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21)
卷之二 (21)
1. 問證
問其痛積不移者血痛。走痛不常者氣病也。問其痛處按之而已者虛病。按之而痛愈甚者實病。問其走注則為風。拘攣則為寒。煩渴則為暑。重澀則為濕。或好於善淫。或觸於驚恐。或傷於飲食。或深居簡出而受暑。皆為受病之因。所以貴於問也。
女科產後先問坐草難易。惡露多少。飲食遲早。生子存亡。有形傷血傷之不同。補氣補血之各異。飲食不節宜調中。生子不存宜開鬱。問其所欲。以知其病。如欲熱者知為寒。欲冷者知為熱。如好靜惡動者知其為虛。煩躁不寧者知其為實。惡食知傷食。惡風知傷風。好食甘為脾虛。
好食辛為肺病。好食酸為肝病。好食鹹為腎弱。嗜食苦為心病。此皆順應而易治。若乃心病愛咸。肺傷欲苦。脾弱喜酸。肝病好辣。腎衰嗜甘。此為逆候。病輕必危。危者必死。治得其法。服藥預防可回生。
昔有人病喉痛。諸醫不效。一醫問其平日好食斑鳩。乃知鳩食半夏苗而貽毒。治以生薑愈。唐汝正治小兒風熱。通身俱愈。惟頭頂不痊。問其因乳母好熱酒。知其貽毒本方。倍用葛根黃連而愈。
白話文:
疼痛固定不移動的是血瘀造成的疼痛。疼痛遊走不定時發作的是氣病。按壓疼痛處,按壓後疼痛減輕的是虛證。按壓疼痛處,按壓後疼痛加劇的是實證。如果疼痛是遊走不定,那就是風邪作祟。如果疼痛是拘緊攣縮,那就是寒邪所致。如果感到煩躁口渴,那就是暑邪作怪。如果感到身體沉重遲鈍,那就是濕邪侵襲。有些人是因為性生活過度,有些人是因為受到驚嚇恐懼,有些人是因為飲食不當,有些人是因為長期待在室內而受到暑氣侵襲,這些都是生病的原因。所以,診斷時問診是非常重要的。
婦女產後,首先要問生產過程是否順利,惡露的量是多少,進食時間是早還是晚,生產的嬰兒是否存活。不同原因會造成血虛或血瘀,補氣或補血的方法也會不同。飲食不節制要調理脾胃,生產的嬰兒沒有存活則要疏肝解鬱。詢問病人喜歡什麼,來了解病因。例如,喜歡熱的表示體內有寒,喜歡冷的表示體內有熱。喜歡安靜不喜歡活動表示體內虛弱,煩躁不安表示體內有實熱。討厭食物表示飲食不當,怕風表示受風寒。喜歡吃甜食表示脾胃虛弱。
喜歡吃辛辣食物表示肺部有問題。喜歡吃酸的食物表示肝臟有問題。喜歡吃鹹的食物表示腎臟虛弱。喜歡吃苦的食物表示心臟有問題。這些情況只要順應病人的喜好來治療就容易治好。如果心臟有病反而喜歡吃鹹的,肺部有損傷反而喜歡吃苦的,脾胃虛弱反而喜歡吃酸的,肝臟有病反而喜歡吃辣的,腎臟衰弱反而喜歡吃甜的,這些就是逆反的徵兆,病情輕微也會變得危險,危險就可能會死亡。如果治療方法正確,並且在服藥的同時做好預防,是可以起死回生的。
以前有人喉嚨痛,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有一位醫生問他平時是否喜歡吃斑鳩,才知道斑鳩吃了半夏苗而帶有毒性。於是,用生薑治療就痊癒了。唐汝正治療小孩風熱,全身都好了,只有頭頂的病沒有好。他問了孩子的乳母是否喜歡喝熱酒,才知道是乳母的酒毒傳給了孩子,於是將原來的藥方加倍使用葛根和黃連就治好了。
2. 治法大要
愚按張通一先生曰:治有逆從者以病有微甚。病有微甚者以證有真假也。寒熱有真假。治法亦有真假。真者正治。治之無難。假者反治。乃為難耳。如寒熱之有真假者。真寒則脈沉而細。或沉而遲。為厥逆。為嘔吐。為腹痛。為餐泄下利。為小便清頻。即有發熱。必欲得衣此浮熱在外而沉寒。
