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軒岐救正論》~ 卷之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9)

1. 望色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面青目青。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凡望病人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出。氣短促而冷者陰病也。病人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能來。口鼻息長而皆長者陽病也。

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口鼻。三日中死。久病人耳目及顴骨赤者。五日死。病人目無精光。若土色。不受飲食。四日死。望病人兩目眥有黃色起者將愈。病人面目俱黃者不死。病人面唇青黑者皆死。望健人及病人面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白話文:

觀察臉色時,如果臉色是黃色,眼睛是青色、紅色、白色或黑色,這些情況都不會死。但如果臉色是青色眼睛也是青色,臉色是紅色眼睛是白色,臉色是青色眼睛是黑色,臉色是黑色眼睛是白色,或者臉色是紅色眼睛是青色,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觀察病人時,如果眼睛看起來沒有精神,鼻子呼吸微弱,而且氣息短促冰冷,這是屬於陰性的疾病。反之,如果眼睛有精神,鼻子呼吸順暢,而且氣息長而有力,這是屬於陽性的疾病。

如果健康的人或病人的膚色是黑色,而白色突然從眼睛、口或鼻子周圍出現,通常會在三天內死亡。長期生病的病人,如果耳朵、眼睛和顴骨呈現紅色,通常會在五天內死亡。如果病人眼睛沒有光彩,看起來像土的顏色,而且不吃不喝,通常會在四天內死亡。觀察病人,如果兩眼眼角出現黃色,代表疾病將要痊癒。如果病人的臉和眼睛都呈現黃色,則不會死亡。如果病人的臉和嘴唇呈現青黑色,則代表死亡。觀察健康的人或病人,如果臉色看起來像馬肝的顏色,遠看像青色,近看像黑色,這也是死亡的徵兆。

2. 聞聲

聞其五音,以別其病。經云:言而微,終日乃復言,此奪氣也。中盛藏滿,聲如從室中言,此中氣之濕也。困於暑汗,煩渴而喘,靜則多言,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病人五臟已奪,神明不守,聲嘶者死。病人循衣縫譫語者不治。內傷飲食勞倦症,不欲言。

縱欲言之,聲必怯弱低微,乃不足之驗。外傷風寒證,言語必前輕而後重,其言高,其聲壯厲有力,乃有餘之驗也。

凡聲嗄,其言響如從甕中出,前輕而後重,高揭而有力,皆傷風氣壅之驗也。痰火咳嗽,久而聲嘶啞,有漸至不出聲者,必死也。聞病人言語無力,甚不欲言,氣難布息者,內傷也。病人言語有力,動言不厭者,外傷也。病人陰陽俱絕,失錯不能言者,三日死。病人妄言錯亂,及不能言,不治。

熱病者可治。傷寒有狂言譫語,獨語,鄭聲,及不能言,不欲言,或狂譫不休,皆有虛實之別。

愚按:凡病將死之頃,必氣促似喘,喉中曳鋸,若有痰聲,僅呼吸於人迎數寸之間,蓋真陰絕於下,孤陽脫於上,而為魂飄魄墜,陰陽睽離之候,乃氣短之極也。原夫氣主命門,綰於右腎,絕則繇腎及肝,繇肝及脾,繇脾及心,繇心及肺,至肺為宗氣諸氣之會,元氣止此,諸氣衝合,勢盛作響。

亦猶水風相激,而成浪湧之聲,水必風恬而浪始息,形因氣散而響方絕。故人之生死,繇氣之聚散,理必然也。往往醫於此際,誤為火盛痰升,活絡牛黃,促人快覓,攻痰定喘,無藥不投,只速其死,良可慨已。又有當未死之先,或診色脈之虧,治施救本,藥投參附,至其不愈。

垂亡作喘,遂歸咎醫師,謂誤服補氣,致病家抱終身之恨,而醫師蒙不白之冤,誰有明其為元氣上脫,似喘非喘,似痰非痰之絕症者乎?每見病中頻服耗劑,臨死而亦作喘,將歸咎何物耶?豈知參附正納氣之要藥,至病已入死法而不即死,留連旬月者,皆此藥之力,人多不知也。

又有無病而頭目暈眩,喉聲似喘,此為氣虛暴症,必脈沉伏,或細如縷,惟急投以大劑參附,亦有生者。若其六脈上脫,數滑洪大,或弦硬搏指,兼以眼合口開,手散遺尿,汗泄息粗,面赤如妝,有呼無吸,肉眼頓陷,肢體厥冷,則不治矣。又有暴厥不省人事,喉息無聲者,少待氣復自蘇。

切勿擾動,此為勞極或因盛怒,中氣不升所致,非元氣絕候也。又有肺傷風寒,痰壅作喘,或牙關緊閉,倘脈症相合,惟投以開關散,蘇合牛黃丸,疏痰順氣之屬,多有得愈者。又有真氣久虛,無病暴死,其喉息無聲者,此蓋非邪,乃氣盡自絕也。如此聞聲之診,不可不詳辨也。

