村里一位寡婦,剛滿三十歲。她時常感到寒冷發熱,整夜睡不著,有時又昏昏欲睡,整天都迷迷糊糊,還自言自語。一勞動就四肢冰冷,每次都用薑蔥來解表。結果導致熱氣停留在脾胃,乘虛而下,患了赤帶(白帶異常)。脈象沉伏微弱,幾乎摸不到,重按則洪實有力,抵住手指。判斷是相火蘊積於內,真熱而外假寒,所以用四物湯。再加入黃連、龍膽草炒梔子、知母、茯苓、木通,共八劑。服用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村裡的人都對這位寡婦的病治好了感到驚奇,覺得醫術真是高明。

4. 脾胃積寒赤帶

癸未秋衷表龔門一妾。年逾三旬。娩未百日。恣啖生冷。嘔吐臍疼。病白帶。月餘行經衝任。冒寒發熱。煩渴。赤帶頻下。脈沉遲無力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之症用四物二陳。加炮姜肉桂木香。少佐升麻丸。服閱月而愈。

白話文:

癸未年秋天,某家姓龔的門戶裡,有一位妾室,年紀超過三十歲,生完孩子還不到一百天。她放縱自己吃生冷食物,結果導致嘔吐、臍腹疼痛,還出現白帶。一個多月後,她的月經來潮,衝任二脈受損,又受寒發熱、口渴,而且頻繁出現紅色白帶。脈象沉遲無力,這屬於內寒外熱的症狀。

治療方案採用四物湯加二陳湯,再加入炮薑、肉桂、木香,並少許升麻丸輔助。服藥一個月後,病症痊癒。

5. 經水先期而至有虛實之異

余侄女年甫笄。素體瘦實。喜啖姜蒜。每經行先期而至脈沉數此脾胃蘊熱迫血下行令其淡飲食用清涼之物。逾後如期而至。

乙酉秋連都閫嫡母年將五旬。素未舉孕。懷抱鬱結。亦患經水先期而至。頻漏不絕。暈眩發熱。脈見浮革無力余斷以鬱火凌脾氣虛不能攝血作虛熱論用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耆續斷阿膠少佐升麻逾旬而瘥。

白話文:

我的侄女剛及笄,體質偏瘦,喜歡吃薑蒜。每次月經都提前來,脈象沉而數,這是脾胃積熱迫使血往下行,導致月經提前。要讓她清淡飲食,吃一些清涼的食物。之後月經就恢復正常時間了。

乙酉年秋天,連都閫的嫡母將近五十歲,一直沒有懷孕。她心情鬱悶,也患有月經提前,經常不斷地流血,頭暈發熱,脈象浮滑無力。我診斷認為是鬱火攻脾,氣虛導致無法攝血,出現虛熱症狀,就用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耆、續斷、阿膠,再少加一點升麻,十天左右就痊癒了。

6. 肝經暴郁吐血

癸未夏里人馬思才之內年逾五旬。偶因外事忤意。怒火激血上越。日吐數盆。脈洪緩。余投以逍遙散。去白朮加黃連炒梔丹皮四劑即愈。愚按血症多端。尚有九竅血溢者。有肌膚血溢者。有舌血齦血汗血有顛頂出血者。有從腋胯而滲者無非火傷經絡亦當察元氣之虛實施治不可偏執苦寒之劑也昔明醫呂滄洲治一人偶撥膕中疥。出血如泉。

不止。公視時已困極。無氣可言。脈惟尺部如絲。他部皆無。乃以四逆湯。加荊芥防風。其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湯。一劑遂瘥。又治一貴客患三陽合病。脈長弦。因涉海為風濤所驚。遂吐血升許。且脅痛煩渴譫語。適是年歲運當左尺不應。諸醫咸以為腎絕。公曰此天和脈當無憂也遂投小柴胡湯。

白話文:

癸未年夏天,里人馬思才,年紀超過五十歲了。偶然因為外事不順心,怒火攻心,血氣上涌,每天吐血好幾盆,脈象洪大而緩慢。我便開了逍遙散,去掉白朮,加入炒黃連和梔子丹皮,四劑藥後就痊癒了。

我認為血症有很多種,有九竅流血的,有皮膚流血的,有舌頭、牙齦、汗液流血的,有頭頂流血的,也有從腋下、胯下滲血的,這些都是火氣傷了經絡所致,應當觀察元氣虛實,對症下藥,不可偏執使用苦寒的藥物。