在內也。真熱則脈有力而數。滑大而實。為煩躁喘滿。為音聲壯厲。或大便秘結。或小利赤澀。或發熱掀衣或脹疼熱渴。此皆真病真寒者。宜溫其寒真熱者。直解其熱是。皆正治者也。假寒者。陽證似陰火極似水也。外雖寒而內則熱。脈數而有力。或沉而鼓擊。或身寒惡衣。
或便熱秘結。或煩渴引飲。或腸垢臭穢。此則惡寒非寒明是熱證所謂熱極反兼寒化亦曰陽盛隔陰也。假熱者陰證似陽水極似火也。外雖熱而內則寒。脈微而弱。或數而虛。或浮大無根。或弦芤斷續。身雖熾熱而神則靜。語雖譫妄而聲則微。或虛狂起倒。而禁之即止。或蚊跡發斑。
淺紅細碎。或喜冷水而所用不多。或舌苔面赤。而衣被不撤。或小水多利。或大便不結。此則惡熱非熱明是寒證所謂寒極反兼熱化亦曰陰盛隔陽也。此皆假病假寒者清其內熱內清則浮熱退舍矣。假熱者溫其真陽中溫則虛火歸原矣。是當從治也。又如虛實之治。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此不易之法也。然至虛有盛候則為假實矣。大實有羸狀則為假虛矣。總之虛者正氣虛也。為色慘神疲。為神衰氣怯。或自汗不收。或二便失禁。或夢寐精滑。或嘔吐隔塞。或病久攻多。或氣短如喘。或勞傷過度。或暴困失志。雖外證似實。而脈弱無神者。皆虛證之。當補也。
實者邪氣實也。或外閉於經絡。或內結於臟腑。或氣壅而不行。或血流而凝滯。必脈病俱盛者。乃實證之當攻也。然而虛實之間最多疑似有不可不辨其真耳。如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虛實之大法也。設有人焉正已奪而邪方盛者將顧其正而補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
見有不的。生死系之。此所以宜慎也。夫正者本也。邪者標也。若正氣既虛。則邪氣雖盛。亦不可攻。蓋恐邪未去。而正先脫呼吸虛生。則措手無及。故治虛邪者當先顧正氣正氣存則不致於害且補中自有攻意。蓋補陰即所以攻熱。補陽即所以攻寒。世未有正氣復而邪不退者。
亦未有正氣竭而命不傾者。如必不得已。亦當酌量緩急。暫從權宜。從多從少。寓戰於守。斯可矣。此治虛之道也。若正氣無損者邪氣雖微。自不宜補。蓋補之則正無預而邪反盛。適足以藉寇兵而資盜糧。故治實證者當直去其邪。邪去則身安。但法貴專精。便臻速效。此治實之道也。
要之能勝攻者方是實證。實者可攻。何慮之有。不能勝攻者便是虛證氣去不返。可不寒心。此邪正之本末有不可不知也。惟是假虛之證不多見。而假實之證最多也。假寒之證不難治。而假熱之治多。誤也然實者多熱。虛者多寒。如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故實能受寒。而余續之曰。
白話文:
[治法大要]
按照張通一先生的說法:治療疾病時,會遇到順從和逆向的療法,這是因為病情有輕微與嚴重之分。病情的輕重,是由於病症表現出真假的狀態。寒熱也有真假之分,治療的方法同樣有真假。真正的病情,用正確的療法,治療起來並不困難;但假象的病情,就需要逆向治療,這就比較複雜了。
例如,如果病情是真的寒症,脈搏會沉而細,或沉而遲,患者會出現四肢冰冷、嘔吐、腹痛、頻繁的餐後腹瀉、小便清而頻繁等症狀,即使有發燒,也會想要穿暖和的衣服,這是因為表面的熱是在外面,實際的寒是在裡面。如果病情是真的熱症,脈搏會有力而快速,滑大而實,患者會出現煩躁、喘息、聲音嘶啞、大便乾結、小便紅澀、發熱掀衣或脹疼熱渴等症狀,這些都是真正病情的表現,對於真的寒症,應該溫暖身體;對於真的熱症,應該直接解熱,這都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然而,有些病情看似寒症,實際上是熱症,這就是所謂的「假寒」,外在表現為寒冷,但內部卻是熱的,脈搏快速有力,或沉而鼓擊,患者可能感到寒冷,但仍然穿著衣服,或者大便燥熱,或者口渴想喝水,或者腸道排泄物臭穢,這些都是假寒的表現,實際上是熱症,也就是所謂的「熱極反兼寒化」,也叫做「陽盛隔陰」。