白話文:

透過聽病人的聲音,我們可以判斷他們的病情。如果一個人說話聲音微弱,一整天都說不了幾句話,這可能是因為他體內的氣已經衰弱。如果一個人內臟充滿,他的聲音就像在房間裡說話一樣模糊不清,這表明他的體內濕氣過重。在暑熱中疲憊,口渴喘息,靜止時卻多話,衣服不整,胡言亂語,不分親疏,這是精神混亂的徵兆。如果病人的五臟功能已經衰弱,精神無法集中,聲音嘶啞,通常就是死亡的預兆。如果病人開始出現胡言亂語,病情可能就無法挽回了。內傷飲食勞累的病症,通常患者不想說話。

即便想說,聲音也會顯得脆弱且微弱,這表明體內能量不足。外感風寒的病狀,通常說話的聲音會前輕後重,聲音高昂,聲音壯烈有力,這表明體內能量過剩。

如果聲音沙啞,像從陶罐中發出的聲音,前輕後重,聲音高亢且有力,這都是風邪侵襲的徵兆。長時間咳嗽伴隨痰多,聲音嘶啞,甚至完全無法發聲,通常就是死亡的預兆。如果病人說話無力,並且很不想說話,呼吸困難,這通常是內傷。如果病人說話有力,能持續說話,這通常是外傷。如果病人的陰陽兩種能量都耗盡,無法正常說話,三天內可能會死亡。如果病人說話胡言亂語,錯亂,或者無法說話,通常病情無法挽回。

對於熱病患者,治療可能有效。對於傷寒患者,如果出現胡言亂語,囈語,精神恍惚,或者無法說話,不想說話,或者胡言亂語不止,通常都有虛實之分。

在病人臨死之際,通常會呼吸急促,像在喘息,喉嚨中會有類似鋸木頭的聲音,好像有痰卡在喉嚨。呼吸只能在人迎穴(位於頸部)附近進行,這表示真陰已經在下方耗盡,孤陽在上方飄忽不定,這是靈魂飄散,陰陽分離的徵兆,是氣短的極端情況。原本,氣主要源於命門,由右腎控制,如果氣絕,就會從腎影響到肝,再影響到脾,再影響到心,再影響到肺。肺是宗氣和所有其他氣的交匯處,元氣就在這裡。各種氣在此處沖撞融合,產生強烈的響聲。

就像風吹水面,形成波浪的聲音一樣。只有當風平浪靜,波浪才會停息。只有當形態因氣散去,聲音才會消失。所以,人的生死,取決於氣的聚散,這是必然的道理。在這種情況下,醫生經常誤以為是火熱過盛,痰上升,於是使用活絡牛黃等藥物,催促患者快速尋找治療方法,嘗試各種藥物來祛痰、定喘,但這樣只會加速患者的死亡,令人感慨不已。還有一些情況,在患者尚未死亡之前,醫生可能根據面色和脈象的損失,採取治療措施,使用參附等補藥。然而,如果患者仍然無法康復,當患者開始喘息,接近死亡,醫生可能會被責怪,認為是誤服補氣藥導致病情加重。這使得患者家人對醫生懷有終身的怨恨,而醫生則承受著無辜的罪名。誰能明白這是元氣上脫,看似喘息卻不是喘息,看似有痰卻不是痰的絕症呢?常常看到患者在病中頻繁服用損耗性的藥物,臨死前也會喘息。這應該歸咎於什麼呢?其實,參附正是納氣的重要藥物。即使疾病已經進入死亡的法則,但患者並沒有立即死亡,而是拖延了十幾天,這都是因為這些藥物的力量。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一點。

還有一些情況,患者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喉嚨像在喘息,這是氣虛的急症。此時脈象可能會沉伏,或者細如絲線。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使用大量參附,有些人因此獲救。但如果六脈上脫,脈象數滑洪大,或者弦硬搏指,同時伴有眼睛閉合,嘴巴張開,手散遺尿,汗水洩漏,呼吸粗重,面色紅潤如妝,只有呼氣沒有吸氣,眼球突然凹陷,四肢冰冷,那就無法治療了。還有一些情況,患者突然昏厥,失去意識,喉嚨沒有呼吸聲。在這種情況下,應稍作等待,患者可能會自然恢復。千萬不要打擾他們,這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或極度生氣,導致中氣不上升,而不是元氣耗盡的徵兆。還有一些情況,肺部受到風寒影響,痰液阻塞,導致喘息,或者牙關緊閉。如果脈象和症狀相符,可以使用開關散、蘇合牛黃丸等藥物,以疏痰順氣。這樣做通常能讓患者康復。還有一些情況,真氣長期虛弱,無病而暴死,喉嚨沒有呼吸聲。這通常不是因為邪氣,而是因為氣盡而自行斷絕。對於這樣的聽聲診斷,我們必須詳細辨別。