過去明代醫家呂滄洲治療一位病人,因為不小心撥了膕窩的疥瘡,結果出血如泉水般湧出,止不住。病人當時已經虛弱到極點,沒有力氣說話,脈象只有尺部如絲,其他部位都摸不到。呂滄洲就開了四逆湯,加入荊芥和防風,病人的脈象逐漸恢復正常。之後又服用十全大補湯,一劑藥就痊癒了。

呂滄洲還治療過一位貴客,患有三陽合病,脈象長而弦急。因為出海遇風浪驚嚇,吐血不止,還伴有脅痛、口渴、神志不清的症狀。當時剛好是年歲運勢不利於左尺脈,許多醫生都認為病人腎氣衰竭了。呂滄洲卻說,這是天和脈,不用擔心,便開了小柴胡湯。

減參加生地。俟其胃實以承氣下之得利而愈。若公者法無偏執。藥隨人投人知寒藥之治血而不知其熱劑之回生非全識也再錄立齋方論於後。立齋曰愚按劉宗厚先生云。榮者水穀之精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臟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是以出入升降濡潤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故經雲氣主噓之血主濡之又云肺朝百脈之氣。脾統諸經之血。

氣血為人身之橐籥也。觀此多因飲食起居。六淫七情失宜。虧損元氣。以致諸經失職。不能司攝法當調補脾肝之氣使血各歸其原諸症自愈矣若潮熱咳嗽而脈數者。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甘溫調補脾胃為善。立齋又云古人治血症諸方。多用寒劑。惟上古之人。形病俱實者宜用之。

白話文:

減少飲食,待胃部充實後用承氣湯瀉下,就能痊癒。若用藥不偏執,藥物應隨人投藥,要知道寒藥可以治血,卻不知熱藥可以回春,這就不是完全了解。以下再錄立齋方論。立齋說:愚按劉宗厚先生說,精華是水穀的精華,調和五臟,散佈六腑,才能進入血脈,源源不絕地滋生化育於脾,統攝於心臟,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泄於腎,灌溉全身。所以出入升降、濡潤宣通,都是由它而來。因此經文說:「氣主噓之,血主濡之。」又說:「肺朝百脈之氣,脾統諸經之血。」

氣血是人體的橐籥(氣血運行之器)。觀察這些症狀,大多因飲食起居、六淫七情失宜,損傷元氣,導致諸經失職,不能司攝。應該調理補益脾肝之氣,使血各歸其原,諸症自然痊癒。若有潮熱咳嗽,脈搏數,說明元氣虛弱,是假熱之脈,尤其應該用甘溫藥物調補脾胃,效果最佳。立齋又說,古人治療血症的藥方,多用寒劑,但上古時代的人,形體和疾病都比較實,所以可以用寒劑。

今之患者多屬形病俱虛。治者當求其屬而主之。若前症鬱熱傷肺而衄血者。用黃耆益氣湯。肺氣虛熱。不能攝血而衄者。用四君子加芎歸五味。鬱結傷脾而嗽吐血者。用歸脾湯。胃經有熱而嗽吐血者。用犀角地黃湯。胃氣弱而嗽吐血者。用四君子加芎歸升麻。腎經虛熱。陰火內動。

而咯吐血者。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怒動肝火而見血者。用加味逍遙散。腎涸肝火動而見血者。用六味丸。雖曰血得熱而錯經妄行。亦有衛氣虛。不能統攝榮血。而為妄行者。不可不察。以上諸症皆屬足三陰虧損虛火內動所作非外因所致者宜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滋其化源是治本也其因甚多。不能枚舉。

白話文:

現在的病人多半是身體虛弱導致的疾病。治療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藥方。比如,如果患者因為熱氣郁結傷及肺部而導致鼻出血,可以用黃芪益氣湯。如果肺氣虛弱而導致鼻出血,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五味子。如果患者因為郁結傷及脾臟而導致咳嗽吐血,可以用歸脾湯。如果胃經有熱氣而導致咳嗽吐血,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如果胃氣虛弱而導致咳嗽吐血,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升麻。如果腎經虛弱而導致咳嗽吐血,可以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肝火旺盛而見血,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如果因為腎陰不足導致肝火旺盛而見血,可以用六味丸。雖然說血因熱氣而亂竄,但也可能因為衛氣虛弱,無法約束血液而導致亂竄,這點不可不注意。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足三陰經虛弱,虛火內燃導致的,並非外因所致,因此應該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滋養根本,這才是治本之道。引起這些病症的原因很多,無法一一列舉。