相反地,有些病情看似熱症,實際上是寒症,這就是所謂的「假熱」,外在表現為熱,但內部卻是冷的,脈搏微弱,或者虛弱,或者浮大無根,或者弦芤斷續,雖然身體表面熱烈,但精神卻很平靜,即使說話狂亂,但聲音卻很小,或者突然發狂,但制止就能停止,或者出現淺紅色的斑點,或者喜歡喝冷水,但使用的量不多,或者舌苔顏色紅,但不撤掉衣服和被子,或者小便頻繁,或者大便不結,這些都是假熱的表現,實際上是寒症,也就是所謂的「寒極反兼熱化」,也叫做「陰盛隔陽」。
對於假病,如果是假寒,應該清內熱,內清後,表面的熱就會消失;如果是假熱,應該溫暖真陽,溫暖後,虛火就會回到原本的位置,這就是逆向治療。對於虛實的治療,實則瀉之,虛則補之,這是不變的原則。然而,極度虛弱的人可能會出現類似實症的症狀,這就是假實;而嚴重的實症可能會出現類似虛症的症狀,這就是假虛。總之,虛症是體內的正氣虛弱,表現為面色暗淡,精神疲憊,神態衰弱,氣息膽怯,或者自汗不止,或者大小便失禁,或者夢遺精滑,或者嘔吐堵塞,或者長期患病,或者氣喘吁吁,或者勞損過度,或者突然疲倦,即使外表看起來像是實症,但如果脈搏虛弱無神,這些都是虛症的表現,應該進行補充。
實症是體內的邪氣過剩,可能在經絡或臟腑中閉塞,或者氣血阻滯,脈搏和病徵都強烈,這就是實症,應該進行攻伐。然而,在虛實之間,存在很多相似的症狀,必須辨別真假。例如,《黃帝內經》中的《通評虛實論》提到:邪氣旺盛就是實症,精氣流失就是虛症,這是虛實的基本原則。如果一個人的正氣已經流失,而邪氣還在旺盛,應該先照顧正氣還是先攻擊邪氣呢?如果不確定,可能會導致生死攸關的結果,因此需要謹慎處理。
正氣是根本,邪氣是標誌。如果正氣已經虛弱,即使邪氣旺盛,也不能進行攻伐,因為擔心邪氣沒有消散,而正氣先消耗殆盡,如果呼吸虛弱,就來不及治療。因此,治療虛邪的原則是先照顧正氣,如果正氣保存,就不會受到傷害,而且補充中也有攻伐的效果,因為補陰可以攻擊熱,補陽可以攻擊寒,世界上沒有正氣恢復而邪氣不消散的情況,也沒有正氣耗盡而生命不傾斜的情況。如果不得已,也要根據情況緩急,採取適當的措施,從多從少,寓戰於守,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這是治療虛症的原則。
然而,如果正氣沒有損失,即使邪氣微弱,也不應該進行補充,因為補充會使正氣無預警地增加,而邪氣反而會更加旺盛,這就像借敵人武器和糧食,讓敵人更強大。因此,治療實症的原則是直接去除邪氣,邪氣去除後,身體就會恢復健康。然而,只有實力足夠強大的人才能承受攻伐,這是實症的特徵,不需要擔心;然而,如果實力不足,就不能承受攻伐,這就是虛症的特徵,需要小心處理。這是邪正的本末,必須瞭解。
然而,假虛的症狀並不多見,而假實的症狀卻很多。假寒的症狀相對容易治療,而假熱的治療往往會出現誤診。然而,實症多為熱症,虛症多為寒症。例如,丹溪說:氣有餘就是火,因此實症可以接受寒涼;而我接下來說:氣不足就是寒,因此虛症可以接受溫暖。如果醫生不明白真假和標本的區別,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