治者當臨症而制宜。庶無誤矣。立齋又云勞嗽見血等症。有勞傷元氣。內火妄動而傷肺者。亦有勞傷腎水。陰火上炎而傷肺者有因過服生地天門寒藥。損傷脾胃。不能生肺金而不愈者有因誤用黃柏知母之類。損傷陽氣。不能生陰精而不愈者凡此皆脾肺虧損而腎水不足以致虛火上炎真藏為患也治須補中益氣湯補脾土以生肺金用六味地黃丸滋腎水而生陰精否則不救。

乙丑歲余寓楚時。適有僕婦年逾二旬。每患便血。醫投以藏連丸隨服隨愈。先是同社一劉友貌英偉善屬文。亦病便血。服香連丸。經歲不瘥。飲食如常。抵冬娶親。輟前藥卻愈。次夏患痢。且能健啖。起居不倦。醫者投香連丸之劑。僅四服。至夜發厥而死。惜哉。大都積服寒劑。

白話文:

医生在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这样才能避免错误。有人说,劳嗽咳血等症状,有的是因为劳伤元气,内火妄动损伤肺部;也有的是因为劳伤肾水,阴火上炎损伤肺部。还有一些是因为过度服用生地、天门冬等寒性药物,损伤脾胃,导致无法生肺金而无法痊愈。也有一些是因为误用黄柏、知母等药物,损伤阳气,无法生阴精而无法痊愈。所有这些情况都是因为脾肺亏损,肾水不足,导致虚火上炎,损伤真藏所致。治疗时应该服用补中益气汤来补脾土,以生肺金;服用六味地黄丸来滋肾水,以生阴精,否则难以治愈。

乙丑年,我住在楚国时,有个女仆,二十多岁,经常便血,医生给她服用藏连丸,服后便痊愈了。之前,同村的刘友,相貌英俊,擅长写文章,也患有便血,服用香连丸一年多也没好,只是饮食正常。到了冬天,他结婚,停了之前的药,便痊愈了。第二年夏天,他患痢疾,还能正常吃饭,起居无事,医生给他服用香连丸,只吃了四剂,到了晚上就昏厥而死,真是可惜。总而言之,长期服用寒性药物,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脾氣由漸而傷。及娶親後。精血日耗。元氣不支。故遇蹶即僕理也。譬如家國之亡。任用匪類。非陽喪於剛愎之小人。則必陰敗於柔遜之奸儒。禍非旦夕。有由來矣。再按婦人崩漏諸症雖云血熱妄行。治以四物湯加芩連之屬。此古今通用常法也。多有先由勞傷中氣。或脾氣素虛。

不能統血。繼因邪熱迫致妄行者。初起用前湯數服不止。則當用東垣當歸芍藥湯補之。若因循日久。清氣下陷。則服補中益氣湯以升舉之。經雲陽密乃固。先哲云血脫益氣。此良法也蓋血虛須兼補氣夫血猶水也氣猶堤也堤堅則水不橫決氣固則血不妄行自然之理此方用耆朮為主。所以神驗。

白話文:

脾氣的損傷是逐漸累積而成的。等到娶妻成家後,精血日漸耗損,元氣不足,因此容易遇到一點跌倒就仆倒。這就好比國家滅亡,任用奸邪之人,不是因為陽剛的暴君而亡,就是因為陰柔的奸臣而亡。禍患並非突然發生,而是有跡可循的。

再者,婦女崩漏等病症,雖然說是血熱妄行,可以用四物湯加黃芩、黃連等藥物治療,這是古今通用、常見的療法。但很多時候,是先因為勞傷損傷了中氣,或是脾氣本來就虛弱,無法統攝血液,接著受到邪熱迫使,導致血熱妄行。如果一開始用四物湯治療多次沒有效果,就應該用東垣的當歸芍藥湯來補益。如果拖延時間過久,清氣下陷,就要服用補中益氣湯來升舉。經書上說:「陽氣充足才能固守。」先賢也說:「失血就要補益氣。」這都是很好的方法。因為血液就像水,氣就像堤壩,堤壩堅固,水就不會橫流;氣充足,血液就不會妄行,這是自然道理。補中益氣湯以黃耆、白朮為主藥,因此效果顯著。

世醫不達此理。拘執方書。率用涼藥傷脾。脾氣既弱。安能固血因誤於劉守真謂諸血無寒豈知諸血無實乎無實則虛虛則不得以無寒論也故特表而正之。

白話文:

古今醫學界有許多醫生未能理解這個道理,他們死板地遵循古籍中的方藥,經常使用寒涼藥物傷害脾胃。當脾胃功能變弱時,怎麼能固守血液?這就是誤解了劉守真的觀點,以為所有血液都沒有寒性,其實是不知道血液的實質。沒有實質就代表虛弱,虛弱就不能以沒有寒性來論斷。因此,特別提出這一點以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